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家千萬不要吝惜發一念好心,也不要吝惜說一句好話。我們要時常發好心、說好話,在逆境中要快快回心,向佛向光明。就像蓮的“因果同時”—蓮花開時,蓮子已在其中。當他在病床上,助人念佛的心誠懇至極時,極樂的蓮花也開放,屬于他的七寶宮殿也應念而現了。萬法唯心造啊!心能造極樂,心能享極樂。
最初,在末學和他會面之前,早有一位菩薩王太太,知道他的病情就送給他藥師經,鼓勵讀誦,因爲陳居士一向健康強壯,他不能接受醫生描述的嚴重病情。和每一個患者一樣,聽了都手足發軟,他希望奇迹出現,病好起來,不希望此生結束,不希望離開現在的家人。所以極樂世界再好,他也不願去,不希望去,這是人之常情。當他體力還很強壯時,他不願去想“此生可能有一天會結束”這問題,也不會敞開心來接受彌陀的慈悲。這種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人都如此。這時候如果一見面就勉強要他放下萬緣,求生極樂,很可能因與他強烈求病愈的意願相違逆,就會引起排斥,壞了他的佛緣。所以末學都恒順衆生心願,盡心去關懷安慰,讓病人心情舒坦,盡力照料其身體,讓他不致恐怖或有被抛棄的感覺,孤獨走向死亡是很令人害怕的,末學總是鼓勵病人:“不要耽憂,再難的道路,我們會陪您走過去,阿彌陀佛會引導我們,安然一起走過。”並且強調阿彌陀佛是歡喜光、智慧光、慈悲光......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念得相應念念消災延壽。或許是個人的因緣不同,各有各的得度橋梁、舟筏,雖然阿彌陀佛也是消災延壽,但開始時他喜歡藥師佛—即藥師琉璃光如來,(也譯爲消災延壽藥師佛)每個病人都喜歡消災延壽,很少人一有病就體會世間無常,而能准備到人人必經的臨終大事,所以必須隨順人之常情,隨緣因勢引導。藥師經中有一段很重要的經文義理,談到藥師佛也幫助贊許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對于已發願想往生極樂淨土,然而還沒有把握,沒證到一心不亂的衆生,如果能受持叁個月“八關齋戒”,又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藥師佛會請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指示道路,讓衆生能隨心往生極樂世界。由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藥師佛雖然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因爲佛心是闊然大度,不分彼此的,但隨衆生之願力因緣而給予最佳引導。每尊佛都猶如最慈悲大度的校長,他們很高興介紹學生互相參學,不會分黨派,爭高下。什麼因緣環境最能幫助衆生,得最大的利益成就,佛都會善巧引導。所以不但“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可以如願以償,而念藥師佛及藥師經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滿願。甚至念別的大乘經典,只要回向願生西方也可以往生,這好像“同等學曆考大學”,只要信願誠懇就是分數夠,就可以錄取,往生至極樂世界;這是千真萬確,人人可得而不必懷疑耽憂的。所以陳居士喜歡念藥師經、地藏經,那便是他的緣,末學也不特別勉強他念阿彌陀經或其他的淨土經,只有勸他將讀經功德回向與衆生同生極樂國,藥師琉璃光如來也是要幫助我們去極樂世界啊!
經典上所說的,句句都是真實不虛的,佛願也是必然兌現的,就看您能信受實行到什麼程度。我們真能信受佛的慈悲願力時就立刻活到佛光中,信不過時就活在業障的陰影中。全信到底的人,是全面光明;半信半疑的人就會時明時暗,半暗半明。重要的是,有疑時即入了暗區,要快快提起信心,棄暗投明。一念信心起時,馬上又是一片光明。約在陳居士臨終前五、六天,由于癌的侵蝕發生了胃出血,醫師們誰也不能肯定這樣的出血能否止住。大家如果心慌而忘了佛,就是進入暗區,就要隨業力去還血債。過去我們吃人半斤,現在得還人八兩,以前爲求營養,殺生流血多少,總得償還,償還時就知道苦了。說實在的,一條命舍了也未必還得起;了解臨終還債苦,還是生前少欠債!假如業報已顯現,怎麼辦呢?若能猛力念佛,佛的功德力、威神力不可思議,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仿佛巨富出面,替我們擔當還債,不怕不能一下償清。末學有這份信心,所以當陳太太憂心仲仲輾轉聯絡末學時,末學很肯定地告訴她:“一心念佛,血就會止住,佛力不可思議。”果然陳太太以救夫心切的至誠念佛,血很快止住,血壓也恢複正常。陳太太問他說:“你見到阿彌陀佛了嗎?”陳居士搖搖頭。又問“見到觀世音菩薩了嗎?”他也搖搖頭,但卻說他見到了大勢至菩薩,還有好幾位菩薩,他言語低微地連念了好幾位菩薩的名號。陳太太因平時照料家庭及事業,非常忙碌,無暇讀經,所以不認識那些菩薩名。末學一聽,知道那便是藥師經的八大菩薩現前,和他昔日持誦相應,心想,他歸回極樂的時間到了。因爲以前曾答應他:“我們會陪您走過最困難的道路,我們會平安回到佛的懷抱,您不要擔心。”所以義不容辭要去實踐諾言。陳太太又叁次夢見我們,顯然臨終助念的時間到了。他說見到菩薩後,就沒有再出血了。身體很幹淨,本來還打止痛劑的,也不需要了;可說是安詳甯靜、病苦全消,充分印證佛經上的話。陳居士一向是怕痛怕苦的,不太喜歡忍苦捍勞,當他病苦時曾祈求“要安樂死,早見阿彌陀佛。”
但當末學一行人剛到醫院病房時,他還很舍不得家人,不想往生,末學問他“你歡喜和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嗎?”他不但搖頭,還流下眼淚。可憐的孩子,這真是難以突破的一關,他也知道身體差不多不能用了,但還存一些僥幸的希望。末學就間接向他的公子解釋病情及說明如何幫助他往生的方法,讓他旁聽明白狀況,再求佛哀佑“讓他能安然放下,歡喜提起本有的往生的信願。”末學勸他:“這身體像租來的車子,零件壞得差不多了,開起來很吃力很辛苦,勉強修理了半天,也終歸是一部需要歸還的車。阿彌陀佛早替您准備了一部性能最好最優秀的新車,是金剛不壞的車,只要換過去就好了。怎麼換呢?很簡單,一心念佛,舊車一丟,就坐在新車上。如果堅持要開破車,就會開得很辛苦。我們陪您一起換新車,您比較有福氣先換,先去極樂世界再回來接我們。您放心去,往生極樂世界,並沒有和家人分開。在極樂世界的寶樹中,隨時可看到您的妻兒子女。隨時可觀照家人在做什麼,而且還能隨時幫忙加祐,完全沒有障礙。就好像看電視換頻道一樣,都在同一螢光幕,只是號碼、頻率不同。轉換頻道,節目即不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相同,只是號碼、頻率改一下而已。對極樂世界的人來說,他們根本就沒離開我們,因爲他們隨時可看見我們,可幫助我們。您若往生也相同,根本沒與我們分開。所以,往生就像看電視換號碼頻率一樣簡單,您只要念佛,就換過去了。只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心有障礙,才看不見極樂世界。”陳太太也說:“我們以後也要跟您一起去極樂世界,您先去,再回來度我們、度衆生。這個娑婆世界太痛苦,病痛太折磨您,這是我們不忍心的。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金沙布地。您的名字叫“進池”,您要記得進入西方清淨的七寶蓮花池喔!”大家鼓勵他,陪他念佛。過了一會兒,他的心就放下了。放下,只是一個念頭,千萬劫來想不開,放不下的,如今放下也只是一個念頭而已!爾後末學看他的面容平靜得像熨鬥燙過那麼服貼,沒有一點皺眉,沒有一點病容及苦色。末學再擡頭看旁邊的家屬及醫護人員,所有的人和他相較之下,都可說是面黃肌瘦,他真的滿面紅光,祥和而不可思議。剛進病房時,看他的臉,因曾做過放射治療,看起來有一點黑色。一念放下念佛,即變成滿面紅光。陳太太勸他回家念佛,他答應了,還會一一向醫護人員致謝;他希望拔掉點滴,末學才發現他的手腳竟然比昔日靈活。此時,他不但血完全止往,所有的痛苦也似煙消雲散,完全不須用一點止痛劑,也不須打點滴,沒有皺一下眉,沒有一點掙紮。在安然念佛中,他寂然慈祥的樣子,還真有些像忏公師父。這些瑞相,證實了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及大悲蓮華經中的經文。在玄奘大師所譯的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和悲華經中都有提到臨終時的佛力加持:
一個真的願意生到阿彌陀佛國土的人,只要他常系心念阿彌陀佛,當他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菩薩聖衆們就會出現在他的面前,慈悲放光加祐他,讓他的心可以安定不亂。
悲華經說的是:佛用叁昧力加被,而且爲臨終的人說法,令他歡喜,因歡喜故,也進入叁昧(即正定)而得忍力,往生佛國。
一個病人原本病得要常靠嗎啡過日子,由腦、內髒及皮膚四肢都無一幸免于癌的侵犯,竟能紅光滿面,相貌莊嚴,沒皺眉,沒掙紮哀叫,神智清楚;這些瑞相讓末學很清楚地感受到真是如佛經所言,是阿彌陀佛慈悲現前加祐。這也是他平日誠懇的心地功夫,才能如此與佛相應。就如印光大師說的:“臨終相貌不變須有大修持。”一個人一生什麼都可做假,唯臨終不能做假,老實忠厚的人,最後得大利益。末學問他:“您和阿彌陀佛有沒有溝通?”(溝通這二字是他昔日的用詞,所以末學這樣問)他靜靜深深地點頭,連眼球都沒轉動。末學又問:“您看見阿彌陀佛了嗎?”他肯定地點頭;再問:“佛放光照您,您看見了嗎?”他又點頭。他點了叁個頭,末學就很放心,知道他往生西方已是必然,他平靜地在念佛。送他上救護車時,他流下眼淚,但沒有皺眉,末學告訴他:“我們現在要回家念佛,回極樂世界的故鄉。”他點頭,我們在救護車上一路念佛。
慈濟的江菩薩和蓮友們已爲他布置好助念的場所,助念室香光莊嚴。陳太太把整個會計師事務所作爲助念室,我們很感歎,一般人臨終多在苦痛的加護病房,並且,一斷氣就送入陰暗狹窄太平間,或殡儀館冷凍庫,能有如此寬敞光明的地方讓大家爲他念佛相送,並以臨終喜劇,鼓舞大衆,真是大福報。應該說是“人有真願,佛有感應”,很不可思議,幾乎各地最熱衷于助念的法師、蓮友、助念團,都很…
《笑著進入七寶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