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各宗派源流▪P10

  ..續本文上一頁。二、由智通、智達入唐,就奘、基二師學歸傳布。叁、由新羅僧智鳳、智鸾、智雄奉敕學于唐濮揚大師,弘演于日。四、由玄昉入唐亦學于濮揚,歸弘于興福寺,謂之北寺傳。就中以北寺傳爲此宗之正義,數百年獨榮于南都,以對峙睿山之天臺,野山之真言。中世已微漸衰滅,明治間再興之。今以法隆寺、興福寺爲本寺,寺院凡存五十二所。

  叁 華嚴宗

  唐道璇律師傳華嚴章疏至日,後因良辯法師之請,由新羅審詳法師,開宗講說,以東大寺爲本寺盛弘之,千余年傳承不替,高僧接踵。著八宗綱要之凝然大德,亦此宗之人也。後衰微附入他宗,明治十九年重興本寺,統末寺二十叁寺。

  四 天臺宗

  日本沙門最澄,即著名之傳教大師也。入唐學天臺宗于國清寺之道邃和尚,又谒越州順曉阿阇黎傳受真言宗,及唐興縣翛然和尚禀承禅宗。歸國後,受诏弘天臺宗,故爲日本天臺宗開祖。但末流分成叁派:奉傳教大師爲開祖之延曆寺,有末寺叁千五百七十所。奉傳教法孫智澄大師爲開祖叁井園城寺,有寺院六百五十叁處。奉睿山真盛上人之江力板戾本西教寺,兼弘念佛,有末寺四百二十二所。

  五 真言宗

  甲 傳承

  日僧空海即弘法大師,入唐從惠果阿阇黎受真言灌頂,並傳一切有部律,歸日本至嵯峨朝大興密教。嗣法十師,第十號源仁,仁門下一名益信,開仁和寺爲廣澤派始祖。二名聖寶,開醍醐寺爲小野派之始祖。廣釋小野又各分六派,然皆事相上之區別,非教旨上之分派也。後分古義新義二派:古義屬高野山派;新義乃興教大師覺鍐廣澤六派中,于紀州根來寺開出,別成一派,智山、豐山繼之。明治間嘗合並以東寺爲本寺,共轄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四寺院雲。

  乙 展發

  日本于傳自我國諸宗派,歸國後流布無何展發,獨空海殊爲傑出,既造日本假字,有關其一國文化。而依大日經造十住心論,判攝大小乘諸教,頗有吾國天臺賢首之氣象。十住心者:一、異生羝羊心,攝叁惡道。二、愚童持齋心,攝人乘。叁、嬰兒無畏心,攝天乘。四、唯蘊無我心,攝聲聞乘。五、拔業因種心,攝緣覺乘。六、他緣大乘心,攝唯識。七、覺心不生心,攝叁論及禅。八、一道無爲心,攝天臺。九、極無自性心,攝華嚴。十 秘密金剛心,爲密教。前九皆權破情執,唯十爲實顯德相,駕密教于一切教之上,當時大惹起一番诤論雲。

  六 淨土宗

  日本圓光大師源空,唱專修念佛,承善導之一流盛弘之,爲此宗在日本之開祖。空之高弟四人,分爲四派。一、普阿于築後善導寺開之,曰鎮西派。二、證空于西山栗生野建光明寺弘之,曰西山寺派。叁、隆寬建圓山長樂寺別出之,曰長樂寺派。四、覺明于洛北九品寺別開之,曰九品寺派。九品、長樂已亡,鎮西、西山尚盛。西山又分爲四派;鎮西則分關東叁派,京都叁派,而以關東叁派中之白旗派爲最盛。明治間各派合並,以知恩院爲本院,所管寺院凡七千二百二十八處雲。

  七 禅宗

  禅宗于宋時始傳入之,凡分叁宗:一、榮西禅師于天童寺依靈庵敬禅師受臨濟宗之傳,歸日本遂爲此宗之開祖。今分十本寺,總有六千二百二十叁寺。二、道元禅師于天童寺受曹洞宗之傳,歸日本遂爲此宗之開祖。今以永平及總持二寺爲本寺,總有一萬叁千七百四十二寺,近年開建益多。叁、黃檗宗,明黃檗山隱元禅師至日本于萬福寺弘通之,有六百四十八寺。

  第叁節 日本轉出之宗派

  一 由淨土轉出之融通宗真宗時宗

  日本由淨土宗轉出之宗派有叁:一曰融通念佛宗,由良忍上人用華嚴之理,融通自他、因果、一多、染淨以念佛生西者是也。今以大念佛寺爲本寺,有末寺叁百五十七所。二曰真宗,自謂弘彌陀真實之教故名,稱純他力教。以回向之信心作往生淨土之真因,以信後相續稱名爲報答佛恩之行業。由親鸾即見真大師所創,許蓄妻食肉悉同常俗。共分十派,以本願寺派大谷派爲最盛,其寺院總數有二萬余,占日本佛教之半雲。叁曰時宗,以平時念佛要同臨終時真切,臨終時念佛要同平時從容,專爲提倡故名,今傳不盛。

  二 由天臺宗轉出之日蓮宗

  天臺于法華分地湧品前爲迹門,地湧品起爲本門。而日本之日蓮上人,因之專提倡本門法華,奉久遠實成本地叁身之釋迦牟尼佛爲本尊,上行等爲法衆,畫之爲曼荼羅,赴各地布教,恒擊大鑼大鼓,高唱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以驚覺衆生睡夢中之法身,則所謂日蓮宗是也。其教勢與天臺宗亦略相埒。

  第四節 綜論

  日本弘傳之大乘教派,以今察之,其盛況當以淨土宗(總括淨土宗,融通念佛宗、真宗、時宗)爲第一,次之爲禅宗,又次之爲密宗,又次之爲天臺宗(包括日蓮宗);以叁論、唯識、華嚴,皆等于附庸而已。然細按其根底,則雖謂皆屬于密宗可也。以真宗、日蓮宗于密宗色彩皆極濃厚,而日本之天臺向來兼傳臺密;獨禅宗爲富有支那之遺傳性耳。日本之佛教以密宗爲內心,與吾國中唐來之佛教以禅宗爲內心同。以支那人根習深在本有之儒道教,唯禅宗最能與之融洽。日本人根習深在本有之神道教,唯密宗最能與之融洽故也。但唯識、叁論等,在今而後西洋科學哲學彌漫之世界,或能與大乘各宗同吐萬丈之光焰欤?非所預知矣。

  

  

《佛教各宗派源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