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勳績及保疆衛國的故事等。
西藏傳統詩歌,大致上分有受與未受宗教思想影響的詩歌兩種。
未受宗教影響的詩歌
描述曆史的真相和自己的情感,未受任何宗教規矩的束縛,任意揮灑出來的詩歌,詩歌內幾個常見的名詞
"打獵〃,如吐蕃王朝藏王答日年思之子、第叁十二王囊日松贊君臣們,在大瓊布等區招降返回後,各頌其功,國舅唱道:
去年前年前 殺普瑪野牛 南方之竹子 若無金屬鑲 竹子無能穿
若無羽毛飾 無能擊中牛
文內的野牛、竹子、金屬、羽毛、殺牛等指的是國王的命令或指示、軍官的指揮、將士們的膽識等各種條件具足合一,君臣同心、萬衆一心,能消滅敵人,所指的不是一個人的功勞,用的比喻都是西藏日常生活中的東西。
"食物〃, 如公主薩瑪嘎在給哥哥松贊甘布王的信中寫到:
吾得食物份 面粉及魚肉 雖然即奇妙久用面魚苦
此爲謎語式的詩,看起來文字簡單易懂,但內含很多玄機。公主嫁到祥雄王宮,未得寵幸,雖得豐衣美食,但單獨住于一處,覓一時機逃至青海,松贊王派人尋覓公主欲與祥雄王合好,公主說出各種不能合和的理由,並且以謎語的詩寫出一篇長信寄給哥哥松贊王,後來松贊王攻打祥雄統治此區,此信具相當的貢獻。
受宗教影響的詩歌
雖然受宗教的影響,但描述的方式完全存西藏傳統方式呈現的詩歌,如《密勒日巴傳》(密勒日巴,1040-1123)。
"環境〃,如密勒日巴的傳記中記載:
廣大瞻部洲北方 我夢雪山初延綿
雪山之巅可及天 日月環繞四周沿
日月光明照宇宙 綠草欣欣遍大地
四方江河不絕流 流潤衆生足所求
萬川爭向大海趨 衆水汪洋盡一如
我夢花草盡向榮 萬花齊放花吐舒
與佛無異上師尊 聽我略陳所夢境
此處描述西藏環境的優美、地理位置、雪山、草原及河流等。密勒日巴不只是位佛教的成就者,也是西藏有名的詩人,他的傳記在僧俗二衆間非常普遍,傳記的內容人人順口而出。
" 衣服",如《熱瓊巴傳》(熱瓊巴,1083-1161)內言及:
放棄布衣穿羊襖 後悔身穿羔羊皮
從今不穿此衣服 放棄拐杖騎俊馬
後悔從前騎俊馬 由今而起棄此馬
"俊男〃,《嶺格薩爾王傳》記載:棕面螺色牙, 血光赤目男,棕色東項族,嶺國格薩爾王。棕面(smugpo)有深藍色、紫色及咖啡色,意思爲紅光滿面、牧民者的臉色。
"醜男〃,《嶺格薩爾王傳》記載:美女不愛丹瑪臣,因吾膚色深青故,敵人不愛丹瑪臣,因吾箭法精准故。
"美女〃,《五部遺教》記載:﹝麗城公主﹞身形恰似疊珍寶,高矮肥瘦皆適中。麗城公主爲贊普赤松德贊王的女兒,形容她所住的城市都變爲美麗,因此取名麗城公主或爲城市的裝飾。
另外,歌謠中形容的美女有:臉頰紅過于珊瑚,身直超越林中竹。
"醜女〃,敦煌古文中記載:骯髒焦鍋﹝臉﹞。
焦鍋臉指爲佼魯妃子,爲贊普都松贊之妃。贊普二十八歲時,大軍抵現今雲南,邊地人降服,但王與妃子感情甚笃依依難離,軍機大臣客甘加多惹蒙罵王妃公私不分、勸國王出軍唱頌的歌。
另外,歌謠中記載:身不淨像似牛毛布,心不淨如同毒木炭。
"香味〃,《五部遺教》記載:﹝麗城公主﹞體味芬芳冰片檀香味。
歌謠中記載:體味香如甘松味,柔和言語似羊毛。
"臭味〃,敦煌古文中記載:﹝身上﹞發出臭魚味。臭味同上所指佼
妃子。
"傳情花〃,情歌中記載:你是不是心愛的金蓮花,你如果真的是金蓮花,我的心靈像蜜蜂一樣,圍著你的身旁轉叁趟。
"愛情〃,情歌中說:愛情比乳白,誓言如石堅。
"快樂〃,民謠中記載: 歡樂旭日出,悲痛黑暗散。
"痛苦〃,木拉覺嫫的悲歌內記載: 擡頭望天空,老天臉蒼白,右看遠山嘲,左望江水哭。
大家熟悉的"達賴喇嘛六世情歌〃,不單單是愛情的故事,它是暗批政治的諷刺歌,當時的曆史背景相當悲慘,政局不安、明爭暗鬥,蒙古王與西藏王相互鬥爭的時期 ─ 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于公元1703年未繼任藏王,在1705年殺第巴桑傑嘉措、驅逐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
,官方文獻載爲二十五歲圓寂,密傳內載爲六十四歲、約1746年圓寂。)送往北京,另立也協嘉措爲六世達賴,1717年爲准噶爾策旺阿喇布坦派入西藏的軍隊所殺。
六世達賴喇嘛八歲即寫出 "馬頭明王贊頌文〃,創作的詩歌存有六十二首,語言清麗、情感真摯,六世情歌部份內文:
1. 靜時修止動修觀 曆曆情人挂眼前 肯把此心移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2. 入定觀修上師尊 心中偏偏不顯現 不曾意想愛人臉 清清楚楚現在前
3.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4. 盜過佳人便失蹤 求神問蔔冀重逢 思量昔日天真處 只有依稀一夢中
5. 少年浪迹愛章合 性命唯堪寄酒樓 傳語當垆諸女伴 卿知不死定常來
6.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如尚多情
7. 生小從來識彼姝 問渠家世是狼無 成堆血肉留難住 奔走荒山何所圖
參、佛教與印度文化影響的詩歌
古印度詩人旦志,譯言持杖,綜合古印度東南兩派詩家相同和不相同的修辭文法,著成的作詩格律,全書共分叁章。
公元十叁世紀,由匈譯師˙多吉堅贊等在薩迦寺中譯成藏文,流行于薩迦教法內,大部份用于經典上,後廣爲官員等使用成爲高尚之文藻,應用于對民衆發號司令和學者間之書信。
最後,慢慢成爲各教派宗教人士著作必用之工具。邦譯師˙洛追登巴和夏魯譯師˙卻窘桑波等,曾先後根據梵文原本校訂改譯。深受印度的影響,特別在格魯巴和薩迦巴各個上師幾乎都套用印度的格式寫出種種文章,在此不一一介紹。
接下來爲各位介紹的是我本身所寫的回文,我寫過八種不同的回文,叁種已經流失不見,只剩五種。在印度 "詩鏡〃內有種種不同回文的寫法、中國古代有名的女作家蘇惠曾寫有 "蘇惠回文〃,西藏各作家也寫有長短的各種回文,我個人認爲西藏回文內文字優美、內容豐富的絕作有巴智活佛吉美卻吉旺波(1808-1887)、工珠˙雲丹嘉措(1813-1899)、十五世噶m巴卡恰多傑(DB法王1871-1922),更敦秋培(1903-1951)等寫的回文,其中工珠活佛的回文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論是以梵文或藏文讀誦都很順暢優美,我要介紹的這篇回文就是參考他回文的格式寫出。(以下的八吉祥格式的回文詩,從古至今僅有工珠活佛〈蔣貢康楚一世〉、其弟子十五世噶m巴卡恰多傑和噶陀仁珍千寶叁位寫過)
[圖略]
(法王的八吉祥回文詩,可組出二千余首詩!)
[圖略]
(蔣貢康楚一世的回文詩,可組出萬余首詩,且絲毫沒有勉強字,堪稱西藏曆史之最!)
蘇惠回文詩《璇玑圖》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仁
芳廊東步階西遊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風興自後妃荒經離所懷歎嗟智
蘭休桃林陰翳桑懷歸思廣河女衛鄭楚樊厲節中闱淫遐曠路傷中情懷
雕翔飛燕巢雙鸠土迤逶路遐志詠歌長歎不能奮飛妄清帏房君無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揚眷颀其人碩興齊商雙發歌我衮衣想華飾容朗鏡明聖
熙長君思悲好仇舊蕤葳桀翠榮曜流華觀冶容爲誰感英曜珠光紛葩虞
陽愁歎發容摧傷鄉悲情我感傷情征宮羽同聲相追所多思感誰爲榮唐
春方殊離仁君榮身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欽蒼穹誓終笃志貞
牆禽心濱均深身加懷憂是嬰藻文繁虎龍甯自感思岑形熒城榮明庭妙
面伯改漢物日我兼思何漫漫榮曜華雕旌孜孜傷情幽未猶傾苟難闱顯
殊在者之品潤乎愁苦艱是丁麗壯觀飾容側君在時岩在炎在不受亂華
意誠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顔曜繡衣夢想勞形峻慎盛戒義消作重
感故昵飄施愆殃少章時桑詩端無終始詩仁顔貞寒嵯深興後姬源人榮
故遺親飄生思愆精徽盛醫風比平始璇情賢喪物歲峨慮漸孽班禍讒章
新舊聞離天罪辜神恨昭盛興作蘇心玑明別改知識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廢遠微地積何遐微業孟鹿麗氏詩圖顯行華終雕淵察大趙婕所佞賢
水故離隔德怨因幽元傾宣鳴辭理興義怨士容始松重遠伐氏好恃凶惟
齊君殊喬貴其備曠悼思傷懷日往感年衰念是舊愆涯禍用飛辭恣害聖
傑子我木平根當遠歎水感悲思憂遠勞情誰爲獨居經在昭燕辇極我配
志惟同誰均難苦離戚戚情哀慕歲殊歎時賤女懷歡網防青實漢驕忠英
清新衾陰勻尋辛鳳知我者誰世異浮寄傾鄙賤何如羅萌青生成盈貞皇
純貞志一專所當麟沙流頹逝異浮沈華英翳曜潛陽林西昭景薄榆桑倫
望微精感通明神龍馳若然倏逝惟時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讒漫頑凶匹
誰雲浮寄身輕飛昭虧不盈無倏必盛有衰無日不陂流蒙謙退休孝慈離
思輝光饬桀殊文德離忠體一達心意志殊憤激何施電疑危遠家和雍飄
想群離散妾孤遺懷儀容仰俯榮華麗飾身將無誰爲逝容節敦貞淑思浮
懷悲哀聲殊乖分聖赀何情憂感惟哀志節上通神祇推持所貞記自恭江
所春傷應翔雁歸皇辭成者作體下遺葑菲采者無差生從是敬孝爲基湘
親剛柔有女爲賤人房幽處己憫微身長路悲曠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西藏文學與詩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