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法」是以文字呈現說明有關修行和證悟的種種方法;「僧」是所作所爲都依據佛陀教誨的人。這種叁寶在通俗意義上可稱爲「佛教的叁位一體」——上帝所化現的叁種相。根據佛教說法,其意義如下:「上帝」(即通俗意義的佛性);使人成爲「上帝」,並使人與「上帝」合而爲一的事物(也是佛性);已經或有能力與「上帝」合而爲一的人(具有佛性的人)。
但從針對深入了解者說的奧妙意義而言,本質上只有一寶,就是純潔、清淨與甯靜的究竟安樂的本質。當心淨化到某種程度時,它就會在心上顯示出來。它是真正的寶,或所有寶中之寶,也是使人成爲佛、成爲僧的寶,這是永恒的「法」。我爲什麼會說只有一寶呢?這是因爲當我們去研究那位體解並教導「法」的人(佛陀)時,我們知道他是證得並教導我們認知甯靜、清淨與純潔的究竟安樂的本質。就他本人而言,他心中恒常具有這叁個特質,而且這是他全部的本質,就因爲常駐他心中的是清淨等特質,所以他被稱爲佛陀,如果心中沒有這些特質,他就不再是佛陀了。這究竟安樂的本質就是佛陀,而非凡夫,作爲基礎的身和心只是這究竟安樂的外殼。
至于佛所證悟並弘揚的「法」,那就是甯靜、清淨與純潔的究竟安樂的本質,這些本質時時刻刻都存在他的心中,換句話說,這有叁層意義:(一)就理論而言,是得到究竟安樂的道理或方法;(二)就修行而言,是到達究竟安樂的行持過程; (叁)最後,就證悟而言,所教導的就是「究竟安樂的本質」,這是我對它最佳的稱呼。因此,佛陀所追尋、發現、證悟並教導的就是究竟安樂的本質。事實上這就是法寶,理論是它的地圖,修行是遵循地圖的旅行,而證悟就是所要抵達的目的地。
至于那些和佛陀一樣已經體解、修行並證悟相同真理(法)的人,他們明白如何得到究竟安樂,也已經修得並證悟究竟安樂。一旦證悟,究竟安樂永遠成爲他們心靈的本質。這種存在心中的本質,才是僧伽的真義,作爲基礎的身心,只是究竟安樂的外殼。
根據上述說法,究竟安樂的本質才是佛、法、僧叁寶的真義。任何人若能自然證入這種安樂的本質,實質上就能獲得叁寶,因爲他本身就是叁寶,而叁寶永遠屬于證悟它的人。
如上所說,不論是通俗意義的叁寶或奧妙意義的一寶,對所有佛教徒而言,其地位就像上帝在有神教中的地位一樣,獲得叁寶的人就與「上帝」——佛教的真正上帝——合而爲一,而不需要任何創造、控製與毀滅的作用。如果我們需要一個屬于上座部佛教的上帝,我們可經由道路、方法去證悟智慧之神,而非只是讓人信仰的上帝。
這就是上座部佛教的第四項殊勝的特質。
結論
我演講的時間快要結束了,讓我利用這個機會做個結論。貴國與我國必須珍惜上座部佛教的純正佛法和彼此間的友誼,世界上的學者都承認上座部的佛法仍然保有純正的原始佛教,因此我們應尊重、護持它。八正道是佛法的核心,它使得世界不缺乏阿羅漢,八正道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遵循正確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像一個輕的物體飄浮在海上般,輕而易舉地修行。八正道是可用來追求世間和出世間利益的法則,我們決定超脫由煩惱所造成的創造、控製與毀滅的神秘力量,我們希望透過上座部佛教來證入不生、不有、不滅、究竟安樂的涅槃,也希望排除對自我或世間任何上帝的執著,使內心擁有純潔、清淨與甯靜的純正叁寶,而沒有任何的煩惱。我們所要保持和追求的就是這份理想,而不是其他信仰的任何神只(上帝)。
上座部佛教認爲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爲才能幫助我們,這非常合乎理性並有益于生命,因此,它不是我前面所說的社會大衆所沈溺的迷信信仰。我們的宗教有能力對抗並摧毀物質主義的影響,我們正處于去認識、體解、修持並證悟這種修行法,並且可以有效地指導別人,這是因爲我們具有崇高的心力,可以了解心靈或意識的秘密,甚至超世俗的智慧。
我要強調的是我們不要做犀牛,(這是泰文的習慣用語,我這麼說是因爲不曉得其他國家的說法。)犀牛無法享受笛子吹奏出的美妙曲子,而出世的真理時時刻刻都在演奏美妙的音樂,如果我們是犀牛就聽不到這些音樂。大約西元前五○○年,在哲學家輩出的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對犀牛吹笛子,但犀牛卻不理睬。赫氏與佛陀同一時代出生,只比佛陀晚幾年,他所提出的 Panta Rhei 理論是:「世事流動,所謂的世間只不過是連續的流動,沒有任何真正存在的東西,只有變化,就好像燃燒的火焰是由連續的燃燒與熄滅所組成一般。」這種說法就是佛陀的「諸行無常」。但希臘人無法明白這種道理,並稱赫氏是「晦澀難懂的人」。這件事說明了一個事實——即當初希臘是犀牛居住的地方,是一物質主義哲學盛行的地方。盡管時至今日希臘仍爲世人推崇爲哲學家的國土,但那些犀牛仍無法了解有關超越世間的陳述。我們必須爲我們了解並珍惜佛陀超越世間的真理感到驕傲,我們拒絕做迷信信仰的犀牛,因爲我們真的不喜歡物質主義的人天福報。
上座部佛教屬于心靈層次,所以我們的目的指向涅槃。涅槃解脫所有可能造成幻覺的力量,這些幻覺讓我們永無止盡,一次又一次地被創造、控製和毀滅。
泰國到處可見閃亮的黃色僧袍,這表示有很多人超越創造、控製和毀滅的力量,也表示光或智慧的存在,這光與智慧顯示永不再受苦的清淨。這些的確就是上座部佛教殊勝、高貴的教義,我們必須永遠地保持這些高貴的品質,就像鹽保存鹹的味道一樣。
《南傳上座部佛教跟你認識的佛教不同噢》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