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P7

  ..续本文上一页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色身与法身之关系既如上述,云何如来有所说法耶?故告须菩提云:汝勿谓如来法身有所说法,若有人云如来法身有所说法,则是起心动念,有所取著,妄想分别,即为谤毁如来,不能了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诸法如义,虽说法实无法可说,假名之为说法也。须菩提以了达生空之智慧为命,故云慧命须菩提。启白佛言:此虽说无所说之法如是,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故云彼非众生;只因未具足了悟,所以非不众生也。故三界九地之众生,莫不具金刚般若无上妙慧之种子,所以如来说非众生;因金刚般若妙慧种子尚未显现,所以如来说名为众生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以身口意三业教化众生,前途行乞食,是游行教化,即身教化也;入定说法,即口教化也;令众生依说修行,得无上菩提,是意教化也。深恐大众执著,虚妄分别,不能了达诸法实相,故重重破遣。前云相好非即法身,破执身业也;云如来实无所说,破执语业也;兹云得无所得,破执意业也。须菩提虽了达如来即诸法如来,即无上菩提,固得无所得,而心中犹不能十分释然,故启白佛言: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即印可曰:如是,如是,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即是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若我有一毫之得,则即是不得,不名无上菩提。以毕竟无得,乃是得无上菩提,是名为无上菩提也。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此分紧承上分,复告须菩提云:此得无所得之法,平等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有高下之殊,是名无上正等正觉,是即金刚般若波罗蜜也。以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修行六度万行之善法,即得此无上正等正觉。所言善法者,无有自体可得,亦不可执以为实,故曰非善法;但如法而名,故名为善法也。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上明修善法得菩提,当知金刚般若外无善法,修善法即是受持般若波罗蜜经。故世尊告须菩提云: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相等高大之七宝积聚,有人持用布施,其所得福德固属甚多,较之受持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或为他人说,所得之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一,其持经福德之多为何如耶!盖七宝布施是财施,是修福;持经自利利他是法施,是福慧双修,所以此持经之福德,胜于彼七宝布施之福德也。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是名凡夫。

  此明如来化度众生,虽化而无所化义。谓须菩提云: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何以故?前言佛与众生无有高下之殊,焉有众生为如来度?若有众生为如来度,则众生亦可度如来,如此虚妄分别,则有众生见、如来见,如来亦有我人众生寿者四见,自度不能,何能度他?故佛无有众生见也。若无有众生见,当然无有我见,我见既无,云何佛自称有我耶?如来说有我者,随世俗说耳,实无有我可说也。既无我可说,云何世俗中有我来去生死等事耶?盖世俗凡夫,于无我中以为有我也。所云凡夫者亦属假名,无别有凡夫性,因迷金刚般若即凡夫,故如来说为凡夫。悟金刚般若即圣,故如来说即非凡夫。即此未悟之时,故名为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此承前第二十分明三十二相非即法身义。问须菩提云: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犹是乍迷乍悟,故启白佛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相好观如来。世尊当即呵斥云:若以相好即如来法身,转轮圣王亦具三十二相,即是如来。须菩提猛然大悟,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说意,法身虽不离色身,亦不应以色身即为如来法身也。尔时世尊重以偈言显示:若以色相为如来法身,则转轮圣王亦是如来;若以声音为如来法身,则迦陵频伽鸟亦是如来;是人未得金刚般若而行邪道,永远不能得见如来法身也。若已得金刚般若,不即色相、声音可见如来,不离色相、声音亦可见如来,非色、非声可见如来,乃至非非色、非非声亦无不可见如来也。金刚般若之妙用为如何耶!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此明不落断灭义。三十二相本为佛果,不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法身,非无福德之因果也。故告须菩提云:汝若起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之心念,则心念落于偏、落于断,即不合正道。汝当莫起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之心念,则心念即不落于偏断,合于正道矣。何以故?须菩提!汝若起此念,发菩提心者即是狂慧,拨无因果,则是说诸法断灭矣。古来圣贤,从初发菩提心以至佛果,于法皆不说常,故不住常见;亦不说断,故不住断见,所以谓之无上正等正觉也。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此明证法无我菩萨之功德,胜以七宝布施之菩萨所得之功德。菩萨已证人无我,尚未证法无我,若有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所得之功德,与知一切法无我,得了解任持不忘而成于忍之菩萨所得之功德比较,则此菩萨功德胜前菩萨功德。何以故?以此菩萨不受所得之福德,所以胜前菩萨有所得之福德也。须菩提尚未了悟,故启白佛言:菩萨所作福德,云何不受福德耶?世尊告之曰:菩萨以无受福德心,故不贪著福德,是故不说受福德也。以既无受心,又无贪心,了解一切法无我,正智如如,契理亦如如,无上般若等同佛境,故福德量如虚空,利益众生无有穷尽,所以称叹其功德胜前菩萨功德也。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上已明不受福德,云何如来福慧圆满坐菩提座趣于涅槃耶?世尊为释此疑,故曰:来去坐卧等威仪事,如来虽不离此威仪,而亦非即此威仪,若有人执此威仪即是如来,则即以利益众生之化身执为实,不解如来所说法身义。何以故?如来说法身者,本来常住,无所出现而来,亦无所入灭而去,为方便众生计,住于世间若坐若卧而行教化,故名如来也。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世界本为微尘所合,转言之,即微尘集合而成世界。世界虽难实行碎而分析,然由理想假设,可一一分析至于极微,邻于虚空,不可再分,若再分之即为虚空,是微尘是空非实。微尘既即是空非实,由微尘所合成之世界,亦是空非实。微尘空,世界空,一世界与众微尘何异?故曰:世界微尘,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异,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多也。以世界喻法身,可谓之一真法界,而十方诸佛法身,不可言诸法界、诸法身。何以故?法界法身,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多,如光光互照,光光互摄,一多不异,一多不碍也。

  世尊问须菩提云: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云:甚多。但微尘虽多,空无自性,乃假说微尘众,若此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实空无所有,故云非微尘众,是假名微尘众。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亦然,世界亦空无所有,故云非世界,是假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即是微尘众合为一世界相,佛所说一合相者,亦属假名,谓微尘众合成一世界,碎而分析,世界相本无所有,而微尘相亦不可得,故云即非一合相,是假名一合相也。世尊以须菩提已了达世界微尘,空无所有,一多不异,犹恐其著合相,故告之曰: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不可说者,不可说一,亦不可说异,不可说合,亦不可说不合也。如法身周遍法界,具足圆融,亦不可说一多、合不合也。凡夫之人不了此义,以世界为实,而起一多合与不合等种种虚妄分别,贪著不舍,造种种业,流浪生死而不自觉,良可悲矣。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明生知见亦是贪著。凡夫之人,所以贪著其事者,以其有我见故也。有我见,即有人众生寿者等见。若四见既无,则无有能贪之主体,更何有所贪之事物?况外界之事物,皆自心之所显现,本空无所有,虽贪著亦如镜花水月也。故新发意菩萨发菩提心,我见既无,法见亦不当有也。虽然,佛何以说众生有我见耶?佛说众生著于我见,似乎有我见矣,世尊为释此疑,故问须菩提以释之云:有人言,佛说我、人、众生、寿者等见,此人了解我所说义不?须菩提答云:是人不了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人、众生、寿者见,明我、人、众生、寿者见是空,即非我、人、众生、寿者见,是假名为我、人、众生、寿者见;非因说我、人、众生、寿者见,便定有我、人、众生、寿者见也。世尊以须菩提以明我本来毕竟不可得,恐不了于法亦本来不可得义,故告之曰:发菩提心者,于六根、六尘、六识之一切法,当了达本来空无所有,本来如镜花、水月,毕竟不可得。如是知见信解已,不生丝毫法相,即是证得无上菩提。所言法相者,亦如我义,我既非有,而法亦不可得;故云即非法相,是假名法相也。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明应化如幻不可执取,其福德最胜。世尊告须菩提云:若有人满无量无数世界之七宝持用布施,其所得福德本来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持于此经或四句偈等,自己受持读诵,复为人说而不说、不说而说,其福胜于彼满无量无数世界七宝布施之福也。

  云何说而不说、不说而说?不取能说之相,亦不取听说之相,更不取所说之相。当如法性而说,不生心动念,如彼真如湛然不动也。无为之法固应如是,不若有为之法反是也。何以故?有为之法如梦然,梦时觉有,醒时则无也。如幻师为幻事然,幻现种种事物,而实无有种种事物也。如水中所起水泡然,阳光映照有如摩尼,心生贪著,而实非摩尼也。如阴影然,物在影在,物无影无,物既是空非有,影亦是假非真也。如雾露然,空中清净,则雾涌腾,不久消灭,即非常有也。如电然,突现突灭,突此突彼,非常非遍也。有为法既如此六事,行深般若者,应当作如是观察,不可有所执取也。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明流通。佛说是经毕,长老须菩提及诸男僧之比丘,女僧之比丘尼,在家修行之男子优婆塞,在家修行之女子优婆夷,以及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身心畅然,皆大欢喜,发生正解净信,承奉行持,趣证佛果;且为流通不息,俾所有一切众生,亦皆得证佛果也。经文讲竟,敬为偈曰:住心降心,人法无我,是名般若,大乘因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念佛往生的原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