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5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這樣即使他很貧窮,但他的心裏卻非常快樂。

  人要是沒有了解安樂的本質,沒有找到安樂的真正源泉,那物質對人們也就沒有什麼幫助。科學發展使人類心逐外緣,夢想在外境中找尋最大安樂的結果。但比如,不同人在遇到相同的外境時,也會有不同的喜、怒、苦、樂等感受,這是他們自心現量不同的結果。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遇到同一外境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爲他們的內心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所貪著的外境--一切生命與物質,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只是一大堆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的集合,只不過組合不同而已,這些粒子又安有能生苦樂的本性呢?因此決定人們安樂主導因素是人的自心而不是外境。佛法中講要想使內心獲得安樂,必須先要讓自心不爲外境所轉。在這方面佛教有自己許多修持的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人們在從享受現代科學的物質文明之余,也就會更加憧憬科學能夠帶給人類更加美好安樂的生活。但是,這種與反觀自心順應因果緣起的規律背道而馳的做法,必然會使人們的美好希望以幻滅而告終。沈家祯,紐約聖約翰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現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長,他說:"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了一些開悟,如佛陀對人所說的,但不能引導我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必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故現代西方社會有不少人因已了知現代科技不足以解決人們的最終煩惱,而有禅學熱、藏學熱、及"東方神秘主義"等熱潮的興起。英國的諾曼斐耐教授說:"佛教是醫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藥。在我們這個痛苦疲憊的歐洲,我們亟需佛陀的教理。"

  科學研究的初衷是爲了人類幸福和社會進步,但現在的結果是,各國儲存的核武器能使地球上所有生命毀滅無數次,而且核武器有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現代工業對生存環境造成的破壞正日益嚴重,臭氧層的空洞、過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産生的溫室效應等等問題,更已是迫待解決的問題:對森林的自然資源的破壞以及對野生動物的捕殺導致生態環境的失衡,後果是危及到人類總的生存和發展命運。有科學家預言,再過幾百年,地球將不適宜人類居住了。

  不管是科學還是佛教,若對人們的身心有害,那我們都應當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加以舍棄。在佛教裏根本找不到損害衆生的惡行手段,而在當今的科學中又有多少傷害生命的武器和毒藥在生産製造。正因爲如今科學發達,因此那些威力極大的尖端武器不幸被某個喪心病狂的人(如希特勒之流)或恐怖分子控製,則整個人類將隨時面臨一場滅頂之災。軍備競賽使許多國家都在致力于研究、發展更新式的殺人武器,幾個武器生産大國每年出售的武器價值幾百億美元,這種自掘墓穴式的瘋狂行爲,無疑給我們人類社會的前景帶來了無限恐怖。

  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雖然給人類帶來了一些物質上的利益,但是地球上的人類和我們同樣有著苦樂感受的一切有情動物的生命,又都是這樣的脆弱,這樣容易受到傷害,人們變得日益凶險狡詐冷酷無情,這些到底爲什麼?一切有智慧的人,一切有良知的人,一切關心人類幸福和社會發展進步的人們,都應該在這些關系到人類命運前途的大問題上深刻反省。正如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在日本京都龍谷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時,所指出的那樣:"盡管我們時代物質文明進步和人生享用的富足是以前任何時候都望塵莫及的,但是人類並沒有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我們面對的仍然是一個充滿苦迫和缺陷的世間,從佛教的觀點來說,當前人類出現的種種危機,究其根源是人類無視緣起法的規律……。長此以往,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的本身。"

  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說:"我認爲導致人類社會危機的原因,就是因爲科學沒有高尚的精神指導,人類的幸福發展畢竟有賴于人心的改善和精神的升華。人類與低等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有一顆分辨是非、明白事理的心,低層次上的物質再怎樣發展進步,也不會使人類精神生活變得充實豐富,極有可能相反的是導致人心的貧乏無聊與極端的野蠻惡劣,所以今日的科學世界急需更廣大上層的理智和高尚精神的指導,必須如同佛教中所倡導的那樣,同步發展自心智慧與大悲濟世的慈悲情懷。"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偉大的思想家孫中山先生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印度傑出的政治家尼赫魯(1889-1964)說:"在這個充滿沖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陽大放光芒。在這個充斥原子彈和氫彈的世界裏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曆只不過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爲。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子彈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爲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綿薄之力。"

  

  第叁節 佛教與社會

  佛法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以世間法爲權巧,出世法爲究竟。出世間法有大小二乘,以小乘爲自度,大乘爲究竟。大乘佛法行菩薩道者須深入世間,度化衆生,所以歸根結底說起來,佛法只在世間,不在世外。

  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對國言忠,對親言孝,對子言慈,對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萬行,在在都是要人先做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公民,進而再修出世之法。釋迦牟尼佛叫人要報四重恩。這四重恩是國土恩、父母恩、衆生恩、佛恩。釋尊把國土恩、父母恩列在前面,可知佛教不是要人忘掉自己的國家,及要人毀棄祖宗牌位的宗教。

  儒家的五常,是教人以仁義禮智信爲做人的原則。佛門五戒,不亂殺近于仁,不亂取近于義,不邪淫近于禮,不妄語近于信,不飲酒近于智。在世間法上,佛儒之理原是脈脈相通的,但是佛家五戒比儒家五常要高萬倍。

  我國的大聖人孔子最重忠恕之道,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在《四不壞淨成就經》中說:"若有欲殺我者,我所不喜,我若不喜,他亦如是,雲何殺彼?作是覺已,受不殺生戒。不樂殺生,如上所說。我若不喜盜于我,他亦不喜,我雲何盜他?故持不盜戒。不樂于盜如上說。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雲何侵人妻婦?是故受持不邪淫戒。如上說。我尚不喜爲人所欺,他亦如是,雲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語戒,如上說。"這段經文,豈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最佳注解?也說明了爲什麼要受持五戒,是要我們將心比心,不能做損害他人的事。

  佛教的五戒對現在的人類社會仍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佛教把生命看作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如果人們都受持不殺生戒,那麼這世界上就沒有戰爭和殺人等犯罪行爲,人類的生命安全將會得到最大的保障。如果人們都受持不偷盜戒,人類的財産安全會得到最大程度保障,就不會出現我國一些城市居民裝防盜窗,把自己家弄得像監獄,這種可笑的現象。當今世界人類道德水平下降,受"性自由"思潮的影響,某些人與人之間的性關系發生混亂和賣淫嫖娼的泛濫,這一切又使得艾滋病不斷蔓延。能根治上述問題的唯一辦法,能夠維護家庭穩定,只有佛教的不邪淫戒。在我國假冒僞劣商品充斥市場,假鈔泛濫,短斤缺兩、坑蒙拐騙屢屢發生。這不光給人民群衆經濟上帶來許多損失,甚至對他們健康都造成了極大的危險。在這個日益呼喚"誠信"的社會裏,佛教的不妄語戒正日益凸顯它的價值所在。人們飲酒過量從健康角度來講,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更何況人喝醉酒以後會迷亂本性,平時不會做不敢做違反社會道德的事(如殺人、奸淫等等)都有可能做出來。佛教的不飲酒戒是爲了防止人們作出其它不善的行爲所製定的,從廣義來講,吸煙、吸毒等以吸食一切麻醉品都在佛教禁止之列。如果人們都能受持五戒的話,這個世界將會是十分安全而又祥和的。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進步有目共睹。同時也應看到,市場經濟沖擊下的我國社會呈現著前所未有的道德無序狀態。從冷漠自私到見死不救;從權錢交易到貪汙受賄;從僞劣商品到敲詐勒索;從短斤缺兩到搶劫銀行;從賣淫嫖娼到拐賣婦女等等,不勝枚舉。

  種種事實使我們尖銳意識到:能否重建當代中國道德文化,不僅關系到我國市場經濟與現代化的發展,而且更關系到我國這個文明古國的存亡盛衰。導致我國道德滑坡的原因衆多。其中最根本的有兩條,第一條是:當今社會"拜金主義"思潮盛行,許多人追求物質享受的貪欲日益熾盛。第二條也是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現代中國人不信因果,甚或嘲笑因果。認爲誠實就是傻冒,作惡就是聰明。在這種心態支配下,便肆無忌憚,胡作非爲。即便要殺頭,他也敢铤而走險:"沒抓到我算我運氣,抓到我算我倒黴。"可見社會道德的危機,首先植根于人的貪欲,和人們道德心態的敗壞與心中價值觀念的顛倒。

  我國傳統道德文化在整饬人們的道德心理方面,是立足于善惡因果報應之上的。諸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等。善惡因果報應思想,能夠勉勵人們明因慎果,砥砺自己的道德人格。心存"舉頭叁尺有神明"的觀念,就會自覺地檢束自己的行爲。甚至自己的舉心動念,也力求充滿善意。可以說,這種個體的"慎獨"精神,就是社會道德的基石,更是社會機製得以良性運轉的保證。

  佛教文化對善惡因果報應給予了更爲透徹的說明,佛陀教化剛強難化的衆生,就是從因果下手的。佛陀常說,由于世間人民善惡業力不同,果報亦呈複雜格局。但是,善因得善報,惡因得惡報,"萬有因果定律"真實不虛。善惡因果報應並不是佛陀爲了嚇唬我們,憑空捏造的勸善之言,而是有其真實的內涵。佛陀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