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厭身品第七)▪P2

  ..續本文上一頁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猶如芭蕉中無實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無有強力,皮肉薄覆如塗附牆,億萬毛發如草生地,微細風大出入毛孔,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刹那刹那衰敗轉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養毒蛇而取其害,我今雖以飲食衣服資長是身而不識恩,畢竟還令墮于惡道。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怨家詐作親友,伺求其便而將毒藥斷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實,終致無常,非聖愛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水上泡,雖複妙好琉璃珠色,刹那因緣起滅無恒,有爲念念不久住故,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乾闼婆城,雖現相狀而不實有,今者我身亦複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猶如影像,我身亦爾雖有非真。出家菩薩又觀自身譬如外國強盛怨敵,今者我身亦複如是,煩惱怨敵侵掠善根。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朽舍宅,雖加修葺當必崩壞,我身亦爾,雖加愛念當必無常。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近怨國,城邑人民常懷恐怖,今者我身亦複如是,于念念中畏無常怨。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無量薪爲火燒爇,然是猛火曾無厭足,我身亦爾,以貪愛火燒五欲薪,其心增長亦複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湣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出家菩薩又觀自身本性不淨,譬如有人厭患炭色,設諸方便以水洗之,經無量時黑色仍舊,乃至炭盡終無所益。我身亦爾有漏不淨,假使海水盡未來際洗之無益,亦複如是。出家菩薩又觀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燒,又遇大風勢不可止,是身亦爾名五蘊薪,沃貪愛油,縱嗔恚火,愚癡風力無有休息。

  “出家菩薩觀于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是無常處,出息不還即無常故;亦如非情神識易脫,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刹那前後不暫住故;亦如壓油,于一切事受勞苦故。無所依者,猶如嬰兒失父母故;無救護者,猶如蝦蟆蛇所吞故;如穴無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恒不知足,于五欲樂心無厭故;恒不自在,斷常二見所系縛故;不生慚愧,雖蒙眷屬養育棄舍生故;亦如死屍,于日夜分近滅壞故;唯受諸苦,于一切處無真樂故;爲苦所依,一切衆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于是身中無主宰故;畢竟空寂,遍計所執妄構畫故;如谷中響,皆是虛妄所顯現故;亦如船舶,若無船師即漂沒故。亦如大車運載財寶,何以故?乘于大乘到菩提故”。

  這段文,可分爲廣觀、中觀、略觀叁層來觀察:

  一、廣觀:這是叁十七中的第一觀,觀此身如土坯所成的器具,外以各種寶色莊嚴引以爲美觀,其實內裏充滿種種不淨的東西。外人認爲形體好看,實際上不但是不淨的,而且還有六條黑蛇,是活動的,而且還要吐那臭而不可聞的氣。世間人也是如此,人有貪、嗔、癡叁種的心病,和風、黃、痰蔭叁種的身病,這內外六病猶如六條蛇,能壞身心;若身心一病發,則整個身體的怨毒一一爆發了。內外各部分,同時毀壞,毀壞成一撮的遺灰。這是觀身無常、不淨。

  二、中觀:這是不廣不略觀,有十六種:從第二觀起,觀身臭穢不淨猶如死狗,因爲此身的來源,由父母不淨的赤白二質和合而成的。第叁、觀此身猶如螞蟻用土造作的窠,這是無常觀。第四、觀此身如芭蕉無實質,是衆多和合而成的假相,這是無我觀、空觀。第五、觀此身無強固力,刹那刹那衰滅敗壞,這是無我、無常觀。第六、觀此身如養毒蛇,能傷害自己的性命,使你造諸惡業,這是不淨觀。第七、觀此身如怨家,假作親友,在你吃食物的時候暗放毒藥,此身亦然,不顧一切恩愛,一味地殺、盜、淫,于是墮落地獄無有出期,這也是無我、無常觀。第八、觀此身如水上泡,這是無常觀。第九、觀此身如海市蜃樓,雖有相狀可看而不是實有,這是空觀。第十、觀此身如影像,這是空觀。第十一、觀此身如遇怨敵,雖然你要出家修行善法,而身體偏要害善根種子而造惡,這也是不自由的無我觀。第十二、觀此身如腐敗的房子,雖然你常常愛護他、修理他,他畢竟還是倒地,這是無常觀。第十叁、觀此身如與敵國相近,時有恐怖,民不聊生,如中國與日本,這也是無我觀。第十四、觀此身如火燒薪,你有貪心貪求財産,縱然天下人的財産完全歸你所有,心裏認爲還不滿足,這是苦觀。第十五、觀此身如出母胎的嬰兒,全靠母親的調養。此身亦然,整個的身體都是病,內外有六蛇,倘沒有適當的調伏,則霎時間壞滅了。所以、爲了要修禅定、培植福德與智慧,雖然此身是假的,不應貪愛,也不可不時時去愛護他,這也是無常觀。第十六、觀此身如炭也似的完全是黑的,從生不淨乃至一期死了成爲一堆白骨,亦是不淨。第十七、觀此身如油沃薪,既被火燒又遇大風。比方五蘊是薪,貪即油,嗔即火,癡即風,燒得一撮遺灰也尋不到。

  叁、略觀:此中有二十觀。第十八、觀此身如惡瘡,觀此身有四百四病。四百四病者,如智度論六十五雲“四大爲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四大爲根本,每一大連枝末有一百一,共計四百四。第十九、觀此身如大腸,腸內有得多的蟲,所以此身全是蟲的成分。所以科學家說,人身上有無數的細胞,這細胞即是蟲,因爲是活動的。第二十、觀此身是無常的。第二十一、觀此身如非情(無我)。第二十二、觀此身如河水不能停止。第二十叁、觀此身如壓油,因爲太勞苦了,這是苦觀。第二十四、觀此身如無母的嬰兒,這叁界衆生沒有佛依止。第二十五、觀身一旦無常到來,無救護的人來援救。第二十六、人的起心動念,不知從何而來。第二十七、觀身不知足,如漏沙盆,放什麼在裏面都漏完了。第二十八、觀身不自在,不是常見就是斷見。第二十九、觀人不知慚愧,死神到來,也不顧慮眷屬的恩愛,就跟著死神去了。第叁十、觀此身見在雖沒有死,然而刹那漸漸趨于衰老。第叁十一、觀此身唯有受苦,雖有時快樂,但由苦而來,這是苦觀。第叁十二、觀此身唯是憂悲苦等依,如老子雲“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第叁十叁、觀身無主宰。第叁十四、觀身完全是空的,是虛妄所顯的,不過愚癡衆生妄執有我。第叁十五、觀身如空谷傳聲,空無有實。第叁十六、觀身如無師之船,所以我們要修禅定。要有正信、正戒、正見,可以行到彼岸,不致有漂泊之虞,這是以有漏身顯法性身。第叁十七、觀身如大車,可以到菩提彼岸。這後二種通于大乘,用五蘊身修出世之法,不但遍行世間而且能達到彼岸。善用此身者,即是自度度他的慈航寶筏。

  庚叁 亦作大乘身觀

  “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觀察,非不愛惜如是之身,欲令衆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這可附在叁十七觀後二觀之中,即是觀此身不但能自度,而且以此身去度人,所以要愛惜此身,將來能輾轉廣度衆生,出生死海到菩提岸。所以、此身亦不可輕視,將來扯起風帆,投入無邊報恩海裏,便是自度度他的大乘身。

  己叁 結成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則名爲出家佛子所觀法要。若有佛子發菩提心,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住阿蘭若,修習如是叁十七觀,亦教他修如是法要,解說、書寫、受持、讀習,遠離一切我我所執,永斷貪著五欲世樂,速能成熟不壞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軀命,何況世間所有珍寶?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智印,于無上道永不退轉,六度萬行速得圓滿,疾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世尊說完了法,于是對彌勒他們說:上面的叁十七觀,是出家菩薩住阿蘭那所修的觀,能自觀也叫他人觀,這即是自度度他輾轉流通的法要。若能以此去修習,則可離我我執和人海間的五欲。趕快看空了你的幻身吧!出離了四大構成的幻象的世界吧!假若你想證得出世的究竟佛果的話。

  戊叁 法衆獲益

  爾時、會中八萬四千新發意菩薩,深厭世間得大忍力,不複退轉于無上道。百千婆羅門發菩提心,成熟信根得不退轉。叁萬六千善男子、善女人,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在會中有八萬四千初發心的菩薩,聞是法已,感覺到這世間的無趣,因爲已證得大勝解力了。同時、有百千婆羅門因爲專心笃意的聽聞教法,就有菩提心生起而得不退轉。再有叁萬六千的一般善男信女也得了見法的眼。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厭身品第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