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囑累品第十叁)▪P2

  ..續本文上一頁讀、若諷、若解說、若書寫,經卷所住之處即是佛塔,一切天人非人等,應以人中、天上上妙珍寶而供養之。所以者何?若此經典所在之處,即爲有佛及諸菩薩、緣覺、聲聞。何以故?一切如來修行此經,舍凡夫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賢聖皆從此經得解脫故”。

  無論在何時何地──一切時、一切處,倘若是讀誦或書寫此經所在之處,天人即都來供養,因爲此處有經典,即是有佛。

  丁四 法師如佛

  “文殊師利!我涅槃後後五百歲法欲滅時,若有法師受持、讀習、解說、書寫此心地經衆經中王,如是法師與我無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尊重此法師者,即爲供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得福德平等無二,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如是名爲正行供養。所以者何?是大法師,在無佛時爲濁惡世邪見有情,演說甚深心地經王,使離惡見趣菩提道,廣宣流布令法久住,如是名爲無相好佛,一切人天所應供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合掌恭敬此法師者,我授無上大菩提記,是人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對文殊說:如果于此經能修行“十法行”的法師──以此法爲師,又能去解說此法而爲人師,這都是法師──到了佛涅槃後後五百歲,或者到了末法後後五百歲的時候,倘有法師將此衆經之王的心地觀經,如法行持,此法師即與佛無異。我們要去禮拜供養,如禮拜供養佛的功德無有差別。供養法師,即是供養此法,也即是法供養。以內財、內外財、外財去供養此法──即是正行供養。因爲佛不以世間財物供養爲喜,如果能如法去修行而以爲供養,利益衆生,佛心乃生大歡喜。這世間,邪見的衆生認爲宣揚佛法是宣傳迷信的,愚哉衆生!可憐哉衆生!所以此法師以誨人不倦的精神,爲五濁惡世衆生廣爲宣說此經,使其離苦得樂,令正法久住,所行甚爲不易。雖然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但與佛一樣。因此,凡有人合掌恭敬此法師者,佛皆爲之授記。我們不要輕看自己!我們的現前大衆,能在這裏聽聞教法,佛已經替我們授過記了。我們既聞了佛法,從今而後,對于佛法的信心,要一天一天的增長。不然,空挂起佛子的招牌,只有自家欺騙自家;各人的生死各人了啊!

  丁五 發心功德

  “若人得聞此心地經,爲報四恩發菩提心,若自書、若使人書,若讀念通利,如是人等所獲福德,以佛智力籌量多少不得其邊,是人名爲諸佛真子。一切諸天、梵王、帝釋、四大天王、诃利帝母五百眷屬、爾羅跋多大鬼神王、龍神八部、一切聽法諸鬼神等,晝夜不離常當擁護,如是佛子增長念慧,與無礙辯,教化衆生令種佛因”。

  得聞此經知報四恩者,往往有之。如在此會期中,曾有張慕超居士,因聽講報恩品之後,即往鄉間把母親接來廈門寓所侍養,以盡人子之孝道,並即皈依叁寶。诃利帝母,此雲鬼子母。爾羅跋多大鬼神王,是大夜叉神。若能發菩提心修學“十法行”,所獲的功德不可計數,而且一切天神晝夜不離你的身旁,始終擁護于你;你的信、解、念、定、慧五善根力,也就念念增長。

  丁六 命終利益

  “文殊師利!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臨命終時,現前得見十方諸佛,叁業不亂,初獲十種身業清淨。雲何爲十?一者、身不受苦,二者、目睛不露,叁者、手不掉動,四者、足無伸縮,五者、便溺不遺。六者、體不汗流,七者、不外扪摸,八者、手拳舒展,九者、顔容不改,十者、轉側自如。由經力故,有如是相。次獲十種語業清淨,雲何何十?一者、出微妙語,二者、出柔蠕語,叁者、出吉祥語,四者、出樂聞語。五者、出隨順語,六者、出利益語,七者、出威德語,八者、不背眷屬,九者、人天敬愛,十者、贊佛所說。如是善語,皆由此經。次獲十種意業清淨,雲何爲十?一者、不生嗔恚,二者、不懷結恨,叁者、不生悭心,四者、不生妒心,五者、不說過惡,六者、不生怨心,七者、無顛倒心,八者、不貪衆物,九者、遠離七慢,十者、樂欲證得一切佛法圓滿叁昧”。

  如果受持讀誦此經,到了與世長訣的時候,能得叁業不亂的利益。如法華經裏所謂千佛授手,或此經十方佛土,都聽你隨念往生。所謂叁業不亂的利益,即是十種身業清淨,十種語業清淨,十種意業清淨。因爲臨命終時,是此一生末日和後一生獲得的關鍵,能不顛倒錯亂,決不致有墮落惡道裏去的危險。

  丁 七結勸持修

  “文殊師利!如是功德皆由受持、讀習通利、解說、書寫深妙經典難思議力。此心地經,于無量處。于無量時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具足修習?汝等大會一心奉持,速舍凡夫當成佛道”。

  修行此“十法行”,既有如是之功德和利益,所以佛勸我們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去修持,自然有成佛之一日。

  乙叁 會衆信奉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等無量大菩薩,智光菩薩等新發意菩薩,阿若憍陳如等諸大聲聞,天龍八部人非人衆,各各一心受持佛語,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至此,此法會每會之中的上首,如文殊、智光諸菩薩們,以佛所說的教法,各各領受之而不忘失,歡喜充滿了整個的身心。諸大聲聞與天人八部等,大家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已講完了。我們要記著,即是此經最後的一句──“信受奉行”。此經是深黑的人海裏燃著閃爍的人海燈,光明朗澈,現出從凡夫地至佛地的光明坦道。我們別要辜負這法燈的美意,我們要接受過來,不但要照明現前人海裏的衆生走上光明坦道,還要把此經輾轉流通于未來。要知道,在這無邊際的人海裏,有無窮無盡的衆生飄浮著,他們在那裏望著人海燈光之到臨。我們能將此法會的燈光去擴大增盛,這就是佛之所以說法的本願,也就是我們佛教徒的天職(勝濟、燈霞、窺谛、東初、雪生合記)(佛學書局印行)

  (附注)原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釋”,今改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囑累品第十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