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葛榮居士簡介

  葛榮居士簡介

  

  葛榮居士出生在斯裏蘭卡一個貧窮的佛教家庭,母親是位虔誠的佛教徒,自幼便受佛法熏陶。青年時代熱衷于佛法探求,並已開始禅修,曾跟隨羅摩智法師 (Ven.Nanarama),向智法師 (Ven.Nyanaponika) 等大師學習。四十七歲時辭去圖書館管理員之工作,擔任尼藍毗禅修中心之駐院導師凡二十年。更在斯裏蘭卡其他的禅修中心、大學、私人的住所、佛教出版社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等地方教導禅修,亦經常應邀至世界各地教導禅修。其善巧獨特禅修風格及特有的個人氣質,令他成爲國際上其中一位備受推崇的禅修導師。

  

   居士生活簡樸,將生命奉獻于幫助別人脫離痛苦。除教導禅修外,他更幫助貧困的人、病患者及受情緒困擾的人。

  

  居士曾多次來港主持公開禅修講座及禅修營活動,是最早期來港推廣南傳禅修法的導師之一。

  

  

  

  葛榮‧叁摩羅羅頓大師 (Acharya Godwin Samararatne)

  

  菩提比丘(Ven.Bhikkhu Bodhi)撰∕南傳佛教叢書編譯組譯

  

  在叁月下旬,我們失去了斯裏蘭卡其中一位最受人愛戴的佛教導師——葛榮‧叁摩羅羅頓居士。居士任尼藍毗禅修中心駐院導師約二十年,他也在康提市(Kandy)內多個地方指導禅修,包括:尼藍毗禅修中心兩個分院——離韋拉禅修中心(Lewella Meditation Centre)和衛塞迦禅修中心(Visakha Meditation Centre);還有佩蘭特尼耶大學(University of Peradeniya),私人的住所及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等。 

  

  居士不僅屬于斯裏蘭卡,更屬于全球人類的,他深受世界各地的人所敬愛及尊崇。成千上萬的人曾從世界各地來到尼藍毗跟他修學,更有邀請他到國外教授禅修課程及指導密集禅修。在這二十年裏,居士以他獨特的風格成爲了國際佛教界的知名人士,不停應邀從歐洲多個國家以至香港及臺灣等地;他也定期應邀到南非,在今年年初,他在那裏指導他畢生最後一次的密集禅修。

  

  居士給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爲人,尤其是他是一個真正做到 “無我” 的人。他完全無我的精神使每人都深受感染。我以兩個互相關連的角度來形容他的無我精神。第一,他沒有自我中心:沒有傲慢,沒有野心,沒有私我物欲的追求;他謙虛,從不突顯自己,亦不會故意貶低自己。他根本就是再沒有“自我”需要去清除的。身爲一位禅師,他巳做到完全沒有罣礙,他的弟子從不會在他身上找到任何的過失。

  

  第二,他“空”掉了私我:視帶給他人福樂爲首位,悲憫他人及與他人一起分憂。居士具備佛教的慈、悲兩種品德,這內在的品德就是一種力量,即使不用語言說話,亦能使人感染到一份安甯和平靜而足以清除心內的焦慮與逼迫。正是這份深入的安甯和鼓動人們的慈心,使成千上萬的人跟隨居士修學及對他深表恭敬。他是十分值得別人恭敬的。自古以來,不少“名師”由于行爲放縱而導致聲名狼藉,但居士從不辜負弟子們對他的信心和敬意的。

  

  居士教導佛教的禅修,尤著重正念的修習。他不以“宗教教條”或“宗教信仰”等這些後期衍生出來的方式傳授佛法,而是以佛法的精神來傳授佛法:佛法純粹是一條自我提升的道路,是一種很有效的了解人生及自我提升的方法。他視禅修是一種能令人幫助自己的修習,令人更清楚了解自己及改善自己;他亦強調佛教的禅修不是逃避生活,而是生活在正念,警覺及清晰心念之中;他教人怎樣應用佛法來對治人生各種難分難解的問題。

  

  因不困囿于宗教的框框內,居士能把禅修推廣到各種不同背境的人士身上。對他來說,所有人類都是沒有分別的,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受著苦困所包圍和希望得到快樂。居士只是提供佛陀所教的正念作爲修習而使人們內心得到真正的甯靜。因此,來自不同背境的人士都跟他修習,無論西方人、亞洲人、非洲人;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斯裏蘭卡上座部、中國大乘佛教等等。所有人都能從他的教導之中獲益。

  

  居士平靜地面對慢性肝病多年,從沒有半句怨言。若不是這病,相信他還可繼續教導正念禅修多年下去。可惜事與願違,在二月下旬,當他從南非回來後,病情突然惡化,一個月後更奪去了他的寶貴生命!我們曾跟他修學過的人將銘記他平靜、柔和的氣質,他生平的形象將長留在我們的心中。

  

  願他早日證得涅槃!

  

  

  

  懷念偉大的禅師——葛榮居士

  

  蕭式球

  

  葛榮居士離我們而去了,這不單對香港的禅修界來說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對整個世界的禅修界來說也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葛榮居士是世上其中一位著名的禅修導師,他的風格是著重慈心禅的修習及將正念應用于日常生活。所以,和他接觸或相處的人都會感到他那股深厚的慈、悲、喜、舍氣質。還有,由于他恒持的正念,由我從斯裏蘭卡跟他學習開始,至到在港舉辦了五年的禅修活動裏,無論臺前幕後、山上山下、在公在私的所有場合中,都從不見他有一刻的瞋恚行爲、貪欲行爲、我慢(自我中心)行爲的。他的教導方式隨機及靈活。在個別教授的時候,會因應不同性向的學員作出相應的教法,帶導學員去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還有鼓勵學員去找出自己的優點。

  

  葛榮居士的生存只是爲了推動佛法及幫助他人,完全不會爲“私我”著想。在與他一起的七年中不但從他的“言教”裏學到很多寶貴的東西;也從他的“身教”裏學到很多寶貴的東西,他使我親見有人能在行踐佛法中帶來崇高的心靈質素及解脫自在。有機會結識這位老師是我在學佛的道路中最大的助益;有機會邀請他來港指導禅修是我在各種推動佛法工作中最有意義的工作。

  

  葛榮居士是一個很獨特的人:他的生活簡樸,經常帶著微笑,完全沒有架子,處處爲他人著想,身、口、意行爲十分柔和,從不批評他人;有時與他相處時會覺得他像一個孩子般,率直純真,沒有機心;另一方面,他卻是一個大忙人,無論在香港、外國或他的祖國斯裏蘭卡,除了指導禅修外,其余的時間都不斷有很多人私下去請教他或找他傾談,他的約會總是排得滿滿的。

  

  從居士多個生活小節中可看到他內心世界的多個方面。他從不以老師自居,待我們香港的弟子就像朋友(善友)、父親(慈父)那般。他關心在港的弟子,亦關心世界各地的弟子,所以當每次他來港時我們總是替他預備一疊名信片和郵簡,待他有空的時候寫給他在世界各地的弟子及善知識。而當我收到他從外國寄來的信件時,內心也總有一份十分溫馨的感覺。

  

  他在港時從不要求外出參觀,只有外出到佛哲書舍跟進斯裏蘭卡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書籍的訂購情況及到市場買一些廉價的雨傘、雨衣、旅行袋、鬧鍾、藥油、小飾物等帶給斯裏蘭卡的親友。這可看到他無欲無求、簡樸及關心他人的一面。

  

  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經常問起一些曾幫助過他的人的近況,即使是一些很小的幫助,他都深懷感激。去年他在臨離港之前,特意叫我去買一些食品給志蓮淨苑曾照顧他每餐的工作人員,以報答她們照顧的恩德。這些越是微少的環節越能反映出他的無微不至。

  

  他從不投訴或抱怨任何事情,他每次來港前都是先在印度菩提伽耶指導禅修,然後來港。有一次,他在印度吃了不潔的東西,肚瀉了一段日子,直至來港後還沒有複原。但他完全沒有對我們說,不過我們見他有異樣之後便向他“迫供”,他才把實情說出來。他的肝退化在他第二年來港時我們得悉。居士說這是他家族的遺傳病,在他家族中不少成員因此病逝,事實上,在葛榮居士剛過身不久,他的侄女亦因此病而身故!我曾帶他到一位很好的中醫處撿查及聽取醫生的意見,那位醫生對他說多作休息及減少操勞便問題不大。但他視利益他人比起自己的健康更爲重要。他曾說過不吝啬自己的生命,只不過若能繼續生存,便能繼續利益他人。

  

  在入定方面,他的日常生活就在定中,所以他的舉止十分柔和、從容、淡然,絕無半點倉卒。事實上,他的舉止給不少人留下極深的印象。若他遇有一些不需對外界交接的空隙時間時,有時會在隨意的姿勢進入深定,身心都止息下來。

  

  他常說:“禅修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禅修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他就是以身教來說明這點。他的生活就是一種無欲求的生活方式;遍滿慈、悲、喜、舍的生活方式;“無我”的生活方式;解脫自在的生活方式。和他一起可欣賞到他禅修的藝術造詣,這藝術把人生的真、善、美質素發揮至頂點;將佛教兩種最寶貴的特質智慧及慈心發揮得淋漓盡致。

  

  葛榮居士曾對香港南傳佛教禅修的推廣作出很大貢獻:志蓮淨苑的禅修班、太古城的共修班、山上的密集禅修、南傳佛教叢書編譯組以及這份《禅修之友》等,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他的帶動,才能得以成就。現在他巳離我們而去了,希望日後不斷更有高質素的禅師來港推動禅修,亦希望本港能培育出本地的大師來推動禅修。最後,更希望各位葛榮居士在港的弟子繼續發揮自利利他的精神,爲自己的道業、爲推動禅修、爲推動佛教而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樣便不辜負葛榮居士生前對我們的恩德,不辜負佛、法、僧叁寶對我們的恩德!

  

  

  我和葛榮交往的一些回憶

  Pat Jayatilaka(斯裏蘭卡)∕南傳佛…

《葛榮居士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