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佛說精進的比丘,能破除于心中生起的煩惱,證得涅槃。
在精進的人中,佛陀是最上者,最長者,最偉大者。菩薩坐在菩提樹下戰勝魔王,證得圓滿的覺悟。覺悟之後,他也未曾懈怠不精進,四十五年中,持續的弘揚佛法,令無數的有情斷盡煩惱,越過輪回的沙漠,證得無上快樂的涅槃。這段短暫的時間結束時,佛陀進入般涅槃,留下八萬四千法門以利益衆生,這盞照亮大千世界的明燈就此熄滅了。在佛世時的阿羅漢也同樣的證得般涅槃,其它的聖者則生到天上,凡夫的衆生死後隨各自的業而再生。那時候所存在的寺廟、國家、王國、園林、湖、王宮壞滅。一切有爲法,如星星、岩石、房屋、大地、交通工具、衣服、金錢、食物、飲料、各種消費品,它們生起又消滅,所以是苦的;它們是不能隨我們的意願而保持下來,所以是無我的。
一切的有爲法,皆離不開叁相(tilakkhana),這是苦谛,引生痛苦的愛是集谛,斷除痛苦或痛苦的原因的涅槃是滅谛,趣向涅槃的八正道是道谛。
讓我們禮敬無量無數的諸佛、辟支佛及阿羅漢,他們已經很長的時間修行波羅蜜,以覺悟四聖谛及證得涅槃。願所有我們所作的一切善行,轉變成波羅蜜,以讓我們覺悟四聖谛。
18[1] 參考《相應部》S. 12:22:「如是,比丘!由我善說,清淨,開顯,清楚,無有補綴之法;由信出家的善男子,生起如是的精進思惟是足夠的:「願此身之肉與血幹枯,只剩下骨頭、筋、皮,將不會停止精進,如果那些能以人類的力量、精進及努力而證得的境界還未證得。」參考《中部》枳咤山邑經》M. 70 Kitagirisuttam; 參考《增支部》A. 2:5 & A. 8:13.
19[2] 這是因不管要達到任何事,善的或惡的,它都是需要的。在這裏所指的是屬于善的,特別是在精神上的探索。在菩提分法中,它是最常被提到的,以不同的名稱,在九個地方出現,例如:精進﹙viriya﹚、勤﹙padhana﹚及﹙正﹚精進﹙vayama﹚。
20[3] 這裏指「八警愓事」﹙attha sajvega vatthuni﹚ 。編按:《清淨道論》〈第四 說地遍品〉「生、老、病、死四種,以及惡趣之苦第五,由于過去的輪回苦,未來的輪回苦,及由于現在的求食之苦。」Vism.135
21[4] 《增支部》A. 4:13 – 諸比丘!有四正勤,何謂四正勤?諸比丘!比丘生起欲,策勵自己,投入精進,發起欲願,爲了不令未生起的不善法生起,爲了去除已生起的不善法,爲了令未生起的善法生起,爲了令已生起的善法持續,堅定,成長,增長,發展及圓滿。
22[5]《長部》D. 22.﹙=《增支部》A. 4:13,關于正精進的解釋,與四正勤同。﹚
23[6] 參考《長部》等誦經》D. 33 Savgitisuttam =《增支部》A. 4:13, A. 4:14 – 諸比丘!有四種精進,即比丘守護諸根,于所見色、所聞聲、所嗅香、所嘗味、所觸觸、所念法,不取諸相,不取細相。若不護根,令生起諸欲惡不善法。這稱爲「律儀勤」﹙sajvarapadhana﹚。去除,舍棄,消滅諸欲、怨恨、害意心,諸比丘!這稱爲「斷勤」﹙pahanapadhana﹚。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輕安覺支、喜覺支、定覺支及舍覺支,這稱爲「修勤」﹙bhavanapadhana﹚。保護已生起的定相﹙samadhi-nimitta﹚,例如骨骼相、腐屍相等。諸比丘!這稱爲「隨護勤」﹙anurakkhanappadhana﹚。
24[7] 參考《長部》大念處經注》D. 22. Mahasatipatthanasuttam Comm.
25[8] 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26[9] 十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無益語)、貪欲、瞋恚、邪見。
27[10] 直譯爲五無間業(殺母、殺父、殺阿羅、惡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者),意思是在下一生必定生到最深的地獄。
28[11] 參考《中部》大四十經》M. 117. Mahacattarisaka-suttam 說到:正見、正思惟等有二種,一是有漏、有福、成熟時染著好的存在;二是聖、無漏、出世間及道的一支。在這一經,正勤雖然沒有被明確的說出來,但是它也應該可分爲如上二種。
29[12] 參考 《中部》想念止息經》M. 20. Vitakka-santhanasuttam – 當與貪、瞋、癡相應的不善心生起時,諸比丘!應該思惟這些不善心的過患:「這些心念是不善的,應被呵責及帶來痛苦的結果。」
30[13]《增支部》A. 10:51 說到這譬喻。
31[14] 關于未生起的不善心,佛陀教導根律儀,見《中部》一切漏經》M. 2. Sabbasavasuttam,特別提到如何修習以去除所有的漏。
32[15] 《清淨道論》Vism.687.稱爲”bhutapagatuppanna” ( = bhuta(been) + apagata (departed) + uppanna(arisen) ) 而且有點與下面的Arammanadhighuhituppanna(所緣被占據生起)相似。
33[16] 在《小部》譬喻》﹙Apadana﹚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無論如何,應該注意的是他已經累積了足夠的波羅蜜以證得阿羅漢,一個人不會那麼容易即證得。
34[17] 《本生經注》J. 2. Comm. – 佛陀說給一位比丘聽,爲了激發他的精進,那位比丘就是故事中的小幫手。
Mahathera Nauyane Ariyadhamma (聖法長老)
( Ven. Mahathera Nauyane Ariyadhamma)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聖法長老),斯裏蘭卡籍,生于1937年4月24日。出家于1956年(17歲),1959年7月15日受比丘戒。
他的戒師是Ven. Kedevadduwa Jinawamsa(聖種大長老)爲Shri Kalyani Yogashrama Sajstha(師利
葛利阿尼森林派)創立者
(1951.6.17)。本派表面上屬于藍曼匿派(Ramabba Nikaya,斯裏蘭卡叁大派系之一)。他跟隨Ven. Matara
Wri Banarama 及本派其它長老學習叁藏。長老威儀具足,德高望重,心性慈祥,博學強記,精通叁藏、禅法。1997年曾受帕奧禅師指導禅修。
長老現任師利·葛利阿尼森林派總秘書,駐錫:Na Uyana Aranya Senasanaya (龍樹林僧院) , Pansiyagama 60554, Sri Lanka
按:師利·葛利阿尼森林派有一百多所道場,絕大部分在鄉下、森林,本派約有五百位比丘,持戒精嚴,不持金錢,素食。
《四正勤》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