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從來無法持續擁有。對于所追求的事,要抱持隨緣放下的態度,也就是縱使不滿足也要放下。不過,若是只有嘴上說說,或是書上讀過,就要求你從現在隨緣放下到天亮,這是不太可能的事。隨緣放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首先,我們用不舒服的方式坐著,試著不要到處蠕動或移動,也試著不要借由變換姿勢來舒緩不舒適的感受。蠕動對于減輕苦受是沒有效果的,苦受也不會這樣就消失的。去除苦受的唯一方法,就是放下對于樂受的渴望。對于樂受的渴望,無法借由移動而去除,唯一的方式,只有隨緣放下。由此可知,到處蠕動是無法去除我們的苦受,也無法令我們得到滿足。
靜坐所引起不舒適的感受,帶給我們學習了解欲貪的絕佳機會,如果我們不借此良機學習,就沒有其他學習的機會了。不論是在學校甚至大學裏,都不會有人教這些課程,在家裏也學不到,因爲世上的人都是盡可能地追求舒適。在這裏我們有現成的素材,可以用來學習認識渴望,也就是所有的憂悲惱苦的根源。如果你感到坐得很舒適,似乎是很棒的感覺,不過這其中必有毛病。但是如果你覺得不舒適,這才真的是太好了。因爲不論在你自己的腿上,背上或是身上其他位置,都是活生生的學習機會。
渴望舒適,以至于到處蠕動試著要舒服一點,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做的事情,人們爲此不惜花費大量金錢。人們因而加班工作、四處旅行、追求娛樂,乃至因不舒適而扭動,但是這些都是種下了敗因。爲什麼這麼肯定我們自己種下了敗因呢
縱使你借著蠕動,稍微去除些許的不舒適,不是在短時間內又有另外的不舒適出現嗎
當一場娛樂剛剛落幕,心中立刻就産生了無聊的念頭。因爲你的移動,所以右腿不再酸痛,不過,左腿又開始痛了,這就是敗因。然而,肯定自己種下的敗因就更爲愚蠢了,以佛法來修正自己豈不是更好嗎
千百年來早已證明,佛法是正確的。佛陀因之悟道,其他凡是驗證過佛法的人,也都因而悟道。與佛法同行,才是最好的選擇。
每當下午饑腸辘辘的時候,你就會想說:“我懷疑過午不食是否真的必要
”或是將思緒拉回家裏的廚房,滿腦子想著你能夠調理的所有食物。這就是貪欲。如果心理上一直努力地抗拒,那麼貪欲反而能打敗你。但是,如果你能夠觀照貪欲,對它微笑地說:“這都是魔在幹擾。”那就表示你已經知道什麼是佛法了。如果只是聽聞或閱讀有關魔的故事,這可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們必須趁著魔在行動的時候來認識它,而它也只能夠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活動。它在我們心中過得非常快樂,因爲我們總是臣服于它,讓它度過難忘的美好時光。
佛陀對治貪欲的其中一帖藥方,就是節製飲食,這也就是要受持過午不食戒的其中一項理由。節製飲食,並不代表著完全不吃東西,而是只攝取維持身體健康的足量飲食即可。飲食這種貪欲,看似容易滿足,卻是一次又一次地不斷發生,一般人大概一天會出現個四、五、六次之多!如果我們能夠阻絕其中的一次貪欲,就有能力阻絕更多的貪欲。只要築起一道圍牆,就擋住許多的貪欲。所以我們必須從阻擋這種容易滿足、但卻時常發生的貪欲開始,也就是我們在此所做的:節製飲食。
佛陀開出的其他帖藥方,我們只能看到部分而無法看見整體。你們大部分人有的已經知道或者已經聽說過,身體共有叁十二個部分,身體的叁十二個部分時常被背誦著:
這個真正的身體,是從腳底以上,直到頭頂以下,中間被皮膚包裹,充滿各種不同的雜質;在這個身體中有:頭發、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頭、骨髓、腎髒、心髒、肝髒、隔膜、脾髒、肺髒、大腸、小腸、咽喉、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液、皮下脂肪、唾沫、鼻水、關節油脂、小便(和腦)。
如果你對于某人有著非常強烈的欲望,就不要以整體美麗的形像來看待那個人,要想想這個人是由許多小部分所組成。不要被外貌,體態和彩妝所迷惑,這都只是外表包裝而已。身體的叁十二個部分從“頭發、體毛、指甲、牙齒和皮膚”開始,如果不看美麗的外型,也許只能看見牙齒
有段故事是關于佛世時,某位已經證得阿羅漢的比丘。故事上說,有一對夫妻發生嚴重的爭吵,妻子負氣想要斷絕夫妻關系。她將所有最精致、最美麗的衣服穿在身上,佩戴上所有的珠寶,在她帶走所有服飾之後掉頭就走。丈夫在妻子離開之後四處尋找,終不能找到他的妻子,然而他的妻子正走在他的前頭。當丈夫沿著街道奔跑,四處尋找妻子的時候,遇見這位比丘。丈夫走上前去,請問這位比丘是否看見一位面貌皎好,有著烏黑秀發的女子,拎著一個紅色包包,裏頭裝了許多珠寶、耳環以及金項鏈,剛剛很匆忙地走過這條路。這位比丘答言:“我沒有看見你所說的女子,但是我有看見一排牙齒走過去。”
這對于我們來說實在相當困難,故事卻說明了佛陀所謂的:不要看整體,因爲人們通常不會愛上一排牙齒,對于一排牙齒,人們實在提不起熱情。再舉例來說,當人們看上一輛非常昂貴美麗的新車。如果只看新車的外型、款式和顔色,可能會被這迷人的新車所誘惑,而背上往後二十年的債務。但是,如果人們了解汽車只是由方向盤、加速器、空氣濾清器、馬達,再加上有許多螺絲釘和門把所組成,就可能不會有那麼高昂的熱情。汽車並非本身就有功能,而是靠著所有零組件的配合才有功能。人也是一樣,並非自己就有功能,而是靠著各個部分功能的組成。
對于容易産生強烈欲望的人而言,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借著禅修,學習以分解的角度看待所喜愛的人、事、物。我們每個人全都是由相同的叁十二個部分所組成,無人例外。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人皮部拆開,就會發現大家原來都一樣。
《五種障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