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榮居士禅修講錄
1998年10月11日全日 志蓮淨苑 南傳叢書編譯組譯
一日禅(下)
坐禅
現在我們將嘗試以思想作爲禅修的對象,因爲在研討中,有一些人提到關于思想方面的問題。現在讓我們去學習利用思想來禅修。
[坐禅中的導引]
只是學習去觀察,只是學習去看著思想的生起和消失。……
讓我們學習善待自己的思想。很敏銳、很清楚地觀察它們。……
讓我們看看能夠做到多少,在觀察思想時不加以各種評價,不給加號,不給減號。讓它浮現,讓它離去。……
如果你在評價著思想,只需知道你在評價著思想。同時去看看評價思想和不評價思想的分別。……
若你面對不愉快情緒時感到有困難,如果現在這些不愉快的情緒需要生起,你能否讓它們生起呢?……悲傷、恐懼、焦慮、沮喪等等任何你不喜歡的,現在就讓它們生起吧。……
如果現在沒有這些不愉快的情緒,就只是知道現在沒有這些情緒;如果現在有這些情緒,就只是知道它們存在,然後友善地對待它們。……
[響磬]
禅修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跟著下來我會提供一些將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建議。我們可視禅修爲藥物,用來治療我們自己所製造出來的疾病。第一點在我們心中要很清楚知道的,就是究竟是否真正想去服用這藥物,我們是否發心去服用這藥物。因爲如果我們發心去服用這藥物的話,就永不會說:“我忘了吃藥。”或“我沒有時間吃藥。”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都有不同優先次序要做的事情,但“服藥”是在哪個位置呢?弄清楚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是我提出的第一點。
第二點是,正如大家所知,我們一直在強調覺知和正念,用覺知和正念來了解發生在我們身心上的事情,尤其是把它們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要有熱誠,在日常生活之中都努力嘗試去保持正念,嘗試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身心發生著什麼事情。在早上作這個修習也許是最好的時間。
早上起床的時候,你也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如果你能在早上抽時間──即使是一段短的時間——來坐禅是最理想的。假設你真的很忙碌,最少也花五分鍾躺臥在床上,你可以修習慈心禅來開始新的一天,對自己友善及將慈心散發開去。生起以下這個善願也是很有用的── “今天,願我有機會修習慈、悲、喜、舍和其他的心靈質素。”只不過花幾分鍾的時間,這已是一個開始一天的好方法。
在早上有些事情我們是一定會做的。無論如何忙碌,我想每個人也會在早上刷牙,不會有人說他沒有時間刷牙的。我們能否在刷牙的一陣子裏修習正念呢?在刷牙時有什麼事情發生呢?同樣地,思想也許會生起,我們甚至連自己在刷牙也不知道。這已成爲我們很強的習氣。因爲有這個習氣,所以思想是會生起的。如果有正念,我們知道有思想生起,知道這些思想來了,然後,學習放下那些思想及回到刷牙之中,清醒地刷自己的牙齒。
無論你多忙,你必然會上洗手間。很有趣的,在經中佛陀說到應該如何培育正念,即使在上洗手間時也要嘗試保持正念。所以,請嘗試保持正念,保持清醒,知道你在洗手間時有什麼事情發生。我稱這爲“洗手間禅”。如果你真的有興趣,如果你真的發心,如果你真的要去服用這藥物的話,即使很忙碌,至少你都有時間修習“洗手間禅”。
我想跟著你一定會吃早餐。我不要求大家吃早餐的時候保持止語,大家也未必做得到,但至少在吃早餐前花一分鍾時間去感恩。若早餐是別人爲你准備的,你能夠對那人感恩是十分美好的;即使早餐是自己做的,也感恩自己給自己做早餐及感恩自己能夠有早餐吃。請去培育感恩的質素,這是十分重要的心靈質素。之後,請盡量覺知地進食──即使片刻也好──覺知地品嘗,覺知地咀嚼,覺知地吞咽。
之後又怎樣呢?也許你需要上班。工作的地方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有很多有趣的挑戰。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人際關系是重要的一環。怎樣去對待你身邊的人呢?正如我說過的,我們生活在不完美的人類世界之中,所以大部分時間,任何時間我們都要面對不完美的人,都要跟他們相處,我們可做的是嘗試向他們學習。禅修的重點,正念的重點就是當和別人相處時去留意自己的心。與別人相處會生起不愉快的情緒,那是很自然的,無需驚訝。這就是正念的重要性,這就是留意內心的重要性,這就是學習的重要性。看看我們怎樣對治情緒,怎樣了解它們,怎樣放下它們。若我們做不到,我們生了氣,我們不耐煩,我們作出了忿怒的行爲,那又怎麼辦呢?同樣地,請不要驚訝。請學習不要給自己一個減號,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當時沒有時間的話,那麼當你回到家裏或當你有一點空間時,你可去反思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正如之前我說過,學習去反思。這種反思,這種探索是需要用一種非常友善,非常柔和的態度來做的;不是用嚴厲、強硬、挑剔的態度,不是視自己爲失敗者的態度來做的。這將會帶來一個很有建設性的生活方式,因爲我們能真正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到東西。我們的錯誤將成爲心靈成長的一部分。我建議你該給自己一個加號,而不是減號。你是應得一個大加號的,因爲你能從中得到學習,你在嘗試運用它們作爲你心靈成長的一部分。我們不是應該隨喜這種學習,隨喜這種成長及隨喜自己所作出的努力嗎?還有,感恩有這個學習的機會。但這並不是說任由別人爲所欲爲,任由自己給別人欺負。有時在某些場合我們是需要強硬的,我們需要強硬是因爲有些人只懂接受這種表達方式。當態度強硬的時候,你很清楚、很清醒地知道:“現在我對這人很堅決,很強硬。”你對你的行爲是完全有正念的。我知道一些禅修老師,他們會裝作生學生氣的樣子,目的是喚醒他們。所以,這種強硬的態度可以是一種方法。
我亦建議在一天之中,尤其是那天你有很多事情要做,若你能夠的話,騰出少許時間給自己。你不需離開工作崗位,你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甚至張開雙眼,別人也不會留意到你在做什麼,然後請花一些時間和你的朋友──呼吸──在一起。即使只是五分鍾,也會替你的內心製造一些空間;即使只是五分鍾,也能纾緩一下自己。這將對你很有幫助。當然,在辦工室內,你是完全有自由去做一會兒洗手間禅的。那時你可以獨處,完全與人分開,就在那裏禅修,甚至修習慈心禅──在洗手間裏!在一天之中,無論忙碌與否,你一定會生起各種的情緒,一定會有各種不同的內心狀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們作爲禅修的對象。
當你回到家裏,身體或許感到疲倦,難以坐禅。但至少你也花十分鍾的時間──不一定需要盤腿──你可躺在椅子上,反思一下自己是如何度過那一天的。嘗試以友善及柔和的態度去反思:“我是怎樣度過這一天的呢?什麼時候我有不愉快的情緒呢?”同樣重要的是去反思:“什麼時候它們不存在呢?”有時你也許會覺得詫異,在整天之內自己只是生過一次氣。這種反思能真正幫助你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幫助你知道自己怎樣看待自己,知道自己怎樣看待他人。于是內心的轉化也會自然地發生。
和以上有關的另一點,正如我曾經說過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體察四聖谛。這是一種很有效用,直接和實用的修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當遇到苦惱時,若你能提醒自己:“我正在體驗著佛陀所說的第一聖谛。”若你能這樣提醒自己的話,你便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態度去看待那個苦惱,這樣做是非常好、非常美妙的。接著如果你能進一步走到第二聖谛:“現在讓我看看,我是怎樣爲自己製造苦惱的。”之後,你可以運用以下的方法來體察第叁及第四聖谛──在一天之中,找出你在哪個時候感到自在。當沒有苦惱生起的時候,去察看:“現在我沒有苦惱生起,是什麼原因呢?爲什麼沒有苦惱呢?”如果你學習把四聖谛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用這個簡單、直接的方式來修習的話,無論你有苦惱還是沒有苦惱,你都是生活在佛陀的教導之中。這不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嗎?
或者還有一些實用的建議。在佛陀的教導中,善知識是很重要的。大家很幸運,這裏有那麼多的禅修團體。參加這些團體,和善知識建立友誼是很有幫助的。善知識走在一起就是爲了一起成長。之前我提過人際關系的問題,如果你能夠視不同的人都是善知識,那是一種很正面的態度。把話說回來,請加入其中一個禅修團體吧。
另一個對我們有幫助的建議是閱讀佛教的書籍。一些很寶貴的書籍已經翻譯了出來,我見到其中一些也有在這裏派發。閱讀這些書籍及反思書本的內容是很有幫助的。這對我們有激勵的作用,激勵我們去修行,也能提醒我們“服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到這裏我要停下來了。
問答
導師:如果你們有問題的話,請提出來。如果你們能夠提出一些有關日常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這對大家較有助益。
聽衆:導師,我想問如果我們的身體或內心受著極大的痛楚,在這情形下我們能夠禅修嗎?在這情形下,我們的心不在狀態能夠禅修嗎?
導師:如果我正確理解這個問題的話,那是說在某些情況下,當我們被情緒壓倒,有很多苦惱的時候是不可能想起禅修的。
我建議你可等到內心的狀態恢複過來,無論多久都沒有問題。然後,正如我說過的,你可以作以下的反思:究竟在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究竟是什麼東西使我經曆身心的痛苦呢?我從這個經驗中能學到些什麼呢?如果你有一位善知識,你可以找他傾訴,這是很有益,十分有幫助的。這就是善知識的寶貴之處─—大家能夠互相幫助。
還有…
《1998年 一日禅(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