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要義導引文

  「修心七要義導引文」 多羅納塔大師著

  藏譯中:噶陀仁珍千寶六世

  

  嗡梭帝!

  

  誠心頂禮最勝上師蓮足!

  

  此爲阿底峽尊者的無垢教傳心要修持,是自他交換菩提心。總說聖者仲敦巴大師的教傳稍微相屬密乘之口訣與無量本宗經部之口訣,此一切雖然相關于無顛倒的空性見,但此傳承多數爲世俗菩提心的傳教者。出現持有噶當派教傳無數的聖者,亦獨取自他交換的解脫道。明示教傳口訣有許多不同種類,此爲恰噶巴大師所言修行七義傳規。

  

  此法有七義,頌雲:「前行所依修學者。正行修習菩提心。惡緣轉爲菩提道。終生修持歸一法。修行之驗量。修行之誓言。修行之學處。」

  

  一、頌雲:「先學諸前行(前行所依修學者)」

  

  如說,自己頂上觀想根本上師,思維此乃諸傳承總集之自性,具足誠心地,祈請清淨上師、諸善知識賜給加持,願能心續生起慈悲殊勝菩提心。如此反複祈請。

  

  觀想上師由自己的頂門進入,安住于如同光幕或豎立之蛋般心中,此爲入座前行,必須了知。

  前行之觀想爲思維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諸苦、業力因果等。若爲初學者,勸修依《教法次第》的衆多思維,相續觀察直至心續中生起(出離心)爲止。爾後,會熟悉禅定。

  

  再次稍微回憶方式,此一切觀修總合乃,已獲得無法履次得到的人身,不論如何必須實修。

  

  生命無常應此刻行法,臨死亡期,食物、財物、受用、親敵、住處、權威等無法跟隨,毫毛般的利害都沒有。此世的一切盡隨其發生,無必要在意,跟隨著的爲善與惡也,已作的惡業無自由舍棄,自無作善業則無可帶,因業力關系投胎,不論到何處,唯有痛苦外無快樂,生爲叁惡趣當如何

  一點也無不生此趣的信心,反複練習此時遇到命難也不作惡業、精進行善業之心念。

  

  座末,盡量念頌七支法。座間,實踐觀想的意義,前後一切時分,此能實踐極爲重要。

  

  二、正行練習二種菩提心

  

  附帶觀修勝義菩提心及主要修持世俗菩提心兩種。

  

  第一、頌雲:「修習勝義菩提心,分定與出定兩種。定中修持乃。諸法思如夢。心性觀無生。對治當自解。道體住本識。」

  

  如是所說要義合一乃,前行與正行如前。正行觀修爲,此等外內一切現分事如所現看似真真實實,卻爲自性的幻現,其實無少分實有,如同夢幻般練習意樂。

  

  再次觀照直指自心,尋找(實質存在否),即不存在顔色、形狀等任何一方,決定"心"也是無生無實有,內容無實有的心念,觀照體性即消失方向的界中安然而住,此爲凡夫修持。

  

  頌雲:「出定修持乃。中間修幻夫。」如是在座間行任何威儀、任何現象觀爲如幻化般,確定無實有的心念相續要生起。

  

  第二、世俗菩提心分爲前行、正行及結行叁種。

  

  (一)、前行─觀修慈悲心(修習世俗菩提心,分定與出定兩種。定中修持乃。)

  

  初次觀修以容易生起的對境,如具恩父母、親戚、朋友等,具大苦叁惡趣者及受各種痛苦之人、大罪人、具權威財富者等,以猛烈罪業的緣故,死亡確定即墮地獄等。

  

  爾後,觀修不易生起的對境,能害者如敵人及部多等。

  

  之後,對一切衆生觀修。剛開始思維今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利益,如是一切衆生無一不曾爲父母,因此一切全爲給予利益者,不只一生,無數生全爲父母,應使衆具快樂。此刻雖不欲苦,但衆生受種種苦且作大苦之因,實爲可憐。吾之父母受如此痛苦,該如何

  如此對具痛苦之衆生用盡各種辦法生起難忍之心。

  

  (二)、正行

  

  頌雲:「輪修二取舍。彼二乘風息(或習)。」

  

  如是所說如前修慈悲心,但光口說可憐而放下即無意義,因此要思維彼等一切之罪業及痛苦吾接受,己之安樂和善業布施彼等,配合氣息,吸氣時彼等之罪業及痛苦成熟于我;吐氣時,每位衆生都獲得吾之安樂及善業。

  

  又如前配合吸氣,觀想彼等一切罪業痛苦如利仞削皮膜般,黑色集攏入于自之鼻孔融入心間。吐氣時觀想,自身的一切快樂及善業如月亮般,白光由自鼻孔而出,觸及一切衆生,當下成佛。對此發歡喜心,如是對吸氣、吐氣各階段練習。

  

  (叁)、座間修持

  

  頌雲:「出定修持乃。叁境叁毒叁善根。爲了正念勸行故。諸威儀中依詞修。取之次第由自起。」

  如是所說,對境歡喜或悅意生起貪念,對能害者或厭惡者生起瞋心,對中間模糊不清之對境生起癡心或惑心,此等任一何時生起,願一切衆生諸煩惱叁毒集合于吾心,願彼等脫離煩惱,願吾能代替彼等之煩惱,如是思維即叁毒轉變爲善根。

  

  一切時分,彼等罪業成熟于吾,吾諸善根成熟于彼,如此:勝利利樂供養尊貴諸衆生,損害禍患吾願受。反複如此念誦亦如是思維。自取他人痛苦之前,思維未來于他生將受之一切罪業成熟于今。

  

  叁、惡緣轉爲菩提道

  

  頌雲:「罪滿情器時。惡緣成覺道。」

  

  如是所說,當遇惡緣來臨要轉爲菩提之道,此亦應由今開始練習。此分爲叁種。

  

  第一、以世俗菩提心(惡緣轉爲道)

  

  頌雲:「報應皆歸一。修諸大恩德。」

  

  自受別人之傷害,身受病苦、心感痛苦,自方之鄉村毀滅,朋友之欺騙等,遇到任何不順心時,不可有受到如此傷害而記恨或責怪他人之過,思維以有我執之過造如此業,自作自苦,此時定要毀壞我執,此等傷害吾之衆生爲消吾業障者,具非常大恩德,如是反複思維。

  

  第二、以勝義菩提心(惡緣轉爲道)

  

  頌雲:「亂境觀四身。空護爲最上。」

  

  如是所說,總一切現分,特別出現任何逆緣,雖如此顯現,但少分亦無實有,生住滅叁處觀察,離一切可認定之自性明了,即現分非有無念中安住。此乃空即法身,明即化身,雙運報身,無二體性身。

  

  第叁、以殊勝加行修福忏罪(惡緣轉爲道)

  

  頌雲:「四勝方便行。當遇爲修持。」

  

  如是所說,四加行爲修福加行、忏罪加行、施食鬼神加行、供食空行護法加行。如此思維觀修,如吾不欲痛苦欲得快樂,遇顛倒之境爲表需修福忏罪,應如是作。作七支文,特別廣大供養贊歎叁寶,猛烈忏悔及守戒,一切座間,財物及受用供養上師及僧衆,造佛像、佛堂及印製法本,皆能成爲善緣。

  爲了忏罪,精進誦經念咒,作擦擦、禮拜及轉繞等。

  

  針對諸能害者,布施食子,彼等爲往昔欠債吾應還,取走債物故爲具大恩德,更期望能毀滅吾。「一切衆生之痛苦、不欲過患、病、損害及悲痛,全部聚集于吾身,願衆生脫離一切苦。」如是作。

  

  再,以多瑪供養護法,「不爲今世之利樂而祈請,如吾病爲善則請加持能病,若吾死爲善則加持受死,若吾痊愈爲善則加持康複。」如此作滅止疑望之祈請。

  

  暫時所作,思維爲一切衆生利樂而作,善業等任何自作,希望一切衆生能行甚于此善之佛法。不自主行任何惡業或生起惡念,全心思維一切衆生之惡業及惡行皆集合于吾之惡行。

  行、臥、食等一切無記平等時段,全心想利他事。

  

  四、終生修持歸一法

  

  頌雲:「總攝訣心要。合修五種力。大乘遷識訣。即五力要行。」

  

  五力爲引發力、娴熟力、善種力、厭惡力、發願力。

  

  所謂引發力爲猛烈思維,由今天起至成佛止,尤其是直到死亡,特別的確定今日不離菩提心。

  

  娴熟力爲猛烈練習二菩提心。

  

  善種力爲對行身口意之善業等不知足,盡量行使。

  

  厭惡力爲反複思維定要降伏我執,往昔漂流輪回受苦爲其(我執之)過,此次隨伴(我執)亦無安樂,確定要毀壞(我執)。

  

  發願力爲總一切衆生于輪回渡引,尤其一切善業回向及祈願成爲不忘菩提心之因。

  遷識爲初次不貪著一切物,自認爲最具信心及功德處應捐出行善爲善種力,以生生世世修持菩提心之因祈請爲發願力,厭惡力爲如前觀修,臨終中陰等發願生生世世不離二菩提心爲引發力;威儀爲身要(毗盧遮納)七支,不能則右側著地(吉祥臥姿),關住右鼻,往昔所修二菩提心練習爲娴熟力。

  

  藥物遷識口訣爲完整貝殼之灰燼、磁鐵粉、狂蜂蜜配置塗于頂門。

  

  伍、修行之驗量

  

  頌雲:「諸法歸一意。」

  

  一切法之意含蓋于降伏我執法內,依練習修心法定要漸漸減少我執。

  

  頌雲:「二證續上首。」

  

  自心正直不愧于己之意。

  

  頌雲:「恒依唯歡喜。」

  

  此爲不管遇到任何逆緣及痛苦,無恐懼亦無感傷,成爲行善之助伴,對不順緣等無不安心之念。

  

  頌雲:「放逸住能成。」

  

  無以特別對治及專注時,對親敵、樂苦、能害一切境自然顯現二菩提心。

  

  此四種爲修行達到要處之驗相。具此等(驗相),非表未來無需修持。

  

  陸、修行之誓言

  

  頌雲:「恒學叁總義。」

  

  此爲修心不違諾言,叁律不爲墮罪汙染及不僞裝:不表現無我示人之念,砍斷神樹、攪混靈泉、破壞神像、陪伴痲瘋病患等(裝模作樣)行爲要放棄,依清淨之行爲不偏私,修心成爲親敵偏私,能忍受部多之害卻不忍受當下之傷害,能忍受親敵之過卻不能忍受痛苦,雖這些都能忍受,但求于樂中行法等不偏私,苦樂、順緣、逆緣一切都要修心。

  

  「轉欲住本位。」

  

  往昔愛護自己、不愛護他人之念轉變,自事擱置放下,做這樣也不要太表現,自然放下。

  

  「不應說殘支。」爲不說他人之過失。

  

  「全莫思他過。」看見任何人有過失,即思因己心不清淨,…

《修心七要義導引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