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榮居士禅修講錄
1998年10月11日全日 志蓮淨苑 南傳叢書編譯組譯
一日禅(中)
分組接見
[與甲組的研討]
導師:我們可討論今天所嘗試做的事情。讓我們重溫今天做過的事情,如果你們有任何問題的話,可提出來。
我們修習的第一個技巧是對所有發生的事情只是保持正念。有沒有人對這方面有問題呢?
聽衆:我有一個問題。當我修習行禅及站禅時,我能夠沒有什麼雜念及知道當時所發生的事情。但我在坐禅時就有很多妄念,而我的內心被這些雜念所帶走。在坐禅之中我是比較差的,如果下一節禅坐我被雜念帶走的話,我可否起座做行禅或站禅呢?
導師:一個很清楚的問題。我所介紹的這種技巧是很簡單的,只是去觀察所經過的思想,只是很清楚、很敏銳地去知道在每一刻之中有什麼思想生起。所以,若我們有這種正念的話,有思想經過是不成問題的。關于這種技巧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呢?
聽衆:多謝導師開示。現在我知道苦是因爲我的期待而來的,但期待是我的壞習慣,我應如何處理這個一再出現的壞習慣呢?應以隨喜心對待它還是舍棄它呢?如果去舍棄它的話,這是否又成爲另一個期待呢?
導師:說苦是由我們的期待所製造出來是相當正確的,期待是我們一種很強烈的習氣。有正念的時候,當你的習氣生起時你會立刻知道,然後去了解那只是一種習氣而不是真實的事情。所以正念是很重要的。當習氣生起時,無論它以怎麼樣的形式生起,覺知它的生起,然後學習放開它,覺知它只是一種習氣,只此而已。因此,在它生起時如果你能把捉著它的話,那是非常好的,因爲你將能夠很有效地對治這種習氣。但正如我時常說到,因爲我們還是普通人,有時我們也會因未能把捉著生起的習氣而成爲受害者。若是這樣的話,即使在事情過後,也可去對這件事情作反思,從這件事情中去學習。而處理這種習氣的最好方法,當然便是你所提到的正念和舍心了,學習以一種不受擾動的心來面對任何生起的東西。
至于你問到,要去得到一個不受擾動的心是否會成爲另一個期待。同樣地,我們要明白:“我在嘗試保持舍心,但有時會做得到,有時會做不到的。”如果你能有這種開放的態度的話,是不會成爲一個強烈的期待的。
若你這樣修習的話,將有一天你會不再受習氣的影響──當你的習氣不在的時候,你知道它不存在;當你的習氣生起的時候,你能夠對治它。
我很高興你有這個很重要的發現,我肯定你還會有更多的發現。我相信這些發現能帶給你信心,我感到你是能夠逐漸地對治這種習氣的。
你們做的另一個修習便是安住于呼吸。有沒有人對這個方法有問題或遇到困難呢?
聽衆:平時我在走路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問題,覺得很自然。但當我在行禅的時候,將注意力放在腳上時,我反而覺得不自然,有時還覺得腳步不穩。這是什麼原因呢?
導師:你所說的很有意思,因爲即使在坐禅的時候,我們也要自然地修習。所以,在修習出入息念的時候,我們要學習自然地呼吸。同樣地,當修習行禅時,我們一般會放慢腳步,但在慢下來時,我們亦要學習自然地步行。不論是出入息念還是行禅,如果以不自然的方式去做的話,我們自然是會遇到問題的。
從這個問題帶出很有意思的一點,便是當禅修時,有些人會覺得是要去做些特殊的事情,與別不同的事情。如果你嘗試去做任何你認爲特殊,與別不同的事情,那麼你便會遇到特殊的問題。所以,請大家明白,禅修並不是一些特殊的事情,它是一些十分自然的東西。當我和一班小孩子禅修時是多麼美好,多麼自然,因爲他們的內心簡單而不複雜,不會去追求特殊的東西。
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呢?
聽衆:我很多時都是在晚上靜坐的,大約在淩晨一時左右。當我著意在呼吸的時候,覺得雙眼好像被扯進去似的,但在白天靜坐就沒有這種情況。白天和晚上是否有分別的呢?
導師:那得看情況。如果你是淩晨一時起床,我覺得你也許太用功了。我很高興你有這分熱誠,能夠在淩晨一時開始禅修,一個大的加號。但我建議你嘗試在早上叁四時之間開始禅修,到時也許你所說的問題不會發生。在斯裏蘭卡,大多數禅修中心的起床時間是叁時半、四時或四時半左右。有足夠的睡眠是很重要的,當然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都不同。
還有時間多答一個問題。
聽衆:當我在坐禅中注意呼吸時,如果嗅到汙濁的空氣,又或者嗅到煮食的氣味,內心便會受到幹擾。這時我應該怎麼辦呢?應否停止坐禅呢?
導師:不應該停止。我建議你繼續坐禅,因爲要找一處沒有空氣汙染的地方也許會有困難。問題的所在並不是食物的氣味,而是我們自己本身。如果能夠找到理想的地方,有清新的空氣,沒有食物的氣味,這是很好的。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應在有食物氣味或空氣不清新的地方坐禅。當你嗅到食物的氣味時,你可觀察自己對這氣味生起了什麼的心念。如果你嗅到食物的氣味時,對氣味不作反應,只是嗅到氣味而已,這是一種“觀”的體驗──瞥見問題不是在于外面所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內心所發生的事情。
這是禅修的美好之處,能把這些稱爲幹擾和障礙的事物變成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學習去面對這些環境,不要錯失這些機會,看看在這些環境下我們的禅修能夠做得到多少。這將帶給我們很大的自信,這是一個極爲重要的突破。若果我們在一個空氣清新,沒有食物氣味的地方坐禅,你是否認爲便沒有任何問題發生呢?到時,我們可能又會遇到其他的問題。
多謝大家問了這些很有用的問題。但我發覺到全部的問題都是由女士們發問的。我希望男士們真的沒有遇到任何困難。
[與乙組的研討]
導師:對于今天我們嘗試修習的有問題嗎?
聽衆:請問在坐姿方面有沒有一個標准的姿勢呢?
導師:盤腿應是理想的姿勢,但盤腿的姿勢也有好幾種,例如蓮花坐便是其中之一。不論哪種姿勢,最重要的是脊椎要正直。因爲當脊椎正直的時候是很容易保持警覺、清醒和覺知的。瑜伽練習對坐姿會有幫助,如果你對坐姿方面有任何問題,請在下午那節瑜伽中向瑜伽老師提問,他會幫助你去解決坐姿方面的問題。采用一個你感到輕松的坐姿,這是十分重要的。禅修時內心能夠放松,身體能夠放松是極爲重要的。
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呢?
聽衆:導師,你可否略述一次出入息念呢?因爲在出入息念的一講我沒有到來。
導師:簡略地說,首先是容許身體自然地呼吸,然後去找出呼吸的感覺──可能這感覺在鼻孔內的範圍,可能這感覺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就是這樣簡單,運用呼氣和吸氣來培育正念,運用呼氣和吸氣來使我們活在當下。
聽衆:我有一個問題,當我靜坐時,完全放松之後,我的眼睛會比較濕潤,有時候甚至有淚水流出來的。爲什麼會産生這種現象和有什麼方法可以對治它呢?
導師:很高興聽到你在禅坐時感到放松。當你放松的時候,如果眼內發生了一些如你所說的事情,就用你那放松的心,只是知道它發生便可以了。當我們在禅修時,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的身心下一會兒會有什麼東西生起,因爲我們的身心是會有很多不同的東西生起的。如果我們去問:爲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這將製造更多的問題,更多的苦惱給自己。禅修是極爲簡單的事情。所以,無論生起了什麼,你只是觀察,你只是知道,然後繼續下去,只此而已。之後,必然又會有別的東西生起。
聽衆:導師您好,我的問題是關于慈、悲、喜、舍的。我的工作是登記一些由死因研究庭裁定的資料的,當中有死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職業、死亡的原因等等。在我當初工作的時候是很不開心的,每寫一份報告我都會留意死者的年齡,死亡的原因──是自殺還是意外。每寫一份報告,我的心都會痛一痛,感到很不開心。後來我念佛號後感到好一些,現在我的心痛已經少一些了。這種心痛是否正常的呢?當我寫報告的時候會聯想到:自殺會影響他們的下一生,他們可能是很痛苦而自殺的,或者他們因意外而喪失了性命,因此我有不開心的感覺。這種不開心的感覺是否正常的呢?我應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它呢?我是不是要逃避這種感覺呢?念佛號回向給他們又如何呢?
導師:我提供一個簡單的建議。無論那人年紀大小,無論死亡的原因是什麼,你可以這樣想:無論那人現在身在何處,願他健康,願他快樂,願他安詳,願他從苦惱中解脫出來。你對那人培育慈心,以此來取代你的痛楚,取代你的悲傷,取代你的苦惱,這對你是好的,對那人可能也是好的。
聽衆:我發覺我每一次靜坐的時候都是很難做到放松的,很多時都有雜念。我應該怎樣做呢?
導師:有思想在腦海經過有什麼不妥呢?有思想生起是沒有任何不妥的。若我們認爲不應有思想生起的話,我們自然不能放松下來。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反複提到和自己的思想交朋友,和自己的情緒交朋友,和自己的感受交朋友。我不明白爲何禅修者憎恨自己的思想,真可憐的思想啊!
當我們不是在禅修時,我們認爲有思想生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當我們在禅修時,我們就認爲不應該有思想生起。所以,當我們不是在禅修時,有思想生起了,我們覺得很輕松;但當我們在禅修時,有思想生起了,我們卻不能放松下來。這不是很好笑嗎?看看我們拿禅修這個名義來做了些什麼!請看清楚這一點。
聽衆:導師,我想問有關呼吸方面的問題的。我以往的呼…
《1998年 一日禅(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