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爲無生智乎!
18.冰上燃火,冰解火滅( 《安樂集》第五七頁)
亦如冰上燃火,火猛則冰液,冰液則火滅。彼下品往生人,雖不知法性無生;但以稱佛名力,作往生意,願生彼土;既至無生界時,見生之火,自然而滅也。
19.劣夫從王,遊四天下( 《安樂集》第六叁頁)
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擲驢不上。若從輪王,即便乘空,遊四天下。即輪王威力,故名他力。
20.栴檀一出,臭林皆香( 《安樂集》第一○頁)
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狀雲何?
佛告父王:如伊蘭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頭栴檀,雖有根芽,猶未出土。其伊蘭林,唯臭無香,若有噉其花果,發狂而死;後時栴檀根芽,漸漸生長,纔欲成樹,香氣昌盛,遂能改變此林,普皆香美。衆生見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一切衆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複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如彼香樹改伊蘭林。」
所言「伊蘭林」者:喻衆生身內叁毒叁障,無邊重罪。言「栴檀」者:喻衆生念佛之心。「纔欲成樹」者:謂一切衆生,但能積念不斷,業道成辦也。
21.獅弦一奏,余弦悉斷( 《安樂集》第一二頁)
譬如有人,用師子筋以爲琴弦;音聲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斷壞。
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叁昧者,一切煩惱,一切諸障,悉皆斷滅。
22.獅乳一滴,余乳成水( 《安樂集》第一二頁)
亦如有人,構取牛羊驢馬一切諸乳,置一器中;若持師子乳一渧投之,直過無難,一切諸乳,悉皆破壞,變爲清水。
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叁昧者,一切惡魔諸障,直過無難。
23.持翳身藥,余人不見( 《安樂集》第一二頁)
譬如有人,持翳身藥,處處遊行,一切余人不見是人。
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叁昧者,一切惡神,一切諸障,不見是人;隨所詣處,無能遮障也。
何故能爾?此念佛叁昧,即是一切叁昧中王故也。
24.寄花五淨,附水靈河( 《安樂集》第二五頁)
譬如寄華五淨,風日不萎;附水靈河,世旱無竭。
25.嬰兒成長,全憑父母( 《安樂集》第叁六頁)
《智度論》(卷二九、六七意)雲:「新發意菩薩,機解軟弱,雖言發心,多願生淨土。何意然者?譬如嬰兒,若不近父母恩養,或墮坑、落井、火蛇等難,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養育,方可長大,能紹繼家業。菩薩亦爾,若能發菩提心,多願生淨土,親近諸佛,增長法身,方能匡紹菩薩家業,十方濟運。爲斯益故,多願生也。」
26.鳥幼羽弱,依林傳樹( 《安樂集》第叁七頁)
又彼《論》(卷六一、六六意)雲:「譬如鳥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須依林傳樹,羽成有力,方可舍林遊空。新發意菩薩亦爾,先須乘願求生佛前,法身成長,隨感赴益。」
27.逼雞入水,豈能不濕( 《安樂集》第叁八頁)
問曰:或有人言,願生穢國教化衆生,不願往生淨土,是事雲何?
答曰:此人亦有一徒,何者?若身居不退已去,爲化雜惡衆生故,能處染不染,逢惡不變;如鵝鴨入水,水不能濕。如此人等,堪能處穢拔苦。
若是實凡夫者,唯恐自行未立,逢苦即變,欲濟彼者,相與俱沒;如似逼雞入水,豈能不濕。
28.熱湯投冰,不滅反增( 《安樂集》第叁八頁)
是故《智度論》(卷二九意)雲:「若凡夫發心,即願在穢土拔濟衆生者,聖意不許。」何意然者?龍樹菩薩《釋》(卷二九意)雲:「譬如四十裏冰,如有一人,以一升熱湯投之,當時似如少減,若經夜至明,乃高于余者。凡夫在此發心救苦,亦複如是,以貪瞋境界,違順多故,自起煩惱,返墮惡道故也。」
29.多燈雖明,不及日光( 《安樂集》第九一頁)
譬如一大闇室,若燃一燈二燈,其明雖遍,猶爲闇也。漸至多燈,雖名大明,豈及日光?菩薩所證智,雖地地相望,自有階降,豈得比佛如日明也?
30.乘船救親,眷屬出離( 《安樂集》第一一五頁)
譬如二人,俱見父母眷屬沒在深淵。一人直往,盡力救之,力所不及,相與俱沒。一人遙走,趣一舟船,乘來濟接,並得出難。菩薩亦爾,若未發心時,生死流轉,與衆生無別。但已發菩提心時,先願往生淨土,取大悲船,乘無礙辯才,入生死海,濟運衆生。」
叁、《往生要集》他力十喻
出自《往生要集》下卷之末。以十種譬喻,顯示本願他力之不思議,令信念佛功德之大利無上。大別爲前四滅罪,次四生善,後二總喻。與他力七喻,同一旨趣;而前二喻,即引自《 安樂集》第一大門。
1.栴檀一出,臭林皆香--栴檀樹出成時,能變四十裏由旬伊蘭林,普皆香美。
2.獅弦一奏,余弦悉斷--用獅子筋以爲琴弦,音聲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斷壞。
3.一斤石汁,千銅變金--一斤石汁,能變千斤銅爲金。
4.羊角扣之,金剛冰解--金剛雖堅固,以羚羊角扣之,則渙然冰泮。
5.食忍辱草,牛出醍醐--雪山有草,名爲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
6.見念诃藥,得無量壽--于沙诃藥,但有見者,得壽無量;乃至念者,得宿命智。
7.孔雀聞雷,即得有身--孔雀聞雷聲.即得有身。
8.一見昂星,屍利生 果--屍利沙見昂星,則出生果實。
9.住水璎珞,入水不溺--以住水寶,璎珞其身,入深水中,而不沒溺。
10.磬石雖大,寄船能浮--沙礫雖小,尚不能浮;磬石雖大,寄船能浮。
諸法力用,難思如是;念佛功力,准之莫疑。
《譬喻》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