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的進出口處,在這個範圍內,觀察氣息的進來、出去、進來、出去——到了第叁、第四天時,你就會開始感覺到,某些現象在這個範圍內發生了。事實上這些現象是一直都在的,在身體每一個微細粒子當中,某些生化或電磁作用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只要有生命,就有生化作用,就有電磁作用;但因爲我們的心太粗糙,所以無法覺察到所發生的事。
經過了叁、四天的練習之後,你會開始經驗到某些感受——普通的、身體上的感受。可能是熱、出汗、抽動、脈動、振動、刺痛、粗重、或麻木的感受——在那個小範圍內總有某些感受發生。再一次地,你的指導老師會說:“就只是觀察,不要做任何事。僅僅是觀察,不要有所反應;就只是觀察,客觀地觀察。”
自然的實相——它已經在比較微細的層面上開始顯現了。不要喜歡或不喜歡,就只是觀察。觀察這些感受的本質,你將會發現它生起,而且它遲早會消失。然後另一個感受生起、過一段時間又消失。這是一種變化的現象,它不斷地生起、滅去、生起、滅去。在第四或第五天時,你將會達到,從頭頂至腳趾尖全身上下都能感覺到感受的這種階段。再過幾天——有時候是第七、第八或第九天,也有人是在第二次或第叁次上課,你的整個堅實粗重的身體結構消融了。這與想像無關,這是實相。
在印度的覺悟者,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對整個身心結構作了解析探究。他們發現,身體雖然外表看起來像是堅固的實體,實際上卻只是一些微細粒子、原子而已。兩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語言,將這些微細粒子稱爲kalapas ;一個kalapa 是物質世界中最微細的單位。整個身體結構只不過是許多微細的聚合體;並且它們是不斷地生起、滅去、生起、滅去,一直不斷地生起、滅去、生起、滅去的。這些覺悟者都經驗過這些。
現代的科學家也是這麼說的:“這整個物質世界沒有別的,就只是振動、振動、波動、波動而已。在這個物質世界,沒有所謂的堅固實體。”他這麼說是以他的學識並且透過種種儀器研究的結果而推論得知的。但是古代的科學家,這些覺悟者是以親身的經驗來了解的。而且,當我們以經驗了解這些實相時,更進一步地也得到了美好的結果:他們覺悟了。因爲他們已解脫所有的煩惱不淨,因此他們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了。只要你在這條正道上繼續前進,以後你也將會了解到這些。
當你觀察實相由粗顯到微細、更微細、最微細的層面時,一層層的不淨煩惱將逐漸地剝落、去除。當你達到了比較微細的層次時,你更加淨化;你進到了更微細的層面時,你將會變得更淨化、更淨化。身和心最微細的實相將使你的心到達全然淨化的地步。只有那時,你可以超越身心的世界並且體驗到永恒的實相。你可以用任何的名字稱呼它——你可以叫它解脫、覺悟或涅磐。這些名稱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你必須親自去體驗。而且這種實相的經驗只有在心達到完全徹底地淨化時才有可能。
要使心徹底淨化,你必須進行觀察實相的練習,從粗顯到微細、從粗顯到最細。當你達到了能夠經驗到這整個身體的結構僅僅是振動的層次時;佛陀、覺悟者們所體驗的實相,對你而言也變得清楚了。
他們說:“這整個宇宙就只是振動、振動、振動:燃燒和振動、燃燒和振動。而你自己也了解到:“是的,就只是振動。僅僅是燃燒和振動、燃燒和振動。”
這整個宇宙的現象就在你自己的身心之內體驗到。對你而言,宇宙就是你的感官、你的根門所接觸到的宇宙。比如說,聲音的世界就是你耳朵所聽到的聲音世界;對天生耳聾的人而言,是沒有聲音世界的。對天生失明的人而言,是沒有形狀、色彩或光線的世界的。所以宇宙萬物與你的五個根門接觸——眼、耳、鼻、舌、身,透過這五個根門,你了解到“這就是這個世界”以及“這是宇宙世間”。而當這五個根門沒有任何接觸時,由于你過去的經驗,你的意根會有所接觸,這就是第六個根門。
禅修中,你會達到一個階段,你會經驗到這整個身心的結構,都只是振動、振動、振動。如果有一個聲音與你的耳朵接觸時,你將會發現這個聲音也是振動、振動。耳朵的這個根門是振動、振動,這個聲音也是振動、振動,而當它與耳根一接觸,一個新的振動就開始了,這個振動遍及了整個身體,而不只是在根門而已。這就像敲銅羅一般,整個銅羅都開始振動。某個聲音與你的耳根接觸、某個景象與你的眼根接觸、某種氣味與你的鼻根接觸、某種味道與你的舌根接觸、某種可碰觸的東西與你的身體接觸或是某種念頭與你的意根接觸——接著都是振動、振動,中性的振動。
如果你是一位好的內觀禅修者、或如果你是一位好的科學探究者,你會注意到,當某個聲音一接觸到你的耳朵時,某種振動就開始了。馬上你心的一部份就會認知到:“啊!在耳根有事發生了”。或者是“在眼根有事發生了”或是鼻根等等。這一部份的心的工作就是在認知某件事已經發生了。
接著心的另一個部份立刻就會生起並問到:“發生了什麼事?在耳根發生了什麼事呢?某種聲音發生了,是什麼聲音呢?喔!是一些話。什麼樣的話呢?是稱贊的話,或者是辱罵的話。”這就是心的第二個部份的工作:去判別在你的根門所接觸到的——不僅是去判別,而且是去評定它:“辱罵的話——太糟了!稱贊的話——太好了!”這一部份的心就是去判別並且給予評價。
一旦這個評價出來了,你會注意到這個全身上下原本是中性的振動開始變化了。如果對這個話的評價是稱贊的話(喔!太好了!),你將會發現這全身的振動變成是非常愉悅的;如果對這個話的評價是辱罵的話(太壞了),你就會發現這全身的振動是非常不愉悅的,非常不愉悅的。心的第叁個部份開始去感覺這個振動,是愉悅的感受還是不愉悅的感受。
接著,心的每四個部份又立刻會生起並且說道:“愉悅的振動,喔!太棒了!我還要!這是稱贊的話,我還要,我還要!”在表面上似乎是你喜歡這個稱贊的話,但實際上你是喜歡這個愉悅的感受。或者表面上你喜歡的是這個辱罵的話,但實際上你是不喜歡這種振動,在你身上的這種不愉悅的感受。心的第四個部份就是習性反應的部份。
現在就很清楚了,一切只是身和心:身體是如何地影響心以及心是如何地影響身體;身如何因爲心而産生,心又是如何因爲身而産生;身如何改變爲心,心如何改變爲身。這整個現象變得如此地明白、清楚。這就是這些科學家、偉大的聖者們所發現的;但是現在我們卻只是牽扯在一些組織化的宗教、哲學、信仰、教條、崇拜、儀式和典禮而已,而忘記了真實的法。
當你練習專注時,你是用一個虛實的東西、一種顔色、或某種形式的信仰、教條或是想像,那麼你就無法了解真正發生了什麼。只有觀察實相——觀察身、心的實相以及兩者之間如何交互作用——那麼每一件事才會變得越來越清楚。
在更深入的階段,內觀的禅修者會清楚了解爲何人會産生痛苦,以及這個痛苦是如何增長的。例如,某人辱罵我,而我産生了憤怒。如果我是一位好的內觀禅修者,當我一生起憤怒,我就會發現身體內開始有了生化作用的流動;這種生化作用的流動以印度古時候的語言來說就稱爲asrava 。因爲這個生化作用流動的現象是生氣而産生的,它是非常不愉悅的;然後,因爲這種流動非常地不愉悅,我就有了非常不愉悅的感受,而當我有了不愉悅的感受,我再一次産生生氣的習性反應,而當我以生氣來反應時,另一個不愉悅的感受開始流動,這種非常不愉悅的感受生起,而我再一次以生氣來反應。一個惡性循環就已經開始了;幾個小時內我持續地在怒氣之中翻滾。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因爲他人的辱罵我,因而我産生了憤怒。但這僅僅是表面上的事實,真正的事實是一咱生化作用已經開始在自身當中産生,而我又對這個生化反應的流動不斷地産生習性反應。
這些在我們國家已經覺悟的聖者,發現了脫離這個惡性循環的方法。我們如何從中解脫呢?就只是去觀察這個已經開始的生化作用,觀察這個已經開始的感受。每當我們生起了憤怒、激情、恐懼——生起了任何一種不淨煩惱——與那種不淨煩惱相關的一種生化作用就會開始在身體內生起。而當我們觀察著它,僅僅是觀察而對它沒有任何的習性反應,我們就不會增長這個反應。而當這個增長的過程停止,這個反應就逐漸地消除了,而我們也開始從中解脫。我們不壓抑這種生化作用,也不將心轉向其它事物:我們面對如其本然的實相並且從中解脫,由習性反應之中解脫出來。
這一切是如此地科學、理性,是如此地以成果爲導向。這和你的信仰沒有關系。這是法則、自然的法則。一個人必須了解到這一點,很多人有一個非常錯誤的印象,就是一旦一個人開始修習內觀之後,一定要成爲一個宗教徒;其實,修習內觀和你是不是一個宗教徒,是沒有關系的。
在幾世紀之前,有位名叫伽利略的人,發現地球看起來是平的,但事實上卻不是:它是圓的,並且它以自己爲軸心自轉著。有些人相信,也有一些人不相信。漸漸地每一個人開始相信它。當你開始相信關于地球的這個事實時,你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宗教信仰,你沒有改變成回教徒、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狁太教徒或是佛教徒。
以前有位名叫牛頓的人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人們漸漸地接受它;但他們並沒有從一個宗教改變成另一個宗教。相同地,這些古印度的科學家們、覺悟的聖者們,發現了身與心是如何地運作:我們如何地習性反應;我們是如何因爲無明,不斷地增長不淨煩惱,因而增長痛苦;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地從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接受這並實踐它,就能從中解脫出來。
當然,改變還是有的,但這個改變是由痛苦轉爲快樂,由束縛轉爲解脫,由無明轉爲覺悟,不是從隸屬一個組織化的宗教改變爲另一個宗教。內觀是我國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我們應該引以爲榮。
非常不幸地我們失去這個方法,已經二千多年了。但很幸運地在我們鄰近的緬甸這個國家保留了它原始的純正風貌,從老師到學生,老師傅給學生一代一代的傳下來。雖然只是非常少數的人保存著它,但它的確保存下來了;這就是爲何我們現在可以把它帶回來的原因。善加利用這個印度的美好遺産,我們國家的絕妙發現。善加利用它——爲了你自己,也爲了其他許多人。
願這叁天關于佛法的開示不要變成只是另一種知識上的娛樂。你可以到不同的地方去聽聽課程來娛樂你的心,但是不要將這些法的開示當作一種知識的娛樂。試試這個方法,練習它,體驗它。在你的生命之中騰出十天來學習這個古印度的科學,並且看看在你自身當中發生了什麼。看看心和身是如何反應並且如何不斷地相互影響;看看痛苦是如何生起、如何地增長,以及如何可以完全根除。善加利用它,爲你自己好,爲了你自身的利益,也爲了你自身的解脫。
願你們都能找出時間嘗試這個這麼好的方法,並且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 。願你們每一位都能享有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
《慈悲的法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