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家千万不要吝惜发一念好心,也不要吝惜说一句好话。我们要时常发好心、说好话,在逆境中要快快回心,向佛向光明。就像莲的“因果同时”—莲花开时,莲子已在其中。当他在病床上,助人念佛的心诚恳至极时,极乐的莲花也开放,属于他的七宝宫殿也应念而现了。万法唯心造啊!心能造极乐,心能享极乐。
最初,在末学和他会面之前,早有一位菩萨王太太,知道他的病情就送给他药师经,鼓励读诵,因为陈居士一向健康强壮,他不能接受医生描述的严重病情。和每一个患者一样,听了都手足发软,他希望奇迹出现,病好起来,不希望此生结束,不希望离开现在的家人。所以极乐世界再好,他也不愿去,不希望去,这是人之常情。当他体力还很强壮时,他不愿去想“此生可能有一天会结束”这问题,也不会敞开心来接受弥陀的慈悲。这种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人都如此。这时候如果一见面就勉强要他放下万缘,求生极乐,很可能因与他强烈求病愈的意愿相违逆,就会引起排斥,坏了他的佛缘。所以末学都恒顺众生心愿,尽心去关怀安慰,让病人心情舒坦,尽力照料其身体,让他不致恐怖或有被抛弃的感觉,孤独走向死亡是很令人害怕的,末学总是鼓励病人:“不要耽忧,再难的道路,我们会陪您走过去,阿弥陀佛会引导我们,安然一起走过。”并且强调阿弥陀佛是欢喜光、智慧光、慈悲光......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念得相应念念消灾延寿。或许是个人的因缘不同,各有各的得度桥梁、舟筏,虽然阿弥陀佛也是消灾延寿,但开始时他喜欢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也译为消灾延寿药师佛)每个病人都喜欢消灾延寿,很少人一有病就体会世间无常,而能准备到人人必经的临终大事,所以必须随顺人之常情,随缘因势引导。药师经中有一段很重要的经文义理,谈到药师佛也帮助赞许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于已发愿想往生极乐净土,然而还没有把握,没证到一心不乱的众生,如果能受持三个月“八关斋戒”,又能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药师佛会请八大菩萨,乘空而来,指示道路,让众生能随心往生极乐世界。由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药师佛虽然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因为佛心是阔然大度,不分彼此的,但随众生之愿力因缘而给予最佳引导。每尊佛都犹如最慈悲大度的校长,他们很高兴介绍学生互相参学,不会分党派,争高下。什么因缘环境最能帮助众生,得最大的利益成就,佛都会善巧引导。所以不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可以如愿以偿,而念药师佛及药师经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满愿。甚至念别的大乘经典,只要回向愿生西方也可以往生,这好像“同等学历考大学”,只要信愿诚恳就是分数够,就可以录取,往生至极乐世界;这是千真万确,人人可得而不必怀疑耽忧的。所以陈居士喜欢念药师经、地藏经,那便是他的缘,末学也不特别勉强他念阿弥陀经或其他的净土经,只有劝他将读经功德回向与众生同生极乐国,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是要帮助我们去极乐世界啊!
经典上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愿也是必然兑现的,就看您能信受实行到什么程度。我们真能信受佛的慈悲愿力时就立刻活到佛光中,信不过时就活在业障的阴影中。全信到底的人,是全面光明;半信半疑的人就会时明时暗,半暗半明。重要的是,有疑时即入了暗区,要快快提起信心,弃暗投明。一念信心起时,马上又是一片光明。约在陈居士临终前五、六天,由于癌的侵蚀发生了胃出血,医师们谁也不能肯定这样的出血能否止住。大家如果心慌而忘了佛,就是进入暗区,就要随业力去还血债。过去我们吃人半斤,现在得还人八两,以前为求营养,杀生流血多少,总得偿还,偿还时就知道苦了。说实在的,一条命舍了也未必还得起;了解临终还债苦,还是生前少欠债!假如业报已显现,怎么办呢?若能猛力念佛,佛的功德力、威神力不可思议,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仿佛巨富出面,替我们担当还债,不怕不能一下偿清。末学有这份信心,所以当陈太太忧心仲仲辗转联络末学时,末学很肯定地告诉她:“一心念佛,血就会止住,佛力不可思议。”果然陈太太以救夫心切的至诚念佛,血很快止住,血压也恢复正常。陈太太问他说:“你见到阿弥陀佛了吗?”陈居士摇摇头。又问“见到观世音菩萨了吗?”他也摇摇头,但却说他见到了大势至菩萨,还有好几位菩萨,他言语低微地连念了好几位菩萨的名号。陈太太因平时照料家庭及事业,非常忙碌,无暇读经,所以不认识那些菩萨名。末学一听,知道那便是药师经的八大菩萨现前,和他昔日持诵相应,心想,他归回极乐的时间到了。因为以前曾答应他:“我们会陪您走过最困难的道路,我们会平安回到佛的怀抱,您不要担心。”所以义不容辞要去实践诺言。陈太太又三次梦见我们,显然临终助念的时间到了。他说见到菩萨后,就没有再出血了。身体很干净,本来还打止痛剂的,也不需要了;可说是安详宁静、病苦全消,充分印证佛经上的话。陈居士一向是怕痛怕苦的,不太喜欢忍苦捍劳,当他病苦时曾祈求“要安乐死,早见阿弥陀佛。”
但当末学一行人刚到医院病房时,他还很舍不得家人,不想往生,末学问他“你欢喜和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吗?”他不但摇头,还流下眼泪。可怜的孩子,这真是难以突破的一关,他也知道身体差不多不能用了,但还存一些侥幸的希望。末学就间接向他的公子解释病情及说明如何帮助他往生的方法,让他旁听明白状况,再求佛哀佑“让他能安然放下,欢喜提起本有的往生的信愿。”末学劝他:“这身体像租来的车子,零件坏得差不多了,开起来很吃力很辛苦,勉强修理了半天,也终归是一部需要归还的车。阿弥陀佛早替您准备了一部性能最好最优秀的新车,是金刚不坏的车,只要换过去就好了。怎么换呢?很简单,一心念佛,旧车一丢,就坐在新车上。如果坚持要开破车,就会开得很辛苦。我们陪您一起换新车,您比较有福气先换,先去极乐世界再回来接我们。您放心去,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和家人分开。在极乐世界的宝树中,随时可看到您的妻儿子女。随时可观照家人在做什么,而且还能随时帮忙加祐,完全没有障碍。就好像看电视换频道一样,都在同一萤光幕,只是号码、频率不同。转换频道,节目即不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相同,只是号码、频率改一下而已。对极乐世界的人来说,他们根本就没离开我们,因为他们随时可看见我们,可帮助我们。您若往生也相同,根本没与我们分开。所以,往生就像看电视换号码频率一样简单,您只要念佛,就换过去了。只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心有障碍,才看不见极乐世界。”陈太太也说:“我们以后也要跟您一起去极乐世界,您先去,再回来度我们、度众生。这个娑婆世界太痛苦,病痛太折磨您,这是我们不忍心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金沙布地。您的名字叫“进池”,您要记得进入西方清净的七宝莲花池喔!”大家鼓励他,陪他念佛。过了一会儿,他的心就放下了。放下,只是一个念头,千万劫来想不开,放不下的,如今放下也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尔后末学看他的面容平静得像熨斗烫过那么服贴,没有一点皱眉,没有一点病容及苦色。末学再抬头看旁边的家属及医护人员,所有的人和他相较之下,都可说是面黄肌瘦,他真的满面红光,祥和而不可思议。刚进病房时,看他的脸,因曾做过放射治疗,看起来有一点黑色。一念放下念佛,即变成满面红光。陈太太劝他回家念佛,他答应了,还会一一向医护人员致谢;他希望拔掉点滴,末学才发现他的手脚竟然比昔日灵活。此时,他不但血完全止往,所有的痛苦也似烟消云散,完全不须用一点止痛剂,也不须打点滴,没有皱一下眉,没有一点挣扎。在安然念佛中,他寂然慈祥的样子,还真有些像忏公师父。这些瑞相,证实了玄奘大师所译的阿弥陀经及大悲莲华经中的经文。在玄奘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和悲华经中都有提到临终时的佛力加持:
一个真的愿意生到阿弥陀佛国土的人,只要他常系心念阿弥陀佛,当他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菩萨圣众们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慈悲放光加祐他,让他的心可以安定不乱。
悲华经说的是:佛用三昧力加被,而且为临终的人说法,令他欢喜,因欢喜故,也进入三昧(即正定)而得忍力,往生佛国。
一个病人原本病得要常靠吗啡过日子,由脑、内脏及皮肤四肢都无一幸免于癌的侵犯,竟能红光满面,相貌庄严,没皱眉,没挣扎哀叫,神智清楚;这些瑞相让末学很清楚地感受到真是如佛经所言,是阿弥陀佛慈悲现前加祐。这也是他平日诚恳的心地功夫,才能如此与佛相应。就如印光大师说的:“临终相貌不变须有大修持。”一个人一生什么都可做假,唯临终不能做假,老实忠厚的人,最后得大利益。末学问他:“您和阿弥陀佛有没有沟通?”(沟通这二字是他昔日的用词,所以末学这样问)他静静深深地点头,连眼球都没转动。末学又问:“您看见阿弥陀佛了吗?”他肯定地点头;再问:“佛放光照您,您看见了吗?”他又点头。他点了三个头,末学就很放心,知道他往生西方已是必然,他平静地在念佛。送他上救护车时,他流下眼泪,但没有皱眉,末学告诉他:“我们现在要回家念佛,回极乐世界的故乡。”他点头,我们在救护车上一路念佛。
慈济的江菩萨和莲友们已为他布置好助念的场所,助念室香光庄严。陈太太把整个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助念室,我们很感叹,一般人临终多在苦痛的加护病房,并且,一断气就送入阴暗狭窄太平间,或殡仪馆冷冻库,能有如此宽敞光明的地方让大家为他念佛相送,并以临终喜剧,鼓舞大众,真是大福报。应该说是“人有真愿,佛有感应”,很不可思议,几乎各地最热衷于助念的法师、莲友、助念团,都很…
《笑著进入七宝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