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一卷
圓瑛大師著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
福州鼓山湧泉禅寺圓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辛四 諸人趣 分叁 壬初 蹑前警起 二 詳列十類 叁 結歎可憐 壬初分二 癸初 負債反複征償 二 負命殺食不已 今初
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衆生,還複爲人,反征其剩。
《寶鏡疏》雲:人者忍也,謂于世間,違順情境,能安忍故。若論人趣,亦有多種,約而言之,有叁差別:一是五戒,及中品爲因,直克其果。二是從勝類中來,如聖賢示現,天仙谪降之類。叁是惡道中來,如地獄、鬼畜及阿修羅。今且單約從畜複形者,以詳明之。 《正脈》雲:以人趣爲修進通途,諸趣皆願爲之,求轉身之速也。故諸佛但于人中成佛,裴公序《圓覺》雲: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爲能耳!且勝劣無量差別,富貴慈善者似天,聰明者似仙,剛暴者似修羅,愚癡者似畜,貧賤者似鬼,囚系者似獄。夫相似既多,則知來處必多。今亦順序而談,故偏取從畜來者。 夫此文頗似畜生趣余文,再四研求,前趣之文已結,當是蹑前警起之文,故以複次阿難起之。觀文中征剩索命二意,乃諸畜所以潤生爲人也。言警起者,是我佛欲人警悟,于諸畜生,不可鞭策,過用其力,嗔怒枉殺其身也。負債應分兩種:一負物債,反複征償。二負命債,殺食不已。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者:此負物債也;酬償先世物債,債畢即停,兩不相幹矣。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越超過也,超過所應償之分。此等衆生,還複爲人,反征其剩者:即乘此因緣,反複爲人,索還其前生余剩之債矣。 《正脈》問:酬滿壽終,或轉別生,則無可越。若酬滿,而彼不死不轉,則凡心何以知其當止乎?答:喂養不到,非禮苦役,鞭策過度,則必越分,于此切宜存心,至于死轉,必有冥冥主宰,不足慮也。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于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爲畜生,償彼余直。
此償物債,而分勝劣。勝者:人中償還;劣者:爲畜償還。如彼有力,兼有福德者:彼指被征之人;有力指有善業之力,兼有福而仁,有德而賢,不必舍命,則于人趣之中,不舍人身,酬還彼索債者,前世過用之力也。如被盜賊劫奪,親友負欠等皆是。此約勝者說。若無福者下:此約劣者說。若無善業之力,及無福德者,則難保人身,還爲畜生,或被驅役,或被售賣,償彼前世余剩之債,故曰余值。 《指掌疏》雲:則現前過用得意,即當來反償之不得意,普願舉世仁人君子,當其得意時,須防有不得意時耳。初負債反複征償竟。
癸二 負命殺食不已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
此重明剩債易償,言反征可停。阿難當知者:借阿難以警世人也。若用錢物者:言被征之人,若有善業之力,不舍人身,而反征者,不過用其錢物而已。若無福者,則爲畜生,而反征之人,或應役其身力,故曰或役其力。是皆可以償足,自然停止,但不至分越所酬而已。
如其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爲高下,無有休息。
此正明負命難解。設或爲其中間,殺彼身命,食其血肉,如是生生世世,經微塵劫數,怨習難忘。以肉還肉,故互來相食;以命還命,故互來相誅。遞相報複,無有已時;猶旋轉車輪一般,互爲人畜,循環高下,無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此唯許佛法能止。奢摩他,爲自性本定,法也;佛出世,爲照世明燈,佛也;除此佛法之外,不可停寢。奢摩他開解照了,此自性天然本定,返妄契真,能止生死業苦,明自力得解也。遇佛出世,爲衆生說法,能解曆劫冤愆,明他力得解也。佛意警誡,不宜恣意殺生食肉也。初蹑前警起竟。
壬二 詳列十類 分十 癸初 頑類 二 異類 叁 庸類 四 狠類 五 微類 六 柔類 七 勞類 八 文類 九 明類 十 達類 今初
汝今應知:彼枭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汝今應知者:此警告阿難,以及世人,應當以智而知,今畜報既盡,幸得爲人,須及早省悟,不可仍依余習,旋得旋失;直貫諸科,寄居于此。彼枭倫者:昔因惑習,爲怪爲枭者,今雖酬債已足,恢複本形;可見原從人道,墮落叁途,現叁途罪畢,生于人道之中;猶帶余習,參雜混合于頑類。頑謂惡而且愚,不可化爲一毫之善者也。參合頑類者:非彼一類,皆枭所化也。余准此可知。
癸二 異類
彼咎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
汝今應知,彼咎征者:昔因淫習,爲風魃爲咎征者。今雖酬債已足,恢複本形;可見原從人道,墮落叁途,現叁途罪畢,生于人道之中;猶帶余習,參雜混合于異類。異類者,謂妖異之類,如身具二形,六根反常者是也。
癸叁 庸類
彼狐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庸類。
汝今應知,彼狐倫者:昔因诳習,爲魅爲狐者。今雖酬債已足,恢複本形;可見原從人道,墮落叁途,現叁途罪畢,生于人道之中;猶帶余習,參雜混合于庸類。庸類者:無超拔之氣,媚世求榮,甘爲庸鄙之類。
癸四 狠類
彼毒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狠類。
汝今應知,彼毒倫者:昔因嗔習,爲蠱鬼爲毒物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雜混合于狠類。狠類者,剛暴自用,毫無仁慈之行也。
癸五 微類
彼蛔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
汝今應知,彼蛔倫者:昔因冤習,爲疠爲蛔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合微類。微類者:卑微下賤,倡優婢仆,雖親附人,人不介意是也。
癸六 柔類
彼食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汝今應知,彼食倫者:昔因慢習,爲餓鬼爲食類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合柔類。柔類者:柔弱懦性,被世欺淩,不能卓立之類也。
癸七 勞類
彼服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汝今應知,彼服倫者:昔因枉習,爲魇爲服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合勞類。勞類者:勞苦不息,碌碌營生者是也。
癸八 文類
彼應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文類。
汝今應知,彼應倫者:昔因見習,爲魍魉爲應類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于文類。文類者:合轍雲:小有才能,通文合禮,與人應接,不失其序,非經天緯地之大文也。
癸九 明類
彼休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
汝今應知,彼休征者:昔因詐習,爲役使鬼,爲休征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合明類。明類者:乃世智辯聰,堪爲世用,非仰觀俯察之大明也。
癸十 達類
彼諸循倫,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達類。
汝今應知,彼諸循倫者:昔因訟習,爲傳送鬼,爲循類者。今雖酬債已足,複形人道,猶帶余習,參于達類。達類者:《灌頂》雲:谙練世故,了達人情,非博古窮今之大達也。二詳列十類竟。
壬叁 結歎可憐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酬畢,複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于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爲,可憐愍者。
此警示,既得爲人,當念人身,難得而易失,切宜珍重愛惜!是等皆以宿債酬畢,複形人道者:是等,指上十類人倫,皆以宿生之債,酬償已畢,恢複人道本形。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者:此指多生,皆從無始以來,惡業妄計,種種顛倒,不忘債與命也。爲征債而相生,如人死爲羊,羊死爲人也。爲索命而相殺,如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也。
不遇如來出世,不聞諸佛正法,悔過自新,無緣解脫。于塵勞之中,法爾輪轉者:然塵屬惑,有惑必有業,有業必有苦,如惡叉聚,自然不離,故雲法爾輪轉。此輩名爲可憐憫者:此輩幸得爲人,凶多吉少,苦多樂少,若乃一念不慎,轉眼便成墮落;仙天無路可升,佛道從茲永隔,故名爲可憐憫者。四諸人趣竟。
辛五 諸仙趣 分叁 壬初 結前標後 二 正列諸仙 叁 判同輪回 今初
阿難!複有從人,不依正覺,修叁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梵語茂泥,此翻爲仙,仙者遷也。故佛告阿難:複有從于人趣,非上之十類人倫,初得人身,猶帶十習余習。《正脈》雲:惟此仙趣以上,方與十習無幹矣!欲求仙道,厭懼無常,想身常住,遷入山林。不依正覺,修叁摩地者:不依本覺真心,發起始覺正智,而修楞嚴大定,以證究竟堅固之理;而反別修,虛妄之念,撥弄精魂,存想固形,以求長生不死。殊不知欲求長生則可,欲求不死,實是空言,縱使壽千萬歲,亦不過後死而已。
《寶鏡疏》雲:但凡存想,便是妄認緣影;但曰固形,便是妄認色身;即佛所謂,錯亂修習者此也。不依正覺,修叁摩地者:此不依真本也。別修妄念,存想固形者:此別修妄本也。《正脈》雲:山林人不及處者,即名山洞府,神仙隱迹之處。經中謂:七金山中有一山,乃神仙所居。道家所謂:昆侖倒景,以此山非須彌山也。夫人既不及,彼獨能遊,則神仙具五通矣。有十種仙者:但以其所修別之。初結前標後竟。
壬二 正列諸仙 分十 癸初 地行仙 二 飛行仙 叁 遊行仙 四 空行仙 五 天行仙 六 通行仙 七 道行仙 八 照行仙 九 精行仙 十 絕行仙 今初
阿難!彼諸衆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彼諸衆生者:指別修妄本也。總冠十科,步居于此。前五科行字,作平聲讀之,約步履行走而言。後五科行字,作去聲讀之,約功行淺深而論。堅固服餌者:謂存想堅固形骸,由于服食藥餌,以諸藥物,炮煉修治,爲丸作餅;服食不休,而得功效,謂食道圓成。不惟百體康壯,壽年延永,必至身輕行疾,名地行仙,不能升空。故此與下四科,…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