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要義導引文▪P2

  ..續本文上一頁彼非定有此過失。以自己現分不清淨故,就如很多人會看到正等正覺佛陀有過失,因此要斷根有過失之己心。

  

  「先淨重煩惱。」觀察自心續最大之煩惱,集合一切法于此上。

  

  「斷諸追求果。」練習修心爲了駕馭鬼神,或僞裝爲聖人對傷害己之人也報恩等,放棄欺人之心。

  

  「舍棄毒食」貪執自己、執著實有的運心所作善業爲如有毒之食,應放棄執著,了解如幻化般。

  

  「莫學直報。」他人對己之傷害不可存恨。

  

  「莫發惡語。」不揭發他人之過失。

  

  「莫等險機。」不因他人傷害已過多年仍不忘,存待機報仇之心。

  

  「莫刺要害。」不揭發他人過失、說粗語、念誦非人之命要咒語等,不能說讓他人産生痛苦之語。

  

  「莫牦載移牛。」不作自過嫁于他人之事,應自承之事莫以謀略成爲他人之事。(以下四句之次第與原頌有異)

  

  「莫天爲魔。」雖然練習修心,若自心續不調柔即如天神成魔鬼般(成爲佛教油子),故應越修自心越柔和。

  

  「莫爭先鋒。」與人強功爲己之意。(此句于其他修心七要版本內均存,唯多羅納塔之達丹寺及榮塘寺木刻及手抄本內均無。原頌有異。)

  

  「莫當經忏。」不爲治病、消業、轉惡運等練習修心如苯教師誦經般,修心要放棄傲慢、鬥心疑慮。

  

  「莫樂求苦。」不能想施主死亡或生病就會作福,同伴或師兄死亡能得經典及佛像,與自己同輩死亡能獨獲財富,希望敵人死亡等,總說爲了己之安樂讓他人痛苦之念定要放棄。

  

  柒、修行之學處

  

  「一行諸瑜伽。」如此食物瑜伽、穿衣瑜伽、眠寐瑜伽及安坐瑜伽等,唯一以利他心行持。

  

  「一法諸對治。」修持時,生多病、遇傷害、造口舌,看起來越修煩惱越大,此爲顛倒之修持,對治之一切法爲思維希望一切的逆境及痛苦集合于現所遇逆境上,如此唯一行自他交換對治。

  

  「初後行二事。」早晨猛烈練習發今日不讓墮罪汙染之願,傍晚觀察是否受汙染,若無則發歡喜心,若有汙染則忏罪發願。白日再再重複提醒。

  

  「二境皆應忍。」(逆境)遇到痛苦、不順心、衰敗等任何狀況,思維往昔之業,不抱怨、不難過,取受他人之一切痛苦及罪業,想盡方法忏罪除障。

  

  (樂境或順境)承受痛苦、具足快樂及放逸期間不能存舍心,財物用于善資、權勢轉于善業,發願一切衆生獲得安樂的祈願,樂境安忍。

  

  「二事舍命護。」所守之戒總一切法學處及特別修心之學處,兩者中包含一切,因此不以自私分別念執著。

  

  「當學叁種難。」初次難以認識煩惱,因此一生起即應認識。中間難以轉變,因此應立即放下。最終難以斷續,發誓將來不生起如此之心念。

  

  「取叁主要因。」如此遇到殊勝上師,自心調柔,衣食緣具,若自圓,此爲善業加行之主要叁因,發願一切衆生亦如此具足,若其中任一不圓滿,所有衆生不圓滿處齊具于吾上,祈願衆生具足此等叁緣。

  

  「修叁無失壞。」如此練習對上師之誠信不衰失、修心之歡喜不衰失、叁戒律之持守不衰失。

  

  「成就叁無離。」身口意叁者恒時不離善業。

  

  「于境無方修,遍徹于善行。」發心遍滿諸衆生及四大等諸善惡境,此非爲言诠口說,爲內心深處徹底娴熟。

  

  「爲諸敵恒修。」修心之對境爲瞋心之敵及能害之部多,尤其爲己利益反爲傷害的恩將仇報者,對此應特別練習修心。

  

  「不依于他緣。」如此就個性之善惡、物質之多寡、言語之粗柔等任何部分修心,不依他人練習。

  

  「當修此要道。」今生比來世重要,脫離輪回更重要,他事較己事重要,修法比說法重要,專注上師口訣修持較精通之大班禅依因明之研究重要。

  

  「不應誤解」舍棄六種顛倒。無法忍受修行之苦,只能忍受滅敵護親,爲顛倒之忍辱。不願修行正法,只欲此世之財富權力,爲顛倒之欲望。不憐愍作罪之人,只憐爲法苦修者,爲顛倒之悲心。不勸依于己之人行法道,勸求今生虛榮,爲顛倒之營求。不喜輪涅之快樂及行善,只喜敵人受苦,爲顛倒之隨喜。

  

  「不應選擇」于法無定解故,時而精進、時而懈怠,此多慮之念應舍棄。

  

  「斷緣專修」(斷疑專修。此格魯巴諸上師釋爲斷對好壞之疑慮。)不放逸相續,立即放下心念,專注練習一方。

  

  「二觀尋解」記住自心續生起煩惱之境,鄭重觀察有無生起,若起則猛烈觀修對治。再觀察我執爲如何,若似不存在,再想貪瞋之境,若起貪著,即刻放下此念,以自他交換法對治。

  

  「莫作抱怨」對彼具恩及自修持存爲己利,故無可抱怨他方。

  

  「莫行嫉妒」對他方不可嫉妒,放下他人傷害、汙辱、擾己心續等報複心。

  

  「莫隨瞬變」不對應微小之事而現喜怒。

  

  「莫欲聲譽」放棄爲了名利而修行及行善之念。

  

  「五濁惡世期,菩提轉道用,甘露訣精要,金洲師傳承。」如是說。在此處金洲大師又說:「諸念生即滅,諸治即擊壞,諸願爲集合,諸道即當達,治法四菩提,需用渡邊地,惡眷報忍法,濁世必須要。」

  

  如說,一起分別,空性中立即毀滅,當起煩惱立即對治,一切願望集合爲毀滅我執及爲盡量利益自心,道爲立刻到達,無道與地可數,毀滅我執即成佛。

  

  「惡緣即善識,部多爲佛化,病痛滅罪帚,痛苦法性德,轉煩惱四法,濁世必須要。」等如前。遇不順心之逆緣時爲勸行善,遇部多能增長福資及修德,生病即爲消業障,痛苦本性爲空性、是爲法性應可取修持。此等之發生爲吉事。

  

  又說:「快樂大克服,痛苦大終結,無用正需要,鈎攝凶爲吉,反用四治法,濁世必須要。」等如前。看似快樂時想做各種不如法之事,當下觀快樂之自性即樂無實有,看似快樂之現分布施一切衆生,能自我控製爲對治。若稍微痛苦即絕望,現爲痛苦之現分如夢幻般,尋覓即不可得,此現象中集合衆生所有不順心之事,能苦所苦空性故即大終結。

  

  出現惡兆及神變,應思分別念有種種現象該遇此事,希望所有惡兆集合于我執之上,不傲慢及不起念化爲空性中安置。若面臨諸不想遇之事,思此爲我執該遇之事,願彼毀滅,自心快樂安置。若唯有彼即痛苦之伴,以業力而自心安樂。

  

  住于內欲出外,住于山欲下山,住平地欲往山處等,菩薩次第中說:「履次遷住處,不悅難過時,如此責自身,即汝之性格,此處爲上首,此念爲安樂,依汝罪而判,不墮獄乃福,無焚燒乃福。」如此等。

  

  「余思畏懼事,對己當恥責,虧食作難行,虧衣取劣質,樂苦皆對治。」

  生病時要成爲護士。當你生病時,責怪曾給過恩德之護士對己應更好而不夠好,要思維生病時以我執之過失,非任何人之過。若護士對己有利益,往昔無一未曾使用過,現以我執應遇此事,如此稱快思之放下,心自然安樂。

  

  「我爲諸過根,抛棄遠方法,他爲功德根,立即可受法,對治二終結,需用渡邊地,惡眷報忍法,濁世必須要。」此自過抛棄于遠方及立刻接受利他兩者中,包含一切修心法門。

  

  「觀觀直直觀,輕松置安樂,此即不束解。」此任起分別念隨心而放逸,內攝時觀當下之體性,此體性中輕松安然放置。

  

  此確定爲阿底峽之傳規,大乘修心口訣有無量之導引文,但一切含蓋在修心七要內。

  

  此乃以殊勝上師爲了利益而尊稱大吉祥尊者達隆巴、叁世諸佛之自性語自在皆喜善成就吉祥勝幢(阿旺更嘎拉則劄西嘉參巴桑波)賜給導引文筆記,且說應彙整成圓滿之書籍,如此命令置于頂上,唯精要寫成書,遊方客多羅納塔二十六歲婁宿月(藏曆八月)初十著于聖地南嘉日丹,抄錄者更嘎達吉。吉祥!

  

  「昔善緣覺者,自多善解因,無視苦惡語,求伏我執訣,因當死無悔。

  此乃格西恰客哇耶西多傑著。」

  

  

  

《修心七要義導引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