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吸習慣可能是反方向的,但靜坐時要用深呼吸,這令我坐禅時很僵硬,還會影響到皮膚。我想你提供一些建議給我。
導師:在你現時的坐姿之中,我肯定你是在呼吸著的。現在有沒有帶來問題呢?
聽衆:沒有。
導師:所以,當你坐禅時,就是這樣做,沒有什麼特別的。我們可看到剛才這些問題很有趣,都是認爲禅修是一種不平常的事情,特殊的事情。在斯裏蘭卡有一位禅修大師說:“在坐禅時若你去做“特殊”的東西,你便會生起“特殊”的問題。” 請明白,禅修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請明白,禅修不是只局限于坐禅。正如我提過,禅修是無論行、住、坐、臥,無論在任何情況底下,都帶有一個禅修的心,保持正念。這個時候,禅修便會變得自然,禅修便會變得不用刻意造作了。到時所有這類問題也許不再出現了。
我想還有時間答最後一個問題。
聽衆: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當我年青時我能夠盤腿坐禅,但現在我老了,不能盤腿。我可否像我現在這樣,坐在椅子,雙腳放在地上來坐禅呢?第二個問題是我以前是修習觀想的,我觀想阿彌陀佛。但現在年紀大了,內心比較散亂,有一次我修觀想的時候感到有一朵雲向我飄來,我應怎樣做呢?
導師:關于第一個問題,你現在的坐姿很優美,很安詳。
聽衆:我的腳可以放在地面上嗎?
導師:你現在的坐姿很完美。
聽衆:我現在已經九十一歲了。
導師:我真是很驚歎及欽佩你九十一歲,還可以這麼優美地坐在椅上和能夠這樣清晰來問這些問題。關于第二個問題,很抱歉,我沒有修習過觀想。我肯定你是有老師教你觀想的,所以我認爲你應該向那位老師請教這個問題。很抱歉不能解答你這個問題。
聽衆:教我觀想那位老師已經過世了。
導師:那麼我嘗試提供一些建議。當你修習觀想時,無論遇到愉快的景象或不愉快的景象,都嘗試在這兩種處境中只是保持舍心。我肯定你能做到的。
多謝大家,現在讓我們和最後的一組來研討。
[與丙組的研討]
導師:你們有沒有任何問題呢?
聽衆:當我遇到負面的感受和負面的思想時,我怎能和它們交朋友及怎樣處理它們呢?
導師:我簡略地講述一些對治不愉快情緒的方法,當我們有不愉快的情緒時,可嘗試以下的方法。
第一個建議是不要感到驚訝。爲什麼呢?因爲在覺悟之前,我們一定會有不愉快的情緒。
第二個建議是請把它視爲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爲對我們來說,從不愉快的情緒之中來學習是極爲重要及寶貴的。
第叁個建議是正如我今天早上說過,我們能夠對它們友善到什麼程度呢?在感到不OK 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得到多少“去OK 那些不OK”呢?
第四個建議是嘗試去找出,嘗試去了解這些負面、不愉快的東西究竟真正是些什麼東西,是思想嗎?是感受嗎?是情緒嗎?請嘗試深入去了解這些你一向認爲是負面的事物。
另一個建議是在這個時候,去想起我們的朋友──呼吸。或是像我們今天上午站禅那樣,當站著的時候,只是去感覺身體上的感受。如果我們能夠安住于呼吸,安住于感受的話,思想或會比較少,這能幫助我們製造出空間來容納那些不愉快的情緒。
下一個建議是我們要明白,無論生起了什麼東西,它都一定會消逝的。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你有不愉快的情緒時,如果你對那不愉快的情緒說:“不要離開我,請不要走。” 它會怎樣呢?它不會留下來。即使它留下來,它也在不斷的轉變。事物生滅無常,我們是不能控製的。所以,請以開放的態度來接受這個事實,這亦是佛陀所教導的。
另一點也是很重要的,是當這些不愉快的情緒不在的時候,知道它們不存在。因爲無常,所以我們有時會有愉快的情緒,有時我們會有不愉快的情緒。我們不能夠一直擁有愉快的情緒,也不能夠一直擁有不愉快的情緒。所以,請開放地對待這兩種情緒。當它們存在的時候,知道它們的存在;當它們不存在的時候,知道它們不存在。
最後的建議是去明白它們只是我們心內的訪客而已,所以你必須做一個很好的主人,讓這些訪客到來,讓這些訪客離去。當訪客到來的時候,作爲一個好主人,你會對它們說:“你好,歡迎你們!”然後友善地對待它們,與它們交談:“爲什麼你會到來?我能從你身上學到些什麼呢?”當它們要離去時,對它們說:“再見,有空請再來。”用這種態度,我們可學習去跟這些來來去去的訪客玩耍。所以,與其把它們視爲問題,倒不如把它們視爲很有趣的處境,很有趣的挑戰,用這種態度去對待我們各種不同及有趣的訪客。這裏有一個很深邃的佛教觀慧,就是這些訪客根本不屬于我們的。問題之所以生起,是由于我們認爲它們是屬于自己的:認爲這是我的悲傷,這是我的沮喪,這是我的焦慮。我希望大家能等待這些訪客的來臨及學習去運用這些建議。若大家能開展出很大的自信心時,當它們生起的時候,你會知道怎樣去處理。
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呢?
聽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跟不愉快經驗交朋友的體驗。
導師:很多謝你。
聽衆:在最初的時候,要去歡迎不愉快的經驗也許是困難的。當它們來到的時候,我們會不喜歡它們。我認爲反思很重要,當不愉快的經驗過後,若我們能對那情況作一個反思,嘗試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那問題,漸漸地我們便會發現真的是能夠從不愉快的經驗中學習的,而它們真的是我們一位偉大的老師。之後,我們甚至會歡迎不愉快的經驗的出現。所以我認爲反思是很重要的。
導師:希望那些受不愉快情緒困擾的人能夠和這只怪物──不愉快的情緒──交朋友。
聽衆:師父,我的問題是當我在坐禅的時候,在我腦海中所生起的東西不是關于愉快或不愉快的,而是一些在生活上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因爲這些是問題來的,人很自然的反應就是想方法去解決它們。如果在坐禅時有很多這些東西生起的話,應該是去想方法解決它們還是怎樣做呢?
導師:一個很實用的問題。這帶出禅修其中一種重要的技巧,稱爲反思。反思是建設性地運用思想,但通常我們是破壞性地運用思想而製造苦惱給自己的。當你建設性地運用思想時,你就是運用思想來對治苦惱,超越苦惱的。當中重要的是,以一個平靜的心,一個清晰的心去反思你的問題。這個很有意思的修習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些問題或情況。通常我們只是從一兩個角度來看問題,但當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反思時,我們能夠看到的角度和範圍便會更多更廣。正如我剛才說,反思是禅修的一種,從這種深入的反思之中,問題可能會得到解決。
聽衆:導師,當我們去修習不作情緒反應的心的時候,若我們有負面的感受,例如擔心諸如此類的負面情緒,我們嘗試去克服這些負面的東西,那麼我們會否變成像一塊木頭那樣,或對生命喪失興趣,或喪失對成功的追求呢?這不是有問題嗎?
導師:關于不愉快的情緒,我曾提出多個方法來對治它。但當我提供這些方法時,我從來沒有提到不作情緒反應的心。你有留意到這一點嗎?我也從來沒有說過不作情緒反應的心是唯一的修習方法。在對治不愉快的情緒時,我們不應有“我要有個不作情緒反應的心” 這個想法。在斯裏蘭卡,一些在戰爭中失去了兒子的人來找我,他們非常悲傷。我不能對他們說:“要有一個不作情緒反應的心。”那是不會奏效的。我會告訴他們在起初時心中有悲傷是自然的,我們每一個人在心中也有悲傷。然後就正如我剛才所說,嘗試去對治它,去了解它及嘗試用剛才所說的六七種建議來對治它。
我想也許這問題是出自于“不作情緒反應”這個詞語。你感到不用采取任何行動。這是不是你的疑問?這是不是令你疑惑的地方?
聽衆:是的。如果我們對事物,對周圍的環境不作反應的話,可能有一個危險就是我們會沒有任何感情,對任何事物也沒有興趣。
導師:前兩天我曾說過慈、悲、喜、舍。我說修習慈、悲、喜、舍是真真正正地去開放我們的內心的,它們全都是屬于心靈上的質素。首先,當你有慈心時,你學習開放自己的心靈來對待自己,學習去感受自己。之後,你便有慈心來對待別人,你能真正開放你的心靈來對待別人,親切地對待別人。第二個質素是悲心,悲心是真正去感受別人所受的痛苦,真正去關心別人。所以,如果你沒有感情的話,你是不會關心別人的。同樣地,如果你不關心自己,你是不會對自己有悲心的。之後,我強調喜心之中的喜悅和輕安的重要性,而喜悅和輕安並不是別的東西,正是你心內的感受。還有,也許對你來說,我應該用另一個句子來解釋不作情緒反應的舍心,那就是“冷靜而不冷漠”。你可以不用“不作情緒反應”這個詞語而用“冷靜而不冷漠”。現在是不是比較清楚呢?
聽衆:你可否提供一些方法給我,好讓我在日常工作中面對負面的人時都能保持喜悅、悲心、友善和親切呢?我覺得這很困難,跟負面的東西一起只是一會兒,我便會受不了,不但不能幫到他們,也不能幫到自己。
導師:雖然已經到了瑜伽的時間,但我也會回答這個問題,因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想在座每一位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我們被迫和我們認爲是負面的人在一起,這些人可能是你的丈夫或妻子,也可能是你的上司。當我們須要和這些人相處時應怎麼辦呢?不幸地──這也許是一件好事——你不能避開他們,你不能一走了之。那麼我們怎麼辦呢?和往常一樣,我會提供一些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不要感到驚訝。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和自己都不是覺悟了的人。認識到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充滿不完美的人類(包括自己在內)世界之中是極爲重要的,請不要忘記這個事實。用一個較重的語氣來說,根據佛陀所說,除非我們已經覺悟,否則我們都是瘋狂的。我們瘋狂是因爲我們不能夠常常都如實地觀察事物。我們都是主觀而不是客觀地去認知事物的。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我們全都是瘋狂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瘋狂的世界裏。所以,當你看到各種不完美的事情發生時,不論是在自己身上或在別人身上,請都不要感到驚訝。
第二個建議是當你看到別人的不完美時,嘗試提醒自己:“像那人一樣,我也是不完美的。”不然的話,我們便有一個自以爲是的態度:“我是完美的,那人是不完美的;我是正面的,那人是負面的。”在座有沒有人一直都是正面的呢?自己是否一直都是正面的呢?所以,請明白到:“現在那人是負面的,但是我也可能會有這樣的行爲舉止。”這樣,你便會變得越來越謙遜了。
第叁個建議是嘗試視他們爲你的師父,你的老師,你的導師。順帶一提,有些人稱呼我爲導師,不過我喜歡將自己視爲一位善知識而不是一位導師。但當大家見到負面的人時,請視他們爲你的導師。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其實就是一面鏡子,只不過我們經常所做的是生鏡子的氣,而不懂得從那鏡子之中來反觀自己的臉孔。所以,無論那導師在做什麼,只管去看你自己的情緒──來了什麼情緒;我正在給那人一個減號;看看,我在生氣了,我不耐煩了,我在激動了。多謝那位導師,讓我們看到各種情緒的生起。一位好的導師能夠測試出你是否一位好的禅修者,所以這位導師正在測試著你。之後還有一個難度較高但又很有趣味的修習,就是你能否視這位導師有如第一次遇見他那樣呢?有時我們對人家一早已下了“他是一位負面的人”的定論。所以每當我們遇見那人時,就會用這個定論來看那人。若我們帶著這種偏見,這種成見,我們在看別人時就會去看一些我們想要看的東西,多可憐的導師啊!即使那可憐的導師在作出正面的行爲,你也可能會說:“看那人多麼負面,看那人望著我的態度!”因爲我們只是想看到自己想要看的東西。
最後的建議是親自去問那位導師:“在我身上,你看到有什麼負面的東西呢?”你可能會對自己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很多謝大家。請好好享受瑜伽吧!
瑜伽
【下篇續】
《1998年 一日禅(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