..续本文上一页自己实践,才能活出自己的法。不是这样的!佛陀所讲的法就是为了实践,他是为了我们而说的,我们没必要另外再搞一套自己的东西。如果我们的东西跟佛陀的不一样,就把自己的东西丢掉,佛陀才是权威!佛陀所教导的法是其智慧和觉悟的结晶,难道我们的智慧还有可能超过佛陀吗?所以我们没必要再去搞自己的一套,没必要标榜自己、搞个人崇拜,我们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佛陀弟子就不错了。
所以,如果想要让上座部佛教植根于华人区,让更多的华人也能学习和实践佛陀的教法,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第一、自利,先让自己在佛陀的教法中找到立足处,获得法的利益。第二、利他,包括弘法,假如我们现在能够做的话就尽量做,如果不能够就做少一点。
7.3僧信同心致力于佛教住世
作为佛弟子,我们能够为佛教所做的事情总不出两样:
第一、住持佛教,第二、护持佛教。
对僧众来说是住持佛教,因为僧众是专业,除了修学佛法之外,没必要做其他的事情。护持的巴利语为anuggaha,意思是保护、资助。护持佛教是在家居士的责任。在家人除了宗教生活之外,还有家庭生活、工作、交际、娱乐等等,不像出家人,除了宗教生活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生活。在家人的宗教生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出家人的宗教生活是全部,所以出家人住持佛教,在家人护持佛教。护持佛教又有两种方式:一、财物的护持,二、服务性的护持。财物的护持就像一般的施主那样做布施供养,服务性的护持是为道场做服务,做净人,做各种操作性的事务。
佛教的住世,住持及护持这两方面都需要。如果只有住持没有护持,就好像一间学校只有校长没有学生,一间公司只有老板没有职员。而只有护持没有住持也不行,就好像军队没有将领,群龙无首。所以,唯有住持与护持相互结合,佛教才能完整地保持和传承下去。
8. 结语与劝勉
《上座部佛教植根于华人区的三阶段》这篇文章大家自己看,我在这里只是与各位分享一些心得。如果听了刚才的分享之后再来看这篇文章应该更好理解,我就不再重复讲这些了。
不过,我还是希望想要学习与实践上座部佛教的弟子们,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只着眼于现前。眼光放长远有几层意思:
第一、不要急功近利。我们刚才讲到,佛教传进中国经历了五、六百年才走向独立,假如我们现在能用一百年的时间,让更多的华人了解上座部佛教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修学上座部佛教要考虑佛陀教法的完整性,要上承下续。上承是继承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下续是要往后代传续下去,而不要让上座部佛教在我们这一代华人中划上句点。我们现在也算是第一代,第一代做好了,后来的人将会很顺利。如果第一代人对教法已经扭曲了,后来的人将会很吃力。所以我们要看得更长远。
第三、现在越来越多人逐渐对上座部佛教感兴趣,所以有很多人已经去或者希望去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去求学、求法。对于这些求法者,大致可分为两类:1、有机会前往南方上座部佛教国家求法修学,但他们毕竟是少数。2、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华人区,只能短时间前往南方佛国,或者偶尔参加禅修营。这一类人占了绝大多数。对这一类人来说,他们大多数还没办法投入时间去学习和实践上座部佛教,或者即使有机会短时间前往南方佛国求法,回来之后很快又被世俗生活所淹没。难道这些人就不想学了吗?就不能继续学了吗?要学!应该学!也应该要让他们继续、深入!让更多的后来人了解和深入上座部佛教的责任就落在第一批求法者身上。还有一点必须考虑的是,虽然现在很多人到南传佛国去求法修学,但是他们总得落叶归根吧!或者说他们总得把所修学的法带回到华人区吧!所以我们应该眼界放大一点。
如此,上座部佛教在华人区植根与传播是迟早的事。我们在座每一位都可以随喜、参与、促成和支持这件事。
因此,我们现在和今后应该在三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译介经典与著述。
第二、学习三藏义理。
第三、实践止观禅修。
做这些事情要有长远心。要慢慢来,一点一滴地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样的话,就能让更多的华人接触和了解上座部佛教,继而学习和实践佛陀的教导。
今天,后学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问题与回答
问题:请问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两者之间要如何互相交流、互相融合?
回答:南北传佛教之间的互相交流是必要的,但融合却不一定。互相交流与了解是为了互相尊重、共存,共同弘扬佛法;不互相融合是为了保持各自的传统与特色,没必要把南北传佛教硬是混杂在一起。就好像两兄弟,你有你的家,我有我的家,只要彼此都在一个大家庭中,就没必要强求说:“因为你们是两兄弟就不能分家,分家就是忤逆。”
同时,希望在座各位无论学习的是南传佛教或是北传佛教都好,你学习的是北传佛教,请不要贬抑南传佛教;学习的是南传佛教,也不要批评北传佛教。不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叫他人不要尊重自己。希望人家尊重,就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不要随便批评别人。
玛欣德尊者(学院常任师长)
讲于第二期法工成长营 2010-3-1
王宝昭笔记
《如何使上座部佛教植根于华人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