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勤
圣法长老 (Ven. Ariyadhamma)著
开弘法师 译
南无世尊、阿罗汉、三藐三佛陀!
各位法友!让我们首先来分析「正勤精进」(samma-padhana-viriya)一辞。「正」(samma),samma的短音形式,见于某些复合词,属于道德或善的一方面,它也有正确,趣向涅槃,去恶行善之义。padhana-viriya是为了证得四道四果及涅槃,不惜牺牲身体,甚至性命而付出的精进1[1]。我们所将要讨论的四正勤,是正确的,趣向涅槃的精进。「精进」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名词2[2],它是坚持不懈者的特性,这精进的性质是投入身心去行善,它也有启动及支持善心的性质,因此向前走,一直到达成最终的目标也是精进的性质。有八种方法3[3]培育精进,依据佛陀所说的法,精进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出现了九次,即:
四正勤4[4]
精进如意足
精进根
精进力
精进觉支
正精进5[5]
精进是菩提分法中强有力的一支,它是证得阿罗汉、辟支佛、三藐三佛陀的重要资粮之一。上面我们曾经提到四种精进6[6],它们是:
一、今生未生起,以贪、瞋、痴为根本的不善法7[7],如五恶业 ( pabca papani kammani8[8] )、十恶业 ( dasa akusala kamma patha9[9] )、五无间业 ( pabca anantariya kammani10[10] )。人应该应用一切身与心的精进,来令这些未生起的不善法于今生不生起,培育及维持这种精进,不惜牺性生命。这种于心中建立的避免造恶之精进,由于它是关于世间法的精进,因此它是世间精进(正勤)。如果是在道心与果心中的精进,则它是出世间的精进。
二、如果在今生生起贪、瞋、慢、嫉妒、疑、昏沉、睡眠、掉举、担忧、无惭、无愧,人应该马上以强大的意欲(善的欲,chanda),付诸身心的行动以去除这些内心的烦恼。进一步,这精进必须加以支持、培育、强化、保持,不惜牺牲性命,这是第二种世间精进(正勤)。去除不善心所是世间精进,在道心及果心生起的精进是出世间精进。
三、有些善法是还未生起的。今天所生起的,不是昨日所生起的,而是新生起的法,未来将生起的善法也是同样。修行这些还未证得的善法,如禅那、定、等至及观智,想要培育及证得以上的善法,开始修习、保持、培育、强化这些善法,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精进,这是世间精进(正勤)。于道心、果心生起的精进是出世间精进。
四、如果在今生已经累积诸善法,如布施、持戒、修禅而证得近行定、安止定及观智,发起精进以不让以上所说的善法退失,保持、培育、提升这些善法,不惜牺牲生命,这是第四种精进(正勤)。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它是世间精进;当它在出世间心生起时,它即是出世间精进。
以上即是佛所说的精进如何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中生起11[11]。有智慧的人作这样的思惟:如果不善心所在我心中生起,它们将带给我有害的后果,我将生在恶趣,我的轮回(未证得道果及涅槃之前)将是漫长的,因此我将下定决心尽一切的精进,阻止在我心中生起的任何不善心的发展。假使不善心在我心中生起及增长,这将产生无止尽的痛苦。12[12]
有如一个人的头或衣被火烧着了,将不会有任何的拖延,即刻去熄灭火13[13]。或者像一个被毒蛇咬伤的人,将不会延迟治疗。有智慧的人将尽一切的精进灭除任何已生起的恶法。
如果还未生起的善心不令它生起,这并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因此我应该尽一切的精进来令它生起。
假如已生起的善心退失,那么过去的精进即白费了,因此一切的精进将被应用以培育善心。这是如何四正勤帮助维持世间善心。
关于未生起的不善心,佛陀曾经详细的给予说明14[14]。在无始的轮回中,没有任何一种不善心不曾于心中生起。在我们的轮回中,每个人都曾经造过所有的恶业。在今生,或许有些恶业是我们还没有造作过的,它们有四种:
1. Vattamanuppanna
「现在生」,有些不善心在此时此刻生起,智者会马上发起精进以控制及去除它。
2. Bhutva-vigatuppanna15[15]
直译是「已吃已去生起」(生已离去生),由于过去曾经造了不善业,那些不善业重复,而且当过去的不善业的果报生起时,又重复生起更多的不善业。
3. Okasa katuppanna
直译是「机会作生起」(作机会生),有时候,一个善的业异熟会被一个与之相对,具破坏性的不善业异熟所压制。
4. Bhumi-laddhuppanna
直译是「地获得生起」(得地生),对于世间未觉悟的有情,无数的善与不善业异熟发生(当因缘成熟时,因为还未断除烦恼)。
进一步,尚有其它的不善心,即:
1.Samudacaruppanna
直译是「行为或嗜好生起」,这些是常常在我们的心中生起的,必须马上觉察及镇伏它们的不善心,这基本上与vattamanuppanna相同。
2. Arammanadhighuhituppanna
直译是「所缘被占据生起」,当心取所缘相,在这取相的任何时刻里,烦恼都可能生起。
3. Avikkhambhituppanna
对于还未证得禅那或世间观智者,还会有烦恼不断生起,因为烦恼未镇伏故。
4. Asamuhatuppanna
未证道者,潜伏的烦恼还会生起。
(《中部》善生优陀夷大经)M. 77. Mahasakuludayisuttam Comm.,《清净道论》Vism.689. &《经集》Sn. 1:1 Comm.)
以上是各种不善心,了解它们,保持内心清净如时时拂拭的宝石,这是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思惟:从我们归依佛法僧开始,所有我们所曾做过的善业,将培育四正勤。如果能了解到每当我们行十福业事(dasa-pubba-kiriya-vatthuni),如布施、持戒、闻法、照顾年长者;十善业(dasa-kusala-dhamma-patha);十波罗蜜(dasa paramiyo);应作法(karaniya dhamma)、大吉祥法(maha mavgala dhamma)及菩提分法(bodhi-pakkhiya-dhamma),所有在那些法中生起的身、口或意的行为,也将会增长我们心中的四正勤,这是可贵的。
这些是如何发生的呢?所有的善心都含有六个杂心所(pakinnaka),其中之一是「精进」,没有任何一个善心是无有精进的。这精进随各人所希望得到的菩提(阿罗汉、辟支佛、佛),那么这于善心中生起的精进即成为菩提分法,协助修行者证得三种菩提中的其中一种(,即阿罗汉、辟支佛、佛)。虽然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四正勤、精进如意足、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及正精进,所以它实际上是属于菩提分法的这一组。
当我们归依佛法僧时,在我们心中生起一系列的喜俱智相应心。在生起的每一个速行心有三十四名法,即十三个通一切心所、十九个美心所、慧根及识。精进即是其中的一个心所,当这精进在人心中生起,它将压制及消灭不善心,因而帮助培育善心,趣向道与果。让我们假设一个善心于一个人的心中生起,上面所说的精进将进一步的发展它。当作一个善业时,不只是只生起一个速行心,而是千千万万的速行心,一系列又一系列的生起。因此,进一步发展成善业的精进也在那里。
你也许曾经听过一个人供养佛陀一朵花,而享用八万万次的生为天人的福报,然后最后生为人,出家修行而证得阿罗汉果16[16]。这是怎么发生的?在他走向佛塔时,每一个脚步,他思惟佛的功德。接着他见到一个池中的一朵花,当他见到花时,他口中诵出:「南无世尊、三藐三佛陀」,然后又思惟佛的功德。他洗了手,把花儿采下来,以双手握着花朵,继续走向佛塔,一边唱颂着佛的功德。到达佛塔时,他洗净佛塔的台座,把花供奉给佛陀。仔细的观看佛塔之后,他绕塔而行,并于八个位置跪下,向佛陀顶礼。在回程时,他也同样的口中诵着佛的功德。这里面发生了些甚么呢?他在供养佛陀花朵的前、中、后,心是喜俱.智相应.无行,这产生了很多系列的善心。这善业的果报前面已经说了。你现在可以了解到如何一个善业能产生许许多多的心路过程。
如果我们观察佛的过去生作为菩萨时,很明显的他曾作出了那么多的精进,以圆满成正等觉的波罗蜜,这不是普通的精进,而是与智相应的精进。
佛在过去生中还是一位菩萨时,与一大群人在沙漠中行走,人与骆驼皆已无水可饮用。菩萨见到一株黍(玉米)的种子,便开始挖掘,挖到了约九十尺的深度时,发现了一粒大石头。所有的人都大失所望,垂头丧气。虽然如此,菩萨并不放弃任何他所正在努力的事情上,为了达致成功,他有三种精进:
Arambha-dhatu-viriya
── 要进入某一工作的精进
Nikkama-dhatu-viriya
──要维持某一工作的精进
Parakkama-dhatu-viriya
──让一个人可以克服困难,继续工作至到完成工作的精进
在这阶段,他叫来他的一位小帮手17[17],告诉他:「让我们把这大石头打破,否则的话,我们所有的人都将死在这沙漠上」。那群人便一个接一个的来敲打那大石头。最后他们终于成功的在那石头上打出了一个洞,水便开始从洞中喷出,把沙漠都弄湿了。这并不是一个奇迹,而是菩萨精进的结果。坚持不舍的精神,连在沙漠也可以挖出水来;所…
《四正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