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P5

  ..续本文上一页是她的孙子。她拜佛的时候,把孙子连摇篮也带去拜,甚至背著孙子拜,孙子很安静,一听到阿弥陀佛就笑。到四个月大,还不曾哭过,不曾掉泪。因为全家都充满了欢喜行善的气氛,胎教很优良,孩子个性自然就很安静,温顺。她们的家,从来不为孩子该怎么带,起争执、闹意见;或者用担忧和种种负面的情绪来带小孩。他们都用光明、欢喜的信心,来感召光明欢喜的事实。他们懂得用好的心念来造成好的事实。欢喜菩萨四十六岁的时候才上小学一年级,她学写造句,老师问如何让一家人都很快乐,她就回答说:“自己每天要笑嘻嘻!”她真的做到了,就像点燃了一炉香,到处都散播著芬芳。

  假如忽然间天下雨了,她就主动的去帮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为她待人很好,所以一劝人念佛,大家都欢喜接受。村子里好多人告诉我说:“我们都跟她学,可是她的肚量我们学不来,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婆说:“自从她嫁到这家来,我看了她这么多年,没看过她生气,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们要欢喜,不要生气。我也尽量跟她学。”阿婆还说:“她教我们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声佛就是种一朵莲花。”附近很多人也欢喜来和她一起拜佛。欢喜菩萨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每个人都觉得很欢喜。”这种心境,真是不简单,真是美好!

  她不用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欢跟著她学佛念佛,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在她脸上,这是最好的招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脚要走好路,嘴要说好话、念佛,心要想阿弥陀佛。”连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这个做人的总原则。有一位小女孩接受了她的教导,回去问自己的妈妈说:“妈妈,嘴要做什么呢?”她妈妈回答说:“嘴巴就是要吃饭啊”,小女孩说:“妈妈您说错了哦!阿婆说嘴要说好话,要念佛。”这妈妈听了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纪都不曾好好运用过嘴巴来说好话,来念佛。村里有小朋友写作文,题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写她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欢喜菩萨。附近有老人家快要过世了,最后也希望来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欢喜菩萨所到的地方,都散播著欢喜的光,进到她家里自然会受感染,手会做好事,嘴会说好话、念佛。她说:“假如周围有人,我就在心里默默的念佛;假如家里都没有人,我就一个人把整个房子念得很热闹。”

  有的朋友们学佛了,吃素了,为了劝家里的人吃素或学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欢喜菩萨是如何呢?当她的媳妇第一次怀孕的时候,一般人总是有坐月子的观念,她先生也不例外。欢喜菩萨的先生在田里面围了一块地方,打算养些鸡鸭给媳妇进补用。欢喜菩萨说:她看到先生既然已经开始钉得很高兴了,她就不讲他,让他去欢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诚恳地念佛、拜佛。结果鸡鸭还没有开始养,她先生半夜里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杀了五、六十只的鸡鸭,很恐怖,而且到处去送人都没人要。从梦里吓得醒过来,一醒过来就向欢喜菩萨说这个梦境,然后自己决定说:“我还是不要养好了。”真是佛力加被,感应道交。欢喜菩萨她都是用至诚的心给人欢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强别人,凡事都是不动干戈致太平。因为一念的诚心,自然感人,也感动佛菩萨,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了个梦,就有所领悟,她一句话也不用说,先生就再也不养鸡鸭、杀鸡鸭了。当因缘成熟了,媳妇坐月子时也是很发慈悲心,不肯杀生,也不吃鸡鸭来进补,她只吃一些坚果类,核桃、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麦果泥,气色还更好,更加美丽庄严。医学上用“素食”坐月子是最合乎身、心、灵健康原则的。

  欢喜菩萨有时候会邀媳妇说:“今天我们一起打乒乓球,你数一、二、三、四,我念阿弥陀佛,我们打中十下才去煮晚饭。”两个人就真的一起去打球,开始的时候因为不会打,所以打了很久都还打不中十下,只是一直笑著,一直念佛。她先生回来一看,今天怎么还没有晚餐呢?只听到婆媳两个人在楼上笑得很开心,上楼一看,原来如此,大家就一起很欢喜的念佛,打乒乓球,打一下念一声阿弥陀佛。她甚至会和孩子、先生都边跳边念阿弥陀佛,跳一下念一声佛,气氛非常地和乐。欢喜菩萨就是这样善巧方便的把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欢喜传达给家里的每一个人。

  他们一家懂得用幽默来代替一切的责备或是争吵。她的先生每天出门工作之前,有喝500c.c.牛奶的习惯。有一次欢喜菩萨因为忙著热心公益,连续有三天早上,忘了给先生出门前一杯牛奶。她先生也不作声,也不责备,照样还是认真的出去工作,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欢喜菩萨才想起来,笑咪咪地向先生道歉,他先生也幽默地笑著说:“我想忘记是一天,连著三天都忘记,我以为你要给我“断奶”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事情就解决了。她先生这种幽默的处理态度,实在也是大家的典范。

  他们所种的水果送到市场上卖,箱子上只要写上她先生的名字,很快就卖完了。因为认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把不好的留给自己吃,好的才拿去卖,而且箱子里面的水果,上面下面的一样好,可能是愈下面的愈好,和他们的心地一样。

  有人问他先生说,您是怎么样娶到这么好的太太?她先生笑著说:“我是打著灯火去找的。”其实他们结婚前根本不认识,只是凭著自己的心地,老实忠厚和天天修福报的努力,互相感召来的。因为大家彼此都愈来愈好,愈来愈有修养,所以相处就越老越和乐。他们之间相处的奥秘,就是他们不要求对方什么,只有努力地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照顾别人的人。大家一见面就是一副欢欢喜喜的样子,谈起话来两、三句就会说一句“这样很欢喜,这样很好。”你若听他们谈话就会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台词是“足欢喜、足好”,很欢喜很好,一切都很欢喜,一切欢喜接纳,一切都很感恩。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好的夫妻和家庭,恐怕会生起彼此贪恋的心,以后往生西方可能会有障碍吧?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相信他们会越老越和乐,然后全家都会同生极乐国。因为由生前的气氛,就可以看到未来。假如说大家生前一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你说我不好,我也嫌你不好,彼此相处得很苦恼,这样说以后能同生极乐国,恐怕不大相应。他们这个家庭不论为家人或朋友助念,是很难得一见的诚恳。在欢喜菩萨的领导之下,大家也都能够遵守佛教的仪式,助念八个小时。欢喜菩萨本人是甚至可以念到昼夜不停,而且是跪著念。不管是多么至亲至爱的人往生,欢喜菩萨都能够很坚强的擦去眼泪念佛,也为大家擦去眼泪,勉励大家要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难得的法情,把世间的情爱都升华了,化为同生极乐世界的道情。

  有一天她的先生问她说:“你下辈子还要不要嫁给我?”您猜她怎么回答?她笑嘻嘻地说:“我带你们一起回西方极乐世界。”她可以说是不假思索的一开口就答得真好。她能够很欢喜的邀请先生一起去拜山,她先生也很欢喜的答应一起去。下雨天大家五体投地,拜得全身是泥巴,还是很欢喜。虽然彼此在很欢喜中,最可贵的是并没有什么贪恋心,还是希望同生极乐国。这种“在逆境当中没有嗔怒,还能够欢喜,在顺境当中也不贪恋”,这正念分明的境界,真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一次他的先生骑车不小心,撞到一只小狗,把小狗撞伤,腿骨折了。他们就赶紧把小狗送医院,拜托医生要给它打保护脑部的针剂,要快开刀把骨头接好,以免小狗以后跛脚。当小狗痛得流下眼泪,欢喜菩萨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旁边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说:“唉呀!小狗又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不必为它花那么多的医药费,不必为它医治。”而欢喜菩萨夫妇都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它医好,不然小狗以后跛脚,不能走路,好可怜。”他们不但很愿意帮它花一、两万元的医药费,还天天去照顾它。她先生做工下班一回家,就问:“你今天去看小狗了吗?”社会上有些人开车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的,而他们能够这样慈悲平等的对待一只狗,真是可爱,可爱到连兽医师都受感动,自动把医药费减半。

  有一天一只流浪狗,又黑又脏的来到她家门口,她看到这只狗就跟它说:“阿狗呀、阿狗呀!因为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所以我就叫你阿狗。阿狗、阿狗来,我帮你洗澡,洗得很干净很香,你的主人就会很喜欢你、很疼你。”她对来到门口的一只流浪狗,也像碰到亲戚好友一样。

  还有一个半夜里,打雷又下雨。她们的大门突然打开了,她跑到外面去,人家还以为是她媳妇半夜里要生产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在大雨当中,听到一只狗好像很怕打雷的声音,怕得在惨叫。她一听到就赶快到外面去,冒著大雨把小狗抱进来。她的心慈悲柔软到连半夜在睡梦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远处一只小狗,雷雨中的恐怖,而且很欢喜的一跃而起,好像去救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把小狗抱进来安慰它。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告诉我,她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她幼时曾和妈妈手牵手去参观一个商展,在人潮汹涌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妈妈失散了,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找到妈妈呢?这聪明又心静的小女儿,平日在妈妈慈悲欢喜的气氛薰陶中成长,失散的当儿,她既没有哭闹,也没有惊嚷,她了解妈妈的特色,就是欢喜的笑声,她知道怎样在人潮中找到妈妈,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静静伫立在拥挤喧哗的人海中,凝神谛听:“哪儿有妈妈的笑声?”终于她听见了,“闻”见了欢喜的笑声,循著笑声,就真的找到了妈妈,见到快乐的慈颜!不必哭,不必怕。这就如念佛闻佛名号的感应道交,小女儿的这段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一个妈妈有美好的笑声为其特色,一个孩子对妈妈的美质特色也有深刻的体认、传承,所以在尘世喧嚣中,在千百杂音中,能凝神静心,独独专注听闻那亲切欢喜的慈母之音,我…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