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依循烏巴慶老師的傳承(訪談)▪P2

  ..續本文上一頁我成爲一個佛教徒。他曾多次說過,一個不修習戒、定、慧,只因生在一個佛教家庭就自稱爲佛教徒的人,並不真的是一位佛教徒。而一個人雖不自稱是佛教徒,但其修習戒、定、慧,則在他眼中,那人已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了。遵循佛陀的教導,遠比你稱自己爲這或爲那,要重要的多了。

  

  您是如何了解到烏巴慶老師就是您的老師?

  

  我來自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家庭,而且,雖然我的教育程度不高;我並無大學學位,我有很強的求知欲。從還很年輕時起,我就開始遍覽群籍,尤其是一些印度教的經典,如薄伽梵歌(Gita)、吠檀多(Vedanta)、奧義書(Upanishadas)等。

  

  這些教導是如此地吸引我,以至于我覺得說,將心從各種負面不淨中解脫出來,是一個人一生中,所能完成的最有意義的事。但我後來發現,僅是深思「心」本然的純淨,或了知「法」的理論,對事情根本沒有助益。所以,由于一位朋友的建議與我的家庭傳統之故,我開始修習「虔誠心」、很強的虔誠心。我想,虔誠心或許可以淨化我那充滿了不淨雜染、充滿了自我的心。因爲藉由理智的遊戲,我依然無法自這一切中掙脫出來,我于是轉向心理面的、虔誠心的遊戲。但除了給我短暫的舒緩外,這嘗試依然以無效告終。

  

  在我上第一次內觀課程時,第一件令我震驚的事是:我發現薄伽梵歌、奧義書等書中的教導,都只是「教導」而已,它們並未提出淨化心的具體做法。這些經典不斷地告訴我們,「淨化你的心,將其從貪愛中解脫出來,將其從瞋恨中解脫出來」。但我要如何做,才能將我的心從貪愛與瞋恨中解脫出來?只是對心作暗示是行不通的。

  

  而同樣,就在上第一次內觀課程時,我找到了一個能幫助我的技法。所以,就在上該課程的彼時彼地,我決定了這技法就是我人生的道路。再四處尋找別的道路是沒有意義的。佛陀這實用的教導、這由烏巴慶老師傳授予我的教導,是如此的迷人、如此的引人入勝、如此的令人滿足。

  

  傳統上,禅修被認爲是要自社會中抽離的。爲何烏巴慶老師如此重視禅修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開始,你必須先離開人群,將你的注意力轉向內在,以獲得心的純淨與「法」的能量。但接著,你必須回到人群中,並開始運用這能量。這就好像當你跳遠時,你必須先後退幾步,然後往前助跑,最後再一躍而上。就像這樣,你先自人群中抽離,觀察你的內在並獲取能量;接著,你向前奮力一跳,重新跳回這社會,開始爲這社會服務。這兩個步驟是密不可分的。

  

  佛陀離開他在家的生活六年以獲得開悟。在成佛後,四十五年中,他日以繼夜地服務社會。同樣地,一個在「法」的道路上前進的人,並不會對他在這個社會中應盡的責任轉身不顧。比起出家衆,在家居士有更多世俗的責任要擔負。出家衆自世俗活動中出離而值得我們尊敬,但他們依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服務人群。

  

  烏巴慶老師如何運用禅修來對抗政府中貪腐的問題?

  

  他那些介入貪腐行爲的同事及下屬們,自然是內心充滿了貪婪與貪愛(lobha)的。而當一個人修習內觀後,其心中的貪愛會減弱。因此,在修習內觀後,這些人不會再想要從別人身上榨取錢財。藉由教導公務員內觀,烏巴慶老師自根部對治了貪腐的問題。

  

  此外,並非每個人都是貪腐的。很多政府官員並不貪腐,但他們有工作效率不彰的問題。他們的心昏暗模糊,因此無法做出迅速有效的決定。修習內觀後,心會變得愈來愈清晰,能直搗問題深處,做出快速正確的決定。這就是效率得以提升的原因。對于根除政府內部貪腐與提升政府辦事效率,內觀可以幫很大的忙。

  

  可否告訴我們一些您覺得能清楚展示烏巴慶老師如何活出禅修之道的轶事?

  

  有太多故事可說了。在這短短的訪談中,我無法講太多。但有一件事是最突出的:無論有何誘惑或壓力,他從未對真理的堅持退讓過半步。你看,每個政府官員都在長官的壓力下工作。這些長官包括了從政官員、部會首長、或政黨領袖等,而他們經常是貪腐的。他們希望能獨厚其朋友或其政黨的支持者,故他們會要公務人員作出不當甚或違法的決定。

  

  許多官員屈從了這樣的壓力。但由于如此正直無私,烏巴慶老師從未向這樣的壓力屈服過。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壓力,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的決定,不管這會多麼地令長官不悅。

  

  政府官員面對的另一個困難就是他們有限的薪水。只要他的一個簽名,這個或那個商人、進口商、企業家就能賺進數十萬的錢財。普通人在此時就成了貪念的獵物。他們會想說;:「由于我的批准或我核發的執照,這個人正在錢堆中打滾。而因爲我的許可,他現在才能從事這工業或商業的活動。爲何我不能在這當中分一杯羹?」通常這些商人也想要從官員那邊獲得非法的許可,因此他們提供金額愈來愈大的賄賂以激起官員心中的貪念。這些官員終其一生從未見過數字如此龐大的金錢;他們也永遠無法期待靠他們微薄的公家薪水,能累積成如此巨額的財富。所以一般人此時便會向誘惑屈服。

  

  在此我們見到了烏巴慶老師真實優秀的人格。無論面對壓力或誘惑,他總是毫無畏懼、心無偏私地克盡職責。

  

  

  

  Namaskara gurudeva ko

  kaise santa sujana!

  Kitane karuna citta se,

  diya Dharama ka dana.

  

  —Hindi doha of S.N. Goenka

  

  

  

  禮敬恩師,

  如此睿智與聖潔之士,

  以滿溢的慈悲,

  給予了法的珍禮。

  

  —葛印卡老師法語

  

  

《依循烏巴慶老師的傳承(訪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