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心說識 第八章 計較與執著——遍計所執與諸法性空▪P3

  ..續本文上一頁成六十句;加上根本的身異命異“常見”、身一命一“斷見”的二種,合成六十二見);十、散動分別(這是大乘菩薩不共所對治的十種分別。散是散亂,動是流動;因這散動分別爲障礙,使無分別智不得現前,使我們不見諸法的真實性。《般若經》中說的無分別智,就是對治這散動分別的)謂諸菩薩十種分別:一、無相散動;二、有相散動;叁、增益散動;四、損減散動;五、一性散動;六、異性散動;七、自性散動;八、差別散動;九、如名取義散動;十、如義取名散動。爲對治此十種散動,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中說無分別智。如是所治能治,應知具攝般若波羅蜜多義。”

   除上所說的各類遍計,其他還有十一、十二,乃至無量的遍計。總說一句,隨著依他起性有多少,遍計執也就有多少。《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說:

   “問:遍計所執自性有幾種?答:隨於依他自性中施設建立自性差別所有分量,即如其量,遍計所執自性亦爾。是故當知遍計執自性無量差別”。

  

  

五、過度計較的後果

  

   由於遍計所執認妄爲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爭執、誤會、不愉快就會産生。

   有個實例爲證:

   菁萍叁個月前才做了新娘,丈夫王雄是某大工廠的助理工程師,小夫妻恩恩愛愛。一個月前,菁萍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是她與王雄愛情的結晶,這個不久將出生的小生命,給這個溫暖的小家庭裏又增添了不少的歡欣。

   就在這時,菁萍漸漸發現丈夫的精神有些反常。最近連著幾天,天很晚了,王雄卻遲遲沒回來,結婚後他每天都是准時到家,可是今天怎麼啦?菁萍做好飯看一陣電視就趴在窗臺上向著街頭張望。天黑了,她獨自吃晚飯,又坐在床上默默地等啊等,一直等到十點多,王雄才酒氣薰天地回來。一進門,左搖右晃,傻笑著拍拍菁萍的肩膀說:“啊,賢妻!讓你久等了,對不起!工廠裏跟外國簽了一份技術合作的合同,晚上陪客人吃飯,你看,忙糊塗了,本來應該打個電話告訴你才是……”菁萍正上火呢,一看丈夫可憐兮兮的樣子,又滿嘴酒臭,那股厭惡勁不知怎地就來了,她寒著臉問:“還吃不吃啦!不吃我收拾了!”王雄討了個沒趣,搭讪著說:“那我去睡啦!”這天晚上,菁萍心裏極不滿意。

   王雄進入了夢境,菁萍可千種煩惱萬種委屈一齊湧上心頭。往常她也有撒嬌使性子不理他的時候,王雄總是陪著笑臉直到她氣消。今天怎麼如此呢!菁萍胡思亂想,一夜沒睡好。

   打那以後,王雄每天晚上都很晚回來。回來也不等菁萍開口,他自己主動解釋:“這些日子工廠太忙,一項合同已簽訂,但在技術方面遇到難題;需要夜裏加班。”而且每天回來總是重複一句話:“對不起!你今天過得好嗎?”

   “虛僞!”菁萍想:“我也沒問人你!幹嘛自己解釋呢?再說加班爲什麼要在工廠裏不可?把有關資料帶回來難道不行?又不是保密工程。只怕跟哪個女幽會去了吧?”心裏想,嘴上沒說。她是小學教員,不比一般家庭婦女,有些話可不好張口就說出來。

   日子就這樣淡淡的過著。菁萍覺著彎扭,也沒說破,王雄天天早出晚歸,表面上也挑不出毛病。

   最近一件事,卻傷透了菁萍的心。

   菁萍決定試探王雄是不是有外遇。這一天,她故意不做晚飯。和衣躺在床上。王雄回來,果然驚惶失措,趕忙問她怎麼啦?並要送她上醫院。後來發現晚飯沒做,立即下廚房,風風火火,鍋碗飄勺響得極其誇張。

   菁萍的疑心得到了初步的驗證。今天爲什麼這麼勤快?分明是做賊心虛!有了這樣的想法,菁萍便進一步留心,抓住丈夫的點滴把柄。一天下午,丈夫又打電話給她們,說他晚上遲回去一會兒。菁萍決定下班後到工廠裏看看王雄到底在搞什麼鬼名堂。

   菁萍來到王雄的工廠,找到老板打聽:“王雄在不在?”老板說:“他回家了呀!他今天走得特別早,你有事到他家去找吧。”怪不得這些日子躲躲閃閃的,今兒你還有什麼話可說!回到家裏,菁萍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

   菁萍目光忽然落在王雄的小書櫃上。書櫃裏面是王雄的日記還有一些資料什麼的。菁萍想翻日記,從中找出點恁據。當她拿起一本日記剛翻開幾頁,忽然從日記裏掉出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年輕小姐,那小姐很漂亮,正對著她甜甜地笑著。翻過來,照片背面寫著兩行娟秀的小字。

   我的心永遠屬於你

   你的婷婷

   起先她懷疑丈夫,如今又抓到把柄,而她最怕的事實也得到證據。現在物證俱在了,她怎麼辦?心碎了!

   她把鎖煉照原樣弄好,那張照片貼身藏著,就等王雄發現追問,那好,她就可以結結實實的吵一架。

   第二天上午九點,菁萍給王雄工廠打了個電話,問王雄在不在?回答不在。

   菁萍無論如何也支持不去了。她向校長請了假,一個人到公園裏坐了大半天,連午飯也沒吃。離婚?太沒面子。當時嫁給王雄,父母都不同意,如今更無顔回家訴苦。最後,菁萍決定自殺,她連走幾家藥房買了好多安眠藥。

   菁萍回到家,流著眼淚寫好一份遺書,連那張照片一同裝入一個信封。這時樓梯響起了腳步聲:聽那節奏,就知道是王雄回來了。菁萍急忙藏好遺書和藥,然後躺在床上裝睡。

   王雄拿鑰匙打開門,進來。見妻子躺在床上,很吃驚。忙問:“怎麼了?”菁萍心裏煩說:“不舒服。”“那到醫院去看看吧!”

   菁萍心裏罵道,不用你假關心。但嘴裏說:“不要緊,只是身上沒力氣,過幾天就好啦。”

   王雄趕緊做好飯,端上來,菁萍也不吃,說惡心。她的惡心,爲那張照片。

   王雄遲疑了一會兒,開口:“我想告訴你一件事,(菁萍豎起耳朵聽著)我以前認識一個小姐,名字叫小紅。那個小姐現在有個要好的男朋友叫李用。是我的同事,但這個人見利思遷,被老板的女兒看上後對小紅就冷淡了。誰知小紅因病住進醫院,我趕緊去醫院,才知道小紅得的是白血病,而且已經不能治了。”

   小紅一見到我,眼淚汪汪的問:“你看到李用沒有?”怎麼辦?我不能在這時候說李用絕情的事,就騙她道:“看見李用了。他正在忙著籌辦你們結婚的事呢!”

   小紅揮手請她的親友們到外面去,病房裏只留下我一人。她泣不成聲:“實話對你說了吧。我得了絕症;只剩下見天的時間了,我昨天求人給李用拍電報去,臨死前我想見他一面。李用是個善良、熱情又有才華的男子漢,他會有美好的前途。我死後,你千萬要勸他別太悲傷,要幫他找個好小姐,勇敢地生活下去。”

   我只能連連點頭,李用會來嗎?笑話。可是我還得忍住悲憤強裝笑顔:“說什麼傻話!你不會死,我還等著喝你們的喜酒呢!”

   話一說完,王雄吸口氣,說:“小紅死了,帶著美好的祝福死了。這幾天,我心情一直很沈重。我想,我一定要對你好。可是你怎麼總是沒精打采的?小紅的症狀跟你相似,我害怕,你一定要到醫院裏檢查一下,別誤了事。你要是有個好歹,我怎麼辦?哦!對了,小紅給我一張她的照片,讓我拿給李用,我怎麼肯給那個禽獸不如的東西?小紅在照片背面寫了字,還寫上她的乳名,她乳名叫婷婷。”

   王雄說:“那張照片就在我的書櫃裏,我找給你看看,多好的一個小姐啊!”

   可是,那張照片正跟遺書一道,放在菁萍的口袋裏。

   就在王雄急忙站起來,驚問怎麼啦?菁萍說:“渴!渴死我了,我要喝汽水,冰的。趕快去買!”

   王雄一拍胸口,說:“這幾天爲小紅的事,昏了頭,可真忘了,上次加班,發了加班費,還帶在身上,沒向太太交賬呢。你還想吃什麼?我一塊買回來。”“不用了。我就想喝冰汽水。快。”王雄便急忙跑下樓去。

   丈夫走後,菁萍趕緊把照片放回原處,並把那張沾著淚水寫成的遺書撕成一點一點的,還有那些安眠藥,一起丟進拉圾箱中。然後,端坐在椅子上等丈夫回來。

   菁萍恨起自己來,他們家庭的不愉快全是她自己找的。丈夫加班,有什麼值得懷疑?還到工廠裏去查問,夫妻間不信任行麼?她又想,那天夜裏丈夫不驚動她,本是尊重,幹嘛要亂想呢?丈夫這幾天情緒不好,當妻子不主動體諒他,真是不明理!千不該萬不該,撬那個書櫃……要是明天當真的服了藥,那後果……多誇自己平常時時去寺裏拜觀音菩薩,一定是菩薩保佑,感謝菩薩……

   門開了,王雄提著四瓶冰汽水走進來,菁萍迎上去一把摟住他,說:“王雄,我這一輩子一定要對你好!”

   星雲大師說:“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要以責人之心責已,以愛已之心愛人;不比較,不計較,不怨天、不尤人、不侵犯、不推诿、不貪求、不瞋怒、不自卑、不懊喪、不邪見、不妄心,如此,必能爲大衆所愛戴,社會所接納。”

  

  

六、諸法自性空

  

   “識”的遍計所執性的作用發生在思維過程本身的一個階段之中,它是産生人的思想目的的基礎,也是人獲得聰明才智的主觀的內在原因。人的聰明才智不是恁空而來的,所謂“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必然首先在人的思想目的的性活動中表現出來。不難設想,一個人如果沒有思想,或者他所從事的是一種沒有目的性的活動,那麼我們就不能稱這個人俱備聰明才智。《成唯識論》卷八說:“計度分別能遍計故,執我法者,必是慧故”(《大正藏》卷叁十一,四十五下)

   這是說凡是有執“我”執“法”的功能作用者,恒與“慧”相俱。遍計是對外境的一種計度分別。在八種遍計中提到:第六種愛分別,謂緣淨妙可意事境分別,和第七種,不愛分別。舉例而言,人對自我之愛也有兩種,一種是自尊自信,一種是自私的愛。好的自我愛是自尊和自信。自尊的人對自己有很高的評價,在遇到失敗災難時,不會灰心喪志。自信的人充滿勇氣,敢冒別人所不敢冒的艱險。壞的自我愛是自私和自滿。自私的人以我爲中心,從來沒想到別人;自滿的人洋洋自得,結果會自我放縱到今人厭惡的程度。

   目前患“自私病”的青少年最多。治療的處方很簡單。中式處方是“先人而後已”;西式處方是“think of first”(先想到別人)。這兩味良藥,其實是一樣的。

   識的遍計所執性的作用是以感性的經驗的對象爲出發點,它在人的情感和行爲上是存在的。但它在真理的範圍內是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故曰:“情有理無”。因此,唯識學對它不是采取否定而是舍離的態度,故曰“遮虛妄執”。

   “遍計所執”是心識活動的一種,我們知道,“識”是善惡的根,“心”爲苦樂的根本,所以一切有情衆生,唯以自心造善惡業,感苦樂果,現實生命所受的一切,都得由自己負責,絕對不是任何外在的力量所能給予我們的。若能體悟“叁界諸法,唯是一心所造”,就不會斤斤計較外在的困撓、折磨;也不會執著於目前的窘境而感到不平。因緣法是依他而起,自性是空。所以《大般若經》雲:

   ① 《谛觀全集》論釋十,演培法師著。

   ② 慈航法師全集第四編,《成唯識論講話》。

   ③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法舫法師著。

   ④ <略論叁性,叁無性>,《法音》一九八九年六月號。

   ⑤ 《唯識學研究》,深浦正文著。

   ⑥ 《唯識叁十頌要講》,太田久紀著。

   ⑦ 《唯識要義》,楊白衣著。

  

《談心說識 第八章 計較與執著——遍計所執與諸法性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