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厌身品第七)▪P2

  ..续本文上一页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犹如芭蕉中无实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无有强力,皮肉薄覆如涂附墙,亿万毛发如草生地,微细风大出入毛孔,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刹那刹那衰败转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养毒蛇而取其害,我今虽以饮食衣服资长是身而不识恩,毕竟还令堕于恶道。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譬如怨家诈作亲友,伺求其便而将毒药断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实,终致无常,非圣爱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水上泡,虽复妙好琉璃珠色,刹那因缘起灭无恒,有为念念不久住故,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乾闼婆城,虽现相状而不实有,今者我身亦复如是。出家菩萨又观自身犹如影像,我身亦尔虽有非真。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譬如外国强盛怨敌,今者我身亦复如是,烦恼怨敌侵掠善根。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朽舍宅,虽加修葺当必崩坏,我身亦尔,虽加爱念当必无常。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近怨国,城邑人民常怀恐怖,今者我身亦复如是,于念念中畏无常怨。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无量薪为火烧爇,然是猛火曾无厌足,我身亦尔,以贪爱火烧五欲薪,其心增长亦复如是。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湣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出家菩萨又观自身本性不净,譬如有人厌患炭色,设诸方便以水洗之,经无量时黑色仍旧,乃至炭尽终无所益。我身亦尔有漏不净,假使海水尽未来际洗之无益,亦复如是。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烧,又遇大风势不可止,是身亦尔名五蕴薪,沃贪爱油,纵嗔恚火,愚痴风力无有休息。

  “出家菩萨观于自身犹如恶疾,四百四病所住处故;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是无常处,出息不还即无常故;亦如非情神识易脱,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刹那前后不暂住故;亦如压油,于一切事受劳苦故。无所依者,犹如婴儿失父母故;无救护者,犹如虾蟆蛇所吞故;如穴无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恒不知足,于五欲乐心无厌故;恒不自在,断常二见所系缚故;不生惭愧,虽蒙眷属养育弃舍生故;亦如死尸,于日夜分近灭坏故;唯受诸苦,于一切处无真乐故;为苦所依,一切众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于是身中无主宰故;毕竟空寂,遍计所执妄构画故;如谷中响,皆是虚妄所显现故;亦如船舶,若无船师即漂没故。亦如大车运载财宝,何以故?乘于大乘到菩提故”。

  这段文,可分为广观、中观、略观三层来观察:

  一、广观:这是三十七中的第一观,观此身如土坯所成的器具,外以各种宝色庄严引以为美观,其实内里充满种种不净的东西。外人认为形体好看,实际上不但是不净的,而且还有六条黑蛇,是活动的,而且还要吐那臭而不可闻的气。世间人也是如此,人有贪、嗔、痴三种的心病,和风、黄、痰荫三种的身病,这内外六病犹如六条蛇,能坏身心;若身心一病发,则整个身体的怨毒一一爆发了。内外各部分,同时毁坏,毁坏成一撮的遗灰。这是观身无常、不净。

  二、中观:这是不广不略观,有十六种:从第二观起,观身臭秽不净犹如死狗,因为此身的来源,由父母不净的赤白二质和合而成的。第三、观此身犹如蚂蚁用土造作的窠,这是无常观。第四、观此身如芭蕉无实质,是众多和合而成的假相,这是无我观、空观。第五、观此身无强固力,刹那刹那衰灭败坏,这是无我、无常观。第六、观此身如养毒蛇,能伤害自己的性命,使你造诸恶业,这是不净观。第七、观此身如怨家,假作亲友,在你吃食物的时候暗放毒药,此身亦然,不顾一切恩爱,一味地杀、盗、淫,于是堕落地狱无有出期,这也是无我、无常观。第八、观此身如水上泡,这是无常观。第九、观此身如海市蜃楼,虽有相状可看而不是实有,这是空观。第十、观此身如影像,这是空观。第十一、观此身如遇怨敌,虽然你要出家修行善法,而身体偏要害善根种子而造恶,这也是不自由的无我观。第十二、观此身如腐败的房子,虽然你常常爱护他、修理他,他毕竟还是倒地,这是无常观。第十三、观此身如与敌国相近,时有恐怖,民不聊生,如中国与日本,这也是无我观。第十四、观此身如火烧薪,你有贪心贪求财产,纵然天下人的财产完全归你所有,心里认为还不满足,这是苦观。第十五、观此身如出母胎的婴儿,全靠母亲的调养。此身亦然,整个的身体都是病,内外有六蛇,倘没有适当的调伏,则霎时间坏灭了。所以、为了要修禅定、培植福德与智慧,虽然此身是假的,不应贪爱,也不可不时时去爱护他,这也是无常观。第十六、观此身如炭也似的完全是黑的,从生不净乃至一期死了成为一堆白骨,亦是不净。第十七、观此身如油沃薪,既被火烧又遇大风。比方五蕴是薪,贪即油,嗔即火,痴即风,烧得一撮遗灰也寻不到。

  三、略观:此中有二十观。第十八、观此身如恶疮,观此身有四百四病。四百四病者,如智度论六十五云“四大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四大为根本,每一大连枝末有一百一,共计四百四。第十九、观此身如大肠,肠内有得多的虫,所以此身全是虫的成分。所以科学家说,人身上有无数的细胞,这细胞即是虫,因为是活动的。第二十、观此身是无常的。第二十一、观此身如非情(无我)。第二十二、观此身如河水不能停止。第二十三、观此身如压油,因为太劳苦了,这是苦观。第二十四、观此身如无母的婴儿,这三界众生没有佛依止。第二十五、观身一旦无常到来,无救护的人来援救。第二十六、人的起心动念,不知从何而来。第二十七、观身不知足,如漏沙盆,放什么在里面都漏完了。第二十八、观身不自在,不是常见就是断见。第二十九、观人不知惭愧,死神到来,也不顾虑眷属的恩爱,就跟著死神去了。第三十、观此身见在虽没有死,然而刹那渐渐趋于衰老。第三十一、观此身唯有受苦,虽有时快乐,但由苦而来,这是苦观。第三十二、观此身唯是忧悲苦等依,如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三十三、观身无主宰。第三十四、观身完全是空的,是虚妄所显的,不过愚痴众生妄执有我。第三十五、观身如空谷传声,空无有实。第三十六、观身如无师之船,所以我们要修禅定。要有正信、正戒、正见,可以行到彼岸,不致有漂泊之虞,这是以有漏身显法性身。第三十七、观身如大车,可以到菩提彼岸。这后二种通于大乘,用五蕴身修出世之法,不但遍行世间而且能达到彼岸。善用此身者,即是自度度他的慈航宝筏。

  庚三 亦作大乘身观

  “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观察,非不爱惜如是之身,欲令众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这可附在三十七观后二观之中,即是观此身不但能自度,而且以此身去度人,所以要爱惜此身,将来能辗转广度众生,出生死海到菩提岸。所以、此身亦不可轻视,将来扯起风帆,投入无边报恩海里,便是自度度他的大乘身。

  己三 结成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则名为出家佛子所观法要。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他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我所执,永断贪著五欲世乐,速能成熟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圆满,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说完了法,于是对弥勒他们说:上面的三十七观,是出家菩萨住阿兰那所修的观,能自观也叫他人观,这即是自度度他辗转流通的法要。若能以此去修习,则可离我我执和人海间的五欲。赶快看空了你的幻身吧!出离了四大构成的幻象的世界吧!假若你想证得出世的究竟佛果的话。

  戊三 法众获益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新发意菩萨,深厌世间得大忍力,不复退转于无上道。百千婆罗门发菩提心,成熟信根得不退转。三万六千善男子、善女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在会中有八万四千初发心的菩萨,闻是法已,感觉到这世间的无趣,因为已证得大胜解力了。同时、有百千婆罗门因为专心笃意的听闻教法,就有菩提心生起而得不退转。再有三万六千的一般善男信女也得了见法的眼。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厌身品第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