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的智慧▪P2

  ..續本文上一頁解脫身心的痛苦。

   大勢至菩薩強調自修、力求精進。而觀世音菩薩和娑婆世界比較有緣,所修的“耳根圓通法門”專聽娑婆世界衆生的苦難音聲,進而循聲救苦、護持衆生。

   娑婆世界猶如一座大醫院,衆生就像病人,而觀世音菩薩就如同大家的護士。健康的人可照顧不健康的人——醫護人員並未生病,卻天天進入醫院:主要目的即在照護、幫助病人——就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比較契合娑婆世界衆生的需要,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親近他。

  

  ⊙師父,我有心想要虔誠地拜佛,也有心想要虔誠地念佛,可是不知道爲什麼,當我在拜佛時,心就想到別的地方去了。念佛念沒多久,心就不能專了!許多時候明明在念經,眼看著經文,口中也念著經文,但心卻不知飛到哪裏去了?

   我想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心無法專一,智慧當然也就無法開通了。

   我們修習佛法並不是要學聰明,而是要學得智慧,智慧是由定而生,若心能專念不散,從事入理,則能産生智慧。比如說:念佛,即要念得佛心即我心,念經亦要念得文從眼入,句從耳入,理從心得,如在佛前聞佛親口說法,這才是真智慧!

   所以佛陀教導弟子要攝心,心能攝在一處,就能得定力啊!

  

  ⊙佛經土說“寶塔從地湧出”,是否真的如此?

   所說的寶塔即是我們的心。“塔”是心德、顯德之意,也就是顯現自性道德的崇高。所以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師父,您說的話很有道理,我也想爲社會做點事,但我身體不好,您保佑我身體好,我一定會好好做。

   我但願能夠保佑大家身體好;老實說,我身體也不好呢!

  

  ⊙作爲一個佛教徒,是不是一定要皈依?

   最好是。因爲在皈依後,心理上能自我勉勵、自我檢討,警惕自己是一個佛教徒,不可走錯路。

  

  ⊙貧病的人,難道就注定一輩子受苦?

   縱然定業不能轉,然而只要堅定毅力,不屈不撓、忍辱、精進,總有否極泰來,業消福至的一天。

  

  ⊙師父!我要生生世世追隨您!

   好呀!我到地獄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母親在世時是個受過菩薩戒的虔敬佛教徒,但因爲配合父親的飲食習慣,她依然烹煮葷食給父親食用,是否因此而造業得病,以致往生?

   信佛不一定素食,佛教東傳後,由于中國叢林可以耕作、自立爐竈,因爲環境允許,所以我們得以素食,而素食的主要意義在長養慈悲心。

   學佛是持心息妄,不要挂礙、執著于外相,否則會學得極不自在。

   人生四事(生老病死),是連貫而來的,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起點,佛教稱逝世爲“往生”,可見生即是死,而死是去了再來。

   人生在世最怕遇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形,而你母親自病發到往生,前後才一個半月,且聽說她往生時極爲安詳,並沒有一般癌症患者的痛苦反應,這實在是不可思議,你們應該替母親慶幸,並振作精神,繼承她的志業——出任委員或慈誠隊,以延續她的慧命。

  

  ⊙師父,我想皈依叁寶!.

   好!但是,要皈依,必須做到“以佛心爲己心,以師志爲己志”師父做得到的事,你也要能做到,你能嗎?

  

  ⊙師父,您這一生做那麼多善事,以後一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還舍不得離開娑婆,我甚至還想到地獄去哪!

  

  ⊙我和先生經常吵架, 真懷疑是不是八字不合?

   脾氣願意改好,八字就會合,要時時爲自己祝福。平日多念觀世音菩薩,以觀世音菩薩的一分愛心,普愛周遭的親友,時時起一分歡喜心,久而久之,不但自己脾氣會改,相信也會影響先生。夫婦之道應相敬如賓,互相多禮讓。

  

  ⊙有時歡喜做又很後悔,想行善也很煩惱,無法控製情緒,怎麼辦?

   這是缺少培養一分歡喜心,應常常保持歡喜心;工作時,要心存感恩,凡事應善解之。

  

  ⊙信奉佛教、弘揚佛法一定需要出家人嗎?我認爲在家人所接觸的社會層面比較寬廣,也比較方便做社會公益的服務。

   出家人住持佛法,在家居士護持佛法,對佛教而言,兩者是“理同相不同”。

   例如組成一家公司,必定要有董事長、總經理,同時也必須搭配各單位員工來作業,才能使得公司順利營運發展。又好比一棟房子,是由屋頂和牆壁架構而成,有牆無頂,或有頂無牆,它都不能成爲一棟房子。

   佛、法、僧統稱“叁寶”的整體。佛陀是我們曆萬劫難遇的明師,因爲稀有,所以稱他爲“佛寶”。

   佛陀既以色身示現人間,難免形壽異滅,但他所傳的教理卻是不生不滅的智慧,此即“法寶”。

   法理無形無相而能永久不滅,但在娑婆世間卻要假藉形相才能顯示道理,而“法由聲出,聲由文顯”,爲了讓無形的谛理做有形的教法,就必須靠僧伽承傳,所以出家人被稱爲“僧寶”。所謂“天下佛教由僧傳”,如果沒有出家人,佛陀的慧命便無法延續。

  

  ⊙算命的說我今年劫數難逃,我好惶恐……

   不要迷信算命,不要疑心生暗鬼。把凡夫心變成佛心,多培養慈悲心,就有福了:有福就可以破災!

  

  ⊙算命的說我今年有大劫數,他可以幫我化解,不過要花一筆錢……!

   一善破千災。業是自己造的,當然也要自己去轉,不要盲目的想花錢消災!罪從心起亦從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切莫心存僥幸。   

  ⊙有人說睡覺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阿彌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號:其實佛就是人,因爲他慈悲又有智慧,故稱爲佛。念佛是爲了警惕自己,讓自己有如佛一樣的慈悲,所以要時時念佛,與佛同住。

   睡前當然可以念佛,還要虔誠地念,但是要默念以表示尊敬。

  

  ⊙我常在睡夢中夢到死人,怎麼辦?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夢到“死”,表示“生”——生財、生福。凡事善解,什麼挂慮都沒有。

  

  ⊙幾年來每逢初二、十六皆拜土地公。今入佛門,只拜佛不拜神,可以嗎?因有人言:請神容易,送神難。

   要看自己是否有正信、正念?有道是疑心生暗鬼。心中有疑,什麼都挂礙。心中坦然,念念只有佛,就什麼事都沒有。

  

  ⊙婆婆的墳地今年六月份揀骨重修,而七月份公公的身體一直不順,是否風水沖犯了什麼?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業報,不應猜疑于一把骨頭或一塊土地——只要心正意誠,處處都是好風水。

  

  ⊙以前的房客搬家以後,居然把自己祖先的牌位留下來沒有帶走,請問該怎麼處置?

   其實,那也沒有什麼,如果爲求“心安”,就把它供奉到百家祠堂或一般寺廟裏好了!

  

  ⊙爲什麼在我信奉佛教以後,反而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請問迄就是所謂的“魔考”嗎?

   行走在人生道路上,難免會有坎坷、境遇困難的時候,你該慶幸在信奉佛教之後才遇見諸多困境——因爲此時你已有了信仰,它能讓你更有勇氣、毅力來面對逆境、沖破難關。如是因如是果,會發生任何狀況都是源自業力使然。

  

  ⊙我時常夢見師父,但師父說什麼都忘記了!

   夢中的話可以忘,但現在說的話要記得。

  

  ⊙前一陣子被朋友倒了六百萬,透過任何途徑都無法討回款額,我該如何?

   不增不減啊!是他倒你的,你現在才能如此心安理得、無礙自在。如果是你倒了人家的,現在你的心一定會忐忑難安、不得平靜,所以你應該爲“還好不是我倒他”而感到高興才對。

   只要不種惡因,且常抱歡喜心,即使面臨困境,也能心開意解。

  

  ⊙爲什麼別人發願賺錢來布施都能如願,錢也賺了,好事也做了,而我卻不能如願?我所做的投資不賺錢的話,就不能多做布施了!

   凡是有所求的願,就不正確,慢慢來,不要急,所謂:“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雖說有多大的願就有多大的力,但是起心動念有別,則果報不一。

  

  ⊙在家念大悲咒,有何用?

   念佛、持咒均在至心虔誠,心無雜念,即得大自在。

  

  ⊙對基督教應持何看法?

   人與人之間本應彼此和睦相處,任何宗教能流傳久遠,都有其宗教價值,我們應尊重他們的教義與人格。

  

  ⊙我曾于路邊拈香禮拜、焚燒冥紙,從此噩運連連、家道不安;四處問神蔔卦,都說是舉香時撞邪靈、燒冥紙招來冤魂,我日夜都生活在痛苦中,可否請求師父幫忙化解?  

   拈香,只是一個動作;冥紙,也不過就是一張紙而已。不要挂礙、不要執迷,不要把“沒有什麼”硬想成“有什麼”。事實上,你所說的這些東西,全都是你自己的心念起疑,心安就自在,福報自然源源而來;心不安,任誰也無法幫忙你化解。

  

  ⊙每個宗教都勸人爲善,如何才不會選擇偏差?

   不錯,但各種教理有究竟與非究竟。如佛門中談六道輪回,但佛菩薩精神是超越人天六道的。外教言:“你信我,方得救。”而佛門卻隨緣度衆生,愛一切衆生,不只愛同道者。

  

  ⊙我們要用何種心態面對“嬰靈”的問題?

   佛教講慈悲,最好不要有墮胎的事發生。然而一旦成了事實,也不可能以區區小錢,即能抹煞這個定業。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啊!業因最好不要去造,否則心中有鬼,心神不定,不是鬼與人纏,而是人與人纏。

  

  ⊙我以前信仰他教,如今欲入佛門,卻有一分惶恐,惶恐當初入教時的誓言,不知道這個誓言會不會應驗?

   好比一般幫派,加入時要立誓、飲血酒,一旦棄暗投時明,政府必會保護你的,何況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呢?

  

  ⊙…

《清淨的智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