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經義記(卷第叁)▪P6

  ..續本文上一頁智中實在了知但是自心現量,心外之法皆不可得,愚夫計有計無都非正智,菩薩畢竟了知唯心,無心外境若事若因可取,無所緣故亦無能緣之智。地前菩薩經信、住、行、向位,修四加行,在下忍境不取,在中忍智不得,在上忍境智雙不存,由是境智雙忘而入初地。所以愚夫種種虛妄分別,不能如實了知正智所知,于所計心外之法上,有性無性分別不斷,不了唯心假立名相,更著內我、外物,于所妄取之法,觀察有無不得而生斷見。

  壬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有諸攀緣事,智慧不觀察,此無智非智,是妄想者說。于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障礙及遠近,是名爲邪智。老小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實有爾焰,是亦說邪智。

  牒前大慧所問種種智不得境,皆妄想邪智耳。

  庚二 寄辨宗說

  辛一 誡聽

  “複次、大慧!愚癡凡夫,無始虛僞惡邪妄想之所回轉,回轉時、自宗通及說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現外性相故,著方便說,于自宗四句清淨相通,不善分別”。大慧白佛言:“誠如尊教,惟願世尊爲我分別說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薩摩诃薩善于二通,來世凡夫、聲聞、緣覺不得其短”。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宗說二通前已辨明。此因顯聖智境即自宗通,故寄辨誡聽也。以凡夫爲無始僞習循環流轉心中,終日蒙蔽于妄想窠臼,不了知自證宗通──通達自心現量──,及說通──如實通達隨宜而說──之法門,取心外相,執方便說,不善修習離四句清淨之自證境界。大慧領契佛意,若諸菩薩知此二通之法,來世教化二乘及凡外,乃毫無差失。佛亦贊許大慧得旨。

  辛二 正告

  佛告大慧:“叁世如來有二種法通,謂說通及自宗通。說通者,謂隨衆生心之所應,爲說種種衆具契經,是名說通。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

  叁世諸佛依此二通法門,逗機宣化,隨衆所宜,說十二分方便契經,令修如實行者,內證諸法皆自心現,取心外法種種妄想不生,離四句見,超叁界有漏虛妄分別識,達自覺境,遠離能所取相應之見相二分清淨,爲一向執邊見之凡外二乘所不可同日而語。然覺了須自心內證,能離一分妄想,即得一分正智。但如何能漸離妄想,仍須方便言教,故誡勸諸菩薩皆當修學此二通相。

  辛叁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謂二種通,宗通及言說,說者授童蒙,宗爲修行者”。

  二通法門,說通爲教童開蒙之妙用。童、喻初發心人,蒙者、蒙蔽──即妄想。修行者,依佛之教理而修而行也。童蒙者,喻地前菩薩。修行者,喻地上菩薩。

  己九 勿習世論門

  庚一 長行

  辛一 初問答

  壬一 初問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者,攝受貪欲,不攝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佛一向之方便說法,弟子每有疑誤,故當檢出,辯難抉擇。如某時曾誡衆等勿習近世論,若習近者,不得法利,且增貪欲。世論者,梵語盧伽耶陀,惑世之邪論也。

  壬二 初答

  癸一 顯理

  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采集莊嚴,誘引诳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于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诳惑迷亂”。

  世論亦有句味、因喻,粉飾莊嚴,凡夫愚癡,易爲誘惑。以致世俗沈埋于中,對此離妄想所通真實法,證入無由。執心外法,墮于二邊,妄想紛紛,自害害他,以致充滿叁塗,人、天減少。總之、不覺自心現量,不離心外堅計,種種建立,種種辯聰,皆起惑、造業、受苦,自惑惑人、自亂亂人之世論。如近百年中主張進化論者,詞富證繁,卓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其實、損人利己,擾亂和平。所以者何?彼因妄見植物、動物由能向外競爭,自保生存,乃成蕃殖,于是轉計人爲萬物靈長,更應特異發達。此念一橫,自私欲熾,遂擴充之以與他人及萬物相角逐,以征服欺壓不如其殘暴之族。于是禮讓平和之性,完全爲其爭名奪利、損人利己之惡辭所誘亂破壞,群認天演淘汰、優勝劣敗、生存競爭爲金科玉律。爲人只圖自富自強,不顧其他。乃至爲一家、一國、一種族、亦複如是,以爲不如此便不能生存,便不優勝,便不富強發達,必使他人完全被我征服。以致貪嗔充塞,戰爭疊起,亡國滅種,在所不惜。極其競爭破壞凶慘殘殺之力,以是一家、一國、一世界、均不得相安,而由各各所造共業之因展轉增上,器界亦生種種災禍。佛說叁界猶如火宅,器世間之薪炭,經貪、嗔、癡火之燃燒,遂成今世天災人禍之象。斯皆侈言大道,實背真诠。所謂說進化實不進化,說平等實不平等,說博愛實不博愛,說共産實不共産。克要言之,皆攝受貪欲、不攝受法之大弊。苦海無邊,孰爲援救?有之,唯攝受正法、不攝受貪欲之佛法耳。

  癸二 證事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衆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車,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于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此引帝釋與世論弟子辯負事,以證世論之當遠離,不可親近,免受其惑。持龍形像者,變作多頭龍形也。于以知畜生尚能以種種句味,何況于人,或再勝于人者?弟子尚且如此,何況其師?帝釋諸天乃至阿修羅尚爲其所惑,而況于人?倘不慎爲所誘迷,執著生滅,將起惑、造業、受苦而不已,人亦何苦習近之耶?

  癸叁 結勸

  “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于後時後五百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于余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世論但明身根所感覺之境界,皆爲顧惜一己身體,除身之外,概不關懷!近世哲學家所謂唯物論者是。古來世論,尚有統一,降後分黨,各立門庭。依于原造百千偈論,自相破壞,無非妄以私心詭見造作,惑誘學者!文辭奇美,然無如實見解,無有自通。異論紛纭,失其標准,適足愚人亂世,故應遠離。

  辛二 重問答

  壬一 重問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爲種種異方諸來會衆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大慧再啓疑難;謂外道不通達真實,專計著于世間之事,種種因喻、句味莊嚴,總是世論。而佛何以有時亦爲天人等衆,從他方世界而來集會者,廣說種種因喻、句味,並非皆以內心自通之法開示,豈不同于外道世論類耶?

  壬二 重答

  癸一 顯理

  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唯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義,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著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叁脫門,名爲解脫”。

  佛說並不墮入世論,以知一切唯心所現,無來無去,無生無滅。來集會之聽衆,唯心所現,乃至根身器界亦唯心所現也。衆緣聚會則來,散壞即去,實無有何來去。所說之法,亦複衆緣聚顯,緣生無生,如何有滅?是以佛說非如外道墮于虛妄分別之中,亦不同其計著心外之法,若有若無;故能行無所有,不見能所攝受,不同外道執有實法。當情相對,故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而入叁解脫門,如何說同外道之世論耶?

  癸二 證事

  “大慧!我念一時于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複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複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複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複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複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我唯說無始虛僞妄想習氣,種種諸惡,叁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叁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及余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叁種,但數有叁耳。複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複問我言:“癡、愛、業因故有叁有耶?爲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複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複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複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複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複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爲、非…

《楞伽經義記(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