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放光时,自己偏偏闪躲到一个阴暗恶臭的角落。这是多么不幸的可怜人!
第六个大愿王是“请转*轮”。请转*轮就是请善知识讲演佛法。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内心常常都运转著佛法。用佛法的轮子碾平一切的烦恼,这是请自己内心的佛来转*轮。欢喜菩萨也很会运用时间来听佛法的录音带,即使是十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她都能够常常在内心起用,运用自如。很多人内心常常生烦恼,好像在内心常常转著垃圾车,而她是常常转著*轮,让自己让别人都很欢喜。她虽然是小时候没有读书,可是她却会教导生烦恼的孩子说:“我们要有大爱”,要有伟大的爱来原谅别人。
十大愿王的第七是“请佛住世”。原来表面的意思是请求佛陀,请求菩萨、善知识能够常住在世间。而深一层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的贪念、生气、愚痴,这些烦恼生起来,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佛灭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请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们平常人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就容易起贪心,处处都不明因果。而他们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告诉我说:“她认识欢喜菩萨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看过她生气,随时看到她都是笑嘻嘻的。”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欢喜佛、慈悲佛就灭度了。而她的欢喜佛能够常常住世。她不起贪嗔痴常常保持佛在心头,这就是“请佛住世”的大愿啊!
第八个大愿是“常随佛学”。就是经常跟随佛学习,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欢喜菩萨她只要听到一句佛法,她就会尽心尽力的去把它实行出来。十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她都可以力行不断。以前我常常听老师说:“会讲的人不如会听的人;会听的人不如会做的人。”她就是个会认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欢喜。
第九大愿是“恒顺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对自我的执著,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顺从别人。恒顺众生就是要转变,消除掉我们自我的坚固执著。有的人虽然能力很好,但是一开口就是拂逆别人的意思,一开口就和人唱反调,好像要唱反调才能够表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其实只有表现自己的“我执”坚固,没有包容性。菩萨的心很柔软,包容性很大,就像海能够容纳百川,也能够随顺众生,来调柔教化众生,因为随顺就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就能够随顺众生、教化众生。欢喜菩萨就有这样的特色,她的心地、言语都非常的柔软,让大家都欢喜接受。
十大愿王的第十是“普皆回向”。就是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同生极乐国,一起都成就佛道。可能她是宿世修来的善根,因为她还没有机会听到华严经十大愿王,但是她在生活中,就靠著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些都实行出来。
我们再讲到娶媳妇。本省习俗,有人娶媳妇很麻烦,他们却很简单。欢喜菩萨说:“我只有向亲家说,我们在一起就是有缘,一切只要你们欢喜,我们就欢喜。”婚事就这样讲成了。在场听到的人就问说:“你只去亲家府上一趟,就都办好了吗?”她很天真的说:“我只有打一通电话去说就好了。”“还有因为媳妇刚刚从研究所毕业,还没有上班,我就请亲家不要破费多买东西,一切等她嫁过来了,我再带她去买就好了。”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她的作风和一般人相反。一般人喜欢对方嫁妆愈多愈好,但是她不这样想,她正好相反,但是相反得很妙,而且简单好用。
曾经有个做婆婆的,向她抱怨自己的媳妇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又如何不好。她就劝她说:“我们做婆婆的,也不要感觉自己比较大,大家调整调整,都一样大,就没有烦恼了。”(台语:别感觉自己“卡大”,大家调互平大,这样就没烦恼了。)她三言两语正好表达了佛平等心的智慧,她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婆婆就比较大。但是她对公婆,却不是将自己抬高与公婆平等。她对待公婆就像在侍奉佛祖一样。这份谦卑孝顺正显现了她的伟大,美德大,佛性开发大!我们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很大,别人应该尊重我,别人应该为我想。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烦恼。其实所谓的大,应该是能包容的,能够包容对方,这样才是大。能够原谅对方才是真的大。大家都喜欢自己被尊大,如果人非比大不可的话,应该比肚量大、慈悲大、志愿大、耐力大;而不是比看看谁的脾气大、贪心大、傲慢心大。其实越能谦容恭敬的,越是佛性开发程度“大”,越像佛,越伟大。
很多人都很羡慕欢喜菩萨很有福气,所以娶到很好的媳妇,每天一早都能让婆婆安心在楼上佛堂拜佛,而自己把素食的早斋都做好,清洁工作做好。但是我们回溯过去来看,就知道因果丝毫不差,她现在有很好的媳妇,是因她曾是好媳妇,欢喜菩萨是如何孝顺她的父母和公婆呢?她真的是把公婆当作是未来佛,当作是佛在侍奉的。据说她婆婆年纪老了,行动比较不方便,欢喜菩萨的身材才不过一百五十公分那么秀气,而她能够背著婆婆上街,到婆婆高兴要去的地方。路上的行人看到她这种孝行,都会感动的掉下眼泪。这才是真的“大”,孝心大、慈悲大、耐力大。
本来她的公公是相当威严的人,一旦动起怒气来,整个大家庭中,大家都会吓得不敢亲近。欢喜菩萨十九岁的时候,就由父母做主,嫁到这个有八个兄弟的大家庭来。而且婚后两个月,先生就到金门当兵两年。她自己要负责种好多田地,煮三十多人吃的饭。当公公在吃饭的时候,如果发起脾气来,大家都会吓得溜走,只有她没有走。大家都耽心她会挨骂或是挨揍。但是她很柔顺的安慰老人家,甚至会跪下来说好话、道歉,让老人家欢心,她会跟老人家说:“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就会改过。您不要生气,伤了身体。”而且会很柔顺地像照顾孩子一样,摸摸老人家的头,让老人家平息怒气。真的是“仁者无敌”。一个本来威严而常常生气的老人家,碰到她也变得心平气和了。
他们是八个兄弟妯娌轮流奉养父母,当公婆轮到住他们家时,她不但三餐会准备得很好,而且也会亲自陪老人家吃饭。老人家动作慢,她一定坐在旁边照顾。给公婆吃的葡萄、水果,一定是剥了皮,挑掉籽,双手高举著捧给老人家来用。不但对自己的公婆是这样,对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还有更不简单的是,她们的餐厅在一楼,而公公在世的时候住在二楼。有时候当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公公由楼上把尿壶里面的尿,由窗口倒下来,正好经过餐厅的窗口。第一次孩子们奇怪说:“阿公怎么这样呢?”欢喜菩萨就满面笑容说:“我们也要很欢喜。你想阿公的尿很香就好了。”我们学佛虽然会背心经“不垢不净”,但事实上如果人家把尿倒给我们,我们还是不会很高兴的。但是她却安住在欢喜不动摇。即使有人很不高兴地把东西扔给她,她也是会很欢喜地去捡起来。
欢喜菩萨,是我第一次真正亲眼看到,以很欢喜的心来行忍辱的人。佛经教我们要忍辱,讲“忍辱波罗蜜”,在忍辱当中没有感觉到有个对方不好,很对不起我,所以我须要强忍,也没有那件强忍的事,更没有感觉有个自我在受委屈,在忍辱,这样才是三轮体空的忍辱波罗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们一般人因为还没有体验到空性,所以遇到非理的事,遇到有人欺负我们,冤枉我们,还是会感觉到很委曲,即使强忍下来不去和对方计较,也会觉得很委曲,有一口气压在胸口。看到她这种欢喜心,真是十分的敬佩。
佛在遗教经里面说到:“若人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教导我们说,如果碰到有人以很恶毒的态度,言语来毁骂,我们还是要能够不改变自己的欢喜心,如饮甘露水般的美味,要体认到恶骂的脸色、言语,其实和甘露水一样,是同一个本体,同一种空性,这样才能算是入道有智慧的人。说到这一点,我实在是差得很远,我顶多能够勉强忍耐,不能够欢喜接受,那个味道就像喝辣椒水一样,或是喝柠檬汁,而不是像饮甘露水。当看到她的心地功夫,真是深深的尊敬。
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哭著忏悔:“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整天奔忙事业,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里知道,原来欢喜菩萨的家业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严,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锻炼得那么柔和又快捷。并没有被环境塑造成刚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环境,家庭负担,一直在怕长辈对我批评。原来我根本没有真的用心去修,没有把佛念到心里,只是嘴巴一直在“赶件”。”我听了她的忏悔,很尊敬欢喜菩萨,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号,便能感动人心,更尊敬这位居士,听到一句柔软的佛号,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忏悔调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人用牛奶喂婴儿,大家都是喂母奶。当她的孩子还需要喂奶时,同时邻居也有几个年龄相似的孩子。每当她由田里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哪个孩子哭,就喂那个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后,人家笑她说:“自从长眼睛,没看过像你这么傻的妈妈,万一别人的孩子喂完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那怎么办啊!”她只是很天真开朗地笑著,回答说:“不会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个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认为只要是孩子饿哭了,就很可怜,就应该要去喂他。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一样。这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应的。她虽然先喂别人的孩子,但是她的孩子也没有营养不良啊,相反的每个孩子都又高又壮,一表人才,又很乖,很忠厚老实,又很勤奋。从会走路开始,就会帮忙种田,个个都很优秀,又很孝顺。现在她有了孙子,她以很坚定的信心笑著说:“孙子一定会和孩子一样乖。”果然孙子出生以后,在婴儿室里面,所有的孩子都哭,只有一个很安静的,就…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