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彼非定有此过失。以自己现分不清净故,就如很多人会看到正等正觉佛陀有过失,因此要断根有过失之己心。
「先净重烦恼。」观察自心续最大之烦恼,集合一切法于此上。
「断诸追求果。」练习修心为了驾驭鬼神,或伪装为圣人对伤害己之人也报恩等,放弃欺人之心。
「舍弃毒食」贪执自己、执着实有的运心所作善业为如有毒之食,应放弃执着,了解如幻化般。
「莫学直报。」他人对己之伤害不可存恨。
「莫发恶语。」不揭发他人之过失。
「莫等险机。」不因他人伤害已过多年仍不忘,存待机报仇之心。
「莫刺要害。」不揭发他人过失、说粗语、念诵非人之命要咒语等,不能说让他人产生痛苦之语。
「莫牦载移牛。」不作自过嫁于他人之事,应自承之事莫以谋略成为他人之事。(以下四句之次第与原颂有异)
「莫天为魔。」虽然练习修心,若自心续不调柔即如天神成魔鬼般(成为佛教油子),故应越修自心越柔和。
「莫争先锋。」与人强功为己之意。(此句于其他修心七要版本内均存,唯多罗纳塔之达丹寺及荣塘寺木刻及手抄本内均无。原颂有异。)
「莫当经忏。」不为治病、消业、转恶运等练习修心如苯教师诵经般,修心要放弃傲慢、斗心疑虑。
「莫乐求苦。」不能想施主死亡或生病就会作福,同伴或师兄死亡能得经典及佛像,与自己同辈死亡能独获财富,希望敌人死亡等,总说为了己之安乐让他人痛苦之念定要放弃。
柒、修行之学处
「一行诸瑜伽。」如此食物瑜伽、穿衣瑜伽、眠寐瑜伽及安坐瑜伽等,唯一以利他心行持。
「一法诸对治。」修持时,生多病、遇伤害、造口舌,看起来越修烦恼越大,此为颠倒之修持,对治之一切法为思维希望一切的逆境及痛苦集合于现所遇逆境上,如此唯一行自他交换对治。
「初后行二事。」早晨猛烈练习发今日不让堕罪污染之愿,傍晚观察是否受污染,若无则发欢喜心,若有污染则忏罪发愿。白日再再重复提醒。
「二境皆应忍。」(逆境)遇到痛苦、不顺心、衰败等任何状况,思维往昔之业,不抱怨、不难过,取受他人之一切痛苦及罪业,想尽方法忏罪除障。
(乐境或顺境)承受痛苦、具足快乐及放逸期间不能存舍心,财物用于善资、权势转于善业,发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祈愿,乐境安忍。
「二事舍命护。」所守之戒总一切法学处及特别修心之学处,两者中包含一切,因此不以自私分别念执着。
「当学三种难。」初次难以认识烦恼,因此一生起即应认识。中间难以转变,因此应立即放下。最终难以断续,发誓将来不生起如此之心念。
「取三主要因。」如此遇到殊胜上师,自心调柔,衣食缘具,若自圆,此为善业加行之主要三因,发愿一切众生亦如此具足,若其中任一不圆满,所有众生不圆满处齐具于吾上,祈愿众生具足此等三缘。
「修三无失坏。」如此练习对上师之诚信不衰失、修心之欢喜不衰失、三戒律之持守不衰失。
「成就三无离。」身口意三者恒时不离善业。
「于境无方修,遍彻于善行。」发心遍满诸众生及四大等诸善恶境,此非为言诠口说,为内心深处彻底娴熟。
「为诸敌恒修。」修心之对境为瞋心之敌及能害之部多,尤其为己利益反为伤害的恩将仇报者,对此应特别练习修心。
「不依于他缘。」如此就个性之善恶、物质之多寡、言语之粗柔等任何部分修心,不依他人练习。
「当修此要道。」今生比来世重要,脱离轮回更重要,他事较己事重要,修法比说法重要,专注上师口诀修持较精通之大班禅依因明之研究重要。
「不应误解」舍弃六种颠倒。无法忍受修行之苦,只能忍受灭敌护亲,为颠倒之忍辱。不愿修行正法,只欲此世之财富权力,为颠倒之欲望。不怜愍作罪之人,只怜为法苦修者,为颠倒之悲心。不劝依于己之人行法道,劝求今生虚荣,为颠倒之营求。不喜轮涅之快乐及行善,只喜敌人受苦,为颠倒之随喜。
「不应选择」于法无定解故,时而精进、时而懈怠,此多虑之念应舍弃。
「断缘专修」(断疑专修。此格鲁巴诸上师释为断对好坏之疑虑。)不放逸相续,立即放下心念,专注练习一方。
「二观寻解」记住自心续生起烦恼之境,郑重观察有无生起,若起则猛烈观修对治。再观察我执为如何,若似不存在,再想贪瞋之境,若起贪着,即刻放下此念,以自他交换法对治。
「莫作抱怨」对彼具恩及自修持存为己利,故无可抱怨他方。
「莫行嫉妒」对他方不可嫉妒,放下他人伤害、污辱、扰己心续等报复心。
「莫随瞬变」不对应微小之事而现喜怒。
「莫欲声誉」放弃为了名利而修行及行善之念。
「五浊恶世期,菩提转道用,甘露诀精要,金洲师传承。」如是说。在此处金洲大师又说:「诸念生即灭,诸治即击坏,诸愿为集合,诸道即当达,治法四菩提,需用渡边地,恶眷报忍法,浊世必须要。」
如说,一起分别,空性中立即毁灭,当起烦恼立即对治,一切愿望集合为毁灭我执及为尽量利益自心,道为立刻到达,无道与地可数,毁灭我执即成佛。
「恶缘即善识,部多为佛化,病痛灭罪帚,痛苦法性德,转烦恼四法,浊世必须要。」等如前。遇不顺心之逆缘时为劝行善,遇部多能增长福资及修德,生病即为消业障,痛苦本性为空性、是为法性应可取修持。此等之发生为吉事。
又说:「快乐大克服,痛苦大终结,无用正需要,钩摄凶为吉,反用四治法,浊世必须要。」等如前。看似快乐时想做各种不如法之事,当下观快乐之自性即乐无实有,看似快乐之现分布施一切众生,能自我控制为对治。若稍微痛苦即绝望,现为痛苦之现分如梦幻般,寻觅即不可得,此现象中集合众生所有不顺心之事,能苦所苦空性故即大终结。
出现恶兆及神变,应思分别念有种种现象该遇此事,希望所有恶兆集合于我执之上,不傲慢及不起念化为空性中安置。若面临诸不想遇之事,思此为我执该遇之事,愿彼毁灭,自心快乐安置。若唯有彼即痛苦之伴,以业力而自心安乐。
住于内欲出外,住于山欲下山,住平地欲往山处等,菩萨次第中说:「履次迁住处,不悦难过时,如此责自身,即汝之性格,此处为上首,此念为安乐,依汝罪而判,不堕狱乃福,无焚烧乃福。」如此等。
「余思畏惧事,对己当耻责,亏食作难行,亏衣取劣质,乐苦皆对治。」
生病时要成为护士。当你生病时,责怪曾给过恩德之护士对己应更好而不够好,要思维生病时以我执之过失,非任何人之过。若护士对己有利益,往昔无一未曾使用过,现以我执应遇此事,如此称快思之放下,心自然安乐。
「我为诸过根,抛弃远方法,他为功德根,立即可受法,对治二终结,需用渡边地,恶眷报忍法,浊世必须要。」此自过抛弃于远方及立刻接受利他两者中,包含一切修心法门。
「观观直直观,轻松置安乐,此即不束解。」此任起分别念随心而放逸,内摄时观当下之体性,此体性中轻松安然放置。
此确定为阿底峡之传规,大乘修心口诀有无量之导引文,但一切含盖在修心七要内。
此乃以殊胜上师为了利益而尊称大吉祥尊者达隆巴、三世诸佛之自性语自在皆喜善成就吉祥胜幢(阿旺更嘎拉则札西嘉参巴桑波)赐给导引文笔记,且说应汇整成圆满之书籍,如此命令置于顶上,唯精要写成书,游方客多罗纳塔二十六岁娄宿月(藏历八月)初十着于圣地南嘉日丹,抄录者更嘎达吉。吉祥!
「昔善缘觉者,自多善解因,无视苦恶语,求伏我执诀,因当死无悔。
此乃格西恰客哇耶西多杰着。」
《修心七要义导引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