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法語
一、彌陀本願力(本願)
1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
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 :若論衆生垢障,實難欣趣;
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2言「弘願」者,如《大經》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爲增上緣也。
—玄 義 分—
3若有衆生,得生西方無量壽佛國者,
皆乘彌陀佛大願等業力爲增上緣。
—觀念法門—
4衆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衆,自來迎接;
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
—定 善 義—
5凡夫乘佛願力,定得往生。
—觀念法門—
6初不逢善,獄火來迎;後逢善故,化佛來迎。
斯乃皆是彌陀願力故也。
7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8下品叁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
—玄 義 分—
9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
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法 事 贊—
10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往生禮贊—
11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
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12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沒衆生,是以勸歸淨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爲。
—玄 義 分—
13直爲彌陀弘誓重 致使凡夫念即生
14叁界火宅難居止 乘佛願力往西方
15四十八願殷懃喚 乘佛願力往西方
—法 事 贊—
16佛與聖衆身金色 光光相照心相知
相好莊嚴無殊異 皆是彌陀願力成
17得免娑婆長劫難 特蒙知識釋迦恩
種種思量巧方便 選得彌陀弘誓門
18不蒙彌陀弘誓力 何時何劫出娑婆
19一座華臺未曾動 徹窮後際度衆生
—般 舟 贊—
二、信彌陀本願(信心)
1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
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散 善 義—
2深心即是真實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叁界,不出火宅;
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
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
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往生禮贊—
3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4觀者照也,常以淨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輝,照彼彌陀正依等事。
—玄 義 分—
5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般 舟 贊—
6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往生禮贊—
7當時惶怖,不複可言,即自思念: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
我甯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作此念時:
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總不畏墮于水火之難。」
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
8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
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
舍命以後,得生西方,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9此心深信,由若金剛;不爲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之所動亂破壞。唯是決定一心,投正直進。
—散 善 義—
10莫論彌陀攝不攝 意在專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決定向 臨終華蓋自來迎
11普勸有緣同行者 專心直入不須疑
12忽爾思量彼快樂 人人有分不須疑
─般 舟 贊─
13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法 事 贊—
叁、稱彌陀名號(稱名)
1《觀經》〈流通分〉言: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2善導大師《觀經疏》釋雲:
從「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以下,正明付囑彌陀名號,流通于遐代。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意在衆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3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散 善 義—
4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5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
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6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
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7四十八願,一一願言:
若我得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玄 義 分—
8若我成佛,十方衆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觀念法門—
9若我成佛 十方衆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 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衆生稱念 必得往生
10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往生禮贊—
11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散 善 義—
12若佛在世,若佛滅後;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叁聲一聲等;
命欲終時,佛與聖衆,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觀念法門—
13雲何名護念?
若有衆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證誠此事,故名護念經。
—往生禮贊—
14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
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爲期。
15但述稱佛之功,我來迎汝,不論聞經之事;
然望佛願意者:唯勸正念稱名,往生義疾,不同雜散之善。
—散 善 義—
16自余衆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恒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17彌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願生我國,立即得生也。
─定 善 義─
18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叁五。
19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往生禮贊—
20如來出現于五濁 隨宜方便化群萌
或說多聞而得度 或說少解證叁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 或教禅念坐思量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叁念五念佛來迎
直爲彌陀弘誓重 致使凡夫念即生
21弘誓多門四十八 偏標念佛最爲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 專心想佛佛知人
22極樂無爲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複專
23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24世尊說法時終了 殷懃付囑彌陀名
—法 事 贊—
25一切善業回生利 不如專念彌陀號
念念稱名常忏悔 人能念佛佛還憶
26畢命爲期專念佛 須臾命斷佛迎將
27一切時中常續作 至死爲期專複專
28萬行具回皆得往 念佛一行最爲尊
29普勸衆生護叁業 行住坐臥念彌陀
30普勸有緣常念佛 觀音大勢爲同學
31若能念佛人中上 願得同生諸佛家
32利劍即是彌陀號 一聲稱念罪皆除
33謗法闡提行十惡 回心念佛罪皆除
34念佛即是涅槃門
—般 舟 贊—
四、光攝念佛人(光攝)
1《小經》言: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
2《觀經》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3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衆生攝取不舍,故名阿彌陀。
—往生禮贊—
4但有專念阿彌陀佛衆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
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此亦是現生護念增上緣。
—觀念法門—
5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
—定 善 義—
6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爲強
—往生禮贊—
7相好彌多八萬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爲余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
8一一光明相續照 照覓念佛往生人
欲比十方諸佛國 極樂安身實是精
—般 舟 贊—
9果得涅槃常住世 壽命延長難可量
千劫萬劫恒沙劫 兆載永劫亦無央
一坐無移亦不動 徹窮後際放身光
靈儀相好真金色 巍巍獨坐度衆生
十方凡聖專心向 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
《善導大師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