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入佛會 身色壽命盡皆平
10終時正意念彌陀 見佛慈光來照身
乘此彌陀本願力 一念之間入寶堂
─法 事 贊─
11願睹彌陀大悲主 觀音勢至十方尊
仰願神光蒙授手 乘佛本願生彼國
─往生禮贊─
12有緣衆生蒙光照 增長智能生安樂
—般 舟 贊—
五、念佛佛聖護(聖護)
1口常稱佛,佛即聞之;
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衆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衆生;
彼此叁業,不相舍離,故名親緣也。
2衆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
3衆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衆,自來迎接;
諸邪業系,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
—定 善 義—
4若稱佛往生者,常爲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往生禮贊—
5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來護念,故名《護念經》。
《護念經》意者: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觀念法門—
6專念彌陀名號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
—散 善 義—
7《十往生經》雲:「若有衆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如《觀經》雲:「若稱、禮、念阿彌陀佛,願往生彼國者,彼佛即遣無數化佛,無數化觀音、勢至菩薩,護念行者,複與前二十五菩薩等,百重千重圍繞行者,不問行住坐臥,一切時處,若晝若夜,常不離行者。」今既有斯勝益可憑,願諸行者,各須至心求往。
—往生禮贊—
8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觀念法門—
9娑婆苦界,雜惡同居;八苦相燒,動成違返;
詐親含笑,六賊相隨;叁惡火坑,臨臨欲入。
若不舉足以救迷,業系之牢,何由得免?
爲斯義故,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機也。
—定 善 義—
10彌陀名號相續念 化佛菩薩眼前行
或與華臺或授手 須臾命盡佛迎將
─法 事 贊─
11普勸有緣常念佛 觀音大勢爲同學
12畢命爲期專念佛 須臾命斷佛迎將
13但使回心決定向 臨終華蓋自來迎
14救苦雖遙別世界 衆生急念應時來
─般 舟 贊─
六、述生後果益(果益)
1淨土之中,一切聖人,皆以無漏爲體,大悲爲用。
─定 善 義─
2又言回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衆生,亦名回向也。
─散 善 義─
3西方寂靜無爲樂 畢竟逍遙離有無
大悲熏心遊法界 分身利物等無殊
或現神通而說法 或現相好入無余
變現莊嚴隨意出 群生見者罪皆除
—定 善 義—
4彌陀佛國真嚴淨 叁惡六道永無名
事事莊嚴難可識 種種妙微甚爲精
5自然即是彌陀國 無漏無生還即真
行來進止常隨佛 證得無爲法性身
6四種威儀常見佛 行來進止鴐神通
六識縱橫自然悟 未藉思量一念功
7誓到彌陀贍養界 還來穢國度人天
願我慈悲無際限 長時長劫報慈恩
8九十五種皆汙世 唯佛一道獨清閑
出到菩提心無盡 還來火宅度人天
9直入彌陀大會中 見佛莊嚴無數億
叁明六通皆具足 憶我閻浮同行人
—法 事 贊—
10觀彼彌陀極樂界 廣大寬平衆寶成
四十八願莊嚴起 超諸佛剎最爲精
11六方如來舒舌證 專稱名號至西方
到彼華開聞妙法 十地願行自然彰
─往生禮贊─
12自慶今身聞淨土 不惜身命往西方
西方快樂無爲處 天上人間無比量
六天相勝億萬倍 不及西方人一相
叁十二相通自在 身光遍照十方界
13一念之間入寶堂 叁界六道永除名
叁明六通皆自在 畢命不退證無爲
14一入涅槃常住國 徹窮後際更何憂
念念時中常證悟 十地行願自然成
15身心毛孔皆得悟 菩薩聖衆皆充滿
化身神通入彼會 憶本娑婆知識恩
16一入彌陀涅槃國 即得不退證無生
17一到彌陀安樂國 畢竟逍遙即涅槃
18一到即受清虛樂 清虛即是涅槃因
19如此逍遙快樂地 更貪何事不求生
─般 舟 贊─
20長時永劫,常受無爲法樂。
21即證法性之常樂
─往生禮贊─
22畢命直入涅槃城
23人天善惡 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 齊同不退
─法 事 贊─
七、勸厭穢欣淨(厭欣)
1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
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
厭則娑婆永隔,
欣則極樂常居。
─般 舟 贊─
2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叁惡道苦等,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爲說之。
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
何以故?
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衆生者,不欲直令製惡修福受人天樂也;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舍,還入叁惡,長時受苦。
爲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
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淨土,即稱諸佛本願意也。
─定 善 義─
3父母妻兒百千萬 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 分身受報不相知
或在豬羊六畜內 披毛戴角何時了
慶得人身聞要法 頓舍他鄉歸本國
父子相見非常喜 菩薩聲聞亦複然
4父子相迎入大會 即聞六道苦辛事
或有所得人天報 饑餓困苦體生瘡
爾時彌陀及大衆 聞子說苦皆傷歎
彌陀告言諸佛子 自作自受莫怨他
─般 舟 贊─
5自從無始受身來 恒以十惡加衆生
不孝父母謗叁寶 造作五逆不善業
以是衆罪因緣故 妄想顛倒生纏縛
應受無量生死苦 頂禮忏悔願滅除
6曆劫以來懷嫉妒 我慢放逸由癡生
恒以瞋恚毒害火 焚燒智慧慈善根
今日思惟始惺悟 發大精進隨喜心
─往生禮贊─
7縱使千年受五欲 增長地獄苦因緣
貪瞋十惡相續起 豈是解脫涅槃因
不畏叁塗造衆罪 破滅叁寶永沈淪
不孝父母罵眷屬 地獄安身無出期
8不孝父母罵叁寶 終時獄火自相迎
毀辱六親破淨戒 亦墮如是泥犁中
殺害衆生食他肉 直入泥犁火聚中
9劫盜叁寶衆生物 一墮泥犁無出期
偷劫父母六親物 亦入如是泥犁中
10欺诳叁寶衆生類 死入泥犁無出期
惡口兩舌貪瞋慢 八萬地獄皆周遍
11一切時中憶地獄 發起增上往生心
誓願不作叁塗業 人天樂報亦無心
忽憶地獄長時苦 不舍須臾忘安樂
安樂佛國無爲地 畢竟安身實是精
12貪瞋即是輪回業 煩惱豈是無生因
驗此貪瞋火燒苦 不如走入彌陀國
13唯知目前貪酒肉 不覺地獄盡抄名
一入地獄受長苦 始憶人中善知識
罪人臨終得重病 神識昏狂心倒亂
地獄芬芬現眼前 白汗流出手把空
如此困苦誰能救 會是知識彌陀恩
14地獄猛火皆來逼 當時即值善知識
發大慈悲教念佛 地獄猛火變風涼
天華旋轉隨風落 化佛菩薩乘華上
15普勸十方生死界 同心斷惡盡須來
一入涅槃常住國 徹窮後際更何憂
16慎莫輕心縱叁業 業道分明不可欺
17甯合金華百千劫 不能地獄須臾間
18生盲信業走 隨緣墮深坑
縱此貪瞋火 自損損他人
長沒無明海 遇木永無緣
─般 舟 贊─
19流浪叁界內 癡愛入胎獄
生已歸老死 沈沒于苦海
我今修此福 回生安樂國
20願舍胎藏形 往生安樂國
速見彌陀佛 無邊功德身
奉觐諸如來 賢聖亦複然
獲六神通力 救攝苦衆生
虛空法界盡 我願亦如是
─往生禮贊─
八、勵聞法起行(聞行)
1若人聞說淨土法門,聞即悲喜交流,身毛爲豎者,
當知此人,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即生歡喜。
─定 善 義─
2若欲學解,從凡至聖,乃至佛果,一切無礙,皆得學也;
若欲學行者,必藉有緣之法,少用功勞,多得益也。
─散 善 義─
3竊以真宗叵遇,淨土之要難逢;
欲使五趣齊生,是以勸聞于後代。
4人間匆匆營衆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雲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往生禮贊—
5久住娑婆常沒沒 叁惡四趣盡皆停
披毛戴角受衆苦 未曾聞見聖人名
憶此疲勞長劫事 誓願舍命見彌陀
衆等身心皆踴躍 手執香華常供養
6曠劫以來居生死 叁塗常沒苦皆徑
始服人身聞正法 由如渴者得清泉
念念思聞淨土教 文文句句誓當勤
憶想當時流浪苦 專心聽法入真門
淨土無生亦無別 究竟解脫金剛身
7劫欲盡時五濁盛 衆生邪見甚難信
專專指授西歸路 爲他破壞還如故
曠劫以來常如此 非是今生始自悟
正由不遇好強緣 致使輪回難得度
今日今時聞要法 畢命爲期誓堅固
堅固持心不惜身 慚愧釋迦諸佛恩
8世尊說法時將了 殷懃付囑彌陀名
五濁增時多疑謗 道俗相嫌不用聞
─法 事 贊─
9何期今日至寶國 實是娑婆本師力
若非本師知識勸 彌陀淨土雲何入
10若聞此法稀奇益 不顧身命要求得
若能專行不惜身 命斷須臾生安樂
11若非知識教稱佛 如何得入彌陀國
若非釋迦勸念佛 彌陀淨土何由見
─般 舟 贊─
12道俗時衆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複難欣
共發金剛志 橫超斷四流
願入彌陀界 歸依合掌禮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玄 義 分—
13歸去來 魔鄉不可停
曠劫來流轉 六道盡皆經
到處無余樂 唯聞愁歎聲
畢此生平後 入彼涅槃城
—定 善 義—
14無常念念至 恒與死王居
勸諸行道者 勤修至無余
15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采華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衆 勤修乃至真
16發心功已至 系念罪便消
但欣行道易 甯愁聖果遙
17疑多邊地久 德少上生難
且莫論余願 西方已心安
18彌陀智願海 深廣無涯底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19若人無善本 不得聞佛名
憍慢弊懈怠 難以信此法
20宿世見諸佛 則能信此事
謙敬聞奉行 踴躍大歡喜
21其有得聞彼 彌陀佛名號
歡喜至一念 皆當得生彼
22設滿大千火 直過聞佛名
聞名歡喜贊 皆當得生彼
23萬年叁寶滅 此經住百年
爾時聞一念 皆當得生彼
24佛世甚難值 人有信慧難
遇聞希有法 此複最爲難
25自信教人信 難中轉更難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往生禮贊—
《善導大師法語》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