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錄▪P7

  ..續本文上一頁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色身與法身之關系既如上述,雲何如來有所說法耶?故告須菩提雲:汝勿謂如來法身有所說法,若有人雲如來法身有所說法,則是起心動念,有所取著,妄想分別,即爲謗毀如來,不能了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諸法如義,雖說法實無法可說,假名之爲說法也。須菩提以了達生空之智慧爲命,故雲慧命須菩提。啓白佛言:此雖說無所說之法如是,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衆生與佛無二無別,故雲彼非衆生;只因未具足了悟,所以非不衆生也。故叁界九地之衆生,莫不具金剛般若無上妙慧之種子,所以如來說非衆生;因金剛般若妙慧種子尚未顯現,所以如來說名爲衆生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世尊以身口意叁業教化衆生,前途行乞食,是遊行教化,即身教化也;入定說法,即口教化也;令衆生依說修行,得無上菩提,是意教化也。深恐大衆執著,虛妄分別,不能了達諸法實相,故重重破遣。前雲相好非即法身,破執身業也;雲如來實無所說,破執語業也;茲雲得無所得,破執意業也。須菩提雖了達如來即諸法如來,即無上菩提,固得無所得,而心中猶不能十分釋然,故啓白佛言: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即印可曰:如是,如是,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即是名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若我有一毫之得,則即是不得,不名無上菩提。以畢竟無得,乃是得無上菩提,是名爲無上菩提也。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叁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此分緊承上分,複告須菩提雲:此得無所得之法,平等平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有高下之殊,是名無上正等正覺,是即金剛般若波羅蜜也。以無我、人、衆生、壽者四相,修行六度萬行之善法,即得此無上正等正覺。所言善法者,無有自體可得,亦不可執以爲實,故曰非善法;但如法而名,故名爲善法也。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上明修善法得菩提,當知金剛般若外無善法,修善法即是受持般若波羅蜜經。故世尊告須菩提雲: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相等高大之七寶積聚,有人持用布施,其所得福德固屬甚多,較之受持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或爲他人說,所得之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一,其持經福德之多爲何如耶!蓋七寶布施是財施,是修福;持經自利利他是法施,是福慧雙修,所以此持經之福德,勝于彼七寶布施之福德也。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此明如來化度衆生,雖化而無所化義。謂須菩提雲: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何以故?前言佛與衆生無有高下之殊,焉有衆生爲如來度?若有衆生爲如來度,則衆生亦可度如來,如此虛妄分別,則有衆生見、如來見,如來亦有我人衆生壽者四見,自度不能,何能度他?故佛無有衆生見也。若無有衆生見,當然無有我見,我見既無,雲何佛自稱有我耶?如來說有我者,隨世俗說耳,實無有我可說也。既無我可說,雲何世俗中有我來去生死等事耶?蓋世俗凡夫,于無我中以爲有我也。所雲凡夫者亦屬假名,無別有凡夫性,因迷金剛般若即凡夫,故如來說爲凡夫。悟金剛般若即聖,故如來說即非凡夫。即此未悟之時,故名爲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此承前第二十分明叁十二相非即法身義。問須菩提雲: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猶是乍迷乍悟,故啓白佛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相好觀如來。世尊當即呵斥雲:若以相好即如來法身,轉輪聖王亦具叁十二相,即是如來。須菩提猛然大悟,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說意,法身雖不離色身,亦不應以色身即爲如來法身也。爾時世尊重以偈言顯示:若以色相爲如來法身,則轉輪聖王亦是如來;若以聲音爲如來法身,則迦陵頻伽鳥亦是如來;是人未得金剛般若而行邪道,永遠不能得見如來法身也。若已得金剛般若,不即色相、聲音可見如來,不離色相、聲音亦可見如來,非色、非聲可見如來,乃至非非色、非非聲亦無不可見如來也。金剛般若之妙用爲如何耶!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此明不落斷滅義。叁十二相本爲佛果,不以叁十二相觀如來法身,非無福德之因果也。故告須菩提雲:汝若起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之心念,則心念落于偏、落于斷,即不合正道。汝當莫起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之心念,則心念即不落于偏斷,合于正道矣。何以故?須菩提!汝若起此念,發菩提心者即是狂慧,撥無因果,則是說諸法斷滅矣。古來聖賢,從初發菩提心以至佛果,于法皆不說常,故不住常見;亦不說斷,故不住斷見,所以謂之無上正等正覺也。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此明證法無我菩薩之功德,勝以七寶布施之菩薩所得之功德。菩薩已證人無我,尚未證法無我,若有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所得之功德,與知一切法無我,得了解任持不忘而成于忍之菩薩所得之功德比較,則此菩薩功德勝前菩薩功德。何以故?以此菩薩不受所得之福德,所以勝前菩薩有所得之福德也。須菩提尚未了悟,故啓白佛言:菩薩所作福德,雲何不受福德耶?世尊告之曰:菩薩以無受福德心,故不貪著福德,是故不說受福德也。以既無受心,又無貪心,了解一切法無我,正智如如,契理亦如如,無上般若等同佛境,故福德量如虛空,利益衆生無有窮盡,所以稱歎其功德勝前菩薩功德也。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上已明不受福德,雲何如來福慧圓滿坐菩提座趣于涅槃耶?世尊爲釋此疑,故曰:來去坐臥等威儀事,如來雖不離此威儀,而亦非即此威儀,若有人執此威儀即是如來,則即以利益衆生之化身執爲實,不解如來所說法身義。何以故?如來說法身者,本來常住,無所出現而來,亦無所入滅而去,爲方便衆生計,住于世間若坐若臥而行教化,故名如來也。

  一合理相分第叁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世界本爲微塵所合,轉言之,即微塵集合而成世界。世界雖難實行碎而分析,然由理想假設,可一一分析至于極微,鄰于虛空,不可再分,若再分之即爲虛空,是微塵是空非實。微塵既即是空非實,由微塵所合成之世界,亦是空非實。微塵空,世界空,一世界與衆微塵何異?故曰:世界微塵,不可言一,亦不可言異,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多也。以世界喻法身,可謂之一真法界,而十方諸佛法身,不可言諸法界、諸法身。何以故?法界法身,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多,如光光互照,光光互攝,一多不異,一多不礙也。

  世尊問須菩提雲: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是微塵衆甯爲多不?須菩提雲:甚多。但微塵雖多,空無自性,乃假說微塵衆,若此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實空無所有,故雲非微塵衆,是假名微塵衆。如來說叁千大千世界亦然,世界亦空無所有,故雲非世界,是假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即是微塵衆合爲一世界相,佛所說一合相者,亦屬假名,謂微塵衆合成一世界,碎而分析,世界相本無所有,而微塵相亦不可得,故雲即非一合相,是假名一合相也。世尊以須菩提已了達世界微塵,空無所有,一多不異,猶恐其著合相,故告之曰: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不可說者,不可說一,亦不可說異,不可說合,亦不可說不合也。如法身周遍法界,具足圓融,亦不可說一多、合不合也。凡夫之人不了此義,以世界爲實,而起一多合與不合等種種虛妄分別,貪著不舍,造種種業,流浪生死而不自覺,良可悲矣。

  知見不生分第叁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明生知見亦是貪著。凡夫之人,所以貪著其事者,以其有我見故也。有我見,即有人衆生壽者等見。若四見既無,則無有能貪之主體,更何有所貪之事物?況外界之事物,皆自心之所顯現,本空無所有,雖貪著亦如鏡花水月也。故新發意菩薩發菩提心,我見既無,法見亦不當有也。雖然,佛何以說衆生有我見耶?佛說衆生著于我見,似乎有我見矣,世尊爲釋此疑,故問須菩提以釋之雲:有人言,佛說我、人、衆生、壽者等見,此人了解我所說義不?須菩提答雲:是人不了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人、衆生、壽者見,明我、人、衆生、壽者見是空,即非我、人、衆生、壽者見,是假名爲我、人、衆生、壽者見;非因說我、人、衆生、壽者見,便定有我、人、衆生、壽者見也。世尊以須菩提以明我本來畢竟不可得,恐不了于法亦本來不可得義,故告之曰:發菩提心者,于六根、六塵、六識之一切法,當了達本來空無所有,本來如鏡花、水月,畢竟不可得。如是知見信解已,不生絲毫法相,即是證得無上菩提。所言法相者,亦如我義,我既非有,而法亦不可得;故雲即非法相,是假名法相也。

  應化非真分第叁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此明應化如幻不可執取,其福德最勝。世尊告須菩提雲:若有人滿無量無數世界之七寶持用布施,其所得福德本來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持于此經或四句偈等,自己受持讀誦,複爲人說而不說、不說而說,其福勝于彼滿無量無數世界七寶布施之福也。

  雲何說而不說、不說而說?不取能說之相,亦不取聽說之相,更不取所說之相。當如法性而說,不生心動念,如彼真如湛然不動也。無爲之法固應如是,不若有爲之法反是也。何以故?有爲之法如夢然,夢時覺有,醒時則無也。如幻師爲幻事然,幻現種種事物,而實無有種種事物也。如水中所起水泡然,陽光映照有如摩尼,心生貪著,而實非摩尼也。如陰影然,物在影在,物無影無,物既是空非有,影亦是假非真也。如霧露然,空中清淨,則霧湧騰,不久消滅,即非常有也。如電然,突現突滅,突此突彼,非常非遍也。有爲法既如此六事,行深般若者,應當作如是觀察,不可有所執取也。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此明流通。佛說是經畢,長老須菩提及諸男僧之比丘,女僧之比丘尼,在家修行之男子優婆塞,在家修行之女子優婆夷,以及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身心暢然,皆大歡喜,發生正解淨信,承奉行持,趣證佛果;且爲流通不息,俾所有一切衆生,亦皆得證佛果也。經文講竟,敬爲偈曰:住心降心,人法無我,是名般若,大乘因果。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錄》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念佛往生的原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