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四十行相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叁相思惟智(Sammasana-ñāņa)的四十行相
佛法的觀照是觀照叁相,一切名色法是無常、苦、和無我的。我們應以叁相來觀察分析諸名色法,色是無常,于色來說,不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不美好)、勝(美好)、遠、近的十一種色,確定一切色都是無常,如是而作觀察。修習觀照名色法應作四十行相的觀照,根據[清淨道論]它們分爲叁組。
1.以無常隨觀斷常想,無常隨觀是觀察十種無常:(1)無常(不是常)、(2)毀(毀滅)、(3)動(動搖)、(4)壞(破壞)、(5)不恒(不堅)、(6)變易(自然的變易)、(7)不實(易壞)、(8)不利(不吉利)、(9)有爲(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緣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于五蘊觀察而有五十種無常隨觀。因無常隨觀而起無相隨觀,得入于無相解脫。由無常隨觀脫離顛倒相(顛倒有叁種:一、想顛倒,二、心顛倒,叁、見顛倒。) 故名「無相隨觀解脫門」。
2.以苦隨觀斷樂想,苦隨觀是觀察二十五種苦:(1)苦(生滅逼惱)、(2)病(病之根)法、(3)癰(常流不淨)、(4)箭(箭刺于內)、(5)惡(可呵責)、(6)疾(疾病之因)、(7)難(不幸)、(8)禍(災禍)、(9)怖畏(隱藏怖畏)、(10)災患(難忍之險)、(11)非保護所(無救護)、(12)非避難所(不得避難)、(13)非歸依處(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慘者)、(15)惡之根(惡的原因)、(16)殺戮者(敵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煩惱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惱法、(25)雜染法(愛、見、惡、行、雜染之境)。于五蘊觀察而有一百二十五種苦隨觀。因苦隨觀而起無願隨觀,得入于無願解脫,由苦隨觀脫離渴愛的願望,脫離顛倒相(顛倒有叁種:一、想顛倒,二、心顛倒,叁、見顛倒。)故名「無願隨觀解脫門」。
3.以無我隨觀斷我想,無我隨觀是觀察五種無我:(1)無我(非自非主)、(2)敵(無自由)、(3)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4)虛(空虛)、(5)空(無主)。于五蘊觀察而有二十五種無我隨觀。由無我隨觀脫離堅固的我執,得入于空解脫。脫離顛倒相(顛倒有叁種:一、想顛倒,二、心顛倒,叁、見顛倒。)故名「空隨觀解脫門」。
[清淨道論]在討論“生滅隨觀智”這麼說:「因爲不憶念,被什麼所覆蔽而不現起叁相的呢?
因爲不憶念生滅,爲相續所覆蔽,故不現起無常相。
因爲不憶念數數之逼惱,爲四威儀所覆蔽,故不現起苦相。
因爲不憶念種種界的分別,爲堅實所覆蔽,故不現起無我相。
然而把握生滅破除相續之時,則依如實的自性而現起無常相。」
覺音在[清淨道論]二十章裏討論說:「世尊以此等分別隨順智的方法,以(四十行相的)區別而說無常苦無我等的思惟,亦即以此而思惟此等五蘊。怎樣思惟呢?即彼(瑜伽者)思惟一一蘊。」
佛說:「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無常,何況現在之“色”耶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蘊相應9.9經]) 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五蘊的無常、苦、和無我:
1.身體是無常、苦、和無我
無常者是以滅盡之義來觀察。比如呼吸,一個人一天呼吸17,280次,若活六十年的話,一生呼吸378,432,000次,呼吸是無常,吸一口氣,再呼出來,同一口氣,再也不會重來。每一天醒來,我們的生命又短了一天,剩下的呼吸,又少了17,280次。身體依賴呼吸,既然呼吸無常,依靠呼吸而生存的身體又怎麼會有常呢?因此依賴無常緣支持的身體也是無常。
1.過去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2.未來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3.現在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4.內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5.外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6.粗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7.細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8.劣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9.勝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10.遠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11.近色---身體是常或是無常?
在[經集]裏[阇多迦尼問經]中佛對阇多迦尼說:「可尊敬的阇多迦尼說道:“聽說你是一位不貪戀愛欲、越過水流的英雄,我來向你這位清淨者求教。請告訴我平靜的境界,洞察一切的人啊!請如實告訴我,世尊啊!“世尊克服了愛欲,四處遊蕩,猶如太陽用光芒照亮大地,大智者啊!請把這個法門教給我這個智慧淺薄的人,讓我知道怎樣在這世抛棄生和老。”世尊說道:“阇多迦尼啊!摒棄對愛欲的貪戀,以棄世爲安樂,既無所取,也無所棄。“消滅過去之事,排除將來之事,也不執著現在之事,便能平靜地生活。“徹底摒棄對名色的貪戀,婆羅門啊!沒有任何導致陷入摩羅控製的煩惱。”可尊敬的跋陀羅弗達說道:“你抛棄家庭,斬斷貪欲,擺脫欲望,摒棄快樂,越過水流,獲得解脫,脫離劫波,具有妙智,我向你求教。聽了你這位聖人的教誨後,人們將離開這裏。“人們從各國彙集這裏,渴望聽取你的言詞,英雄啊!請你告訴他們,因爲你知道這個法門。”世尊說道:“跋陀羅弗達啊!徹底擺脫上下,左右和中間和攝取欲望,因爲誰在世上攝取,誰就會受到摩羅跟蹤。“因此,懂得這一點,有思想的比丘認爲人執著攝取就是執著死亡領域,就不會在一切世上攝取任何東西。”」
以上只是觀照身體的無常,我們還要觀照身體的(2)毀(毀滅)、(3)動(動搖)、(4)壞(破壞)、(5)不恒(不堅)、(6)變易(自然的變易)、(7)不實(易壞)、(8)不利(不吉利)、(9)有爲(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緣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種身體無常的觀照。
然後確定它們是苦。苦者是以怖畏之義來觀察。這身體要吃,要工作,要養家,要大小便,這麼多麻煩,還會生病,將來要無奈的死去,是苦嗎?
1.過去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2.未來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3.現在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4.內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5.外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6.粗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7.細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8.劣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9.勝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10.遠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11.近色---身體是苦或是無苦?
以上只是觀照身體的苦,我們還要觀照身體的(2)病(病之根)法、(3)癰(常流不淨)、(4)箭(箭刺于內)、(5)惡(可呵責)、(6)疾(疾病之因)、(7)難(不幸)、(8)禍(災禍)、(9)怖畏(隱藏怖畏)、(10)災患(難忍之險)、(11)非保護所(無救護)、(12)非避難所(不得避難)、(13)非歸依處(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慘者)、(15)惡之根(惡的原因)、(16)殺戮者(敵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煩惱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惱法、(25)雜染法(愛、見、惡、行、雜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種身體苦的觀照。
再觀察確定它們是無我。無我者是以不實之義來觀察。若是我或我的,我應該能夠叫身體不病,不死,長生,能夠嗎?不能的話,它是誰的呢?
1.過去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2.未來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3.現在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4.內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5.外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6.粗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7.細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8.劣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9.勝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10.遠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11.近色---身體是我或是無我?
以上只是觀照身體的無我,我們還要觀照身體的(2)敵(無自由)、(3)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4)虛(空虛)、(5)空(無主)等其余四種身體無我的觀照。
2.感受是無常、苦、和無我
然後再觀察確定其它五蘊的受也是無常、苦和無我。受的無常者是以滅盡之義來觀察。
1.過去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2.未來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3.現在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4.內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5.外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6.粗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7.細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8.劣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9.勝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10.遠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11.近受---受是常或是無常?
以上只是觀照受的無常,我們還要觀照受的(2)毀(毀滅)、(3)動(動搖)、(4)壞(破壞)、(5)不恒(不堅)、(6)變易(自然的變易)、(7)不實(易壞)、(8)不利(不吉利)、(9)有爲(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緣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種受無常的觀照。
然後觀察受的苦。受的苦者是…
《四十行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