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正勤▪P2

  ..续本文上一页以佛说精进的比丘,能破除于心中生起的烦恼,证得涅槃。

   在精进的人中,佛陀是最上者,最长者,最伟大者。菩萨坐在菩提树下战胜魔王,证得圆满的觉悟。觉悟之后,他也未曾懈怠不精进,四十五年中,持续的弘扬佛法,令无数的有情断尽烦恼,越过轮回的沙漠,证得无上快乐的涅槃。这段短暂的时间结束时,佛陀进入般涅槃,留下八万四千法门以利益众生,这盏照亮大千世界的明灯就此熄灭了。在佛世时的阿罗汉也同样的证得般涅槃,其它的圣者则生到天上,凡夫的众生死后随各自的业而再生。那时候所存在的寺庙、国家、王国、园林、湖、王宫坏灭。一切有为法,如星星、岩石、房屋、大地、交通工具、衣服、金钱、食物、饮料、各种消费品,它们生起又消灭,所以是苦的;它们是不能随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下来,所以是无我的。

   一切的有为法,皆离不开三相(tilakkhana),这是苦谛,引生痛苦的爱是集谛,断除痛苦或痛苦的原因的涅槃是灭谛,趣向涅槃的八正道是道谛。

   让我们礼敬无量无数的诸佛、辟支佛及阿罗汉,他们已经很长的时间修行波罗蜜,以觉悟四圣谛及证得涅槃。愿所有我们所作的一切善行,转变成波罗蜜,以让我们觉悟四圣谛。

  

  

  

  

  18[1] 参考《相应部》S. 12:22:「如是,比丘!由我善说,清净,开显,清楚,无有补缀之法;由信出家的善男子,生起如是的精进思惟是足够的:「愿此身之肉与血干枯,只剩下骨头、筋、皮,将不会停止精进,如果那些能以人类的力量、精进及努力而证得的境界还未证得。」参考《中部》枳咤山邑经》M. 70 Kitagirisuttam; 参考《增支部》A. 2:5 & A. 8:13.

  19[2] 这是因不管要达到任何事,善的或恶的,它都是需要的。在这里所指的是属于善的,特别是在精神上的探索。在菩提分法中,它是最常被提到的,以不同的名称,在九个地方出现,例如:精进﹙viriya﹚、勤﹙padhana﹚及﹙正﹚精进﹙vayama﹚。

  20[3] 这里指「八警愓事」﹙attha sajvega vatthuni﹚ 。编按:《清净道论》〈第四 说地遍品〉「生、老、病、死四种,以及恶趣之苦第五,由于过去的轮回苦,未来的轮回苦,及由于现在的求食之苦。」Vism.135

  21[4] 《增支部》A. 4:13 – 诸比丘!有四正勤,何谓四正勤?诸比丘!比丘生起欲,策励自己,投入精进,发起欲愿,为了不令未生起的不善法生起,为了去除已生起的不善法,为了令未生起的善法生起,为了令已生起的善法持续,坚定,成长,增长,发展及圆满。

  22[5]《长部》D. 22.﹙=《增支部》A. 4:13,关于正精进的解释,与四正勤同。﹚

  23[6] 参考《长部》等诵经》D. 33 Savgitisuttam =《增支部》A. 4:13, A. 4:14 – 诸比丘!有四种精进,即比丘守护诸根,于所见色、所闻声、所嗅香、所尝味、所触触、所念法,不取诸相,不取细相。若不护根,令生起诸欲恶不善法。这称为「律仪勤」﹙sajvarapadhana﹚。去除,舍弃,消灭诸欲、怨恨、害意心,诸比丘!这称为「断勤」﹙pahanapadhana﹚。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轻安觉支、喜觉支、定觉支及舍觉支,这称为「修勤」﹙bhavanapadhana﹚。保护已生起的定相﹙samadhi-nimitta﹚,例如骨骼相、腐尸相等。诸比丘!这称为「随护勤」﹙anurakkhanappadhana﹚。

  24[7] 参考《长部》大念处经注》D. 22. Mahasatipatthanasuttam Comm.

  25[8] 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26[9] 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无益语)、贪欲、瞋恚、邪见。

  27[10] 直译为五无间业(杀母、杀父、杀阿罗、恶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者),意思是在下一生必定生到最深的地狱。

  28[11] 参考《中部》大四十经》M. 117. Mahacattarisaka-suttam 说到:正见、正思惟等有二种,一是有漏、有福、成熟时染着好的存在;二是圣、无漏、出世间及道的一支。在这一经,正勤虽然没有被明确的说出来,但是它也应该可分为如上二种。

  29[12] 参考 《中部》想念止息经》M. 20. Vitakka-santhanasuttam – 当与贪、瞋、痴相应的不善心生起时,诸比丘!应该思惟这些不善心的过患:「这些心念是不善的,应被呵责及带来痛苦的结果。」

  30[13]《增支部》A. 10:51 说到这譬喻。

  31[14] 关于未生起的不善心,佛陀教导根律仪,见《中部》一切漏经》M. 2. Sabbasavasuttam,特别提到如何修习以去除所有的漏。

  32[15] 《清净道论》Vism.687.称为”bhutapagatuppanna” ( = bhuta(been) + apagata (departed) + uppanna(arisen) ) 而且有点与下面的Arammanadhighuhituppanna(所缘被占据生起)相似。

  33[16] 在《小部》譬喻》﹙Apadana﹚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无论如何,应该注意的是他已经累积了足够的波罗蜜以证得阿罗汉,一个人不会那么容易即证得。

  34[17] 《本生经注》J. 2. Comm. – 佛陀说给一位比丘听,为了激发他的精进,那位比丘就是故事中的小帮手。

  Mahathera Nauyane Ariyadhamma (圣法长老)

  ( Ven. Mahathera Nauyane Ariyadhamma)

  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圣法长老),斯里兰卡籍,生于1937年4月24日。出家于1956年(17岁),1959年7月15日受比丘戒。

  他的戒师是Ven. Kedevadduwa Jinawamsa(圣种大长老)为Shri Kalyani Yogashrama Sajstha(师利

  葛利阿尼森林派)创立者

  (1951.6.17)。本派表面上属于蓝曼匿派(Ramabba Nikaya,斯里兰卡三大派系之一)。他跟随Ven. Matara

  Wri Banarama 及本派其它长老学习三藏。长老威仪具足,德高望重,心性慈祥,博学强记,精通三藏、禅法。1997年曾受帕奥禅师指导禅修。

  长老现任师利·葛利阿尼森林派总秘书,驻锡:Na Uyana Aranya Senasanaya (龙树林僧院) , Pansiyagama 60554, Sri Lanka

  按:师利·葛利阿尼森林派有一百多所道场,绝大部分在乡下、森林,本派约有五百位比丘,持戒精严,不持金钱,素食。

  

  

《四正勤》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