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世俗的幸福皆是一种幻觉。
◎要了解生命真正的目的,人必须转向宗教。佛教是奋斗者的表现,是人们最伟大的力量,它逐渐领导人去完成自我。它使卑贱者变得崇高;使自私者变得无私;使自大者变得谦逊;使傲慢者变得节制;使贪婪者变得慈悲布施;使残忍者变得善良;使主观者变得客观。
◎「整个世界是以心为先导。」心是世界的制造者;工作室就在你的内心。
◎一切幸福都源自善心;所有痛苦都源自恶心。让心回到自己美丽的家。
◎唯有教化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举止、言语和想法。
◎为他人的福祉牺牲自我。史怀哲医生说:「只有知道如何奉献的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德蕾莎修女说:「不管人们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弘一大师说:「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将自己奉献给众生,愿众生早成佛道。」寂天菩萨说:「只要哪里有苦难,我就在那里降生。」
心好命就好
◎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有爱心。
◎记人好处,能忘恨;记人坏处,会生怨。爱心生,百恨消;邪念动,万恶来。
◎不想坏事,心乐;不说坏事,意乐;不做坏事,身乐。
◎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快乐一辈子。困苦是激素,能吃苦才能有成就。
◎以德为富,以道为贵;以安为福,以仁为寿。
◎只要怀有慈悲心,人人皆是观世音。
◎说话的方式有五种:实际的或不实际的;真实的或不真实的;柔软的或不柔软的;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慈悲的或愤怒的。
◎人活着要能为家人服务,为邻居、朋友及社会上的人做些事。否则,我们为谁而活?当然,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别忘了要为自己而活。
◎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药。微笑的人做事舒服,大家都喜欢他。每天要计划今天我要微笑,不笑的话,精神会分裂。佛教徒是最快乐的人!
◎一个不快乐的修行人,对众生是没有利益的。
◎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倒掉,用别人的想法。
◎我们要当「心」的主人,带领心,降伏心,而不为心所降伏,不要做心的奴隶。
◎所谓高品质的快乐,就是「自在」。
◎人总是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微笑是一种真理的火花。多微笑较容易接近真理。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从过去到现在的苦都交给无常,让苦在无常中转化掉。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做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继续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但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以坚定的意志处世,用柔软的心情待人。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但是如果你帮助了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苦难与不平,需要我们付出善心的爱与温暖的手。
◎爱是一种关系,而爱如果没有他者来爱是不完全的。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录自印度加尔各答的儿童之家墙上(德蕾莎修女)
◎你要别人对你做什么,你也要对他们做什么。
◎「我找到了我自己!」人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任何恶事是本于以「我执」为中心的贪、瞋、痴。
◎爱你的邻人如爱你自己一般。
◎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忏悔包括改过!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占有、控制。
◎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往往跟你最亲密的人,却常常让你痛苦、挂怀;反倒是一些忤逆你的人事,却成了砥砺的利器。问题全在于你用那种心态面对。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不执着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能真正拥有一切,整个宇宙都是他的财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忍是天地间最宽大的包容能量。
◎智者失去财富,尚能继续生存;富者缺乏智慧,生不如死。
心的修行
◎苦有两种:导致更痛苦的苦和导致苦止息的苦。
◎别去做会造成苦的事。接受它→去除它→不造作它。
◎快乐是痛苦的伪装。
◎你是你自己的老师,审视你自己去寻真理──真理在里面而不在外面。认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的思考而没有智慧是极痛苦的。
◎戒就是惭愧心。所谓清净,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解脱是智慧与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实动机。
◎正精进和持戒,是不间断地持续你内在的觉醒与收摄。
◎有毒的香蕉,你会去吃它吗?当佛陀告诉我们,感官的快乐是有「毒」的时候,我们为何还去「吃」它呢?
◎在佛法里,我们不为任何收获而做事。我们练习不去得任何东西,只是让心平静下来,这就够了。
◎一颗「空心」的意思,并不是说里面空无一物,而是指空掉恶的,但却充满智慧。
◎提醒医生,「小心,因为死也将要找上你。」 佛陀才是唯一的生命医师。
◎「我是为什么而生的?」为生而哭?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
◎我们是为了不要再生而生。死,是紧紧地挨着呼吸的。
◎「觉知者」清楚地知道,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不是牢固的,他不会去追逐迁变的因缘。住于当下,与当下的真理同在。
◎身体会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吗?」。诸行(和合事物,有为法)都不属于我们,它们会随顺自己的自然法则。我们所能提升和美化的,就是这颗心。
◎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恒常自我」的东西存在。
◎时间就是我们当下的呼吸。禅坐就是你的呼吸。
◎佛教是心的宗教,如此而已。为了净化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习佛法的人。
◎什么是法?无一不是。「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必须阅读自己的经验。
◎只有一部书值得一读,那就是──心。
◎心是愉悦的,在任何地方都会是快乐的。当智慧在你的内心中觉醒时,不论你看哪里,都会见到真理。
◎强化心不是健身般,只要动一动就好,相反地,是将心带到一个「止」的状态,使心得到休息。
◎用你的「心」来听闻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向内挑战」,「战胜自己」。只管衡量自己,别去评论他人。
◎圣者的语言,「一切事物都是不稳定(无常)的,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
◎诸行(和合事物)是透过无常变迁而存在的,怎样也阻止不了它。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吗?我们希望事物都恒常不变,那是没办法的!
◎如果你真实而清楚地看见不稳定(无常),你将会见到稳定(常)。所谓的稳定(常)是:一切事物绝对是不稳定(无常)的,而且不会有其他意(例)外。
◎看佛教古迹圣地时,看到龟裂了;即看到佛陀教的法了。
◎业──以为别人看不到,自己却看到了,业在看着我们。善有善报。
◎如果他不修行(禅坐修习),纵使他就睡在佛陀身旁,也看不到佛陀。
◎所谓稳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刻中,不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莲花心。
◎所有的禅坐,就在当下你的内心;当下的你,内心里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处追寻,停下来时,才发觉我一直在寻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不是为了见天堂而禅坐,而是为了要结束苦。
◎我们必须先学习才行(禅坐)。唯有当我们尝过柠檬后,才会知道它是酸的。
◎我教导弟子们去审视自己的心境,去和他们自己面谈。
◎理论和实践──草药的名称;亲自去寻找它,使用它。
◎平静就是烦恼止息。平静,是在我们内心里的烦恼和病苦中找到的。
◎禅坐有很多法门,最后都回归到一点──让一切随其本然。迈向清凉之地而远离斗争。试一试吧!一切事物到最后,不过只是生、灭罢了。
◎如果我们善于寡言、满足一切,我们就会看见自己,也不会受到干扰。心将会具备戒、定和慧的基础。
◎戒、定和慧一起促成了「道」,是佛陀真理的外表,它是导引我们到达这个真理的道路。当我们增长了这三个因素时,其结果是最完美的平静──涅槃。
◎切记!我们不是为了「得到」而禅坐,而是为了「舍弃」。我们不是以欲望来禅定,而是以放下。放下爱恨,然后顺其自然。
◎声音──鸟鸣声与车子吵杂声。放下声音吧!去注意「主题」——你的修行。
◎我们必须学习放下所有我们的欲望──即使是觉悟的欲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会解脱。
◎我们真正的归宿,就是内心的平静。不是房子、车子、感情,那是世俗的家,会随顺世间的法则──无常变化。
◎往自己以外看,是比较和分别,这样是找不到快乐的。如果你花时间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师,也一样找不到平静。佛陀告诉我们去看「法」──真理,而不是去看别人。声音,鸟呜与车子吵杂声。放下声音吧!去注意主题,你的修行。
《人间菩提(海涛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