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充满欢喜的笑,辛苦的奔波中,心无限甜蜜!欢喜菩萨红著眼眶告诉我,她又感动又心疼,但妈妈却真兴高采烈,一路念佛,欢喜地骑载!有的路旁有大沟,欢喜菩萨请妈妈要小心骑,别掉入沟中。妈妈却信心坚定地说:“阿弥陀佛帮我扶著!我前些日还表演了一幕呢!”原来是有好多人,常看她辛苦往来载回收物,总认为她受骗了。她解释这些回收的资源,拉慈济功德会都是真作救人之用,人们还是嘲笑她。有一天她载很多回收物,骑到大沟边,正好又遇到嘲笑的那群人。忽然间,她竟翻车了,那些人大惊失色,眼看她连同车子整个就要掉入大沟中,而她老人家大声地念出“阿弥陀佛”,刹那间,就像被扶住又飞起腾空般,她竟飞到大沟的另一边安坐,奇妙的是,将要落入沟中的车,也如有一股莫名的拉力,竟又回复安立在沟的这一边,没有倒落,人与车都安然无恙。这一幕使目击者目瞪口呆,她说:“阿弥陀佛把我扶住!”那些人眼看这念佛的飞跃,也觉得不可思议,心服而深有感触,肯定了念佛的力量,环保的功德,是不可嘲笑的!阿弥陀佛不舍一人的度化,使大家不再嘲笑,也渐参与了。
有些人在分类回收的垃圾时,偶尔会捡到一些小孩的尿布...等等脏东西,捡到的人有时因整理得太疲劳了,就会感叹说:“唉!怎么连这些脏东西都捡来回收场呢?”欢喜菩萨就说:“收到这些尿布,我们也是要很欢喜。我们另外把这些集中起来送出去。做这回收,必须要愈做愈欢喜才好。”有些人在分类的时候也会边骂边感叹说:“唉!丢的人真是没有道德。”但是欢喜菩萨就会很欢喜的说:“并不是他们没有道德,而是我们没有告诉他,所以他们不晓得。”他们全家都很欢喜做这件工作。太阳晒黑了也不计较,冬天冷风飕飕,还是用欢喜心去做。甚至她背著孙子还是认真的做。傍晚蚊子很多,她的孙子被咬得满脸“包包”,她还是那么欢喜地做著。
有一次,欢喜菩萨夜里做垃圾分类做到十二点多。而隔天一去回收场,发现所有已整理好的分类品,被一个精神病患全部又搅乱,而且被乱绑乱堆,堆得乱七八糟,又绑得好紧。欢喜菩萨看了,不但一点火气都没(一心不乱),而且还是温和微笑(无所得心、大悲心)。那位曾经暴戾伤人的患者,还在邢儿“随意自在分类”,欢喜菩萨合掌笑著对他念佛,称他“师兄”。那人不曾收到这种柔软、欢喜、亲切的波,竟很安静问她:“你叫我师兄,那我要叫你什么?叫你师姐吗?”欢喜菩萨说:“对!对!对!你做这回收工作,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做,捡一个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那人竟也乖乖地跟她念佛分类。村人耽心,要她提防患者,可能忽而狂暴打人。但是仁者无敌,猛狮碰到柔软的阿弥陀佛,自动变成绵羊,不战而降。一个人降伏得了自己的烦恼,真的就有那么大的力道,使人自动降伏。绕指柔其实是百炼钢,百炼钢竟是如此柔。
有一天,她远行出外到台北,半夜里听到下雨的声音,就赶快打长途电话给孩子说:“我听到外面的下雨声,很欢喜,但是想到回收场的纸板没有遮盖,请你去盖好。”孩子听了就笑起来说:“妈,这里又没有下雨。”由这个小插曲,就知道她的心真是日夜都为了大众。
她的大公子和媳妇都是逢甲大学环保系毕业的高材生,而且真的是身体力行。大家开玩笑说:“欢喜菩萨是环保教授,他们一家是环保之家”,有时假日里公子、媳妇和小孙子都在那里做垃圾分类。两岁多的小孙子,就会做分类工作,也能拣一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一个晚上可以拣上百个保特瓶,你问他,拣罐子做什么?他会说:救人!我们只要想到天下有这么一家人,要乱丢垃圾就下不了手。
她的媳妇是环保系的硕士,而且真的是躬身实践的。当她怀孕时,挺著大肚子夜里还在回收场做到十二点,甚至生产那天也不例外,做到夜十二点多,半夜两点临盆去住院,在弥陀圣诞日,产下了可爱的婴孩。平常她一大早就起来,先扫公共的大马路,再扫自己家的院子,内外整理得非常光洁,万一有事要出远门,她前一个晚上,就会先把马路扫好。在忙得不得已的时候,她会只扫公共的马路。她可以说是以为大家清净为己任,而且扫得很欢喜,人又谦虚。甚至有的人看她常常扫,已经习以为常,有脏的地方还会指著叫她去扫,她也欢喜的去扫。碰到慈善公益的事业,她一定热心地从事。附近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破裂了,缺少温暖,她也能够义务的为他们辅导功课。又很亲切的侍奉来他们家里所有的老人家,附近的孩子们称呼她为“好心的阿婶”。欢喜菩萨的儿子形容说:“我妈妈本来就很会笑,这下子娶了个媳妇更会笑,两个人一起笑得更开心,更厉害了。”这可能是最快乐的一对婆媳。欢喜菩萨逢人就称赞她的媳妇很乖、很棒,很会煮菜。客人称赞菜好吃,媳妇就说是妈妈煮的,欢喜菩萨就说是媳妇煮的。一块萝卜糕煎得焦黑了,欢喜菩萨还是很高兴,她说:“我太欢喜,把萝卜糕都煎得黑脸了,真好笑。还是媳妇比较棒,煎的萝卜糕都很漂亮。”反正她不管是发生什么事,是好事、是坏事,是顺境是逆境,她都能够趁机修一番功德,也趁机欢喜一番。
她并没有诵过华严经,但是她却能活用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在她的生活中:她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礼敬,就是“礼敬诸佛”,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礼敬。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一件事,才知道她礼敬诸佛的精神。那天有一位老婆婆到她家去,入了门一脸生气不高兴的样子,她就很亲切的招呼老婆婆,请坐,而且请吃萝卜糕。老婆婆没好气的回答:“我不要吃”,她又说:“不然就吃葡萄”,于是把葡萄剥下了皮,甚至用牙签把籽都挑出来,这样很恭敬的举到齐眉的高度,送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还是很生气地说:“我不要吃”,接著她又问别的东西,就这样每一样东西都问她。说:“请你吃这个”,“请你吃那个”,“不然吃这个”,“不然吃那个”,但老婆婆都很不高兴的样子。就这样一共问了十三次,每次都恭敬地问她。当第十三次的时候,这老婆婆忽然间笑得很开心,好像一朵花开起来一样,跟我说:“哈!我每次到她家来,阿花都这样对待我,比我的儿子媳妇对我还好,还孝顺。”她笑得很开心,先前那个不高兴的样子好像都溶化了,好像云开,出了太阳了。我心里想原来这个老婆婆必须要劝请十三次,她才会高兴。要是遇见了我,三次之后,我就想她可能今天肚子不饿,不会再问她了。只有欢喜菩萨了解她,知道她心情不好,需要人家安慰关怀,所以一直非常恭敬待她,不管对方给她什么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言语、坏音声,还是不改变自己的礼敬,不改变自己的慈悲欢喜。就这样,不欢喜的老婆婆也变欢喜了。
我们看到普贤行愿品中,说礼敬诸佛要念念相续,要没有疲厌的感觉。可是说实在,当我们礼敬的心被人家浇了冷水之后,很少有不疲厌的,很少能够相续下来。看到欢喜菩萨这样,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表情、脸色、言语,她都能够善于护持、护念自己礼敬诸佛的心,真是非常的感动尊敬啊!
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二愿是“称赞如来”,称赞如来也就是称赞众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众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当见到人们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就很真诚的称赞。还有经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在赞叹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慈悲、欢喜。欢喜菩萨她常常一开口,不论对老人、小孩,都是称赞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别人有什么好处,她就很欢喜的欣赏,称赞他,很善于鼓励大家行善,善于启发大家的佛心。我们没有听过她在背后批评,或者是嫌弃哪个人,哪件事,她都是用称赞鼓励的方法,包容、接受、欢喜。
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三是“广修供养”。很广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质、精神,来供养大众,供养诸佛,乃至一切众生。欢喜菩萨她随时都准备了很多的水果、物品,准备招待来到她家的每一个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那欢喜的面容,欢喜的笑容,这是最难得的供养。用广大的欢喜心来供养。她不管为人做什么事都很欢喜,很欢喜的用体力来供养,她也很欢喜的用言语来引导大家一起行善,解开大家的烦恼,这是言语的供养。讲到广修供养,还有一个笑话,大家由这个笑话可以了解,他们夫妇广修供养的心。他们的油菜田,有一天来了一群人,那些人从车子里下来,直接就到他们田里摘油菜。她先生在田中工作,而那群人,竟连一个招呼也没打,就都自动去摘菜。他就问他们说:“是谁叫你们来摘菜的呀?”,邢些人说:“这个是阿花他们的田耶!”,好像是阿花的田就可以任由大家来采的。他先生听了也不说话。倒是来的人问他说:“你是阿花的什么人啊?”,他先生很幽默,他不承认自己是主人,免得人家不好意思。他只笑著说:“我是给阿花做长工的,我已经给她请了二、三十年了。”他说:“你们采没关系,不要把田踩坏就好了。”
第四个大愿是“忏悔业障”。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错了,永远不再犯。欢喜菩萨当她知道某一件事应该要怎么样做才对,她就会立刻很欢喜的改进。她都是说自己不会、自己不好,不会去说别人不好。
第五大愿是“随喜功德”。欢喜菩萨当她知道别人有什么功德,她都很欢喜地参与,很欢喜地称赞,很欢喜地投入。比如说:环保的工作,她也是知道证严法师在提倡,她就很欢喜的随喜投入。以前听老师讲经,说到随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为别人可能是费很大力量才修了功德,我们只要深心真诚,一念随著他欢喜,为他庆幸——庆喜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广度众生就等于和他同等功德。别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我们一念随喜,就是共振,进入他的光圈,和他共享光明,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忌妒的心所障碍,宁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随喜称赞,这就好比:别人…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