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P3

  ..續本文上一頁充滿歡喜的笑,辛苦的奔波中,心無限甜蜜!歡喜菩薩紅著眼眶告訴我,她又感動又心疼,但媽媽卻真興高采烈,一路念佛,歡喜地騎載!有的路旁有大溝,歡喜菩薩請媽媽要小心騎,別掉入溝中。媽媽卻信心堅定地說:“阿彌陀佛幫我扶著!我前些日還表演了一幕呢!”原來是有好多人,常看她辛苦往來載回收物,總認爲她受騙了。她解釋這些回收的資源,拉慈濟功德會都是真作救人之用,人們還是嘲笑她。有一天她載很多回收物,騎到大溝邊,正好又遇到嘲笑的那群人。忽然間,她竟翻車了,那些人大驚失色,眼看她連同車子整個就要掉入大溝中,而她老人家大聲地念出“阿彌陀佛”,刹那間,就像被扶住又飛起騰空般,她竟飛到大溝的另一邊安坐,奇妙的是,將要落入溝中的車,也如有一股莫名的拉力,竟又回複安立在溝的這一邊,沒有倒落,人與車都安然無恙。這一幕使目擊者目瞪口呆,她說:“阿彌陀佛把我扶住!”那些人眼看這念佛的飛躍,也覺得不可思議,心服而深有感觸,肯定了念佛的力量,環保的功德,是不可嘲笑的!阿彌陀佛不舍一人的度化,使大家不再嘲笑,也漸參與了。

  有些人在分類回收的垃圾時,偶爾會撿到一些小孩的尿布...等等髒東西,撿到的人有時因整理得太疲勞了,就會感歎說:“唉!怎麼連這些髒東西都撿來回收場呢?”歡喜菩薩就說:“收到這些尿布,我們也是要很歡喜。我們另外把這些集中起來送出去。做這回收,必須要愈做愈歡喜才好。”有些人在分類的時候也會邊罵邊感歎說:“唉!丟的人真是沒有道德。”但是歡喜菩薩就會很歡喜的說:“並不是他們沒有道德,而是我們沒有告訴他,所以他們不曉得。”他們全家都很歡喜做這件工作。太陽曬黑了也不計較,冬天冷風飕飕,還是用歡喜心去做。甚至她背著孫子還是認真的做。傍晚蚊子很多,她的孫子被咬得滿臉“包包”,她還是那麼歡喜地做著。

  有一次,歡喜菩薩夜裏做垃圾分類做到十二點多。而隔天一去回收場,發現所有已整理好的分類品,被一個精神病患全部又攪亂,而且被亂綁亂堆,堆得亂七八糟,又綁得好緊。歡喜菩薩看了,不但一點火氣都沒(一心不亂),而且還是溫和微笑(無所得心、大悲心)。那位曾經暴戾傷人的患者,還在邢兒“隨意自在分類”,歡喜菩薩合掌笑著對他念佛,稱他“師兄”。那人不曾收到這種柔軟、歡喜、親切的波,竟很安靜問她:“你叫我師兄,那我要叫你什麼?叫你師姐嗎?”歡喜菩薩說:“對!對!對!你做這回收工作,做得很好。我們一起來做,撿一個罐子念一聲阿彌陀佛。”那人竟也乖乖地跟她念佛分類。村人耽心,要她提防患者,可能忽而狂暴打人。但是仁者無敵,猛獅碰到柔軟的阿彌陀佛,自動變成綿羊,不戰而降。一個人降伏得了自己的煩惱,真的就有那麼大的力道,使人自動降伏。繞指柔其實是百煉鋼,百煉鋼竟是如此柔。

  有一天,她遠行出外到臺北,半夜裏聽到下雨的聲音,就趕快打長途電話給孩子說:“我聽到外面的下雨聲,很歡喜,但是想到回收場的紙板沒有遮蓋,請你去蓋好。”孩子聽了就笑起來說:“媽,這裏又沒有下雨。”由這個小插曲,就知道她的心真是日夜都爲了大衆。

  她的大公子和媳婦都是逢甲大學環保系畢業的高材生,而且真的是身體力行。大家開玩笑說:“歡喜菩薩是環保教授,他們一家是環保之家”,有時假日裏公子、媳婦和小孫子都在那裏做垃圾分類。兩歲多的小孫子,就會做分類工作,也能揀一罐子念一聲阿彌陀佛,一個晚上可以揀上百個保特瓶,你問他,揀罐子做什麼?他會說:救人!我們只要想到天下有這麼一家人,要亂丟垃圾就下不了手。

  她的媳婦是環保系的碩士,而且真的是躬身實踐的。當她懷孕時,挺著大肚子夜裏還在回收場做到十二點,甚至生産那天也不例外,做到夜十二點多,半夜兩點臨盆去住院,在彌陀聖誕日,産下了可愛的嬰孩。平常她一大早就起來,先掃公共的大馬路,再掃自己家的院子,內外整理得非常光潔,萬一有事要出遠門,她前一個晚上,就會先把馬路掃好。在忙得不得已的時候,她會只掃公共的馬路。她可以說是以爲大家清淨爲己任,而且掃得很歡喜,人又謙虛。甚至有的人看她常常掃,已經習以爲常,有髒的地方還會指著叫她去掃,她也歡喜的去掃。碰到慈善公益的事業,她一定熱心地從事。附近有些孩子因爲家庭破裂了,缺少溫暖,她也能夠義務的爲他們輔導功課。又很親切的侍奉來他們家裏所有的老人家,附近的孩子們稱呼她爲“好心的阿嬸”。歡喜菩薩的兒子形容說:“我媽媽本來就很會笑,這下子娶了個媳婦更會笑,兩個人一起笑得更開心,更厲害了。”這可能是最快樂的一對婆媳。歡喜菩薩逢人就稱贊她的媳婦很乖、很棒,很會煮菜。客人稱贊菜好吃,媳婦就說是媽媽煮的,歡喜菩薩就說是媳婦煮的。一塊蘿蔔糕煎得焦黑了,歡喜菩薩還是很高興,她說:“我太歡喜,把蘿蔔糕都煎得黑臉了,真好笑。還是媳婦比較棒,煎的蘿蔔糕都很漂亮。”反正她不管是發生什麼事,是好事、是壞事,是順境是逆境,她都能夠趁機修一番功德,也趁機歡喜一番。

  她並沒有誦過華嚴經,但是她卻能活用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在她的生活中:她對每一個人都非常禮敬,就是“禮敬諸佛”,因爲衆生都是未來佛,所以對每一個衆生都應該禮敬。有一次我親眼目睹一件事,才知道她禮敬諸佛的精神。那天有一位老婆婆到她家去,入了門一臉生氣不高興的樣子,她就很親切的招呼老婆婆,請坐,而且請吃蘿蔔糕。老婆婆沒好氣的回答:“我不要吃”,她又說:“不然就吃葡萄”,于是把葡萄剝下了皮,甚至用牙簽把籽都挑出來,這樣很恭敬的舉到齊眉的高度,送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還是很生氣地說:“我不要吃”,接著她又問別的東西,就這樣每一樣東西都問她。說:“請你吃這個”,“請你吃那個”,“不然吃這個”,“不然吃那個”,但老婆婆都很不高興的樣子。就這樣一共問了十叁次,每次都恭敬地問她。當第十叁次的時候,這老婆婆忽然間笑得很開心,好像一朵花開起來一樣,跟我說:“哈!我每次到她家來,阿花都這樣對待我,比我的兒子媳婦對我還好,還孝順。”她笑得很開心,先前那個不高興的樣子好像都溶化了,好像雲開,出了太陽了。我心裏想原來這個老婆婆必須要勸請十叁次,她才會高興。要是遇見了我,叁次之後,我就想她可能今天肚子不餓,不會再問她了。只有歡喜菩薩了解她,知道她心情不好,需要人家安慰關懷,所以一直非常恭敬待她,不管對方給她什麼臉色。耐得起別人的壞臉色,耐得起別人的壞言語、壞音聲,還是不改變自己的禮敬,不改變自己的慈悲歡喜。就這樣,不歡喜的老婆婆也變歡喜了。

  我們看到普賢行願品中,說禮敬諸佛要念念相續,要沒有疲厭的感覺。可是說實在,當我們禮敬的心被人家澆了冷水之後,很少有不疲厭的,很少能夠相續下來。看到歡喜菩薩這樣,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表情、臉色、言語,她都能夠善于護持、護念自己禮敬諸佛的心,真是非常的感動尊敬啊!

  普賢十大願王的第二願是“稱贊如來”,稱贊如來也就是稱贊衆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衆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于佛性的言行舉止。當見到人們有合于佛性的言行舉止,就很真誠的稱贊。還有經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在贊歎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清淨、慈悲、歡喜。歡喜菩薩她常常一開口,不論對老人、小孩,都是稱贊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別人有什麼好處,她就很歡喜的欣賞,稱贊他,很善于鼓勵大家行善,善于啓發大家的佛心。我們沒有聽過她在背後批評,或者是嫌棄哪個人,哪件事,她都是用稱贊鼓勵的方法,包容、接受、歡喜。

  普賢十大願王的第叁是“廣修供養”。很廣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質、精神,來供養大衆,供養諸佛,乃至一切衆生。歡喜菩薩她隨時都准備了很多的水果、物品,准備招待來到她家的每一個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那歡喜的面容,歡喜的笑容,這是最難得的供養。用廣大的歡喜心來供養。她不管爲人做什麼事都很歡喜,很歡喜的用體力來供養,她也很歡喜的用言語來引導大家一起行善,解開大家的煩惱,這是言語的供養。講到廣修供養,還有一個笑話,大家由這個笑話可以了解,他們夫婦廣修供養的心。他們的油菜田,有一天來了一群人,那些人從車子裏下來,直接就到他們田裏摘油菜。她先生在田中工作,而那群人,竟連一個招呼也沒打,就都自動去摘菜。他就問他們說:“是誰叫你們來摘菜的呀?”,邢些人說:“這個是阿花他們的田耶!”,好像是阿花的田就可以任由大家來采的。他先生聽了也不說話。倒是來的人問他說:“你是阿花的什麼人啊?”,他先生很幽默,他不承認自己是主人,免得人家不好意思。他只笑著說:“我是給阿花做長工的,我已經給她請了二、叁十年了。”他說:“你們采沒關系,不要把田踩壞就好了。”

  第四個大願是“忏悔業障”。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錯了,永遠不再犯。歡喜菩薩當她知道某一件事應該要怎麼樣做才對,她就會立刻很歡喜的改進。她都是說自己不會、自己不好,不會去說別人不好。

  第五大願是“隨喜功德”。歡喜菩薩當她知道別人有什麼功德,她都很歡喜地參與,很歡喜地稱贊,很歡喜地投入。比如說:環保的工作,她也是知道證嚴法師在提倡,她就很歡喜的隨喜投入。以前聽老師講經,說到隨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爲別人可能是費很大力量才修了功德,我們只要深心真誠,一念隨著他歡喜,爲他慶幸——慶喜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廣度衆生就等于和他同等功德。別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我們一念隨喜,就是共振,進入他的光圈,和他共享光明,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忌妒的心所障礙,甯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隨喜稱贊,這就好比:別人…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