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P5

  ..續本文上一頁是她的孫子。她拜佛的時候,把孫子連搖籃也帶去拜,甚至背著孫子拜,孫子很安靜,一聽到阿彌陀佛就笑。到四個月大,還不曾哭過,不曾掉淚。因爲全家都充滿了歡喜行善的氣氛,胎教很優良,孩子個性自然就很安靜,溫順。她們的家,從來不爲孩子該怎麼帶,起爭執、鬧意見;或者用擔憂和種種負面的情緒來帶小孩。他們都用光明、歡喜的信心,來感召光明歡喜的事實。他們懂得用好的心念來造成好的事實。歡喜菩薩四十六歲的時候才上小學一年級,她學寫造句,老師問如何讓一家人都很快樂,她就回答說:“自己每天要笑嘻嘻!”她真的做到了,就像點燃了一爐香,到處都散播著芬芳。

  假如忽然間天下雨了,她就主動的去幫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爲她待人很好,所以一勸人念佛,大家都歡喜接受。村子裏好多人告訴我說:“我們都跟她學,可是她的肚量我們學不來,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個七十多歲的阿婆說:“自從她嫁到這家來,我看了她這麼多年,沒看過她生氣,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們要歡喜,不要生氣。我也盡量跟她學。”阿婆還說:“她教我們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聲佛就是種一朵蓮花。”附近很多人也歡喜來和她一起拜佛。歡喜菩薩說:“不知道爲什麼,我看到每個人都覺得很歡喜。”這種心境,真是不簡單,真是美好!

  她不用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歡跟著她學佛念佛,阿彌陀佛的歡喜光充滿在她臉上,這是最好的招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不斷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腳要走好路,嘴要說好話、念佛,心要想阿彌陀佛。”連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這個做人的總原則。有一位小女孩接受了她的教導,回去問自己的媽媽說:“媽媽,嘴要做什麼呢?”她媽媽回答說:“嘴巴就是要吃飯啊”,小女孩說:“媽媽您說錯了哦!阿婆說嘴要說好話,要念佛。”這媽媽聽了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紀都不曾好好運用過嘴巴來說好話,來念佛。村裏有小朋友寫作文,題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寫她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歡喜菩薩。附近有老人家快要過世了,最後也希望來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歡喜菩薩所到的地方,都散播著歡喜的光,進到她家裏自然會受感染,手會做好事,嘴會說好話、念佛。她說:“假如周圍有人,我就在心裏默默的念佛;假如家裏都沒有人,我就一個人把整個房子念得很熱鬧。”

  有的朋友們學佛了,吃素了,爲了勸家裏的人吃素或學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歡喜菩薩是如何呢?當她的媳婦第一次懷孕的時候,一般人總是有坐月子的觀念,她先生也不例外。歡喜菩薩的先生在田裏面圍了一塊地方,打算養些雞鴨給媳婦進補用。歡喜菩薩說:她看到先生既然已經開始釘得很高興了,她就不講他,讓他去歡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誠懇地念佛、拜佛。結果雞鴨還沒有開始養,她先生半夜裏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殺了五、六十只的雞鴨,很恐怖,而且到處去送人都沒人要。從夢裏嚇得醒過來,一醒過來就向歡喜菩薩說這個夢境,然後自己決定說:“我還是不要養好了。”真是佛力加被,感應道交。歡喜菩薩她都是用至誠的心給人歡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強別人,凡事都是不動幹戈致太平。因爲一念的誠心,自然感人,也感動佛菩薩,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了個夢,就有所領悟,她一句話也不用說,先生就再也不養雞鴨、殺雞鴨了。當因緣成熟了,媳婦坐月子時也是很發慈悲心,不肯殺生,也不吃雞鴨來進補,她只吃一些堅果類,核桃、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麥果泥,氣色還更好,更加美麗莊嚴。醫學上用“素食”坐月子是最合乎身、心、靈健康原則的。

  歡喜菩薩有時候會邀媳婦說:“今天我們一起打乒乓球,你數一、二、叁、四,我念阿彌陀佛,我們打中十下才去煮晚飯。”兩個人就真的一起去打球,開始的時候因爲不會打,所以打了很久都還打不中十下,只是一直笑著,一直念佛。她先生回來一看,今天怎麼還沒有晚餐呢?只聽到婆媳兩個人在樓上笑得很開心,上樓一看,原來如此,大家就一起很歡喜的念佛,打乒乓球,打一下念一聲阿彌陀佛。她甚至會和孩子、先生都邊跳邊念阿彌陀佛,跳一下念一聲佛,氣氛非常地和樂。歡喜菩薩就是這樣善巧方便的把阿彌陀佛的慈悲和歡喜傳達給家裏的每一個人。

  他們一家懂得用幽默來代替一切的責備或是爭吵。她的先生每天出門工作之前,有喝500c.c.牛奶的習慣。有一次歡喜菩薩因爲忙著熱心公益,連續有叁天早上,忘了給先生出門前一杯牛奶。她先生也不作聲,也不責備,照樣還是認真的出去工作,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歡喜菩薩才想起來,笑咪咪地向先生道歉,他先生也幽默地笑著說:“我想忘記是一天,連著叁天都忘記,我以爲你要給我“斷奶”了。”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事情就解決了。她先生這種幽默的處理態度,實在也是大家的典範。

  他們所種的水果送到市場上賣,箱子上只要寫上她先生的名字,很快就賣完了。因爲認識的人都知道,他們把不好的留給自己吃,好的才拿去賣,而且箱子裏面的水果,上面下面的一樣好,可能是愈下面的愈好,和他們的心地一樣。

  有人問他先生說,您是怎麼樣娶到這麼好的太太?她先生笑著說:“我是打著燈火去找的。”其實他們結婚前根本不認識,只是憑著自己的心地,老實忠厚和天天修福報的努力,互相感召來的。因爲大家彼此都愈來愈好,愈來愈有修養,所以相處就越老越和樂。他們之間相處的奧秘,就是他們不要求對方什麼,只有努力地盡自己的本分,做一個照顧別人的人。大家一見面就是一副歡歡喜喜的樣子,談起話來兩、叁句就會說一句“這樣很歡喜,這樣很好。”你若聽他們談話就會發現其中有四分之一到叁分之一的臺詞是“足歡喜、足好”,很歡喜很好,一切都很歡喜,一切歡喜接納,一切都很感恩。

  或許有人認爲這樣好的夫妻和家庭,恐怕會生起彼此貪戀的心,以後往生西方可能會有障礙吧?事實上可能正好相反,我相信他們會越老越和樂,然後全家都會同生極樂國。因爲由生前的氣氛,就可以看到未來。假如說大家生前一見面就互相看不順眼,你說我不好,我也嫌你不好,彼此相處得很苦惱,這樣說以後能同生極樂國,恐怕不大相應。他們這個家庭不論爲家人或朋友助念,是很難得一見的誠懇。在歡喜菩薩的領導之下,大家也都能夠遵守佛教的儀式,助念八個小時。歡喜菩薩本人是甚至可以念到晝夜不停,而且是跪著念。不管是多麼至親至愛的人往生,歡喜菩薩都能夠很堅強的擦去眼淚念佛,也爲大家擦去眼淚,勉勵大家要幫助親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難得的法情,把世間的情愛都升華了,化爲同生極樂世界的道情。

  有一天她的先生問她說:“你下輩子還要不要嫁給我?”您猜她怎麼回答?她笑嘻嘻地說:“我帶你們一起回西方極樂世界。”她可以說是不假思索的一開口就答得真好。她能夠很歡喜的邀請先生一起去拜山,她先生也很歡喜的答應一起去。下雨天大家五體投地,拜得全身是泥巴,還是很歡喜。雖然彼此在很歡喜中,最可貴的是並沒有什麼貪戀心,還是希望同生極樂國。這種“在逆境當中沒有嗔怒,還能夠歡喜,在順境當中也不貪戀”,這正念分明的境界,真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一次他的先生騎車不小心,撞到一只小狗,把小狗撞傷,腿骨折了。他們就趕緊把小狗送醫院,拜托醫生要給它打保護腦部的針劑,要快開刀把骨頭接好,以免小狗以後跛腳。當小狗痛得流下眼淚,歡喜菩薩就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旁邊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說:“唉呀!小狗又沒有那麼高的價值,不必爲它花那麼多的醫藥費,不必爲它醫治。”而歡喜菩薩夫婦都說:“無論如何我們要把它醫好,不然小狗以後跛腳,不能走路,好可憐。”他們不但很願意幫它花一、兩萬元的醫藥費,還天天去照顧它。她先生做工下班一回家,就問:“你今天去看小狗了嗎?”社會上有些人開車撞傷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的,而他們能夠這樣慈悲平等的對待一只狗,真是可愛,可愛到連獸醫師都受感動,自動把醫藥費減半。

  有一天一只流浪狗,又黑又髒的來到她家門口,她看到這只狗就跟它說:“阿狗呀、阿狗呀!因爲我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所以我就叫你阿狗。阿狗、阿狗來,我幫你洗澡,洗得很幹淨很香,你的主人就會很喜歡你、很疼你。”她對來到門口的一只流浪狗,也像碰到親戚好友一樣。

  還有一個半夜裏,打雷又下雨。她們的大門突然打開了,她跑到外面去,人家還以爲是她媳婦半夜裏要生産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她在大雨當中,聽到一只狗好像很怕打雷的聲音,怕得在慘叫。她一聽到就趕快到外面去,冒著大雨把小狗抱進來。她的心慈悲柔軟到連半夜在睡夢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遠處一只小狗,雷雨中的恐怖,而且很歡喜的一躍而起,好像去救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把小狗抱進來安慰它。

  歡喜菩薩的小女兒告訴我,她小時候的一件趣事:她幼時曾和媽媽手牽手去參觀一個商展,在人潮洶湧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媽媽失散了,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找到媽媽呢?這聰明又心靜的小女兒,平日在媽媽慈悲歡喜的氣氛薰陶中成長,失散的當兒,她既沒有哭鬧,也沒有驚嚷,她了解媽媽的特色,就是歡喜的笑聲,她知道怎樣在人潮中找到媽媽,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靜靜伫立在擁擠喧嘩的人海中,凝神谛聽:“哪兒有媽媽的笑聲?”終于她聽見了,“聞”見了歡喜的笑聲,循著笑聲,就真的找到了媽媽,見到快樂的慈顔!不必哭,不必怕。這就如念佛聞佛名號的感應道交,小女兒的這段故事給了我很深的啓示。一個媽媽有美好的笑聲爲其特色,一個孩子對媽媽的美質特色也有深刻的體認、傳承,所以在塵世喧囂中,在千百雜音中,能凝神靜心,獨獨專注聽聞那親切歡喜的慈母之音,我…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