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五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如是等鬼。是名飲食無有障礙。”

  3 《大智度論》雲:“鬼有二種:弊鬼、餓鬼。弊鬼如天受樂,但與餓鬼同住,即爲其主;餓鬼腹如山谷,咽如針身,惟有叁事黑皮筋骨,無數百歲不聞飲食之名,何況得見。”

  4 《大毗婆沙論》雲:“于此洲中有二種鬼:一有威德,二無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種種樹上好山林中,亦有宮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淨處受諸福樂;無威德者,或住廁溷糞壤水窦坑塹之中,乃至或住種種雜穢諸不淨處,薄福貧窮饑渴所苦。”

  5 《正法念處經》雲:“何等爲叁十六種。一者迦婆離。镬身餓鬼。二者蘇支目佉。針口餓鬼。叁者槃多婆叉。食吐餓鬼。四者毗師咃。食糞餓鬼。五者阿婆叉。無食餓鬼。六者揵陀。食氣餓鬼。七者達摩婆叉。食吐餓鬼。八者婆利藍。食水餓鬼。九者阿賒迦。悕望餓鬼。十者[口*企](區伊反)吒。食唾餓鬼。十一者摩羅婆叉。食鬘餓鬼。十二者啰訖吒。食血餓鬼。十叁者瞢娑婆叉。食肉餓鬼。十四者蘇揵陀。食香煙餓鬼。十五者阿毗遮羅。疾行餓鬼。十六者蚩陀邏。伺便餓鬼。十七者波多羅。地下餓鬼。十八者矣利提。神通餓鬼。十九者阇婆隸。熾燃餓鬼。二十者蚩陀羅。伺嬰兒便餓鬼。二十一者迦(俱邏反)摩。欲色餓鬼。二十二者叁牟陀羅提波。海渚餓鬼。二十叁者閻羅王使。執杖餓鬼。二十四者婆羅婆叉。食小兒餓鬼。二十五者烏殊婆叉。食人精氣餓鬼。二十六者婆羅門羅刹餓鬼。二十七者君茶火爐。燒食餓鬼。二十八者阿輸婆啰他。不淨巷陌餓鬼。二十九者婆移婆叉。食風餓鬼。叁十者鴦伽啰婆叉。食火炭餓鬼。叁十一者毗沙婆叉。食毒餓鬼。叁十二者阿吒毗。曠野餓鬼。叁十叁者賒摩舍羅。冢間住食熱灰土餓鬼。叁十四者毗利差樹中住餓鬼。叁十五者遮多波他。四交道餓鬼。叁十六者魔羅迦耶。殺身餓鬼。是爲略說叁十六種餓鬼。廣說則無量。”

  6 《正法念處經》雲:“觀于食法諸餓鬼等。以法因緣。令身存立。而有勢力。以何業故生于其中。彼以聞慧。見此餓鬼。于人中時。性多貪嫉。爲活身命。爲求財利。與人說法。心不敬重。犯戒無信。不爲調伏諸衆生故。說不淨法。說言殺生得生天福。強力奪財。言無罪報。以女適人。得大福德。放一牛王。亦複如是。以如是等不淨之法。爲人宣說。得財自供。不行布施。藏舉積聚。是人以此嫉妒覆心命終。生于惡道之中。受于食法餓鬼之身。”

  7 《正法念處經》雲:“觀于食肉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衆生。嫉妒惡貪。自覆其心。以衆生肉而作肉叚。脔脔稱之。賣買欺诳。實少言多。以賤爲貴。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在食肉餓鬼之中。”

  8 《正法念處經》雲:“觀食香煙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衆生。爲嫉妒心惡貪所覆。商賈賣香。見人買香。速須供養。不以好香與彼買者。乃以劣香。價不酬直。心無淨信。謂無惡報。不識諸佛真實福田。如是惡人。身壞命終。生食香煙夜叉鬼中。”

  9 《正法念處經》雲:“見諸衆生行于邪道谄曲作惡。行于惡因。說邪見法。謂是真谛。不信正法。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魔羅身餓鬼之中。受惡鬼身。”

  10 《成實論》:十六卷(刊本或作二十卷)。師子铠造,鸠摩羅什譯,昙晷筆受,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

  11 《大毗婆沙論》雲:“問鬼住何處。答贍部洲下五百踰繕那有琰魔王界。是一切鬼本所住處。”

  12 《佛祖曆代通載》:略稱《通載》、《佛祖通載》,二十二卷(或叁十六卷)。元代念常(禅宗分支臨濟宗楊岐派僧)著。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冊。

  13 《佛祖曆代通載》雲:“其類有四。一者外障。二者內障。叁者飲食障。四者障飲食。”

  14 《佛祖曆代通載》雲:“一外障者。飲食音聲亦不得聞。二內障者。獲微飲食口若針竅不能得入。設能入口咽如馬尾無能得過。設若過咽腹若山廓不能飽滿。雖滿腹中胫如草莖無能舉動。受此大苦。”

  15 《佛祖曆代通載》雲:“叁飲食障者。見飲食時。無量獄卒執諸器仗守禦無獲。”

  16 《佛祖曆代通載》雲:“四障飲食者。食飲食時。由業所感鐵丸銅汁瀉置口中從下流出。”

  17 《叁戒合一論》雲:“自他偏袒之說法,即如有一父二子,其二子執爲異父而爭論。”

  18 河床:大河兩岸中間容納流水的部位。

  19 《業報差別經》雲:“複有十業。能令衆生得餓鬼報。一者身行輕惡業。二者口行輕惡業。叁者意行輕惡業。四者起于多貪。五者起于惡貪。六者嫉妒。七者邪見。八者愛著資生。即便命終。九者因饑而亡。十者枯渴而死。”

  20 《佛說除恐災患經》雲:“佛將大衆。乘橋度江。見八萬四千餓鬼。佛亦知餓鬼先世所種。但爲一切衆生故。問餓鬼前。世所種行今爲餓鬼。餓鬼曰。先身雖見佛。不知有佛。雖見法不知有法。雖見比丘僧不知有比丘僧。我亦不作福。教他人亦不作福。作福有何等福。不作福有何種罪。見人作福。言恒笑之。見人作罪。意常歡喜。佛問餓鬼。生此餓鬼之中以來。至今更曆幾百年歲。餓鬼報言。我生中七萬歲。佛問餓鬼。生中七萬歲。食飲何種。爲得何食。餓鬼報言。我先世種行至惡。遇值小水。即化不見。至于大水。便爲鬼神龍羅剎所逐。”

  21 《法王經》雲:“譬如有人。身中毒箭于身受痛。當即拔箭其痛即除。若不拔箭痛則不除。待問箭毛羽是何鳥翼。複問其竹是何山出。複問其箭是誰之射。是人苦痛其命已終。然拔其箭終知無益。”

  22 《四谛論》:四卷。婆薮跋摩造,陳·真谛譯。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是解說苦集滅道四聖谛之義的典籍。

  23 晝辛吉尊者:又名億耳,因其降生時,耳朵上戴著金子耳環,可值純金一億,故取名“億耳”。也有經典中說,他又名聞俱胝耳,因降生的時候,有寶耳珰珠莊嚴其耳,價值俱胝,故取名“聞俱胝耳”。

  2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雲:“有大商主子。名曰億耳。入海采寶。既得回還。與伴別宿。失伴慞惶。饑渴所逼。遙見一城。其城廣大。牆壁極高。其中寬大。至城門所。見一丈夫。其身長大。黑色赤精。遍身有毛。其腹麤大。甚可怖畏。執杖而住。時長者子問其人曰。丈夫。此中有水不。彼默不言。長者子問已。即入城中。爲渴所逼。迷悶東西。求覓水故。竟無可得。不稱所求。遂即大聲雲。水水。時有五百餓鬼。一時而來。如燒木柱。自發覆體。咽如針孔。腹如大山。節節火出。赫然俱熾。告商主曰。汝大慈悲。與我水飲。我等渴逼。長者子曰。我爲渴逼求水。故入此城中。餓鬼報言。此是餓鬼之城。何處得水。十二年中。我等不聞水名。長者子問曰。造何罪業。生在此中。餓鬼答曰。贍部洲人。多生難信。我今若說。汝亦不信。長者子告曰。我今對驗。面前而見。雲何不信。是時餓鬼而說頌言:我曾罵詈常瞋恚,悭吝惜財不與人,亦不曾行于布施,緣此業故生餓鬼。”

  25 《經律異相》雲:“恒河水邊有諸餓鬼。其數五百。于無量歲初不見水。雖至河邊純見流火。饑渴所逼發聲號哭。餓鬼白佛。我等饑渴命將不久。佛言。恒河流水。鬼言。如來見水我常見火。佛言。除汝顛倒令得見水。廣說悭貪過。鬼言。我今渴久雖聞法言都不入心。先可入河恣意飲之。以佛力故即得飲水。佛爲說法悉發菩提心。舍諸鬼形。”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五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