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好玩的。每人如都能尊重對方的人格,不但不會生起忿嫉,且會對人加以尊重。普通所以對人忿嫉,病在不尊重人的人格。常不輕雖遭人投以刀杖瓦石,但因尊重人的關系,結果,所有曾經與他接觸過的,都受他感化而來信奉佛法。俗說:“柔可克剛”。刀杖是代表剛強的,只有柔和忍辱可以對付。是以刀杖雖屬犀利的武器,但在柔和忍辱人的面前,完全失其效用,所以尋段段壞。有忿嫉心的,退一步想想“以柔克剛”,自然就得解脫!
庚二 能脫鬼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刹,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
在七難中,這是第五惡鬼難。前風難中雖有羅刹,但重心在黑風,或說前僅約一類說,現在是約多類說。夜叉,中國譯爲捷疾鬼,不但能在陸地飛行,且能在空中飛行。陸行的爲地行夜叉,飛行的爲空行夜叉。羅刹,前面講過,是吃人的鬼,亦有譯爲暴惡鬼。
“若”在“叁千大千”的“國土,滿中”都是“夜叉、羅刹”,時時刻刻“欲來惱”亂“人”的時候,那受惱亂的人,只要一心稱念觀音,彼夜叉、羅刹,“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想以惡眼看這人都不敢,那裏還敢殺害?所以說:“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
從世間說:相傳過去有個國家,恰好與羅刹鬼國交界,因而羅刹鬼常常越界捕人去吃,使這國家,常有人民失蹤。國王雖愛人民,但亦無可如何。後來國王想一辦法,就是與羅刹鬼王協商,每天送一人到羅刹鬼國,供給羅刹受用,羅刹鬼王覺得很好,接受這個條件。于是國王按照門牌,每天送一個人去。一天臨到一個獨生子的人家派送,其母不但愛子情深,而且從此絕子絕孫,問題自不簡單。于是去求國王,另派別家孩子,未得國王許可,只好將孩子送去。幸而其母深信觀音,安慰其子不要哭,不要怕,一心一意念觀音聖號。孩子很乖的聽母親話去念,到了羅刹來捉人時,不論怎樣見不到人。不用說,其母送兒去後,在家別無可想,也一心一意的稱念觀音聖號,相信母子如是虔念,會得觀音加被,而免羅刹鬼難。所以到第二天一早,其母到昨晚送往的原地去看,老遠就聽到兒子在喊母親,知道其子沒有被鬼捉去,就很歡喜的領了回來,且把經過情形報告國王。國王得到這個大好消息,立即下令全國人民,從今以往同聲稱念觀音聖號。這麼一來,羅刹鬼真的再也不來擾亂其國,其國人民皆過著自由安樂的生活,再不感受羅刹鬼的威脅,所以稱念觀音聖號,確實是可免于此難的!
從道理說,所謂夜叉、羅刹,在世界人類中,真是到處皆是,隨時可見。如很凶的男人,愛打人罵人,我們就說他是惡羅刹;如潑辣的女人,哭罵打鬧都來,我們就說她是母夜叉。所以這世界上,確有夜叉、羅刹的,且每人都可能成爲夜叉、羅刹。不過,當你正要有這表現時,最好想起觀音,誠心誠意的稱念,不但自己不會變爲夜叉、羅刹,夜叉、羅刹也不敢來害你!同時,普通說鬼,叫做鬼鬼祟祟,都在黑暗中進行。若人鬼計多端,用心機、設計謀,這樣陷害不到,又想別法陷害,這不是夜叉、羅刹是什麼?我們遇到這種人,如念觀世音菩薩,發出智慧的光明,就可洞燭其奸,使其無從施技,而我們也就不爲其所害,得到解脫自在。
庚叁 能脫刑難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在七難中,這是第六杻械枷鎖難。杻是手拷,械是腳鐐,枷是套在頸項上的項板,鎖是縛在身上的鐵索。如人沒有這些東西纏在身上,行動是自由的,否則,不論做什麼,都感到不便,所以誰也不願遇到這樣的災難!
“設複有”這麼一個“人”,不論是“有罪”的,或者是“無罪”的。有罪,就是自己確曾做過違犯國家法律的事;無罪,就是並未犯罪而爲人之所栽誣的。于是國家執法機關,看你所犯罪的輕重,以“杻械枷鎖”來“檢系其身”。檢是約束,系是系縛。人身本可自由活動的,由于檢系其身,身體不得自由。可是當你正遇到這情形時,如能至誠的“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所有檢系其身的杻械枷鎖,自然“皆悉斷壞”,使你當下“即得解脫”。
從事相說:相傳過去有對夫婦,是歸依叁寶的佛子,平時最信觀世音。後來丈夫爲人陷害,說他曾經爲盜,于是政府捉他,治以應得之罪。但他得到這消息,知辯是沒有用的,唯有逃避的一途。可是,政府捉不到正犯,就將其妻捕去,代爲受罪,手拷腳鐐加在身上,與諸犯人同系獄中。一天,牢獄忽然火起,犯人被移押外面路邊。正在這時,適一僧人經過,因婦人是信佛教,就喊師父慈悲救我。說也真奇,這個僧人,正是該婦人的歸依師。其師就對她說:“你要我救你,我實在沒法,你是深信觀音的,應本固有的信念,一心一意稱念觀音聖號,自有不可思議的靈驗,使你得到解脫”!從此,婦人在獄中,萬緣放下,一心稱名。念了叁晝夜,加在身上的杻械,忽然的皆悉斷壞,雖可自由的出去,但因獄警在門口看守,不敢就這樣離去。正作這樣躊躇時,忽聞空中有聲,叫她立刻出獄,不要稍存猶豫。張眼四面看看,獄門果然大開,即從獄中逃出。靜靜的走了二叁十裏,路上遇到自己丈夫,二人在患難中相見,自有說不出的喜悅!從這事實看,證知稱念觀音聖號,確可解脫杻械枷鎖的災難!
有形的杻械枷鎖,固然使人不得自由,無形的杻械枷鎖,把人縛得緊緊的,人還不知道哩!如向所說“名缰利鎖”,不是牢牢的系縛著世人嗎?試看世間的人,有幾個不爲名利牽來牽去?名利牽到東就到東,名利牽到西就到西。因爲求名,那裏有名就到那裏去;因爲求利,那裏有利就到那裏去。自己一點主都做不到,還談得上有什麼自由?貪名爲名所系,叫做名缰;求利爲利所鎖,叫做利鎖。枷指男女相愛說的,男貪女愛,結爲夫婦,組織家庭,男的套住女的,女的系著男的,誰也離不開誰,這不是枷是什麼?械,說深刻點,是每個人的我執,因執有實在自我,終日爲我奔走,時刻服侍自我,稍微不如我意,就將大發雷霆,所以我執是械。
據此,生存在世間的人,依佛法說,爲有形的杻械伽鎖所縛,問題還小,爲無形的杻械枷鎖所纏,問題才大。且有形的枷鎖,別人加于我的,還有解脫時期,而無形的枷鎖,是自己系自己。自己如不設法解除,別人是沒法爲你解除的。自己解除系縛自己的枷鎖,佛陀指示我們的方法,本是很多的。但以現在所講的普門品說,我們認爲最簡要而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心稱念大悲觀世音菩薩,以求早日脫離這娑婆世界。心中存有這樣意念,對世間的名利,對男女的相愛,對自我的執著,自然就淡泊而不妄事貪著了。系縛是由自己,解脫亦由自己,根本不須外求!
庚四 能脫賊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在七難中,這是最後一難,叫做怨賊難。怨是怨家,賊是盜賊,對自己都是不利的。如果碰到了,不是要自己的命,就是要自己的錢,使你總歸不得安穩。
假“若”在一個“叁千大千國土”,其“中”充“滿”了“怨”家盜“賊”。不用說,那是個很危險的國土,一般人差不多是不敢在怨賊如麻的地方行走的。可是現在“有一商主”,率領了很多的“商人”,每個商人都“赍持”了極貴“重”的珍“寶”,共同的“經過”這條“險路”。本來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遇到了怨賊,劫奪自己的財寶,傷害自己的生命。當大家正在提心吊膽的向前行進時,“其中”忽有“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我們現在已經走入一條非常危險的道路,但是大家“勿得”生起“恐怖”,恐怖是沒有用的。“汝等”這個時候,沒有其他辦法,唯有“應當一心”一意的“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只有菩薩可以解救我們的困難,使我們安全的通過這條險路。因爲“是觀世音菩薩”在這世間,常常的“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果真能一心一意的“稱”念其“名者”,“于此”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怨賊,當得解脫”,不會傷害到自己的一絲一毫。“衆商人聞”說,念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好處,于是“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爲“稱其名故”,當下“即得解脫”怨賊之難,自由自在的通過這條險路!
對付盜賊的辦法,不是與他決鬥,而是以德感化,決鬥不特不能使他回頭,只有增加他爲盜的勇氣;德化才會真正使他回頭,不再幹那打家劫舍的勾當。過去我國有位恒順和尚,曾經遇到一盜賊,賊見到他,第一句就說:“把錢拿出來”!恒順和尚動也不動的仍坐在那裏。盜賊很氣的抽出刀來向他面前一橫說:“拿不拿”?恒順和尚一句不說的,將自己所有的錢包好送給盜賊。盜賊得到錢,馬上就向外跑,恒順和尚這時開口喊道:“慢走”!這兩個字,好像有雷霆之力似的,盜賊聽了竟被震懾住,真的不敢走了!于是恒順和尚對他說:“世間上的人,不論做什麼,都應講道理,我所給你的錢,都是供佛用的,現在你拿去了,理應向佛說聲謝謝”!盜賊最初以爲有什麼重大事故,現在聽說只要向佛謝謝,也就很爽快的向佛說聲謝謝!立刻就拔腳跑走了!
事情過去,本就算了。可是,盜賊後來又在別處偷了東西,而爲政府所捕。在訊問時,治安機關問道:“你爲什麼偷別人的東西?上次恒順和尚的錢,似亦被你強行要去,你爲什麼這樣賊性不改”?該盜說:“我沒有強要和尚的錢,不信,你去問那和尚”!于是警察就帶著盜賊去問恒順和尚。恒順和尚很慈悲的答道:“他沒有強行向我要錢,是我願意送給他的,這從什麼地方可得證明?因他在臨走時,曾經向佛道謝,所以證明不…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