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葛荣居士简介

  葛荣居士简介

  

  葛荣居士出生在斯里兰卡一个贫穷的佛教家庭,母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自幼便受佛法熏陶。青年时代热衷于佛法探求,并已开始禅修,曾跟随罗摩智法师 (Ven.Nanarama),向智法师 (Ven.Nyanaponika) 等大师学习。四十七岁时辞去图书馆管理员之工作,担任尼蓝毗禅修中心之驻院导师凡二十年。更在斯里兰卡其他的禅修中心、大学、私人的住所、佛教出版社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等地方教导禅修,亦经常应邀至世界各地教导禅修。其善巧独特禅修风格及特有的个人气质,令他成为国际上其中一位备受推崇的禅修导师。

  

   居士生活简朴,将生命奉献于帮助别人脱离痛苦。除教导禅修外,他更帮助贫困的人、病患者及受情绪困扰的人。

  

  居士曾多次来港主持公开禅修讲座及禅修营活动,是最早期来港推广南传禅修法的导师之一。

  

  

  

  葛荣‧三摩罗罗顿大师 (Acharya Godwin Samararatne)

  

  菩提比丘(Ven.Bhikkhu Bodhi)撰∕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在三月下旬,我们失去了斯里兰卡其中一位最受人爱戴的佛教导师——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居士任尼蓝毗禅修中心驻院导师约二十年,他也在康提市(Kandy)内多个地方指导禅修,包括:尼蓝毗禅修中心两个分院——离韦拉禅修中心(Lewella Meditation Centre)和卫塞迦禅修中心(Visakha Meditation Centre);还有佩兰特尼耶大学(University of Peradeniya),私人的住所及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等。 

  

  居士不仅属于斯里兰卡,更属于全球人类的,他深受世界各地的人所敬爱及尊崇。成千上万的人曾从世界各地来到尼蓝毗跟他修学,更有邀请他到国外教授禅修课程及指导密集禅修。在这二十年里,居士以他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国际佛教界的知名人士,不停应邀从欧洲多个国家以至香港及台湾等地;他也定期应邀到南非,在今年年初,他在那里指导他毕生最后一次的密集禅修。

  

  居士给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为人,尤其是他是一个真正做到 “无我” 的人。他完全无我的精神使每人都深受感染。我以两个互相关连的角度来形容他的无我精神。第一,他没有自我中心:没有傲慢,没有野心,没有私我物欲的追求;他谦虚,从不突显自己,亦不会故意贬低自己。他根本就是再没有“自我”需要去清除的。身为一位禅师,他巳做到完全没有罣碍,他的弟子从不会在他身上找到任何的过失。

  

  第二,他“空”掉了私我:视带给他人福乐为首位,悲悯他人及与他人一起分忧。居士具备佛教的慈、悲两种品德,这内在的品德就是一种力量,即使不用语言说话,亦能使人感染到一份安宁和平静而足以清除心内的焦虑与逼迫。正是这份深入的安宁和鼓动人们的慈心,使成千上万的人跟随居士修学及对他深表恭敬。他是十分值得别人恭敬的。自古以来,不少“名师”由于行为放纵而导致声名狼藉,但居士从不辜负弟子们对他的信心和敬意的。

  

  居士教导佛教的禅修,尤着重正念的修习。他不以“宗教教条”或“宗教信仰”等这些后期衍生出来的方式传授佛法,而是以佛法的精神来传授佛法:佛法纯粹是一条自我提升的道路,是一种很有效的了解人生及自我提升的方法。他视禅修是一种能令人帮助自己的修习,令人更清楚了解自己及改善自己;他亦强调佛教的禅修不是逃避生活,而是生活在正念,警觉及清晰心念之中;他教人怎样应用佛法来对治人生各种难分难解的问题。

  

  因不困囿于宗教的框框内,居士能把禅修推广到各种不同背境的人士身上。对他来说,所有人类都是没有分别的,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受着苦困所包围和希望得到快乐。居士只是提供佛陀所教的正念作为修习而使人们内心得到真正的宁静。因此,来自不同背境的人士都跟他修习,无论西方人、亚洲人、非洲人;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斯里兰卡上座部、中国大乘佛教等等。所有人都能从他的教导之中获益。

  

  居士平静地面对慢性肝病多年,从没有半句怨言。若不是这病,相信他还可继续教导正念禅修多年下去。可惜事与愿违,在二月下旬,当他从南非回来后,病情突然恶化,一个月后更夺去了他的宝贵生命!我们曾跟他修学过的人将铭记他平静、柔和的气质,他生平的形象将长留在我们的心中。

  

  愿他早日证得涅槃!

  

  

  

  怀念伟大的禅师——葛荣居士

  

  萧式球

  

  葛荣居士离我们而去了,这不单对香港的禅修界来说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对整个世界的禅修界来说也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葛荣居士是世上其中一位著名的禅修导师,他的风格是着重慈心禅的修习及将正念应用于日常生活。所以,和他接触或相处的人都会感到他那股深厚的慈、悲、喜、舍气质。还有,由于他恒持的正念,由我从斯里兰卡跟他学习开始,至到在港举办了五年的禅修活动里,无论台前幕后、山上山下、在公在私的所有场合中,都从不见他有一刻的瞋恚行为、贪欲行为、我慢(自我中心)行为的。他的教导方式随机及灵活。在个别教授的时候,会因应不同性向的学员作出相应的教法,带导学员去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还有鼓励学员去找出自己的优点。

  

  葛荣居士的生存只是为了推动佛法及帮助他人,完全不会为“私我”着想。在与他一起的七年中不但从他的“言教”里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也从他的“身教”里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他使我亲见有人能在行践佛法中带来崇高的心灵质素及解脱自在。有机会结识这位老师是我在学佛的道路中最大的助益;有机会邀请他来港指导禅修是我在各种推动佛法工作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葛荣居士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生活简朴,经常带着微笑,完全没有架子,处处为他人着想,身、口、意行为十分柔和,从不批评他人;有时与他相处时会觉得他像一个孩子般,率直纯真,没有机心;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大忙人,无论在香港、外国或他的祖国斯里兰卡,除了指导禅修外,其余的时间都不断有很多人私下去请教他或找他倾谈,他的约会总是排得满满的。

  

  从居士多个生活小节中可看到他内心世界的多个方面。他从不以老师自居,待我们香港的弟子就像朋友(善友)、父亲(慈父)那般。他关心在港的弟子,亦关心世界各地的弟子,所以当每次他来港时我们总是替他预备一迭名信片和邮简,待他有空的时候写给他在世界各地的弟子及善知识。而当我收到他从外国寄来的信件时,内心也总有一份十分温馨的感觉。

  

  他在港时从不要求外出参观,只有外出到佛哲书舍跟进斯里兰卡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书籍的订购情况及到市场买一些廉价的雨伞、雨衣、旅行袋、闹钟、药油、小饰物等带给斯里兰卡的亲友。这可看到他无欲无求、简朴及关心他人的一面。

  

  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经常问起一些曾帮助过他的人的近况,即使是一些很小的帮助,他都深怀感激。去年他在临离港之前,特意叫我去买一些食品给志莲净苑曾照顾他每餐的工作人员,以报答她们照顾的恩德。这些越是微少的环节越能反映出他的无微不至。

  

  他从不投诉或抱怨任何事情,他每次来港前都是先在印度菩提伽耶指导禅修,然后来港。有一次,他在印度吃了不洁的东西,肚泻了一段日子,直至来港后还没有复原。但他完全没有对我们说,不过我们见他有异样之后便向他“迫供”,他才把实情说出来。他的肝退化在他第二年来港时我们得悉。居士说这是他家族的遗传病,在他家族中不少成员因此病逝,事实上,在葛荣居士刚过身不久,他的侄女亦因此病而身故!我曾带他到一位很好的中医处捡查及听取医生的意见,那位医生对他说多作休息及减少操劳便问题不大。但他视利益他人比起自己的健康更为重要。他曾说过不吝啬自己的生命,只不过若能继续生存,便能继续利益他人。

  

  在入定方面,他的日常生活就在定中,所以他的举止十分柔和、从容、淡然,绝无半点仓卒。事实上,他的举止给不少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若他遇有一些不需对外界交接的空隙时间时,有时会在随意的姿势进入深定,身心都止息下来。

  

  他常说:“禅修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禅修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就是以身教来说明这点。他的生活就是一种无欲求的生活方式;遍满慈、悲、喜、舍的生活方式;“无我”的生活方式;解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他一起可欣赏到他禅修的艺术造诣,这艺术把人生的真、善、美质素发挥至顶点;将佛教两种最宝贵的特质智慧及慈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葛荣居士曾对香港南传佛教禅修的推广作出很大贡献:志莲净苑的禅修班、太古城的共修班、山上的密集禅修、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以及这份《禅修之友》等,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他的带动,才能得以成就。现在他巳离我们而去了,希望日后不断更有高质素的禅师来港推动禅修,亦希望本港能培育出本地的大师来推动禅修。最后,更希望各位葛荣居士在港的弟子继续发挥自利利他的精神,为自己的道业、为推动禅修、为推动佛教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便不辜负葛荣居士生前对我们的恩德,不辜负佛、法、僧三宝对我们的恩德!

  

  

  我和葛荣交往的一些回忆

  Pat Jayatilaka(斯里兰卡)∕南传佛…

《葛荣居士简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