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
演培法師講述
佛曆二五○五年七月十二日講于星洲維多利亞紀念堂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諸位先生!今天我能在此地和諸位論說佛法,實在感到非常榮幸和快慰!不過講到佛法,由于深廣無涯,有時不免令人感到不知從何說起是好!因此,今天我要和諸位講的,是關于佛法的根本特質,其題叫做“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本此而談,以免說得太遠,而使諸位把握不住佛法的中心論題。
佛教是釋迦佛陀所創立的:在時間方面,已流行了兩千五百多年;在空間方面,已普遍到世界各個區域,不用說,這自有佛法的真理所在,不然的話,決不會流傳得這麼廣和這麼久。因爲如此:有人從宗教的角度看,說佛教是一切宗教中最高尚的宗教;有人從哲學的觀點看,說佛教是一切哲學中最深奧的哲學。是高尚的宗教也罷,是深奧的哲學也罷,“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該是我們首先需要認識的。否則,所講的是不是佛法就成問題。
佛法不共一般宗教以及世間學說的,其根本特質在“緣起性空”。即緣起而性空,即性空而緣起,是佛法的中心論題,如真透徹的了解這兩句,對全體佛法也就思過其半了。
如有認爲佛法是深奧的哲學,則我以爲佛法所說空的哲學,才是最深刻最奧妙的哲學。因爲佛法的空義,實在是很難講的。不說不善講空的人,不易使人了解,即使善說空義的人,用種種的巧妙言辭,將空的本義開顯出來,但在聽者的糢糊意識中,說他已懂而實際沒有懂,說他未懂而又似乎已懂,是以佛陀不輕易的爲人說空。深恐不善了解空的人,誤解佛陀所說的空義,那就將發生很大的危險!
首先要知道的:佛法所說的空,非如一般所說空空寂寂的空,亦非一般以爲什麼都沒有的空。然則空是什麼?要想用一句話,將它表達出來,事實有所不能,需要從“空的背影”、“空的根本”、“空的內容”,亦即是從所謂“因緣”方面顯示,方能了解空之所以爲空。如果不知因緣,無論如何不會通達空。
因緣既爲空的背景,所以當先了解因緣。從因緣兩字來看,似乎是很平凡的,但這就是諸法的真理,而爲我人所不可懷疑者。古來大德說:“知道因緣,就是知道佛教”。這真可說把握了佛法的真诠。因爲釋尊的成爲佛陀,就是體悟了因緣的原理或緣起的真理。佛陀體悟萬物皆從因緣而生的原理,只可說是釋尊的發見,而不可說是釋尊的創新。釋尊自發見了因緣的真理,立刻就成爲人間的佛陀。其後轉*輪的時候,將自己所發見的因緣的原理,如實的爲人類宣示出來,是即所謂佛教。
體悟緣起真理的佛陀,離開現實人間,雖已有了二千五百多年,但他爲人間所播放的真理之光,不但過去在照耀著人類,使人類踏上人生的光明大道,就是在現在以至永遠的未來,也在照耀著人類,使人類循著真理之光,向著真理之宮前進,所以佛法所說的因緣或緣起,實含有甚深的真理,實值得每個追求真理的人,從這因緣的原理中,來尋得萬有諸法的真理消息!
本于佛說的因緣,而得真理的消息,現在可以舉出兩個實例來說:
其一是佛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舍利弗本來是個婆羅門教的教徒,從婆羅門教追求真理已經很久,但始終不能得到真理的消息。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巷裏行走,忽然碰到了最初從佛出家而爲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馬勝比丘自受佛陀的德化,在身行上所表現的,總是那麼威儀庠序,使人一見,不自覺的對他生起崇敬。舍利弗遇到馬勝,很尊重的問他說:“你的老師是誰?所說之法爲何?”馬勝比丘回答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了這幾句含有真理的話,立刻就從這幾句話中得到真理的消息!大喜之余,立刻就與老友目連,揚棄作爲自己生命依賴的婆羅門教,歸投釋尊的懷抱中來,做了佛陀的忠實弟子!聞因緣的偈語而轉向佛教的舍利弗,並不是普通人,更不是愚癡人,而是解空第一以及智慧第一的人,可見佛陀所說的因緣,確是諸法的真理!
其二是舍棄一切邪論于佛法中出家學道的憍屍迦:憍屍迦原來亦是婆羅門教的教徒,而且精通當時數論、勝論等各派哲學思想,可說是個思想極爲頑固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轉向佛教,經過是這樣的:憍屍迦的家,住在阿育王所建的新都華氏城,離城不遠的一個村莊,有他的親戚住在那裏。一天,他去他的親戚家,探望他的親友,適值他的親友因事外出,爲了坐等親友回來,就向親友家人,索取經書來看。時親友婦于無意中,取出佛說的十二緣經。憍屍迦得書,于林樹間靜靜的閱讀,從因緣的原理中,深深的悟達一切法,是刹那的生滅無常,是空寂的無有自我,于是不禁狂喜的說道:“我于今者始得實論......佛法至真至實說有因果,因滅則果滅;外道法中甚爲虛妄,說言有果而無其因,不解因果,不識解脫”!憍屍迦婆羅門,自對佛法生起甚深的信敬心後,不特自己舍外道法除去邪見,而且還勸親友舍棄一切邪論,接受佛法所說的緣起真理,由此更知佛說的因緣法,是萬有諸法的正論!因緣,是佛教的重要論題,從上所舉兩個實例,我們該已無可懷疑。但因緣是什麼意義?現應進而加以說明:
因緣兩字拆開來講:因是主要的條件,緣是次要的條件;因是給予生界的直接之力,緣是給予生界的間接助力。宇宙間的萬有諸法,不論自然界生命界,無一不是由于種種關系的結合而成,離了各個結合的關系,絕對沒有一實法可得。舉最淺顯的例說:一粒黃豆種子,這是主要的因;水土、日光、空氣、肥料、人工等,這是次要的緣,如是因緣和合,然後方能抽芽、開花、結果。若將一粒黃豆,始終放在倉裏或石頭上,終久不過還是一粒黃豆而已。諸法因緣生,凡是從因緣生起的萬事萬物,不論在時間或空間方面,彼此之間都有要切而切不斷的密接不離的關系。
從橫的空間觀察,諸法之間似乎沒有什麼因緣關系,但若仔細的加以分析,法法都有因緣關系的,不說別的,只以兩人衣袖碰一下來說:一般或者以爲是偶然的,但在佛法來看,他們是有前生因緣的,並不是一點關系沒有。再如今晚講法聽法的每個人,在此維多利亞大廈,是個極明白的事實;可是想想我們怎樣到這兒來?原有的家鄉是在那兒?生存的所需是怎樣有的?這樣逐一推想下去,那你必然將會發現:我這小小的生命存在,不特與親裏鄰黨,有著很深的關系,就是與整個世界,亦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個人如此,萬事萬物亦然。諸法相互存在于無限的關系上,這就是我佛所說因緣的原理。
從豎的時間觀察,前一時代的社會現象與後一時代的社會現象,前後之間似乎沒有什麼聯系關系,實際推論起來,並不是這樣的,任何一個新的時代社會,決不能離開舊的時代社會而來。如背負過去孕育未來的現在,不但與過去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與未來亦有密切的關系,所謂現在,決不是脫離過去未來而孤立的存在著的。時間如此,延續于時間流中的萬有諸法,亦莫不如此。離開相互關系,要在時間流中,求個實有東西,絕對不可得的。
總說一句: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所有一切事事物物,決沒有孤立而獨存的,大至宇宙,小至微塵,實在是都有其橫的關系與豎的關系。如以現在話說:是有無限的相對關系和無窮的延續關系,彼此在時空中,有著重重無盡的關系網,因而我們現在是立在無限的空間與無窮的時間之交叉點上,不但離開時空骨架不能生存,就是離開種種關系亦複不能生存。所以在佛法說:諸法的顯現,是由于關系,諸法的存在,亦由于關系,無一不是關系的和合。
從因緣母胎中出生的萬有諸法,要想在它們的關系網裏,求個實有自體性的東西,無論如何是求不到的。所以緣起必然是性空的。有人說:“空是佛教的愛克司光”。我以爲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因爲宇宙間的任何一樣東西,都要經過空的愛克司光加以透視,然後始能體認它的本有真相。世人所以不能如實體認萬有的諸法,病就病在沒有透過空性,沒有透過空性所認識的諸法,自然就要妄執其爲實有,有了實有的妄執,那裏還能認識諸法實相?
佛法說的緣起性空,就是一般說的空有。關于空有的認識,世人與佛法有著很大不同:一般說到有,就以爲什麼時候都有的實有;一般說到空,就以爲什麼都沒有的頑空。其實這種看法,根本是錯誤的。佛法認爲有,是如幻的緣起假有,所以有而不礙其空;佛法所說空,是無實的自性本空,所以空而不礙其有。即緣起而性空,即性空而緣起,就是本著這一意趣而來。吾人不管否定什麼,唯有對這緣起性空的事理,不可否定,否定亦是否定不了的。
爲什麼一定要說緣起諸法是無自性空的?這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只是就諸法的本來狀態怎樣,仍然還它一個怎樣而已。諸法本來是空的,所以就說它是空。所謂無自性空的自性,含有永恒不變,獨自存在的意義在內,而此不變、獨存的實體性不可得,所以說爲無自性空。雖說諸法無自性空,但不破壞因緣假法。“空從具體的有上顯出,有在無性的空上成立,空有相成,不相沖突。這和常人的看法很不相同:常人以爲有的不是沒有,空是沒有的不是有,把空和有的中間劃著一條不可溝通的界限。依般若法門說:空和有是極相成,二者似乎矛盾而是統一的。佛法是要人在存在的現象上去把握本性空,同時,在畢竟空的實相中去了解現象界的緣起法”。諸法之所以空,即因無實體性,假使有實體性,那就應該永遠保持它的本有狀態,不應有什麼變化,應不受關系條件的變動而變動。可是事實不然,法法都在刹那生滅演化的,法法都在遷流變動不居的,所以諸法總歸是空不可得的。
諸法雖是空不可得,但假現的作用形態,並非亦是空無所有。“如氫氧合成的水,有解渴、灌田、滌物等作用,有體積流動的形態,從此等形態作用上看,一般即認爲是實有的。然若以甚深智慧來觀察,則…
《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