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的救度▪P2

  ..續本文上一頁

  所謂「一念叁千」,我們的心本來是遍滿整個宇宙,具足神通,非常微妙,只因貪瞋癡煩惱妄想覆蓋,因此愚癡無智,既無智慧,也無神通。但佛都知道,一切衆生紛紛擾擾的念頭,佛都清清楚楚。阿彌陀佛對我們衆生起心動念,無有不知,無有不識,我們才心念一動,阿彌陀佛已然遍知。

  早在永劫之前,阿彌陀佛已先爲我們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一切萬行萬善萬德,阿彌陀佛已經爲衆生成就,已經累積完成。在那裏呢?就在這句六字名號裏。名號是萬行萬善萬德的結晶,功德寶藏主動、平等、無條件送給衆生,所以說「未求先應」。一般都說有求必應,但阿彌陀佛在我們未祈求之前,已經先送給我們,只要我們當下信受。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大慈大悲、無障礙的佛。

  鹦鹉聞法的故事

  我再講一個故事。

  佛教經典都以「如是我聞」開頭,接下來很多經典都有「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樹」就是祇陀太子所布施的樹;「給孤獨」是一位長者的外號,這位長者叫須達。在古代印度,富有又有愛心,喜歡布施,受人敬重者,稱爲長者。「給」就是布施、賞賜,「孤獨」就是鳏寡貧窮困苦;這位須達長者時常布施,救濟鳏寡孤獨貧困的人,因此被尊稱爲「給孤獨」長者。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時,常住在祇園精舍,又稱給孤獨園。須達長者敬奉、信仰佛法,對出家衆很有布施供養之心,凡出家衆日常所需,須達長者都一應俱全,所以家中每天都有出家衆出入。

  須達長者家有兩只鹦鹉,非常聰明,會說人話,看到比丘來,都會事先通告,讓家人先准備蒲團迎接。

  阿難尊者有天到須達長者家,看到兩只鹦鹉這麼聰明可愛,心中很喜歡愛惜,就對這兩只鹦鹉說「四谛」──苦、集、滅、道之法,讓它們跟著念「苦集滅道」四字,兩只鳥邊念邊在樹間跳上跳下,跳了七遍。

  當晚這兩只鹦鹉睡在樹上時,被野貓吃了。隔天阿難尊者知道後,心裏非常難過,回到精舍向佛陀請示心中的疑問:不知兩只鹦鹉識神投生何處?請佛陀慈悲開示。

  佛說:「阿難,你要谛聽谛聽,我將爲你開示,使你心中歡喜。因你爲這兩只鳥說法的緣故,他們死亡以後,識神往生在四王天享受天福,四王天的壽命是五百歲,那裏一日相當于人間五十年。」

  阿難問:「它們在四王天壽終後又將何往?」可見阿難尊者很關心這兩只鹦鹉。

  佛陀說:「他們的福報很大,四王天壽終後,會出生于第二層天的忉利天,比四王天的福報還大,壽命一千年,那裏一日等于人間一百歲。」

  阿難再問:「那忉利天壽終後又將何去?」

  佛說:「之後福報更大,將出生在第叁層天,壽命兩千歲,那裏一日等于人間兩百年。」

  「之後呢?」

  「之後出生在第四層天兜率陀天,福報更大,壽命四千歲,那裏一日是人間四百年。」

  「再後來呢?」

  「再來生在第五層天,壽命八千歲,那裏一日是人間八百年。」

  「壽終後呢?」

  「壽終後生于第六層天,壽命一萬六千歲,那裏一日等于人間一千六百年。」

  「然後呢?」

  「然後又生在第五層天、第四層天、第叁層天,這樣往返七次,而後出生人間,出家學道證果。」

  佛陀說:「一切諸佛、賢聖、天人的果報,所享的福,都因過去所領受法的多少,而有差別。這兩只鹦鹉領受的四谛法,所享福報是在欲界天,最後出生在人間;生欲界天是享天福得長壽,生在人間則自然悟道證果。」

  當時出家衆聽了佛陀的開示,都非常歡喜,信受奉行。

  恒沙功德 盡在名號

  這兩只鹦鹉雖遭橫死,並不妨礙他們升天,因爲他們的因,是聞法、是有福報的因。而我們的因是什麼?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

  這句彌陀佛名是萬德的結晶。所謂萬德,是涵攝四谛、十二因緣、六度萬行乃至百千陀羅尼的功德皆在其中;叁藏十二部的功德盡在這句名號,恒河沙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

  我們所領受、所稱念、所受持的,就是這種功德。所以將來我們不論何時何處,是哪種情況斷氣死亡,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阿彌陀佛就如前面說的那位老船長,決不會放棄我們,時間到了絕對會來接引。所以我們信受這個法門,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就決定往生,而且平生業成。

  不可思議 無上法門

  我們這個法門,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無上法門,經典上說是「大利無上功德」法門,是佛的境界,我們惟有信受奉行而已。若以凡夫的思惟理解後才肯信受,就不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了!我們是依據經典和傳承,就這樣信受。

  所以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是大慈大悲的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礙光佛;是此時此地救度此人的佛;是現在進行式,現在已經往生決定,平生業成。並非現在念佛,往生要看臨終功夫成就與否,功德具不具足,或者看平生功夫功德的大小高低,決定往生後的品位高低,不是這樣的。

  因爲功德不在我們,名號已然具足。我們只有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號,行住坐臥,依自己的根器念這句萬德洪名,就對了。

  現在剩下十分鍾,讓大家問問題。

  問:請問上人,我們所說的信受奉行與一般說的修行是否相同?

  答:我們這個法門非修非行,只是借聖道門「修行」兩個字來說。我們以念佛爲修行,而念佛也並不算修行,行住坐臥,士農工商,都用這張嘴念佛,所以不算特別的修行。

  雖然非修非行,卻是大修大行,大功大德。爲什麼?在士農工商、行住坐臥當中念佛,與在名山古剎的大殿或關房參禅悟道、拜忏經行,是不一樣的。我們念佛很簡單,工作、走路,做事的時候都可以念佛,將念佛融入生活之中,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沒有特別形式。

  一般說到修行,都有特別的狀態、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地方、特別的形式。因此說念佛是修行,但與聖道門的修行不同。禅堂參禅有一定的形式,打坐一段時間後就起來經行;密宗持咒、觀想、結印也是有一定的形式,而我們沒有。雖然沒有卻是大功大德,因爲所有要修的行都已完成,阿彌陀佛已經送給我們,就在這句名號中,只要我們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所有功德就具足了。

  有句話說:「以果地覺,爲因地心」,意思是彌陀以果地成就的覺性、成佛功德,送給我們因地苦惱的衆生,使我們當下擁有果地所有成佛的功德,不必經過所謂「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就已有那些功德可以成佛。

  問:《無量壽經》說「無極之升道,易往而無人」,這是指那一國土?

  答:《無量壽經》說「升道無窮極」,意思是說往生極樂世界都是成佛;「易往而無人」是指我們這個法門「易行道」,只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信受彌陀救度,專念彌陀佛名,都容易往生極樂世界,但也因爲容易往往令人難以相信,因此說「無人」。

  《阿彌陀經》說:「難信之法」,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叫人要相信。這麼容易若還不信,就太可惜了!就失去大利益了!

  古代有個「商鞅立法」的故事。

  戰國時代秦國的宰相商鞅,爲了建立新的製度讓百姓一體奉行,因此先要取信于民。他在南門放了一根木頭,並下令:如果有人將這根木頭由南門扛到北門,就賞十金。十金是很大的數目,可做爲好幾年生活所須,而這木頭很輕啊!

  大衆議論紛紛:這怎麼可能?連小孩也扛得起的木頭,怎麼可能平白就賞十金?因此大家也止于議論紛紛,並沒有行動。

  商鞅再下一道命令:「誰將這木頭由南門扛到北門,賞五十金。」

  當時有個人說:「我來試試是真是假!」就將木頭扛起來移到北門。商鞅也立即賞他五十金。

  圍觀民衆既驚訝,又大呼可惜!垂手可得的五十金,就這樣失之交臂!而這個人平白得到五十金,一輩子不必再工作。

  此後商鞅又頒訂多項新法,人民都信守遵行。

  釋迦牟尼佛說白白給我們,這麼大的利益又不必辛勞就可獲得,所以說「升道無窮極」,太過容易了嘛!令人難以相信,所以「易往而無人」。就像「立木南門」拿到北門,就立即賞你五十金。只要你相信而願生稱名,「升道無窮極」的佛果,就立刻賞賜給你。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南無阿彌陀佛!

  (講于2006年12月26日 )

  

《阿彌陀佛的救度》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