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P7

  ..續本文上一頁的因果分明觀念呢?

  雷同的是去年,我們全家正在看大陸尋奇的電視節目,當鏡頭介紹大陸廣東省,色香味俱佳的狗肉火鍋料理時,外子不禁垂涎叁尺,說計劃帶我去大陸玩一趟,好吃狗肉的外子說:“到時必然專程到廣東好好的吃幾頓狗肉。”在旁邊的麼女聽完後,又跳了起來,滿臉通紅的又是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外子說:“爸爸,你吃狗狗的肉肉,以後狗狗就吃你的肉啦。”氣呼呼的大聲講著。外子一向非常疼愛這麼女,而我也在旁接著說,女兒講得一點也沒錯啊,想不到事後外子竟然因此而不再吃狗肉了。

  又平常長輩們給麼女的零錢,她總是喜歡積蓄起來,因此我便爲她買一個小豬公(撲滿)讓她存零錢,不斷累積起來也將近滿了,碰巧今年(八十二年)七月十七日高雄舉辦齋僧法會,心想這次供養叁寶植福的機會,讓她參加也不錯,因此我就問她,妹妹(指麼女)你豬公的錢錢,能不能給師父們買書、衣服、鞋子或請師父吃飯,話一說完,她毫不考慮,馬上接口說:“好、好、好,我馬上去拿給媽媽。”

  以上略述麼女的幾件小事,身爲叁寶弟子的我實在應該以最平常的心來看待麼女這些事迹。當然麼女果真與佛門有宿緣的話,作母親的我也會用心的來成全她的。因我已立下心願,等把孩子帶大後,也要出家。記得有一次在爲麼女洗澡時,當時四歲的她突然向我說:“媽媽您出家,要帶我一起出家喔!我才不像兩個姊姊要嫁給別人。”又大自然賦予媽媽們懷胎生育子女的責任,在這同時大自然爲酬謝媽媽們懷胎養育子女的辛勞,也給予媽媽們最殊勝的禮物——即天下的媽媽們共同擁有一顆“不求回報無私的愛心”,嬰兒們靠著媽媽的愛心而成長,同時愛心也令媽媽們成長、偉大。若再能擴充這份無私的愛心于一切同胞,則慈悲喜舍在其中矣!然當時無知的我,只圖眼前的生活方便,不但無情的扼殺寶貴的生命,同時也喪失了令自己成長的最好機會,實在深負大自然對媽媽的厚賜,這些都是佛法給我的啓示。因此在擱筆之前不得不披露我內心深深的忏悔,並呼籲天下的媽媽們,特別是在懷有身孕的女性同胞們,尊重珍惜每一個寶貴的生命,不要再讓無辜的胎兒們求救無門,但能無聲無息的在內心呐喊著:“媽媽求求您留下我,好嗎?...”

  後記:很幸運的,我于民國八十二年七月間,聽到一心圓有聲出版公司所流通員林蓮社住持上鑒下因法師講述“花開見佛”錄音帶後,非常的贊佩尊敬師父。更高興的是于八月下旬有緣又歸依師父座下,師父大概聽到蓮友提起我與麼女的這段夢中因緣,因此吩咐我將此事迹筆錄成資料,因此略加回憶草述如上。

  感謝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光明,照破了我內心的黑暗並祈求菩薩威神加護,但願每一個家庭吉祥安樂。

  叁寶弟子 林美惠合十

  附錄二:從微塵到寶塔——開創教育無窮新希望;談四階段的人生教育

  【前言】我們關心教育的現況及未來的發展,故參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階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參考,本文僅就其重點略述之,期能抛磚引玉加以引伸闡發,並願與關心教育的家長及教師們共勉付之實踐。今本文專以品德及智慧教育爲主,希望能和目前學校知識技能教育相輔相成,期能培養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養及知識更豐富、身心更和諧健全的現代中國人。

  第一階段:幼兒養性——優美人格的奠定

  衆所周知,零歲至叁歲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階段,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輕易錯過。如何在這張純淨的白紙上,彩繪出最優美的底案,建構其長遠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實是天下父母們應該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

  回顧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人生最難化者唯習性;良好的習性一旦養成,則終身受益不盡,反之將受害無窮,因此第一階段“幼兒養性”的教育特別重要。這段期間的幼兒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其純淨的心靈對外界周圍的一切訊息,卻能靠高度直覺而全面吸收,猶如明鏡照攝景物一般,不加選擇地全部接受,此時正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礎的重要決定時期,此時的教育端賴父母主動給予正確的誘導。

  正確了解幼兒學習的特性後,我們建議父母以最輕松簡易的方式來進行教育,今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參考,若能舉一反叁,善巧融通,則不難掌握幼兒養性教育的要旨。例如父母手抱幼兒或陪他嬉戲時,常用愉快的心情,輕柔的贊美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順的孩子 你是最善良的孩子 你是最慷慨的孩子 你是最開朗的孩子 你是最聰明的孩子 你是最健康的孩子 你是最勤快的孩子 你是最喜歡讀書的孩子...。”不勝枚舉。此外父母亦可時常播放優美的中西古典音樂,以培養其優雅的性情。

  營造良好的教育氣氛與學習環境,是影響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希望子女未來具備什麼特質(果),現在就應該如何的贊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幾次愉快的贊美肯定他,必然先入爲主的深深印入幼兒純淨的心底,形成他終身不移的人格特質。良好習性的養成,優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輕松愉快的贊美肯定中不知不覺的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經此贊美肯定後,會發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須要父母加倍的贊美肯定來彌補,以導正或減輕其不良習性于無形中,這可是幼兒教育的秘訣,賢明的父母們,請千萬別錯過這短短的叁年啊!

  第二階段:童蒙養正——聖賢智慧的陶冶

  當幼兒漸漸成長,四歲後已慢慢學會語言的應用,學習能力亦逐漸增進,此時即應銜接“童蒙養正”的教育。養正,是指培養其端正的心性及行爲。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長的經驗,我們了解:四歲至十叁歲這階段的兒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識未開,仰賴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淨,正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如何把握其記憶的特長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問題。

  古代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重要經典爲主要教材,並以曆代公認的優美古文詩詞等爲輔佐教材,來教導兒童反覆熟讀,進而鼓勵其背誦。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的特長,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趁他心性純淨時,常常耳濡目染于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永恒性的價值亦將隨伴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茹吐芬芳、綻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而長期的誦讀薰習將在默默中養成他閱讀古文的能力,則儒釋道中華文化智慧的寶藏,將任其悠遊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靈,開闊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這種書多讀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讀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如此終身受益的長遠效果,就在童蒙讀經階段中種下根苗,十年易過,終身難得,切莫等閑空過了。

  至于如何教導兒童讀經,方法很簡單,只要父母老帥善于利用課余時間,引導鼓勵、或贊美獎勵兒童反覆多讀、熟讀,他們自然就會背誦得非常流利。若父母能抽空陪孩子一齊讀,不但本身受益,同時亦是最佳的親子成長活動。根據老一輩過來人的經驗,若能把握這段記憶力最好的十年,只要每天能讀誦30分鍾而持之以恒,要背誦二、叁十本書是輕而易舉的,並且可利用寒、暑假來複習加強。(有關童蒙養正教育,請參考王財貴博士著「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書內有詳細精彩的發揮。)

  第叁階段:少年養志——理想抱負的鼓舞

  十叁歲之後的青少年,知識漸開,理解力亦有顯著的發展,漸漸脫離父母的關懷照顧,正是意氣風發的學習獨立之時。此時即應邁進“少年養志”的教育階段。養志,是指鼓舞他們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氣,培養宏觀遠大的志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正是我中華民族青少年們立志向學的典範。處于國中、高中時期的青少年,除了學校正常課業及特別感興趣的學科書籍外,我們建議父母老師們選擇或提供下列課外讀物,鼓勵他們閱讀

  1、古今中外各類偉人傳記。

  2、曆代忠孝節義,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範故事。

  3、各行各業堅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斷奮鬥的榜樣。

  以上書籍若能廣泛接觸,並且讓其熟讀,找出自己內心最崇敬,願意立志仿效的對象,如此最能激發青少年們“有爲者亦若是”的豪情壯志。有了這股積極力量,不僅點燃了青少年立志的熱誠,也建立了堅定的信心;因爲青少年正處于構思自己未來方向的階段,此時最需要認同效法的典範,來鼓勵他們建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及堅持理想奮鬥的勇氣。

  第四階段:成年養德——真實生命的開展

  成年以後,進入社會發揮自己的專長而立業成家,盡力以求自立,更進而提攜後進以立人。日後與人接觸應對日漸繁增,人事愈加紛雜的過程中,必難事事周全,盡如人意,因此更須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與不足,自勉改過以求進益。處處抱真誠笃厚之意以待人接物,時時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積善培德。

  如更深一層體會,小我只是滄海中之一粟,所學亦不過是學海中之一滴,則能常懷謙虛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過、積善、謙德來提升充實自己,並以之淨化社會。然修德立業無有窮盡故,且叁人行必有我師,隨時隨地皆可致力修習長進,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漸暢達,眼前世界亦將生機日新,故成年養德,盡此一生無限向上,無有終時。(明朝袁了凡進士晚年有訓勉子孫的四篇家書,題名爲“了凡四訓”,後世廣爲流傳,被譽爲傳家寶典,實乃值得再叁細讀的上乘之作)

  如果我們的社會像個大花園,那麼每位初誕生的嬰兒,就像剛出土的幼苗,須要父母本著愛心,以四個階段的教育爲養份來灌溉幼苗,深信綠樹成蔭、百花齊放、果實鮮美的大花園,將會自然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我們草擬此文時,承蒙侯秋東教授、王財貴博士、林其賢教授、吳重德居士,提供寶貴的意見及指導,在此深致謝意。

  紮根教育持續會 敬識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