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菩提(海濤法師)▪P9

  ..續本文上一頁有世俗的幸福皆是一種幻覺。

  ◎要了解生命真正的目的,人必須轉向宗教。佛教是奮鬥者的表現,是人們最偉大的力量,它逐漸領導人去完成自我。它使卑賤者變得崇高;使自私者變得無私;使自大者變得謙遜;使傲慢者變得節製;使貪婪者變得慈悲布施;使殘忍者變得善良;使主觀者變得客觀。

  ◎「整個世界是以心爲先導。」心是世界的製造者;工作室就在你的內心。

  ◎一切幸福都源自善心;所有痛苦都源自惡心。讓心回到自己美麗的家。

  ◎唯有教化的心靈,才能擁有快樂健康的舉止、言語和想法。

  ◎爲他人的福祉犧牲自我。史懷哲醫生說:「只有知道如何奉獻的人,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德蕾莎修女說:「不管人們怎樣,總是要愛他們。」

  ◎弘一大師說:「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將自己奉獻給衆生,願衆生早成佛道。」寂天菩薩說:「只要哪裏有苦難,我就在那裏降生。」

  心好命就好

  ◎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有愛心。

  ◎記人好處,能忘恨;記人壞處,會生怨。愛心生,百恨消;邪念動,萬惡來。

  ◎不想壞事,心樂;不說壞事,意樂;不做壞事,身樂。

  ◎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快樂一輩子。困苦是激素,能吃苦才能有成就。

  ◎以德爲富,以道爲貴;以安爲福,以仁爲壽。

  ◎只要懷有慈悲心,人人皆是觀世音。

  ◎說話的方式有五種:實際的或不實際的;真實的或不真實的;柔軟的或不柔軟的;有意義的或無意義的;慈悲的或憤怒的。

  ◎人活著要能爲家人服務,爲鄰居、朋友及社會上的人做些事。否則,我們爲誰而活?當然,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別忘了要爲自己而活。

  ◎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藥。微笑的人做事舒服,大家都喜歡他。每天要計劃今天我要微笑,不笑的話,精神會分裂。佛教徒是最快樂的人!

  ◎一個不快樂的修行人,對衆生是沒有利益的。

  ◎嘗試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倒掉,用別人的想法。

  ◎我們要當「心」的主人,帶領心,降伏心,而不爲心所降伏,不要做心的奴隸。

  ◎所謂高品質的快樂,就是「自在」。

  ◎人總是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要愛他們。

  ◎微笑是一種真理的火花。多微笑較容易接近真理。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把從過去到現在的苦都交給無常,讓苦在無常中轉化掉。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做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繼續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但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以堅定的意志處世,用柔軟的心情待人。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但是如果你幫助了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與不平,需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與溫暖的手。

  ◎愛是一種關系,而愛如果沒有他者來愛是不完全的。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錄自印度加爾各答的兒童之家牆上(德蕾莎修女)

  ◎你要別人對你做什麼,你也要對他們做什麼。

  ◎「我找到了我自己!」人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任何惡事是本于以「我執」爲中心的貪、瞋、癡。

  ◎愛你的鄰人如愛你自己一般。

  ◎戰勝自己的人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智者每天檢討他自己的言行。

  ◎忏悔包括改過!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占有、控製。

  ◎甯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

  ◎往往跟你最親密的人,卻常常讓你痛苦、挂懷;反倒是一些忤逆你的人事,卻成了砥砺的利器。問題全在于你用那種心態面對。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

  ◎不執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能真正擁有一切,整個宇宙都是他的財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忍是天地間最寬大的包容能量。

  ◎智者失去財富,尚能繼續生存;富者缺乏智慧,生不如死。

  心的修行

  ◎苦有兩種:導致更痛苦的苦和導致苦止息的苦。

  ◎別去做會造成苦的事。接受它→去除它→不造作它。

  ◎快樂是痛苦的僞裝。

  ◎你是你自己的老師,審視你自己去尋真理──真理在裏面而不在外面。認識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的思考而沒有智慧是極痛苦的。

  ◎戒就是慚愧心。所謂清淨,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解脫是智慧與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實動機。

  ◎正精進和持戒,是不間斷地持續你內在的覺醒與收攝。

  ◎有毒的香蕉,你會去吃它嗎?當佛陀告訴我們,感官的快樂是有「毒」的時候,我們爲何還去「吃」它呢?

  ◎在佛法裏,我們不爲任何收獲而做事。我們練習不去得任何東西,只是讓心平靜下來,這就夠了。

  ◎一顆「空心」的意思,並不是說裏面空無一物,而是指空掉惡的,但卻充滿智慧。

  ◎提醒醫生,「小心,因爲死也將要找上你。」 佛陀才是唯一的生命醫師。

  ◎「我是爲什麼而生的?」爲生而哭?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

  ◎我們是爲了不要再生而生。死,是緊緊地挨著呼吸的。

  ◎「覺知者」清楚地知道,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不是牢固的,他不會去追逐遷變的因緣。住于當下,與當下的真理同在。

  ◎身體會說:「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嗎?」。諸行(和合事物,有爲法)都不屬于我們,它們會隨順自己的自然法則。我們所能提升和美化的,就是這顆心。

  ◎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恒常自我」的東西存在。

  ◎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禅坐就是你的呼吸。

  ◎佛教是心的宗教,如此而已。爲了淨化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習佛法的人。

  ◎什麼是法?無一不是。「法」必須藉由內觀自己的心而得。必須閱讀自己的經驗。

  ◎只有一部書值得一讀,那就是──心。

  ◎心是愉悅的,在任何地方都會是快樂的。當智慧在你的內心中覺醒時,不論你看哪裏,都會見到真理。

  ◎強化心不是健身般,只要動一動就好,相反地,是將心帶到一個「止」的狀態,使心得到休息。

  ◎用你的「心」來聽聞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向內挑戰」,「戰勝自己」。只管衡量自己,別去評論他人。

  ◎聖者的語言,「一切事物都是不穩定(無常)的,不要去執著任何事物!」

  ◎諸行(和合事物)是透過無常變遷而存在的,怎樣也阻止不了它。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嗎?我們希望事物都恒常不變,那是沒辦法的!

  ◎如果你真實而清楚地看見不穩定(無常),你將會見到穩定(常)。所謂的穩定(常)是:一切事物絕對是不穩定(無常)的,而且不會有其他意(例)外。

  ◎看佛教古迹聖地時,看到龜裂了;即看到佛陀教的法了。

  ◎業──以爲別人看不到,自己卻看到了,業在看著我們。善有善報。

  ◎如果他不修行(禅坐修習),縱使他就睡在佛陀身旁,也看不到佛陀。

  ◎所謂穩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刻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蓮花心。

  ◎所有的禅坐,就在當下你的內心;當下的你,內心裏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處追尋,停下來時,才發覺我一直在尋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我們不是爲了見天堂而禅坐,而是爲了要結束苦。

  ◎我們必須先學習才行(禅坐)。唯有當我們嘗過檸檬後,才會知道它是酸的。

  ◎我教導弟子們去審視自己的心境,去和他們自己面談。

  ◎理論和實踐──草藥的名稱;親自去尋找它,使用它。

  ◎平靜就是煩惱止息。平靜,是在我們內心裏的煩惱和病苦中找到的。

  ◎禅坐有很多法門,最後都回歸到一點──讓一切隨其本然。邁向清涼之地而遠離鬥爭。試一試吧!一切事物到最後,不過只是生、滅罷了。

  ◎如果我們善于寡言、滿足一切,我們就會看見自己,也不會受到幹擾。心將會具備戒、定和慧的基礎。

  ◎戒、定和慧一起促成了「道」,是佛陀真理的外表,它是導引我們到達這個真理的道路。當我們增長了這叁個因素時,其結果是最完美的平靜──涅槃。

  ◎切記!我們不是爲了「得到」而禅坐,而是爲了「舍棄」。我們不是以欲望來禅定,而是以放下。放下愛恨,然後順其自然。

  ◎聲音──鳥鳴聲與車子吵雜聲。放下聲音吧!去注意「主題」——你的修行。

  ◎我們必須學習放下所有我們的欲望──即使是覺悟的欲望。惟有如此,我們才會解脫。

  ◎我們真正的歸宿,就是內心的平靜。不是房子、車子、感情,那是世俗的家,會隨順世間的法則──無常變化。

  ◎往自己以外看,是比較和分別,這樣是找不到快樂的。如果你花時間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師,也一樣找不到平靜。佛陀告訴我們去看「法」──真理,而不是去看別人。聲音,鳥嗚與車子吵雜聲。放下聲音吧!去注意主題,你的修行。

  

  

《人間菩提(海濤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阿姜央達的格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