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念三千」,我们的心本来是遍满整个宇宙,具足神通,非常微妙,只因贪瞋痴烦恼妄想覆盖,因此愚痴无智,既无智慧,也无神通。但佛都知道,一切众生纷纷扰扰的念头,佛都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对我们众生起心动念,无有不知,无有不识,我们才心念一动,阿弥陀佛已然遍知。
早在永劫之前,阿弥陀佛已先为我们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一切万行万善万德,阿弥陀佛已经为众生成就,已经累积完成。在那里呢?就在这句六字名号里。名号是万行万善万德的结晶,功德宝藏主动、平等、无条件送给众生,所以说「未求先应」。一般都说有求必应,但阿弥陀佛在我们未祈求之前,已经先送给我们,只要我们当下信受。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大慈大悲、无障碍的佛。
鹦鹉闻法的故事
我再讲一个故事。
佛教经典都以「如是我闻」开头,接下来很多经典都有「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祇树」就是祇陀太子所布施的树;「给孤独」是一位长者的外号,这位长者叫须达。在古代印度,富有又有爱心,喜欢布施,受人敬重者,称为长者。「给」就是布施、赏赐,「孤独」就是鳏寡贫穷困苦;这位须达长者时常布施,救济鳏寡孤独贫困的人,因此被尊称为「给孤独」长者。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常住在祇园精舍,又称给孤独园。须达长者敬奉、信仰佛法,对出家众很有布施供养之心,凡出家众日常所需,须达长者都一应俱全,所以家中每天都有出家众出入。
须达长者家有两只鹦鹉,非常聪明,会说人话,看到比丘来,都会事先通告,让家人先准备蒲团迎接。
阿难尊者有天到须达长者家,看到两只鹦鹉这么聪明可爱,心中很喜欢爱惜,就对这两只鹦鹉说「四谛」──苦、集、灭、道之法,让它们跟着念「苦集灭道」四字,两只鸟边念边在树间跳上跳下,跳了七遍。
当晚这两只鹦鹉睡在树上时,被野猫吃了。隔天阿难尊者知道后,心里非常难过,回到精舍向佛陀请示心中的疑问:不知两只鹦鹉识神投生何处?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说:「阿难,你要谛听谛听,我将为你开示,使你心中欢喜。因你为这两只鸟说法的缘故,他们死亡以后,识神往生在四王天享受天福,四王天的寿命是五百岁,那里一日相当于人间五十年。」
阿难问:「它们在四王天寿终后又将何往?」可见阿难尊者很关心这两只鹦鹉。
佛陀说:「他们的福报很大,四王天寿终后,会出生于第二层天的忉利天,比四王天的福报还大,寿命一千年,那里一日等于人间一百岁。」
阿难再问:「那忉利天寿终后又将何去?」
佛说:「之后福报更大,将出生在第三层天,寿命两千岁,那里一日等于人间两百年。」
「之后呢?」
「之后出生在第四层天兜率陀天,福报更大,寿命四千岁,那里一日是人间四百年。」
「再后来呢?」
「再来生在第五层天,寿命八千岁,那里一日是人间八百年。」
「寿终后呢?」
「寿终后生于第六层天,寿命一万六千岁,那里一日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
「然后呢?」
「然后又生在第五层天、第四层天、第三层天,这样往返七次,而后出生人间,出家学道证果。」
佛陀说:「一切诸佛、贤圣、天人的果报,所享的福,都因过去所领受法的多少,而有差别。这两只鹦鹉领受的四谛法,所享福报是在欲界天,最后出生在人间;生欲界天是享天福得长寿,生在人间则自然悟道证果。」
当时出家众听了佛陀的开示,都非常欢喜,信受奉行。
恒沙功德 尽在名号
这两只鹦鹉虽遭横死,并不妨碍他们升天,因为他们的因,是闻法、是有福报的因。而我们的因是什么?是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
这句弥陀佛名是万德的结晶。所谓万德,是涵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乃至百千陀罗尼的功德皆在其中;三藏十二部的功德尽在这句名号,恒河沙的功德都在这句名号。
我们所领受、所称念、所受持的,就是这种功德。所以将来我们不论何时何处,是哪种情况断气死亡,都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而且阿弥陀佛就如前面说的那位老船长,决不会放弃我们,时间到了绝对会来接引。所以我们信受这个法门,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就决定往生,而且平生业成。
不可思议 无上法门
我们这个法门,是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的无上法门,经典上说是「大利无上功德」法门,是佛的境界,我们惟有信受奉行而已。若以凡夫的思惟理解后才肯信受,就不是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了!我们是依据经典和传承,就这样信受。
所以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碍光佛;是此时此地救度此人的佛;是现在进行式,现在已经往生决定,平生业成。并非现在念佛,往生要看临终功夫成就与否,功德具不具足,或者看平生功夫功德的大小高低,决定往生后的品位高低,不是这样的。
因为功德不在我们,名号已然具足。我们只有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有多少时间就念多少佛号,行住坐卧,依自己的根器念这句万德洪名,就对了。
现在剩下十分钟,让大家问问题。
问:请问上人,我们所说的信受奉行与一般说的修行是否相同?
答:我们这个法门非修非行,只是借圣道门「修行」两个字来说。我们以念佛为修行,而念佛也并不算修行,行住坐卧,士农工商,都用这张嘴念佛,所以不算特别的修行。
虽然非修非行,却是大修大行,大功大德。为什么?在士农工商、行住坐卧当中念佛,与在名山古剎的大殿或关房参禅悟道、拜忏经行,是不一样的。我们念佛很简单,工作、走路,做事的时候都可以念佛,将念佛融入生活之中,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没有特别形式。
一般说到修行,都有特别的状态、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方、特别的形式。因此说念佛是修行,但与圣道门的修行不同。禅堂参禅有一定的形式,打坐一段时间后就起来经行;密宗持咒、观想、结印也是有一定的形式,而我们没有。虽然没有却是大功大德,因为所有要修的行都已完成,阿弥陀佛已经送给我们,就在这句名号中,只要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所有功德就具足了。
有句话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意思是弥陀以果地成就的觉性、成佛功德,送给我们因地苦恼的众生,使我们当下拥有果地所有成佛的功德,不必经过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就已有那些功德可以成佛。
问:《无量寿经》说「无极之升道,易往而无人」,这是指那一国土?
答:《无量寿经》说「升道无穷极」,意思是说往生极乐世界都是成佛;「易往而无人」是指我们这个法门「易行道」,只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佛名,都容易往生极乐世界,但也因为容易往往令人难以相信,因此说「无人」。
《阿弥陀经》说:「难信之法」,释迦牟尼佛这样讲,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叫人要相信。这么容易若还不信,就太可惜了!就失去大利益了!
古代有个「商鞅立法」的故事。
战国时代秦国的宰相商鞅,为了建立新的制度让百姓一体奉行,因此先要取信于民。他在南门放了一根木头,并下令:如果有人将这根木头由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金。十金是很大的数目,可做为好几年生活所须,而这木头很轻啊!
大众议论纷纷:这怎么可能?连小孩也扛得起的木头,怎么可能平白就赏十金?因此大家也止于议论纷纷,并没有行动。
商鞅再下一道命令:「谁将这木头由南门扛到北门,赏五十金。」
当时有个人说:「我来试试是真是假!」就将木头扛起来移到北门。商鞅也立即赏他五十金。
围观民众既惊讶,又大呼可惜!垂手可得的五十金,就这样失之交臂!而这个人平白得到五十金,一辈子不必再工作。
此后商鞅又颁订多项新法,人民都信守遵行。
释迦牟尼佛说白白给我们,这么大的利益又不必辛劳就可获得,所以说「升道无穷极」,太过容易了嘛!令人难以相信,所以「易往而无人」。就像「立木南门」拿到北门,就立即赏你五十金。只要你相信而愿生称名,「升道无穷极」的佛果,就立刻赏赐给你。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讲于2006年12月26日 )
《阿弥陀佛的救度》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