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方能消宿業▪P2

  ..續本文上一頁是夢中的蜈蚣吧!

  一個多鍾頭之後,馬桶內又出現另一只更大(約十五公分)的蜈蚣,真是不可思議!

  就在我恭請西方叁聖像的當天,竟真的出現兩只大蜈蚣!

  之後,我每天早晚功課不斷,到十月十七,剛好四十九天,功德圓滿,我的體力也完全恢複了。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這個故事是當事人親筆寫下來的。《心經》有句經文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質。物質是我們眼睛看得到,手摸得到,甚至耳朵聽得到的東西。空是無形的,是一種能量。物質跟能量,有形跟無形,其實是同時存在,是一體的,沒辦法分割。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物質科學上也有一句話說「質能互換」,「質」就是物質,就是看得到,有形體、大小,甚至有顔色;「能」就是能量,物質一定包含它的能量,有能量也會顯現爲有形的物質,所以說「質」「能」互換。

  而且這個物質是各種因緣所和合的,但是因緣不可能永遠不變,永遠存在,他時時刻刻在變化中,所以到最後也會消失。雖然消失,並不是完全斷滅,是有形轉爲無形,由物質轉爲能量,因緣一到,又從無形的能量轉爲有行的物質。

  這就證明經典中所說的色跟空,空跟色,物質界跟精神界其實是一體的,雖然隨著時間變化,但是並沒有消失。

  就像這位蓮友夢到蜈蚣,夢醒時夢中的一切都沒有了,不管你夢見什麼,是苦還是樂,醒來的時候都不見了。不過很奇特,她夢中所見,竟能夠在生活中顯現爲有形的物質,這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也因爲她念佛,所以化解了蜈蚣跟她的業。

  對治業障病 唯有功德藥

  這個蜈蚣應該就是她過去世的冤家債主,她曾經傷害過牠或虧欠牠,因緣到了就要來報複,若沒有功德化解或超度,牠是不可能離開的。

  再說這位蓮友,她如果沒念佛,不知最後會有什麼悲慘的下場。她得的是業障病,唯有功德的藥才能對治,否則不管花多少錢,換多少高明醫生,也不會有效果,因爲沒有對症。

  論我們生生世世以來,所造殺蜈蚣、毒蛇、種種猛獸的業,冤家債主的業,非常之多,因爲我們愚癡,不懂得吃素、護生,從小到大,不知害死多少螞蟻、蚊蟲,甚至害死老鼠、蛇,不論是小昆蟲還是大動物,一世所結的冤就很多,何況累世所造的殺業,就更不能計數了。

  專念彌陀 具足萬善

  如果靠我們行善積德,想要來化解、償還這種業,是絕對不可能的;靠自己修持佛法的功德來化解償還,也不可能。那要怎麼辦?就是靠「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具足所有的善行功德,而且多到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我們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生生世世的業障都能夠償還,轉重報爲輕報,轉未來報爲現世報,甚至完全化解。

  佛號有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大功德在裏面,所以這句佛號不只是一個聲音,或幾個白紙黑字而已。這句佛號是活靈靈、活跳跳,有佛的眼睛、耳朵、心肝,所以我們念這句佛號,阿彌陀佛實時就會聽到,應聲而現,保護我們,增加我們的功德,消除我們的業障。

  念佛要像善導大師所說的「念念不舍」,不管什麼時間、地點,或正在做什麼事,都要念佛,念一句有一句的功德,決不會白費。念佛不但不必費精神,也不需要花特別的時間。如果起心動念都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妄想雜念會減少,煩惱也會減輕,身心自然就會輕安,身心輕安,身體就比較沒有病苦或憂愁。所以念佛有百利而無一害,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爲鼠說法 皈依念佛

  論念佛跟動物的關系,以下我再舉一個實例。

  我的故鄉在臺南,父母在那裏留有一棟叁層樓的房子,屋齡叁十多年,很久都沒有人住,直到去年才租給人開眼鏡行。店老板心腸很好,我的眼鏡都是他免費配給我的。有次我回南部,特別過去看一下,店老板就跟我說,房子裏有老鼠,已經抓到兩只,不過不敢害牠,都放到水溝讓牠逃生去了。

  我就跟他說,你把牠從水溝放走,牠還是會跑到別家,一樣會被人害死。所以最好把牠帶到郊外放生,爲牠念佛消除業障,就算沒往生極樂世界,也希望牠能夠脫離叁惡道。

  聽到我這樣說,店老板表示此後要照著做,不過他說,廚房的小鐵籠還關了一只老鼠。我立刻到廚房,爲這只老鼠做開示、皈依、念佛。老鼠聽到腳步聲,一開始很驚慌,在籠子裏跑來跑去,等到我靠近,老鼠就趴在籠子另一邊,聽我爲牠開示、做皈依,然後念佛。念完佛要離開的時候,這只老鼠變得很安靜,不驚慌了,而且轉過臉向著我,顯現出一種溫和跟感謝的神情。

  隔天下午,店老板特別打電話給我說:「師父啊!你昨晚到底跟那只老鼠講什麼話,爲什麼牠被我放出籠子的時候,不像一般老鼠那樣慌張地逃竄離開,而是平靜地走到籠子外面看一下,再靜靜的離開。」我說只不過跟牠講幾句佛法,然後爲牠皈依、念佛而已。

  你們以後如果抓到老鼠,也可以這樣做,而且多多爲牠念佛。老鼠一樣有靈性,牠會感受到你的誠心、愛心,體會你講的話。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

  所以,我們如果了解這些道理,聽到這些故事之後,就會有一種啓發,知道衆生都有靈性,跟我們都一樣,只因爲業報使牠必須投胎爲野獸,我們人類的福報用盡時,也會再去投胎做野獸。

  論我們今生的業,是生生世世所帶來的,一旦失去人身,就會墮入叁惡道,不是地獄,就是餓鬼或畜生。

  所以善導大師爲我們開示說: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我們都有這個業在,所以要互相體貼、照顧,彼此包容,就是藉緣來消除這個業,「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宇宙萬物其實是一體的,所謂一體,就是說沒有物我的相對,萬物的靈性跟我們沒有差別,其本性也是佛性,跟我們佛性的本性一體,沒有兩樣。

  學佛人應有的觀念

  一切衆生生生世世以來,都互相做過父母,做過子女,甚至做過夫妻、六親眷屬。所以,不要把對方認爲只是活物、動物,跟我們沒有關系。要把他當作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父母、兄弟、子女、六親眷屬。我們學佛就要有這樣的體會,而且要抱著這樣的佛心來看待對方。

  學佛的人如果有這種觀念,就是真正的學佛。這樣人跟人相處,就不會有不平、不滿、比較、計較、嫉妒、瞋恨。如果不學佛,不了解這個道理,分別心就會非常重,認爲這是「我」,這是「我的親人」,這是「我的東西」;你是「你」,跟我沒有什麼關系。因此有種種比較、計較、不平、不滿、嫉妒、瞋恨的心産生,這樣就會造無量無邊的業。

  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更加要有這種體悟,就是說我們的愛心有多少,就表示我們體會阿彌陀佛的愛心有多少;我們對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慈悲愛心體會愈深,自然對其他的人的愛心就會愈深,這是一種很正常、很自然的邏輯現象。

  「信機」與「信法」

  我們這個法門,就是一方面體會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能力修行,沒有能力了脫叁界六道輪回,必須領受阿彌陀佛愛心的救度,就是──「信機」跟「信法」。

  信機,「機」就是自己,體悟、相信自己是罪業深重、惡性強盛的人。如此他的心就會柔軟、謙卑下來,凡事不會貢高我慢,不會去計較、批評、爭奪。真正學佛的人,很容易體悟這個道理。因爲學佛的人,若以法鏡來照自己,就會原形畢露,顯現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時候,我們連看都不敢看,會非常的慚愧,感覺非常的丟臉,這就是對機的深信。

  對法的深信,就是對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的救度的深信。阿彌陀佛對我們是絕對的包容、徹底的原諒,把我們當成他的獨子,沒有任何條件、差別,徹徹底底,毫無的保留的來愛我們、護我們、救我們。

  體佛愛心 忏自業障

  若是體會到阿彌陀佛這種愛心的時候,自然我們對待他人就會不同,就會有那種氛圍。甚麼樣的氣氛呢?就會包容、體諒、愛護對方;不計較,乃至瞋恨、嫉妒對方。因爲阿彌陀佛的愛心如果真正觸動我們的心,自然會使我們顯現出那種言語跟行爲。

  阿彌陀佛的大悲心我們能夠體會多少,自然就會做出多少。當然阿彌陀佛是佛,祂的愛心是清淨的,祂的真心是徹底的,悲心是無窮盡的;而我們凡夫,有煩惱、貪瞋癡、差別心,有種種執著,既不可能徹底體會領悟阿彌陀佛的愛心,也不可能有那種清淨真誠的心,來顯現阿彌陀佛的慈悲。

  不過,阿彌陀佛的愛心深廣如同大海,我們雖不可能將大海一飲而盡,但總是盡量領納。就是說只怕我們沒有機緣見識這個大海,一旦遇到阿彌陀佛愛心的大海,喝到阿彌陀佛愛心的大海水,自然就有那個氛圍流露出來。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能夠讓我們好好來體會阿彌陀佛的愛心,忏悔自己的業障。我們的心性、氣質、容貌將因而改變,跟人的相處互動會有很好的改變,命運也會跟著改變。

  說到這裏,諸位蓮友有什麼疑問嗎?

  蓮友:阿彌陀佛!我媽媽大約在二十年前往生,家裏有請西方叁聖像來拜拜,但是那時不曉得念南無阿彌陀佛。我母親往生前是突然接受腦筋手術,住在亞東醫院第四天就移到加護病房,往生那天淩晨我夢到全家在客廳吃喜餅,大家都很高興。九點多的時候,弟媳打電話告訴我媽媽往生了。那時我不了解阿彌陀佛,但心想她應該往生善道。請問我媽媽有沒有去極樂世界?我只知道很歡喜,不然我爸爸在她往生前一直煩她,媽媽當時很痛苦,兩個弟弟又不去工作,爸爸好像瘋了一樣,說身上有蜘蛛,有師父要我們去八卦山放生,說那是他前世欠人的,後來我爸爸好了。現在聽經之後才知道我媽媽算是欠人的,這世還了,但不知到底有沒有去極樂世界?當時師父沒有叫我們念佛,所以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念佛?

  答:有沒有往生,我們是凡夫,沒有神通,也不知道。

  有往生沒往生通常要依兩種現象:

  一是如果活著的時候願生極樂世界,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種心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樣不管他是怎麼死,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爲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如是因如是果。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不知道他平生有沒有念佛,有沒有真的願生極樂世界,但臨終有人爲他開示、助念,有看到蓮花及阿彌陀佛出現,也看到他坐上蓮花,這樣就證明他往生極樂世界。

  也就是說,或者平生之時他有願生、念佛的真心;或者是臨終時有瑞相,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有跟阿彌陀佛去,這樣就肯定他往生極樂世界。

  當然如果經過助念,他的面貌變得溫和,甚至面相莊嚴圓滿,身體也很柔軟,還聞到香味,這都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他已往生(當然,也不能肯定他沒往生)。所以,確定往生與否,要看阿彌陀佛是否出現?他有沒有跟隨阿彌陀佛去。

  不過若經過助念,就算當下沒有往生,也能保證不墮落叁惡道,而且經過幾世之後,也會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說,既然跟阿彌陀佛結了緣,阿彌陀佛不可能舍棄他,一世、二世、幾世之後,阿彌陀佛也會引導他,使他念佛,使他願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這個願是在第幾願呢?在第二十願。所以說阿彌陀佛救度衆生的叁個願,就是「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

  第十八願、十九願,叫做「當機願」。當機就是對機,就是今生今世能夠解脫的。第十八願就是「念佛往生願」,完全靠阿彌陀佛的力量,法爾自然往生極樂;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願」,也叫「來迎引接願」,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諸功德,發願回向,蒙佛接引往生。這兩願都是當生往生。

  第二十願名爲「叁生果遂願」,也叫「系念定生願」、「植諸德本願」,就是聽過這一句佛號的功德,聽過極樂世界的莊嚴,也念佛想要往生,但是心不真切、不徹底,所以那一世並沒有往生。雖然沒往生,但已經結了緣,所以再經過幾世,也能夠往生。

  就好像一條魚,已經吞了魚鈎,或已在魚網裏面,這只魚在水裏面就不會待久了,終將被人拉上來。我們既然跟阿彌陀佛結這個緣,那麼我們在娑婆世界、六道輪回也不會久,幾世之後,就會讓阿彌陀佛的誓願力量拉到極樂世界。所以學佛,尤其是跟阿彌陀佛結這個緣,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後這種場合,是以比較輕松、活潑的方式進行,而且也不只是我講,希望在座各位也能表達自己的心情、心境、體會,大家一起分享心得。

  今天就講到這裏。南無阿彌陀佛!

  (講于2006年10月21日 )

  

《念佛方能消宿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