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卷▪P7

  ..續本文上一頁根本原因,以何種習造罪,今依余習,成爲何鬼。若于往昔,以貪求財物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貪習,遇物生貪,附之成形。故有依草附木,成精作怪之類,名爲怪鬼。

  癸二 淫習風魃之鬼

  貪色爲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爲魃鬼。

  不言本因者,例上可知故。仍以貪名,貪爲煩惱之首,冠一切業故,下皆准此。若于往昔,以貪求美色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淫習,心愛遊蕩,遇風成形,名爲魃鬼。魃爲女鬼,亦曰女妖,故呼女子之多淫者,爲魃婦也。《神異經》雲:魃鬼長二叁尺,其行如風,所現之處必大旱。蓋以酷淫,則致陰陽不合,妖風能令雲雨不成也。

  癸叁 诳習畜魅之鬼

  貪惑爲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爲魅鬼。

  若于往昔,以貪求诳惑爲罪者,以是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诳習,遇畜成形。故有狐狸野幹,雞鼠成精之類,名爲魅鬼。

  癸四 嗔習蠱毒之鬼

  貪恨爲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若于往昔,貪求嗔恨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嗔習,懷恨在心,遇蟲成形。蟲謂毒蟲,如蟒蛇蜈蚣之類;附之蠱害于人,名蠱毒鬼。《灌頂》雲:兩廣習妖術,令人成蠱脹者,即此鬼也。

  癸五 怨習疫疠之鬼

  貪憶爲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爲疠鬼。

  若于往昔,以貪憶宿怨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怨習,蓄惡欲雪,樂爲衰敗,即遇衰成形。衰謂四時不正,陰陽衰敗之氣,散瘟行疫,名爲疠鬼。

  癸六 慢習氣餓之鬼

  貪傲爲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爲餓鬼。

  若于往昔,貪求傲慢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慢習,常懷高舉,故遇氣成形。氣謂地上之氣,下有水火二輪,蒸熱發氣,升于虛空,希望高舉;故附之成形,無所主宰,不得祭祀,名爲餓鬼。 問:餓鬼,乃一趣總名,經雲:腹大咽小,曆劫不聞漿水之名,常被焚燒,水能害己,何于慢者,獨受其苦耶? 答:地獄十因,各隨業習,今受報既畢,仍依慢習,感報受生,遇氣成形,名爲餓鬼。此乃總中之別,非獨苦耶?

  癸七 枉習幽魇之鬼

  貪罔爲罪,是人罪畢,遇幽爲形,名爲魇鬼。

  若于往昔,以求貪誣枉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枉習,趣逐暗昧,故即遇幽成形。幽謂幽隱暗昧,陰陽不分之氣,附此成形,乘睡魇人,令其氣不得伸,名爲魇鬼。

  癸八 見習魍魉之鬼

  貪明爲罪,是人罪畢,遇情爲形,名魍魉鬼。

  若于往昔,以貪求邪見,妄作聰明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見習,而無正慧,故即遇精爲形。精,謂日月精華之氣,附以成形,顯靈異于川澤,爲魍魉鬼。魍,謂其形暗昧;魉,謂其形不定也。抱樸子曰:魍魉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善犯人,又好學人聲,迷惑于人也。

  癸九詐習役使之鬼

  貪成爲罪,是人罪畢,遇明爲形,名役使鬼。

  若于往昔,以谄詐誘人,貪成己私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詐習,遇明爲形。明:謂咒術也,附以成形,聽役使,以作禍福;不知因中,以詐成己,今爲咒術之所役使也,名爲役使鬼。

  癸十 訟習傳送之鬼

  貪黨爲罪,是人罪畢,遇人爲形,名傳送鬼。

  若于往昔,以貪求朋黨,助惡興訟,而爲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訟習,遇人爲形。即環師所雲,附巫祝而傳吉凶者,是也。良以因中結黨,傳遞隱暗之事,而讦露于人,今爲鬼亦附人,發泄傳說,吉凶等事,即名傳送鬼。二詳列十類竟。

  壬叁 推本顯妄

  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幹,上出爲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此推究鬼趣之因果。阿難!是鬼趣十種人,皆以純情無想,墜落阿鼻地獄;及以九情一想,墜落無間;八情二想,墜落有間;以業報苦火,燒得妄情之水,至此始幹,由是上出爲鬼。叁途以地獄得出,則爲上升,此推本也。此等下顯妄:此諸鬼等,皆是自心妄想顛倒,循業發現之所招引耳。若悟得真性菩提,如從夢覺,無法可得。妙圓明者:苦不能羁曰妙;業不能礙曰圓;惑不能蔽曰明。則諸鬼之趣,本來無所有矣!二諸鬼趣竟。

  辛叁 畜生趣 分四 壬初 蹑前起後 二 詳列十類 叁 推本顯妄 四 重答前問 今初

  複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間,與元負人,冤對相值,身爲畜生,酬其宿債。

  此總標畜生趣。以其秉性愚蠢,不能自立,多賴于人,畜養而生,故名畜生。又名旁生,此道多屬覆身旁行,故曰旁生。複次,阿難!鬼業既盡者:諸鬼之業報,苦火之焚燒,燒得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即超出鬼趣情想,故曰二俱成空;此蹑前也。方于下,此起後:方于世間,與彼元有負欠財物,或形命之人,冤家對頭,互相值遇,業債難逃,身爲畜生,或被宰殺,或受驅使,償命償財,故曰酬其宿債。初蹑前起後竟。

  壬二 詳列十類 分十 癸初 枭類 二 咎類 叁 狐類 四 毒類 五 蛔類 六 食類 七 服類 八 應類 九 休類 十 循類 今初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枭類。

  物怪之鬼者:昔因貪習,遇物成形,名爲怪鬼。今則所附之物已銷,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物爲怪余習,多爲枭類。枭則附塊成形,即貪物余習;以子食母,即怪鬼余習;大率如是,故雲多爲。以一例余,下則准此。

  癸二 咎類

  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咎征,一切異類。

  風魃之鬼者:昔因淫習,遇風成形,名爲魃鬼。今則所附之風已銷,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色,爲魃余習,多爲咎征,一切異類。咎征者:乃凶事之前兆,如商羊舞水,石燕飛風等,即爲魃鬼兆災余習。異類者:或爲色禽,或爲淫獸,即貪色余習;一切異類句,當屬此科。下第九科,多爲休征,與此同。十科均以類字,結尾也。

  癸叁 狐類

  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于世間,多爲狐類。

  畜魅之鬼者:昔因诳習,遇畜成形,名爲魅鬼。今則所附之畜已死,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诳爲魅余習,多爲狐類。狐狸爲妖獸,改形變幻,迷惑于人,即貪诳余習。千歲狐爲淫婦,百歲狐爲美女,即魅鬼余習。

  癸四 毒類

  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毒類。

  蟲蠱之鬼者:昔因嗔習,遇蟲成形,名蠱毒鬼。今則所附之蟲已滅,所受之報亦盡。蠱滅,按諸科當是蟲字。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嗔,爲蠱余習,多爲毒類,如蚖蛇蝮蠍,蜈蚣蚰蜓等,時時蓄毒,即貪嗔余習;或無故便螫,或觸之乃傷,皆蠱鬼余習。

  癸五 蛔類

  衰疠之鬼,衰窮報盡,生于世間,多爲蛔類。

  衰疠之鬼者:昔因冤習,遇衰成形,名爲疠鬼。今則所附之衰已窮,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憶,爲疠余習,多爲蛔類。蛔,謂腸胃中蟲,因閉身中,即貪憶余習;乘癞而生,致結蛔症,即爲疠鬼余習。

  癸六 食類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食類。

  受氣之鬼者:昔因慢習,遇氣成形,名爲餓鬼。今則所附之氣已銷,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慢,爲餓余習,多爲食類。食類者:世人不知,凡屬有命,盡是貪生,以豬、羊、雞、鴨、魚、鼈之類,視爲可食。由是傲慢,尊己陵他,恣意食啖,今亦以身肉,供人之食。斯則以報酬報,無怪其然也。

  癸七 服類

  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服類。

  綿幽之鬼者:纏綿幽暗,昔因枉習,遇幽爲形,名爲魇鬼。今則所附之幽已銷,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枉,爲魇余習,多爲服類。《指掌疏》引《異物志》雲:山鸮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名之曰服,亦名只狐,晝伏夜出,亦名禍鳥,鳴則有禍。蓋晝伏夜出,即貪枉余習;鳴則有禍,即魇鬼余習。又服類其義有二:一、爲蠶蟲貂鼠等類,供人衣服。二、爲驢馬駱駝等類,供人乘服。由其貪枉爲罪,遇幽爲魇之余習;今爲服類,酬償先債也。

  癸八 應類

  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爲應類。

  和精之鬼者:昔因見習,遇精爲形,名魍魉鬼。今者,所和之精既銷,所受之報亦盡。和銷准前後,應是精銷。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明魍魉余習,多爲應類,如春燕秋鴻等,知時知節,即貪明余習,忽南忽北,即魍魉余習。

  癸九 休類

  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爲休征,一切諸類。

  明靈之鬼者:藉明顯靈之鬼,明即神咒,昔因詐習,遇明爲形,名役使鬼。今則所附之明力已滅,所受之果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多爲休征,一切諸類。休征者:吉兆之前驗也。因有詐習,貪成役使余習,如嘉鳳祥麟等。兆休明,征聖治,即貪成余習。諸類者:如靈禽文獸等,識語言,隨呼喚,即役使余習。

  癸十 循類

  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于世間,多爲循類。

  依人之鬼者:昔因訟習,貪黨爲罪,遇人爲形,名傳送鬼。環師謂:附巫祝而傳吉凶是也。今則所依之人既亡,所受之報亦盡,形謝苦終,生于世間。因有貪黨傳送余習,多爲循類。循者順也,爲人畜養,循順于人,如犬鴿之類。良以因中結黨,泄露人之隱惡,次則爲鬼,附巫傳送,是其余習。今則爲犬爲鴿,黨惡受教,傳遞消息,亦余習之使然也。 問:如來總標,畜生原爲酬債,竊觀此中,多有蕭散之物,如麟鳳鴻燕等類,畢竟酬何債耶?答:或被網羅售賣,或被籠系玩好,或因捕而致命,或因閉而喪生,則何往而非酬債耶?二詳列十類竟。

  壬叁 推本顯妄

  阿難!是等皆以業火幹枯,酬其宿債,旁爲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

  阿難!是等:是十類畜生等,皆以地獄、鬼趣,業報苦火燒盡,二趣妄情,今得幹枯,生于世間,償其宿債,披毛戴角,旁爲畜生,亦爲旁生,然旁生類寬,畜生類狹;以畜者養也,明其無力自活,待人畜養,不該有力自養者,故狹也。此等十類畜生,亦皆是虛妄惑業之所招引,自作自受也。若悟得菩提真心,本來無一物,而此業報,猶如空華,故謂妄緣,本無所有。清淨心中,無能無所,譬若晴明空,如果眼中有翳,自覺空裏華紅,空本無華,病眼妄見,則見空華時,華本不曾生,翳病若除,則見華滅,生既無生,滅何所滅,即此不生不滅,是自性菩提。菩提人人本有,祗因妄緣障之也。菩提如何悟得,只要能緣之心不起,所緣之境自無,所謂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叁推本顯妄竟。

  壬四 重答前問

  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爲浮虛,妄想凝結。

  此牒前問,如汝阿難所言,即問寶蓮香等叁人墮獄。如是惡業者:前阿難偏問地獄,今如來總答叁途,明其同一罪罰之苦趣故也。 《正脈疏》雲:本自發明者:良以衆生自心,如來藏中,無所不具,倘自循何等之業,即自發明何者之報。譬如米中,諸味皆具,成糖、成醋、成酒,隨其造時,即自發明,不從外得。非從下乃至還自來受,正明不從外得也。此意,學人還須著眼,不同世間所說,自惹官刑之意。蓋世間雖知禍是自招,而猶執官刑乃是外境。今表叁途,皆是自心,變化妄境,全如夢中,並無外物;故雲菩提心中,虛妄凝結。

  《指掌疏》雲:自妄所招,還自來受,顯是我自致。菩提心中,浮想凝結,顯本無實體。據前阿難有總別二問;初總問七趣雲:此道爲複本來自有,爲是衆生妄習生起?此雲自妄所招,還自來受,是答以妄習生起。菩提心中,浮想凝結,是答以非本來有。次別問地獄雲:此諸地獄,爲有定處?爲複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此雲:自妄所招,還自來受,是答以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皆爲浮虛,妄想凝結,是答以縱有定處,亦屬浮想凝結。良以前雲:衆同分中,兼有元地,似有一定之處。故今並遣言,衆生初以一念妄動,業識潛興,名爲浮想。次以見分俄興,結爲現境,是曰凝結。爲七趣所共依;呼爲同分,若衆生之自招,乃稱別業。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銷殒;況諸地獄鬼畜等,又在虛空中耶?是菩提心中,都無所有,果其徹證,無勞更疑。若乃未悟先空,只恐誤人自誤。古德雲: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仍須還宿債,可弗慎欤!叁畜生趣竟。

  楞嚴經講義第二十卷終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