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吸习惯可能是反方向的,但静坐时要用深呼吸,这令我坐禅时很僵硬,还会影响到皮肤。我想你提供一些建议给我。
导师:在你现时的坐姿之中,我肯定你是在呼吸着的。现在有没有带来问题呢?
听众:没有。
导师:所以,当你坐禅时,就是这样做,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可看到刚才这些问题很有趣,都是认为禅修是一种不平常的事情,特殊的事情。在斯里兰卡有一位禅修大师说:“在坐禅时若你去做“特殊”的东西,你便会生起“特殊”的问题。” 请明白,禅修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请明白,禅修不是只局限于坐禅。正如我提过,禅修是无论行、住、坐、卧,无论在任何情况底下,都带有一个禅修的心,保持正念。这个时候,禅修便会变得自然,禅修便会变得不用刻意造作了。到时所有这类问题也许不再出现了。
我想还有时间答最后一个问题。
听众: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我年青时我能够盘腿坐禅,但现在我老了,不能盘腿。我可否像我现在这样,坐在椅子,双脚放在地上来坐禅呢?第二个问题是我以前是修习观想的,我观想阿弥陀佛。但现在年纪大了,内心比较散乱,有一次我修观想的时候感到有一朵云向我飘来,我应怎样做呢?
导师:关于第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坐姿很优美,很安详。
听众:我的脚可以放在地面上吗?
导师:你现在的坐姿很完美。
听众:我现在已经九十一岁了。
导师:我真是很惊叹及钦佩你九十一岁,还可以这么优美地坐在椅上和能够这样清晰来问这些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很抱歉,我没有修习过观想。我肯定你是有老师教你观想的,所以我认为你应该向那位老师请教这个问题。很抱歉不能解答你这个问题。
听众:教我观想那位老师已经过世了。
导师:那么我尝试提供一些建议。当你修习观想时,无论遇到愉快的景象或不愉快的景象,都尝试在这两种处境中只是保持舍心。我肯定你能做到的。
多谢大家,现在让我们和最后的一组来研讨。
[与丙组的研讨]
导师:你们有没有任何问题呢?
听众:当我遇到负面的感受和负面的思想时,我怎能和它们交朋友及怎样处理它们呢?
导师:我简略地讲述一些对治不愉快情绪的方法,当我们有不愉快的情绪时,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第一个建议是不要感到惊讶。为什么呢?因为在觉悟之前,我们一定会有不愉快的情绪。
第二个建议是请把它视为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对我们来说,从不愉快的情绪之中来学习是极为重要及宝贵的。
第三个建议是正如我今天早上说过,我们能够对它们友善到什么程度呢?在感到不OK 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得到多少“去OK 那些不OK”呢?
第四个建议是尝试去找出,尝试去了解这些负面、不愉快的东西究竟真正是些什么东西,是思想吗?是感受吗?是情绪吗?请尝试深入去了解这些你一向认为是负面的事物。
另一个建议是在这个时候,去想起我们的朋友──呼吸。或是像我们今天上午站禅那样,当站着的时候,只是去感觉身体上的感受。如果我们能够安住于呼吸,安住于感受的话,思想或会比较少,这能帮助我们制造出空间来容纳那些不愉快的情绪。
下一个建议是我们要明白,无论生起了什么东西,它都一定会消逝的。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你有不愉快的情绪时,如果你对那不愉快的情绪说:“不要离开我,请不要走。” 它会怎样呢?它不会留下来。即使它留下来,它也在不断的转变。事物生灭无常,我们是不能控制的。所以,请以开放的态度来接受这个事实,这亦是佛陀所教导的。
另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是当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不在的时候,知道它们不存在。因为无常,所以我们有时会有愉快的情绪,有时我们会有不愉快的情绪。我们不能够一直拥有愉快的情绪,也不能够一直拥有不愉快的情绪。所以,请开放地对待这两种情绪。当它们存在的时候,知道它们的存在;当它们不存在的时候,知道它们不存在。
最后的建议是去明白它们只是我们心内的访客而已,所以你必须做一个很好的主人,让这些访客到来,让这些访客离去。当访客到来的时候,作为一个好主人,你会对它们说:“你好,欢迎你们!”然后友善地对待它们,与它们交谈:“为什么你会到来?我能从你身上学到些什么呢?”当它们要离去时,对它们说:“再见,有空请再来。”用这种态度,我们可学习去跟这些来来去去的访客玩耍。所以,与其把它们视为问题,倒不如把它们视为很有趣的处境,很有趣的挑战,用这种态度去对待我们各种不同及有趣的访客。这里有一个很深邃的佛教观慧,就是这些访客根本不属于我们的。问题之所以生起,是由于我们认为它们是属于自己的:认为这是我的悲伤,这是我的沮丧,这是我的焦虑。我希望大家能等待这些访客的来临及学习去运用这些建议。若大家能开展出很大的自信心时,当它们生起的时候,你会知道怎样去处理。
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呢?
听众: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跟不愉快经验交朋友的体验。
导师:很多谢你。
听众:在最初的时候,要去欢迎不愉快的经验也许是困难的。当它们来到的时候,我们会不喜欢它们。我认为反思很重要,当不愉快的经验过后,若我们能对那情况作一个反思,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那问题,渐渐地我们便会发现真的是能够从不愉快的经验中学习的,而它们真的是我们一位伟大的老师。之后,我们甚至会欢迎不愉快的经验的出现。所以我认为反思是很重要的。
导师:希望那些受不愉快情绪困扰的人能够和这只怪物──不愉快的情绪──交朋友。
听众:师父,我的问题是当我在坐禅的时候,在我脑海中所生起的东西不是关于愉快或不愉快的,而是一些在生活上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是问题来的,人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想方法去解决它们。如果在坐禅时有很多这些东西生起的话,应该是去想方法解决它们还是怎样做呢?
导师:一个很实用的问题。这带出禅修其中一种重要的技巧,称为反思。反思是建设性地运用思想,但通常我们是破坏性地运用思想而制造苦恼给自己的。当你建设性地运用思想时,你就是运用思想来对治苦恼,超越苦恼的。当中重要的是,以一个平静的心,一个清晰的心去反思你的问题。这个很有意思的修习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些问题或情况。通常我们只是从一两个角度来看问题,但当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反思时,我们能够看到的角度和范围便会更多更广。正如我刚才说,反思是禅修的一种,从这种深入的反思之中,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
听众:导师,当我们去修习不作情绪反应的心的时候,若我们有负面的感受,例如担心诸如此类的负面情绪,我们尝试去克服这些负面的东西,那么我们会否变成像一块木头那样,或对生命丧失兴趣,或丧失对成功的追求呢?这不是有问题吗?
导师:关于不愉快的情绪,我曾提出多个方法来对治它。但当我提供这些方法时,我从来没有提到不作情绪反应的心。你有留意到这一点吗?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不作情绪反应的心是唯一的修习方法。在对治不愉快的情绪时,我们不应有“我要有个不作情绪反应的心” 这个想法。在斯里兰卡,一些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的人来找我,他们非常悲伤。我不能对他们说:“要有一个不作情绪反应的心。”那是不会奏效的。我会告诉他们在起初时心中有悲伤是自然的,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也有悲伤。然后就正如我刚才所说,尝试去对治它,去了解它及尝试用刚才所说的六七种建议来对治它。
我想也许这问题是出自于“不作情绪反应”这个词语。你感到不用采取任何行动。这是不是你的疑问?这是不是令你疑惑的地方?
听众:是的。如果我们对事物,对周围的环境不作反应的话,可能有一个危险就是我们会没有任何感情,对任何事物也没有兴趣。
导师:前两天我曾说过慈、悲、喜、舍。我说修习慈、悲、喜、舍是真真正正地去开放我们的内心的,它们全都是属于心灵上的质素。首先,当你有慈心时,你学习开放自己的心灵来对待自己,学习去感受自己。之后,你便有慈心来对待别人,你能真正开放你的心灵来对待别人,亲切地对待别人。第二个质素是悲心,悲心是真正去感受别人所受的痛苦,真正去关心别人。所以,如果你没有感情的话,你是不会关心别人的。同样地,如果你不关心自己,你是不会对自己有悲心的。之后,我强调喜心之中的喜悦和轻安的重要性,而喜悦和轻安并不是别的东西,正是你心内的感受。还有,也许对你来说,我应该用另一个句子来解释不作情绪反应的舍心,那就是“冷静而不冷漠”。你可以不用“不作情绪反应”这个词语而用“冷静而不冷漠”。现在是不是比较清楚呢?
听众:你可否提供一些方法给我,好让我在日常工作中面对负面的人时都能保持喜悦、悲心、友善和亲切呢?我觉得这很困难,跟负面的东西一起只是一会儿,我便会受不了,不但不能帮到他们,也不能帮到自己。
导师:虽然已经到了瑜伽的时间,但我也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在座每一位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被迫和我们认为是负面的人在一起,这些人可能是你的丈夫或妻子,也可能是你的上司。当我们须要和这些人相处时应怎么办呢?不幸地──这也许是一件好事——你不能避开他们,你不能一走了之。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和往常一样,我会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不要感到惊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和自己都不是觉悟了的人。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完美的人类(包括自己在内)世界之中是极为重要的,请不要忘记这个事实。用一个较重的语气来说,根据佛陀所说,除非我们已经觉悟,否则我们都是疯狂的。我们疯狂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常常都如实地观察事物。我们都是主观而不是客观地去认知事物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全都是疯狂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里。所以,当你看到各种不完美的事情发生时,不论是在自己身上或在别人身上,请都不要感到惊讶。
第二个建议是当你看到别人的不完美时,尝试提醒自己:“像那人一样,我也是不完美的。”不然的话,我们便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态度:“我是完美的,那人是不完美的;我是正面的,那人是负面的。”在座有没有人一直都是正面的呢?自己是否一直都是正面的呢?所以,请明白到:“现在那人是负面的,但是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行为举止。”这样,你便会变得越来越谦逊了。
第三个建议是尝试视他们为你的师父,你的老师,你的导师。顺带一提,有些人称呼我为导师,不过我喜欢将自己视为一位善知识而不是一位导师。但当大家见到负面的人时,请视他们为你的导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只不过我们经常所做的是生镜子的气,而不懂得从那镜子之中来反观自己的脸孔。所以,无论那导师在做什么,只管去看你自己的情绪──来了什么情绪;我正在给那人一个减号;看看,我在生气了,我不耐烦了,我在激动了。多谢那位导师,让我们看到各种情绪的生起。一位好的导师能够测试出你是否一位好的禅修者,所以这位导师正在测试着你。之后还有一个难度较高但又很有趣味的修习,就是你能否视这位导师有如第一次遇见他那样呢?有时我们对人家一早已下了“他是一位负面的人”的定论。所以每当我们遇见那人时,就会用这个定论来看那人。若我们带着这种偏见,这种成见,我们在看别人时就会去看一些我们想要看的东西,多可怜的导师啊!即使那可怜的导师在作出正面的行为,你也可能会说:“看那人多么负面,看那人望着我的态度!”因为我们只是想看到自己想要看的东西。
最后的建议是亲自去问那位导师:“在我身上,你看到有什么负面的东西呢?”你可能会对自己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很多谢大家。请好好享受瑜伽吧!
瑜伽
【下篇续】
《1998年 一日禅(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